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36例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口腔鳞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口腔鳞癌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并探索其治疗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2月至2005年12月15年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首次治疗的鼻咽癌患者12 121例,其中发生第二原发口腔鳞癌患者共36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Cox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至2010年7月,36例患者中死亡21例,Kaplan-Meier法统计接受治疗的36例患者总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38.9%、22.2%、11.1%。口腔鳞癌发生在舌23例,牙龈7例,硬腭3例,其他3例。单因素分析第二原发癌的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及治疗方式是影响其预后重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淋巴结阳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鼻咽癌放疗第二原发口腔鳞癌中发生舌癌的比例较高,T分期、淋巴结阳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鼻咽癌放疗后5年要警惕第二原发癌的发生,对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口腔鳞癌进行早期诊断,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会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大体肿瘤体积( gross tumor volume,GTV)对T分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8例行根治性切除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不同GTV分级的病理T分期分布情况、5年生存情况以及局部区域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结果 GTV 分级与T 分期总符合率为72.16%,一致性分析显示两者存在一致性( Kappa =0.402,P<0.01)。随着GTV分级升高T分期逐渐增加,且相邻T分期GTV分布有重叠现象;随着GTV分级升高食管癌患者整体生存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900,P=0.000)。 GTVⅠ级组和Ⅱ级组1、3、5年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时间均显著高于GTVⅢ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TV分级升高食管癌患者整体局部区域复发率先下降后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8,P=0.023);随着GTV分级升高食管癌患者整体远处转移率呈现逐渐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9,P=0.797)。结论随着食管癌患者GTV增大T分期逐渐增加,5年生存率逐渐下降,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vor-Lewis 手术后辅助放疗对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性复发的预防作用,旨在于提高食管癌手术的局部控制率。方法:回顾1999年6 月~2004年6 月间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采用改良Ivor-Lewis手术并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治疗366 例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应用SPSS13.0 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Kaplan-meier 法计算复发率;Log-rank 检验比较复发率差异;Cox 回归分析判定手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3 年内,366 例患者中105 例(28.7%)发生淋巴结转移,占全部复发患者的52.2%(105/201)。 181 例辅助放疗患者中,37例发生淋巴结转移(20.4%),与单纯化疗和未经系统性辅助治疗患者相比,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降低(P<0.05)。 103 例单纯化疗患者中,3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32.0%),低于未经手术后辅助治疗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 Cox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的T 分类、淋巴结转移和手术后辅助放疗是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改良Ivor-Lewis 手术无严重的手术后并发症。术后辅助放疗患者的局部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降低。肿瘤的T 分类、淋巴结转移和手术后辅助放疗是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Ivor-Lewis 手术辅助术后放疗,是对胸中段食管鳞癌实现预防淋巴结转移性复发的有效候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Sun CZ  Chen FJ  Zeng ZY  Li QL  Chen YF  Song M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2):938-941
目的探讨放疗后第二原发性舌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性舌癌和252例第一原发性舌癌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比较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Kaplan-Meier方法计算累计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第二原发性舌癌与第一原发性舌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性别、原发灶大小、cTNM分期、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和远处转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5年生存率、原发灶位置、临床和病理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颈淋巴结清扫、cTNM分期是影响舌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性舌癌在原发灶发生部位、临床和病理淋巴结转移率等方面有自身的特点,其预后差于第一原发性舌癌;但鼻咽癌放疗史不是影响舌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对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性舌癌患者行手术或包含手术的综合治疗可能有利于其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16例腮腺鳞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研究原发腮腺鳞癌预后影响因素及恰当的治疗方案。