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成  郑良荣  张丹  董行东  刘立志  陈加才 《浙江医学》2011,33(10):1433-1435,1452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TNF-α、IL-1、IL-8及IL-12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冠心病不同类型及不同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的9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择同期体检健康成人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IL-8及IL-12的含量,观察其在不同疾病类型、不同数量血管病变及不同狭窄程度患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1、IL-8及IL-12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类型(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不同数量(单支、双支、三支)血管病变以及不同血管狭窄程度(〈80%、80%~90%、〉90%)患者血清TNF-α、IL-1、IL-8及IL-12的表达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NF-α、IL-1、IL-8及IL-12在冠心病息者血清中高表达,且与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NF-α和IL-6水平与冠心病不同表型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uSA)测定57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例、稳定型心绞痛14例)和23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TNF-α和IL石水平。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AMI组和UAP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和UAP组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P〈0.01)。TNF—α水平与IL-6成正相关(r=0.271,P:0.042)。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狭窄组(P〈0.05);IL-6水平重度组和中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并且两组均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高水平的TNF-α和IL-6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与稳定性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as(soluble Fas,sFas)、TNF-α和IL-6水平与冠心病不同表型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了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23例正常对照组血清sFas、TNF-α和IL-6水平。所有心绞痛患者、正常对照组和部分AMI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比较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患者血清sFas、TNF-α和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将病变受累血管不同支数的患者Gensini积分、血清sFas、TNF-α和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清sFa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1);AMI组和UAP组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UAP组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AMI组IL-6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及SAP组(P<0.01)。sFasI、L-6与TNF-α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289,0.271;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中度组和重度组sFas、TNF-α、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组(P<0.01或0.05)。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单支病变组血清sFa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双支病变组sFas、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多支病变组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表型的冠心病患者血清sFas、TNF-α和IL-6水平呈现显著性差异,高水平的sFas、TNF-α和IL-6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特别是在ACS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免疫因素和炎性因素共同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以及粥样斑块破裂过程中,二者之间可能存在有交叉反应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216例,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三组,SAP组39例、UAP组109例、AMI组68例,另选4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TNF-α及IL-8等,同时检测并比较各组PCI术前、术后TNF-α和IL-8表达水平,并分析TNF-α和IL-8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三组冠心病中TNF-α和IL-8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而冠心病三组间TNF-α和IL-8水平比较,AMI组明显高于UAP组(P〈0.01),UAP组明显高于SAP组(P〈0.01),三组冠心病中PCI术后TNF-α和IL-8水平明显高于PCI术前(P〈0.01),且PCI术前、术后IL-8和TNF-α之间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冠心病患者TNF-α和IL-8水平明显增高,接受PCI术后其增高更明显,且两者之间有密切相关,TNF-α和IL-8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炎性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在各种类型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了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3例及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35例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与SAP组及对照组比较,AMI组和UAP组血清IL-6、IL-8、IL-10、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AMI组血清IL-10、TNF-α水平高于UAP组(P〈0.05);SAP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血清各项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IL-8、IL-10、TNF-α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监测冠心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对于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晓晖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1,31(6):453-454,456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探讨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对冠心病患者(110例)和正常对照组(36例)进行血浆BNP和hs-CRP水平检测。其中,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7例;根据冠脉造影分为单支(51例)、双支(34例)、多支(25例)病变组。结果:(1)AMI组平均BN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多支病变组BN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2)AMI组hs-CRP平均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多支病变组hs-CR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BNP及hs-CRP水平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对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omocysteine,HCY)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双支以及三支病变组,并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部位进行记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HCY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三支病变组HCY水平高于双支病变组,无显著性差异,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无显著性差异;三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CY与冠状动脉狭窄积分正相关(r=0.517,P<0.01).