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分子靶向药物作为一种新型治疗药物,比传统治疗药物拥有更强的针对性,可增强对肿瘤的杀伤力,而且可以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不良反应,现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药物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肺癌靶向药物的应用极大避免了传统化疗药物的毒性,但也带来了新毒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阿法替尼等)以及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的靶向药物(克唑替尼等)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可能出现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2.
吉非替尼是一种新型的分子靶向抗癌药物,它选择性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而发挥作用。大规模临床研究显示,吉非替尼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并能较快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晚期生活质量。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吉非替尼具有瞄准特定的分子靶点、不良反应小和特异性强等优点。2003年5月,美国FDA通过快速审批程序,批准吉非替尼应用于临床。目前它主要用于终末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和三线治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克隆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单克隆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在临床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同时也出现了皮疹、腹泻、高血压等若干毒性反应,还有一些新药,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伏立诺他、范得它尼等,都有相关的毒性反应。分子靶向治疗毒性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服药的依从性。本文就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药物的毒性反应及处理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肺金生方加减与EGFR-TKIs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90例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吉非替尼靶向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吉非替尼靶向药物联合肺金生方治疗,服药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常规化疗,观察组给予吉非替尼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存活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轻,能够延长患者平均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6.
<正>吉非替尼是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广泛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已成为肺癌靶向治疗的一种重要药物[1-2]。然而,吉非替尼也可能引起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出血性膀胱炎、间质性肺炎、皮肤过敏、红细胞下降等。我科在临床应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发生1例口服吉非替尼致出血性膀胱炎,经过精心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靶向治疗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6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分子靶向组76例与传统治疗组50例。分子靶向组术后给予吉非替尼等靶向药物治疗,剂量为吉非替尼250 mg/d,厄洛替尼150 mg/d,ALK检测阳性者采用埃克替尼125 mg/次,3次/d治疗,持续服药12个月,传统治疗组进行辅助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子靶向组治疗后KPS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子靶向组患者治疗后生活明显质量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恶心和溃疡等,但未影响抗肿瘤治疗。结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方案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吉非替尼(gefitinib)是肺癌靶向治疗的一种重要药物,目前已被中国SFDA批准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二线治疗,现报道1例晚期肺癌患者口服吉非替尼维持治疗致间质性肺炎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两种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与经济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接受靶向药物厄洛替尼治疗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厄洛替尼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吉非替尼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无进展生存期情况。并通过疾病控制率予以成本-效果分析,通过质量调整生命年予以成本-效用分析。结果:厄洛替尼组与吉非替尼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5.00%(30/40)、62.50%(25/4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组与吉非替尼组的皮疹、肝损伤、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组与吉非替尼组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78.4±150.1)、(353.2±143.3)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的总成本分别为70 552元、84 975元;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941、1 360;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的成本-效用比分别为65 326、87 87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两种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无进展生存期相似,但厄洛替尼方案具有更加显著的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0.
殷宁  杜明华 《医学综述》2009,15(22):3415-3417
肿瘤靶向治疗通过针对特异性的靶点来杀死和抑制肿瘤细胞,避免或极大地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目前一些靶向治疗药物在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疗效,诸如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埃罗替尼以及放射免疫治疗药131I-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等,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靶向治疗药物正处于研究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11.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道平  聂国庆 《安徽医学》2008,29(2):163-164
目的 总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经验及体会。方法 从2005年5月至2007年1月有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为Ⅲ至Ⅳ期,吉非替尼剂量为250mg/次,口服,每天1次。结果 30例患者均可评价,获得PR7例(23.3%),SD12例(40.0%),PD11例(36.7%),总的疾病控制率63.3%。未出现3至4级的毒性反应。结论 吉非替尼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新型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可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是肺癌中最主要的类型.靶向治疗有望提高包括NSCL多种实体瘤的疗效.围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是目前较为成熟的领域.本文主要以吉非替尼及其分子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 按照数字随机方式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2组患者分别给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客观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治疗时,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的治疗效果相当,但是吉非替尼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临床中应结合患者的肿瘤特征来合理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4.
