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选择本院1993年6月至1999年6月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共64例,男26例,女38例,均行头颅CT证实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合并颅内血肿);腰穿呈血性脑脊液。40例行DSA检查,动脉瘤31例、动静脉畸形5例、Moyamoya病1例、动脉硬化3例。内科保守治疗29例,血管内治疗25例,手术夹闭及切除病灶10例。结果 内科保守治疗组死亡8例(8/29),血管内治疗死亡2例(2/25),手术夹闭及切除病灶组死亡1例(1/10)。结论 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动脉瘤破裂常见,DSA是其病因诊断最有价值的手段;动脉瘤破裂至自发性蛛网膜下出血以血管内治疗及手术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引起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导致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或自发性SAH。由脑实质内、脑室出血和硬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穿破脑组织和蛛网膜流入蛛网膜下腔  相似文献   

3.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治规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发病率约为(4~10)/10万人年,总的病死率约为50%,三分之一的存活生活不能自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中,85%为动脉瘤破裂。目前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处理尚存不同观点,因此,迫切需要对其施行规范化诊断与治疗(图1)。  相似文献   

4.
急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规范化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急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常见的脑卒中,其主要病因为脑动脉瘤破裂。目前在诊断和治疗方法上各地不尽相同,影响了疾病的预后。本文就目前常规SA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的血管破裂出血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统称,临床上可分为自发性与外伤性两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1],一般所指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即是指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病因为颅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其次为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经CT平扫确诊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16层CTA检查以明确病因。结果 CTA显示18例自发性SAH,9例为动脉瘤,3例脑动静脉畸形,3例脑动脉硬化,1例烟雾病,2例阴性。阳性病例中5例经DSA、2例经手术证实,表现与CTA一致,2例CTA表现正常病例行DSA检查阴性1例,CTA漏诊动脉瘤1例。结论多层螺旋CT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准确性高,能为临床诊治提供诊断依据和治疗指导,可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CTA检查后,处理技术采用容积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同时患者在入院1周内进行DSA检查并评估CTA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 本组68例患者经CTA检查发现动脉瘤45例,动静脉畸形(AVM)6例,动脉狭窄4例,阴性13例.以DSA作为金标准,CTA的灵敏度97.83%,特异度100%.结论 CTA具有安全微创、信息丰富、快速、准确等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可将CTA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段,将检查结果 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的临床证据及临床指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临床上将SAH分为外伤性与非外伤性两大类,非外伤性SAH又称为自发性SAH,以下的SAH均指非外伤性者。SAH的发病率为10.6/10万人年(95%可信区间9.9~11.2/10万人年),仅次于脑血栓形成与脑出血,处于急性脑血管病的第3位。有关自发性SAH高血压的处理、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使用、扩充血容量升高血压治疗及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手术时机选择等方面研究活跃,近年来又兴起了血管内治疗及抗氧化抗炎药物等疗法。这些疗法是否有充分证据证明可以广泛推广,尚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神经外科较常见的一组综合病症,其病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人们不断地认识、了解此病,设法找出一种合理、快速、简便而行之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医疗器械、影像学检查方法、血管内治疗材料及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可供参考使用的诊断手段日益增多,可选择的治疗方法也不断增多,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及治疗将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01-12我院收治30例SAH患者为实验组,选择2010-01-12收治的SAH患者28例为对照组,治疗组行持续腰椎蛛网膜下腔引流,对照组行传统间断腰椎穿刺术放脑脊液,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正常时间、症状改善时间、治愈例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方便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