方法搜集1984-2005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原发腮腺鳞癌16例,其中T1期2例,T2期5例,T3期5例,T4期4例。NO期10例,N+期6例,单一手段治疗组6例(单纯手术5例,单纯放疗1例),综合治疗组(手术加放疗)10例。结果全组患者在病程中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概率为75%(12/16),全组3和5年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5%和30%、58%和58%、36%和27%。T1~T2和T3~T4期的5年生存分别为100%和29%,(X^2=4.50,P= 0.034)。NO和N+期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和20%(X^2=8.70,P=0.003),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4%和0(X^2=9.83,P=0.002)。结论原发腮腺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概率和局部复发率均高,应该采用手术加放射的综合治疗;N+期患者术后应该给予同侧全颈及锁骨上区放疗;手术治疗时未行颈清扫者应行同侧全颈及锁骨上区预防照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鼻咽癌放疗后原发肿瘤体积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和生长类型、原发肿瘤体积(VO)以及放射治疗结束时残留肿瘤体积(V70)、原发肿瘤最大截面积、T分期和N分期、照射剂量等因素。采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这些因素和放疗50Gy时肿瘤退缩率的关系。结果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理类型和生长类型、T分期、N分期、照射剂量与肿瘤消退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肿瘤体积的变化可较好的反映放疗的效果,明确肿瘤消退的相关因素,可以指导临床治疗,预后判断,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143例舌体鳞状细胞癌年轻患者的预后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舌体鳞癌年轻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45岁以下舌体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采用log-rank法比较各因素不同水平生存分布的差异,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全组5年累积生存率为62.2%,10年累积生存率为6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浸润肌层、不同病理分级、T分级、N分级、TMN分期、原发灶有无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有无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级、N分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T分级和N分级是45岁以下舌体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原发灶手术治疗、颈部淋巴结清扫彻底以及合理的综合治疗,可能改善舌体鳞癌年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分析T3N0~1M0期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单纯放射治疗与同期放化疗两种治疗方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的初治鼻咽癌患者781例,均有完整鼻咽和颈部MRI资料,且均无远处转移。按照2008中国鼻咽癌分期标准重新分期,82例行单纯放疗或同期放化疗的T3N0~1M0期患者入组,分为单纯放疗(A组)46例,同时期放化疗(B组)36例。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单因素分析显示A组和B组的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93.5 %和100 %(P=0.046),5年无瘤生存(DFS)率分别为85.2 %和91.7 %(P=0.498)。N分期是鼻咽癌DFS的影响因素(P=0.026)。分层分析显示:T3N0M0期患者A组和B组5年OS率分别为94.7 %和100 %(P=0.432);T3N1M0期A组和B组5年OS率分别为92.6 %和100 %(P=0.066);T3N1M0期A组和B组5年DFS率分别为73.7 %和89.3 %(P=0.244)。多因素分析显示,同期放化疗不是 T3N0~1M0期鼻咽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HR=0.019;95 % CI 0~21.793),N分期不是影响T3N0~1M0期鼻咽癌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HR=0.203;95 % CI 0.135~1.231×104)。结论 T3N0M0期患者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疗效无差异, T3N1M0期患者行同期放化疗能否改善生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Fang WT  Feng J  Mao T  Fu SJ  Chen WH 《中华肿瘤杂志》2011,33(9):687-691
目的 以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手术治疗结果来验证2009年第7版国际抗癌联盟制定的食管癌TNM分期(以下简称新版分期)对外科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9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颈胸腹三野清扫或胸腹二野清扫的手术治疗结果,按照新版分期标准重新分期,并分析其与患者术后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 全组209例患者的术后5年总生存率为35.0%,病因生存率为38.8%。肿瘤浸润深度(T,P=0.004)、转移淋巴结枚数(N,P<0.001)、远处淋巴结转移(M,P=0.003)、根治性切除(R,P=0.005)均与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显著相关,而原发肿瘤部位(L,P=0.743)、肿瘤分化程度(G,P=0.653)与预后无关。