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运气与中国医学之关系运气学說,有广狹二义,狹义只限于气象学范圍偏重于推衍测算,广义则包括宇宙一切自然现象作广泛的运用。在中国医学里面,占有一定的地位,由于中国医学的整套理論休系是采用古代的哲学思想“陰陽五行”学說来作为說明的,而运气学說,正是闡明陰陽五行的生化制約一些理論,因此便不期然而然的牵涉到医学方面來了。如內經云:“陽化气”“陰成形”形和气便是生命的根本,又说:“在天为气”“在地成形”“陽为气”“陰为味”“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等,可見人体形气的發生和發展,与天地之气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若只从人体的  相似文献   

2.
早在上世紀的末叶,俄罗斯皮肤病学家发表关于圓形秃发症时,在神經末稍裝置中发生变化的见解;稍晚氏就指出了在圓形脫发症中发現皮脂毛囊的神經感受器裝置的变化可作为本病神經原学說的証据。氏和氏用这种神經原学說来解釋圆形秃发症。几乎所有祖国的皮肤病学家都奉行着这种学說并且发展了它。由于在实踐工作中遵循着这种学說,我們利用了在神经病理学上治疗脊髓根炎有良好成效的一种藥方,解决了圆形秃发症的治疗。这种藥方具有强烈的局部刺激作用,引起广泛的充血,我們正引用着它。  相似文献   

3.
聾啞症是小兒还未能說話时或剛会說話伊始,听觉器官的病变使小兒丧失大部分或全部听力而不能学习語言所发生的一种現象;最近世界聾人协会,1955年正名为“聾人”。根据国內报告估計我国聾人数字占人口数千分之一;或100万人以上。报告均認为我国聾人发生原因是后天性居多与国外报告不同。我們在1957年对杭州聾啞学蠶?56人进行了調查,今报告如后。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高等医学教育存在着的“重授技轻育德”问题,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论述了医学教育应坚持“尊德性而道问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尊德性而道问学”就是21世纪医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其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是高等医药院校学生的必修学科。该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微观的、常变常新的动态世界,理论性强,内容抽象,代谢途径错综复杂,学习过程中学生常感到枯燥乏味,不易记忆,易产生”难以听懂、厌恶听课“的心理,往往处于为考试而学的被动状态。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摸索出一套比较适合的教学模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简讯     
我校“呼吸内科”学科设置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岗位为了促进学科建设及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我校“人才兴校”、“学科兴校”两大战略,我校人事处按照学校领导的指示,在学校学科办、科研处、研究生部等及各二级学院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积极向省教育厅申请在我校的呼吸内科学、神经病学、内科学、外科学、卫生毒理学等五个学科设置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也称“珠江学者”)岗位。经过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于2006年12月28日发文同意我校“呼吸内科”学科设置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岗位。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岗位是广东省…  相似文献   

7.
近来通过系統的針灸学习更使我們体会到祖国医学遗产的丰富。針灸学不仅有显著的临床实效,并且还有系統的理論学說,值得我們細讀深思和努力钻研。为了使我国医学迅速向世界最高峰推进,探求經絡的形态学基础这个任务就显得非常紧迫了。目前有些針灸书籍虽亦有对这个问題的探討以及腧穴的局部解剖记載如董德懋編译的“針灸经穴概要”有关“人迎”的解剖記載有:  相似文献   

8.
《理解课程:历史与当代课程话语研究导论》被誉为课程理论的“圣经”。在书中,派纳倡导的是一种开放的、多元主义的视角,他把课程看做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这种课程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政治性、种族性、性别性、现象性、自传性、美学性、神学性与国际性。  相似文献   

9.
神经解剖学是神经科学的基础,而神经科学已成为生命科学发展的基础。自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提出“脑的十年”后,我国将脑的研究纳入“863”攀登计划,至今神经科学各方面的知识日新月异。1995年国际脑研究组织在第四届世界神经科学大会上提议把21世纪称为“脑的世纪”。在这种背景下,医学院校学生学好神经解剖学对其后续课程的学习与将来的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以学论教,重在教学生“会学”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学论教,重在教学生“会学”解放军济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石平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改革的深化,人们愈来愈清楚地看到,传统的“以教论学”已不适应培养现代人才的需要。埃德加·赛尔说得好:“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面对世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参照高等农业院校畜牧医专业寄生虫病学课程设置 ,将临床医学专业寄生虫病学教学内容置于寄生虫学课程内 ,将课程设置为“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时代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WHO”宪章规定了健康的新概念 ,提出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 ,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虚弱无力”。专家预测 ,2 1世纪将是医学和生命科学的新纪元 ,“大生物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 )将成为 2 1世纪带头学科。面对这种机遇 ,高等医学教育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 ,培养具有 2 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医学人才。1 目前高等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目…  相似文献   