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HCY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及病变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CY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和狭窄程度独立相关,高HCY引起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和病变程度加重.HCY可作为判定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和狭窄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Fractalkine、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白细胞介素-8(IL-8)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稳定型心绞痛(SA)组患者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患者5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37例外周血标本,同期住院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50例患者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4组血清Fractalkine、MCP-1和IL-8的表达水平,并以国际通用的Judkins法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CHD患者血清Fractalkine、MCP-1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UA和AMI组Fractalkine、MCP-1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SA组(P<0.01);多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Fractalkine、MCP-1和IL-8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重度狭窄组和中度狭窄组Fractalkine、MCP-1和IL-8水平亦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P<0.01)。结论:随着CHD患者病情的加重,血清趋化因子Fractalkine、MCP-1和IL-8水平明显升高,可用以评估CHD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并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浆sOX40L及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奕  宫海滨  魏鹏 《当代医学》2010,16(23):469-471
目的观察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浆sOX40L及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100例入选的早发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3例;根据冠脉造影分为多支(21例)、单支(49例)、双支(30例)病变组。均应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比浊法对其进行血浆BNP及sOX40L水平检测并与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34例)作比较。结果⑴AMI组平均OX40L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UAP组平均sOX40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AP组sOX40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平均sOX40L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⑵AMI组平均BNP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UAP组平均BNP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SAP组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平均BN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早发冠心病的患者血浆sOX40L和BNP的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可为危险分层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蝶呤(Npt)和白细胞介素-8(IL-8)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稳定性及病变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对60例心绞痛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另20例正常对照,以酶联免疫法测定Npt,IL-8水平,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并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部位进行记分.结果:与SAP患者相比,Npt[(19.83±8.58):(12.50±5.34)μg/L,P<0.05]、IL-8[(101.93±21.43):(69.81±20.15)pg/ml,P <0.05]在UAP患者中明显升高,两组均显著商于对照组(P<0.05).三支病变组Npt、IL-8水平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瘸变组,三组均高于对照组.三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多元回归分析表明,Npt、IL-8是UAP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pt和IL-8可作为判定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和狭窄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中的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冠心病患者120例,根据冠心病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3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病变组及对照组之间的NT-proBNP及TNF-α水平的差异;同时按照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数目,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比较病变支数与NT-proBNP和TNF-α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表明NT-proBNP及TNF-α在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间存在明显差异,此外TNF-α水平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存在显著性相关;但是NT-proBNP血浆水平与病变支数无显著性相关。结论:NT-proBNP及TNF-α可以作为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并探讨MIF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6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7例,2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MIF水平。结果血浆MIF在AMI和UAP组中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MIF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单支、双支与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F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为冠心病危险分层及采取积极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但不能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  相似文献   

13.
李峰  赵延恕 《海南医学》2014,(24):3655-3658
目的:观察不同病变程度的冠心病患者血浆胱抑素C (Cyst C)和D-二聚体(DD)水平,探讨Cyst C及DD水平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我院老干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4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单支病变组24例、双支病变组28例和三支病变组22例。根据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结果将其分为轻度狭窄组25例、中度狭窄组20例和重度狭窄组29例。同时选择疑似冠心病患者22例为对照组。用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浆中的Cyst C和DD浓度,并应用Pearson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患者的血浆Csyt C和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三支病变组的血浆Cyst C和DD浓度分别为(1.31±0.28) mg/L和(303.46±41.15)μg/L,均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的血浆Cyst C和DD浓度分别为(1.14±0.22) mg/L和(248.63±31.78)μg/L,均高于单支病变组的(0.93±0.17) mg/L和(215.92±32.86)μg/L (P〈0.05)。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患者的血浆Csyt C和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狭窄组的血浆Cyst C和DD浓度分别为(1.35±0.23) mg/L和(293.50±39.24)μg/L,均高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P〈0.05);中度狭窄组的血浆Cyst C和DD浓度分别为(1.09±0.27) mg/L和(261.12±40.31)μg/L,均高于轻度狭窄组的(0.94±0.16) mg/L和(211.59±35.46)μg/L (P〈0.05)。