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T3期与T4a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4%和32.0%,P=0.288),而与T4b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4%和0,P<0.001)。按转移淋巴结组数和野数进行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N0期(47.8%)、单组淋巴结转移(37.5%)与2组以上淋巴结转移者(11.3%)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0期(47.8%)、1野淋巴结转移(34.2%)与2野淋巴结转移(12.1%)、3野淋巴结转移者(0)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l)。颈淋巴结转移的M1期患者行根治性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为20.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肿瘤的浸润深度(P =0.001,RR=1.635)、淋巴结转移组数(P=0.043,RR=1.540)、淋巴结转移野数(P=0.010,RR=2.187)是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新版分期能较好地反映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肿瘤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范围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提高术前临床分期的准确性,通过有效的综合治疗来提高手术切除根治性是改善食管癌患者长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研究肝硬化、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门脉癌栓、术中输血、肝门阻断时间等与肝癌切除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进行肝癌切除术的12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用Log-Rank检验和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肝癌切除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术后1、2、3、5年复发率分别为54.17%、66.67%、81.40%、87.50%,平均复发时间为19.5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50%、73.17%、58.54%、27.64%,平均生存时间为42.9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χ2=11.159,P =0.005)、Child-Pugh 分级(χ2=7.715,P=0.028)、肿瘤≥5 cm(χ2=11.483,P=0.004)、门脉癌栓(χ2=22.271,P=0.001)与肝癌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χ2=8.993,P=0.003)、肿瘤≥5 cm(χ2=4.022,P=0.039)、门脉癌栓(χ2=5.023,P=0.027)与肿瘤复发有关。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χ2=7.339,P=0.025)、血清甲胎蛋白AFP﹥400 ng/ml(χ2=5.431,P=0.042)、Child-Pugh分级(χ2=13.389,P=0.002)、肿瘤≥5 cm(χ2=11.342,P=0.003)、门脉癌栓(χ2=52.167,P﹤0.001)、肝门阻断(χ2=5.801,P =0.037)、术中输血(χ2=14.959,P=0.001)等与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χ2=9.133,P=0.003)、Child-Pugh分级(χ2=4.799,P=0.028)、肿瘤≥5 cm(χ2=9.101,P=0.004)、门脉癌栓(χ2=11.126,P=0.001)、肝门阻断(χ2=3.985,P=0.046)与患者术后生存率相关。结论肝硬化、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5 cm、门脉癌栓、肝门阻断是影响肝癌患者切除术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前放疗后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31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前放疗患者资料,要求有详细临床、病理、放疗和手术记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6.5%,随访满3、5年者分别为123、86例。放疗后原发部位无肿瘤(106例)与有肿瘤(205例)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43.2%、23.2%(χ2=11.53,P=0.001。129例原发部位有肿瘤但无淋巴结转移的T1+T2、T3、T4期 5年生存率分别为42%、30%、16%(χ2=20.20,P=0.000)。211例无淋巴结转移与 95例淋巴结转移 1~3、≥4个的生存率分别为38.3%(5年)与13%(5年)、14%(3年,5年为0)(χ2=42.13,P=0.000)。多因素分析先显示术前放疗后局部有无肿瘤残存、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状态、淋巴结转移个数以及性别是影响预后的因素(χ2=32.20、36.33、18.24、4.60、6.21,P=0.000、0.000、0.000、0.032、0.013)。结论 食管癌术前放疗后病理T、N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个数能预测其预后,是其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2.
95例老年鼻咽癌患者单纯放疗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单纯放疗老年鼻咽癌患者的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995—1998年间经病理证实的初治无远处转移、年龄≥65岁的老年鼻咽癌患者9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远期生存率及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8%。3、5、8年局部控制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9%、87%、84%和85%、79%、79%。急性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血液学反应(34例)、皮肤反应(61例)和口腔黏膜炎(63例);晚期不良反应主要为听力下降(8%)、张口困难(10%)和颅神经损伤(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局部控制率因素有放疗是否中断(χ2=7.45,P=0.006)、颈部淋巴结疗效(χ2=4.17,P=0.041),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有T分期(χ2=4.16,P=0.032)、N分期(χ2=4.66,P=0.031)、放疗是否中断(χ2=9.42,P=0.00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局部控制率因素有放疗是否中断(χ2=6.19,P=0.013)和颈部淋巴结疗效(χ2=12.26,P=0.002),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因素有N分期(χ2=15.06,P=0.000)和放疗是否中断(χ2=21.62,P=0.000)。