13.
經絡学說是祖国医学中重要的基本理論之一,它是以阴阳、五行、脏腑、营卫、气血等概念为依据,具体結合到人体的結构形态和生理机能而建立起来的,经絡在生理上的作用,正如“灵摳”海論篇中所述:“夫十二經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終于肢节”这說明它是机体内脏器官与其体表进行联系的通路。考虑到經絡是内脏器官与体表的联系道路,以及临床上对脏腑疾病的治疗以經絡为基础的針术疗法时,經常采用某些特定穴位的事实,使我們联想到应用針刺經穴对某个器官机能状态所产生的影响,作  相似文献   

14.
成人高等中医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一种学历补偿,也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措施,更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想的最好体现。目前,成人高等中医药教育不仅要面对普通高等教育连年扩招的冲击,还要应对来自成人教育同行激烈的生源竞争,在这种形势下,成人教育的规模与质量、规模与教学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从“教”、“学”、“管”三方视角研究成人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促进成人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方剂学》7版教材中方剂组方结构的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代医家认为“方从法出”,治法是指导遣药选方的原则,而不是组方原则,组方原则应该是“君臣佐使”。“君臣佐使”历来被强调为“制方之要”,而受到重视。然而,对于君臣佐使地位的认识,至今尚有争议。目前,主要存在2种观点:一是以君臣佐使为组方原则。持此论者如普通高等教育中医学类统编教材《方剂学》2~6版及《中医学高级丛书·方剂学》、《中医配方学》等;二是以君臣佐使为组方结构。如全国专科统编教材《方剂学》(第1版)、“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暨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方剂学》(中国中医药版)和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  相似文献   

16.
一 緒言祖国医学遺产——針灸,数千年来,在临床方面有惊人的疗效。近十余年来,国内外有許多学者从各方面研究其作用机制,先后提了不同性質的論点:日本人岡本爱雄氏認为針为金属所制,刺入組織内则产生电性而有治疗作用的电气学說。大久保斋氏認为針是一种机械刺戟,它可刺戟肌肉神經予以冲动,由于刺戟性質不同,使神經机能亢进或减弱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机械刺戟学說。三浦謹之助氏認为針刺能使肌肉神經纤維損伤产生变質而改善疾病的变質学說等。不过根据近年来国外的研究材料看来,有关針刺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221年,秦灭楚齐燕韩赵魏后,统一全国,建立了秦朝。虽然这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大帝国持续时间不长,但在经济文化方面做了许多统一的工作。为汉经济文化、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段时期,医学方面有较大的发展,气功学也得到一定发展。尤其是汉初,统治阶级曾一度提倡“黄老”之术,“清静无为”的思想影响甚广,促进了气功学的发展。即便是后来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而气功的发展并未因为“儒家经学”的兴盛而受到影响,理  相似文献   

18.
整个一部《老子》 (又称《道德经》)的思想精髓 ,从“大叙事”的角度说 ,就是“为道”之学 ;从“小叙事”的角度说 ,就是“为我”之学。自韩非子《解老》、《喻老》以来 ,不知多少哲人、智者对《老子》的“为道”之学进行了评析、阐释、发挥 ;相比之下 ,《老子》中的“为我”之学却较少有人问津。一提起“为我主义” ,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杨朱“不拔一毛 ,不利于下”的命题 ,却很少和老子联系起来。但“在本质上 ,老子和杨朱是一致的。”古人如此认为 ,今人更如此认为。《列子·杨朱》载 :“禽子问杨朱曰 :‘去子体之一毛 ,以济一世 ,汝…  相似文献   

19.
高校读者权利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念界定与问题提出探讨高校读者权利,必须理清3个范围递减的核心概念:“权利”,“读者权利”和“高校读者权利”。1.1权利“权利”一词在古代汉语里早就出现了,但大都是消极的或贬义的。如“接之于声色、权利、忿怒、患险而观其能无离守也”,“或尚仁义,或务权利”。19世纪中  相似文献   

20.
“教”与“学”关系的核心其实在于“学”,如果“学”已成为学生的主观需求,甚至渴望,那么“教”就会显得游刃有余。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关于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初步尝试”就诠释了这个教学理念,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