患者的血浆Cyst C和DD水平均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514,0.476,P〈0.01),血浆Cyst C与DD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743,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Cyst C和DD水平明显升高,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及狭窄病变程度而逐渐升高,且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具有正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浆Cyst C及DD水平可初步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和肽素及肌钙蛋白(cTn)I浓度变化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疑似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者(120例)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43例)组,心绞痛(AP,37例)组和非心源性胸痛(NCCP,40例)组;又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三支(28例)、双支(23例)、单支(21例)及左主干(8例)病变组,另设40例为对照组。用ELISA检测血浆和肽素水平,固定层析免疫法测定cTnI水平。结果:AMI组血浆和肽素及cTnI水平明显高于AP和NCCP组(P〈0.01);三支病变组高于双、单支,左主干病变组和对照组(P〈0.01);双、单支病变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主干病变组高于双、单支病变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和肽素水平对AMI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升高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10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和10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冠心病(CHD)患者血浆hs-CRP水平,CHD组中单支病变32例,双支病变46例,三支病变24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结果hs-CRP水平在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依次增高;SAP组、UAP组、AM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在冠心病组中,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以及三支病变组中hs-CRP水平也依次增高,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血中hs-CRP浓度的升高与冠脉病变的程度有着密切相关,对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预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Chemerin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病变稳定性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于邢台市第三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4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60)和稳定型心绞痛组(n=44);同期选取4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冠脉造影结果 ,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Gensini记分评估。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Chemerin水平。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hemerin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Chemeri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支病变组Chemerin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emerin与冠脉狭窄积分正相关(r=0.483,P0.05)。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Chemerin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及病变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Chemerin引起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和病变程度加重,Chemerin可作为判定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和狭窄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5例,均行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16例CAG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PAPP-A水平,比较不同冠脉病变程度者血清值,分析与冠状动脉病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AMI和UAP组中PAPP-A明显高于SAP和对照组(P〈0.01),但AMI组与UA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PP-A在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PP-A参与了AMI及SAP时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心病患者296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组16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13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RDW 和 hs-CRP 水平,并分析 RDW、hs-CRP 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 Gensini 评分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 hs-CRP、RDW、冠状动脉 Gensini 评分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均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P <0.05或<0.01)。hs-CRP 和RDW 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逐渐递增,其中3支病变组 hs-CRP 和 RDW 水平明显高于单支及双支病变组(P <0.01),双支病变组 RDW 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P <0.05)。Gensini 评分和 hs-CRP、RDW 呈正相关(P <0.05), hs-CRP 与 RDW 亦呈正相关(P <0.05)。结论:RDW 和 hs-CRP 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较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明显增高,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能较好地反映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治疗前后、不稳定心绞痛(unsteadiness angina,UA)患者血清中IL-8,TNF-α,IL-10浓度的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组)及24例健康对照组(NC组)血清IL-8,TNF-α,IL-10的浓度。对AMI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分别测定1,6周后患者血清IL-8,TNF-α,IL-10浓度。结果:UA组血清中IL-8,TNF-α,IL-10水平显著高于NC组(分别P<0.01,P<0.01,P<0.05);AMI组血清IL-8,TNF-α,IL-10的水平又显著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AMI患者进行药物治疗1周后,血清IL-8,TNF-α,IL-10的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P<0.01),AMT患者药物治疗6周后,血清IL-8,TNF-α,IL-10进一步显著降低,与药物治疗1周后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发病与IL-8,TNF-α,IL-10密切相关,随着心肌缺血损伤的加重,血清IL-8,TNF-α,IL-10水平显著升高;随着病情的缓解,三者水平显著降低,其水平变化与临床病情轻重程度相一致。因此检测血清中的IL-8,TNF-α,IL-10水平作为冠心病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沈云峰  胡远贵  张洪波 《海南医学》2014,(20):2986-2988
目的:通过检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含量(Interleukin-6,IL-6),探讨三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从而评价三者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没有明显狭窄者入选对照组,共37例;有一支血管狭窄者入选单支病变组,共36例;有两支血管狭窄者入选双支病变组,共30例;有大于两支血管狭窄者入选多支病变组,共29例。对四组分别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检测。结果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的Hs-CRP、TNF-α和IL-6浓度水平依次呈递增趋势,四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Hs-CRP、TNF-α和IL-6均为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因素,其中超敏C反应蛋白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的优势比为6.847,强于TNF-α和IL-6的5.347和1.102。结论炎性因子是冠心病的强预测因子,其浓度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升高。炎性因子可通过相互诱导、相互协同共同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冠心病的检测和早期诊断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