结论 老年鼻咽癌患者行单纯常规放疗即可取得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较轻;N分期早、放疗顺利完成和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的远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MRI评价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对放、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07年间经病理证实的初治及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333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行鼻咽部和颈部MRI扫描并经二维、三维放疗或加化疗。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95.2%。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139例(41.7%),椎前间隙受侵组较未受侵组T分期、临床分期明显增加(χ2=90.41、54.03,P=0.000、0.000)。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组与未侵犯组5年总生存率(O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及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FS)分别为58.8%与77.5%(χ2=11.95,P=0.000),77.8%与85.0%(χ2=2.56,P=0.110)及88.3%与91.8%(χ2=1.51,P=0.220)。经N分期调整后两组5年OS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χ2=9.93,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椎前间隙受侵不是影响鼻咽癌OS、DMFS、LRFS的预后因素(χ2=0.43、0.08、0.00,P=0.512、0.783、0.971)。结论 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发生率较高且比未受侵者的OS低,但椎前间隙受侵不是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362例早期鼻咽癌单纯放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早期鼻咽癌患者单纯放疗的长期疗效及不同T与N分期对预后影响.方法 搜集接受单纯放疗的362例早期(T1~T2 N0~1M0期,1992年福州分期)鼻咽癌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70个月,全组病例5年总生存率为85.0%.T1N0、T2N0和T1N1期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6%、91.3%和85.8%(χ2=3.83,P>0.05),T2N1期的(73.1%)比前3个期别明显减低(χ2=30.0,P<0.05),而4个期别的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无区域复发生存率均无差异.T1N0、T2N0和T1N1期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4.9%、97.5%和95.6%(χ2=0.53,P>0.05),T2N1期的(81.2%)比前3个期的明显减低(χ2=26.6,P<0.05).结论 单纯常规放疗对T1N0、T2N0和T1N1期患者可获得满意疗效.T2N1M0期的疗效明显差于前3个期别,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远处转移.针对T2N1M0期筛选容易发生远处转移的个体给予放化综合治疗是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分析IMRT治疗鼻咽癌的10年生存结果及失败模式,为鼻咽癌的优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1-2008年间865例采用IMRT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132.0个月,全组患者10年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无进展生存(PFS)、肿瘤特异生存(DSS)分别为92.0%、83.4%、75.7%、78.6%。共210例死亡,其中124例(124/210,59.0%)死于远处转移, 47例(41/210,22.3%)死于局部区域复发。DS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包括年龄>50岁(P=0.00)、LDH≥245 IU/L (P=0.00)、Hb<120 g/L (P=0.01)、T2-T4期(P=0.00)、N1-N3期(P=0.00)和GTV-nx>20 cm3(P=0.00)。Ⅱ期鼻咽癌患者单纯放疗组与联合化疗组10年LRFS、DMFS、DSS均相近(P=0.83、0.22、0.23),Ⅲ期鼻咽癌患者联合化疗组10年LRFS、DSS均优于单纯放疗组(P=0.01、0.01)但10年DMFS相近(P=0.14),Ⅳ a+Ⅳ b期患者总体预后较差。结论 IMRT改善了鼻咽癌患者的远期生存,远处转移成为最主要的失败模式;而Ⅰ-Ⅱ期患者采用单纯IMRT可取得满意生存结果,联合化疗可进一步提高Ⅲ期患者LRFS及DSS,而Ⅳ a+Ⅳ b期患者治疗模式仍需更多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3D-CRT)与调强放疗(IMRT)治疗T4期食管癌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170例T4期食管癌接受3D-CRT或IMRT,放疗剂量DT 54~70 Gy.采用前程常规后程3D-CRT者35例,全程3D-CRT者88例,IMRT者47例.SPSS 11.5软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全组放疗后食管造影评价CR 52例,PR 105例,NR 13例,总有效率(CR+PR)为92.4%(157/170);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1.2%和25.2%,中位生存期15.4个月.后程3D-CRT、全程3D-CRT和IMRT组1、3年生存率(x2=0.89,P=0.641)和局部无复发生存率(x2=0.24,P=0.8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仅有淋巴结转移者后程3D-CRT与IMRT(x2=4.91,P=0.027)、胸中下段癌后程3D-CRT与全程3D-CRT(x2 =4.25,P=0.039)以及后程3D-CRT与IMRT(x2=4.35,P=0.033),亚组间1、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因素3组间比较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预后COX分析结果显示,仅食管原发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和近期疗效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IMRT与3D-CRT治疗T4食管癌,生存优势不明显;原发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及近期疗效影响T4食管癌预后,结果有待进一步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转移抑制基因(nm23)表达与鼻咽癌(NP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3-2006年放疗前行鼻咽活检且资料完整的127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6 MV X线调强放疗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化疗.