苗磊 《中外医疗》2009,28(36):75-75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我院收治的4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吉非替尼治疗,剂量为250mg/次,口服,每天1次。观察临床疗效与患者临床特点的关系以及患者生存时间情况。结果41例患者中CR3例(7.3%),PR8例(19.5%),SD16例(39.0%),PD14例(34.1%),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11个月,总的生存时间为2~30个月。结论吉非替尼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新型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可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肺癌已成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我国肺癌病死率在城市已居肿瘤死亡首位,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的80%以上,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因此化疗仍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10年来化疗的疗效并未获得突破性进展。靶向治疗的建立,让肺癌病人获得了新的希望。21世纪分子靶向治疗(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已取得了飞跃的进展,许多新的靶向性治疗的研究为晚期NSCLC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途径。本文就相关药物的研究与进展作一综述。 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Gefitinib、ZD1839、Iressa)已成为复发性晚期NSCLC治疗中的热点。因NSCLC中EGFR表达率高达30%~80%,因此EG-FR酪氨酸激酶(EGFR-TKI)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靶分子。吉非替尼为苯氨喹唑啉化合物,可选择性抑制酪氨酸激酶活化,从而抑制EGFR激活,抑制细胞周期进程的失控,加速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肿瘤侵袭及转移等。FDA批准吉非替尼作为NSCLC新型靶向治疗药物。IDEAL-1,IDEAL-2的试验结果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肿瘤内科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吉非替尼进行治疗。结果2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0例,好转11例,所有患者疾病控制率为92%。患者不良反应以皮疹及腹泻为主,仅有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结论使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发挥较强的抗肿瘤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系数高,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肺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80%以上为非小细胞肺癌,由于起病隐匿且缺乏特异性症状,多数患者诊断时已是晚期,放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成为其主要的治疗手段。EML4-ALK融合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靶点之一,它是通过细胞外配体结合区与胞内的酪氨酸激酶区结合,导致酪氨酸激酶激活并表达,从而获得致癌作用。ALK融合基因阳性肺癌占非小细胞肺癌总体的3%~5%,对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有效。克唑替尼作为第一个用于治疗晚期ALK重排肺癌的药物,耐受良好,与传统化疗相比受益更大,提高客观缓解率,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二三代药物包括赛瑞替尼、艾乐替尼、布格替尼和劳拉替尼也取得可观的临床获益,与一代药物相比更具优势。随之而来的问题是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耐药,包括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目前最常见的耐药机制是ALK基因的二次突变,L1196M突变和G1202R突变分别是克唑替尼和二代ALK抑制剂最常见的耐药突变。目前针对耐药发生后,首选的治疗措施是下一代ALK抑制剂,其他还包括与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或培美曲塞的联合治疗。充分了解耐药机制将有助于耐药后的个体化治疗。本文叙述了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关键临床试验,以及有关耐药诊治的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18.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卓慧  王耀辉  王焱 《医学综述》2008,14(7):1012-1014
非小细胞肺癌被认为是一个典型老年疾病,因老年人生理的特殊性,年龄〉70岁的患者往往被排斥在临床研究之外,缺乏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目前尚无肯定的标准治疗。现通过相关文献资料分析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必要性,介绍第3代抗肿瘤药物和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以及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如吉非替尼)在老年人中的研究进展,为老年人肺癌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吉非替尼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分子靶向药物,其有效性和患者对该药的良好耐受性为难治性NSCIC带来了希望[1].然而国内外文献报道,吉非替尼治疗NSCLC的有效率最高为25%左右,大多数NSCLC患者并未能从中获益[2].为解决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的盲目性,我们依据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经验,选择两肺弥漫性结节型(15例)和单肺巨块型(24例)两组晚期NSCLC患者进行吉非替尼治疗的回顾性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要话题,随着近些年分子靶向治疗的快速发展,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靶向治疗药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的价值,分别从六个不同作用靶点的药物进行逐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