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SP)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治疗疗效、晚期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46例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放疗科经病理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鼻咽癌患者为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 rank法进行生存率组间比较,COX回归分析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远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率为94.6%,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97% 、81.82%、67.85%;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3.33%、70.00%、39.2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鼻咽癌治疗生存率的预后因素包括年龄(x2=6.604,P=0.010)、T分期(x2=3.670,P=0.050)、N分期(x2=19.658,P=0.001)、临床分期(x2=4.626,P=0.03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鼻咽癌远期疗效的独立预后因子为年龄和临床分期.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康复时间是影响鼻咽癌患者晚期反应的因子.结论年龄小、临床分期早是鼻咽癌综合治疗后获得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年龄小、康复时间长的患者晚期反应发生率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1-2N1M0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术后达到腋窝淋巴结转移0~3枚的患者行术后放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128例临床诊断为T1-2N1M0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手术,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为0~3枚。根据有无术后放疗将患者分为放疗组(n=87)和未放疗组(n=41),两组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达1~3枚(ypN1)患者分别为43、11例,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0枚(ypN0)患者分别为44、30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S)率、无瘤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并进行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28例患者的5年LRFS率、DFS率和OS率分别为91.4%、82.8%和93.0%。放疗组和未放疗组患者的5年LRFS率分别为94.3%和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55,P=0.080);5年DFS率分别为89.7%和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2,P=0.005);5年OS率分别为94.3%和9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0,P=0.368)。亚组分析中,放疗组和未放疗组术后达ypN1患者的5年LRFS率分别为93.0%和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8,P=0.039);5年DFS率分别为88.4%和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5,P=0.033);5年OS率分别为90.7%和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3,P=0.399)。放疗组和未放疗组患者术后ypN0患者的5年LRFS率分别为95.5%和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2,P=0.350);5年DFS率分别为90.9%和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9,P=0.019);5年OS率分别为97.7%和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6,P=0.34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χ^2=11.709,P=0.001)和有无脉管瘤栓(χ^2=7.608,P=0.006)是5年LRFS的影响因素,有无术后放疗(χ^2=9.312,P=0.002)是5年DFS的影响因素,年龄(χ^2=6.093,P=0.014)和激素受体状态(χ^2=3.974,P=0.046)是OS的影响因素。结论cT1-2N1M0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术后ypN1的患者,行术后放疗有局部控制获益,并能改善患者DFS;而cT1-2N1M0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术后ypN0的患者,术后放疗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分析原发性肛管癌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2000—2011年本中心经治肛管癌患者3l例,鳞癌23例、腺癌8例。Ⅰ~Ⅲ期患者首程采用放疗为主治疗16例、手术为主治疗11例、化疗3例。结果 随访率为90%,随访时间满3年的样本数21例。全组3年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76%、56%。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和T分期为OS预后因素(χ2=12.11,P=0.001和χ2=4.64,P=0.031),并与PFS有相关趋势(χ2=2.91,P=0.088和χ2=2.75,P=0.097)。Ⅰ~Ⅲ期鳞癌患者首程放疗为主与手术为主治疗的3年OS率和PFS率均相似(80%与80%,χ2=0.08,P=0.776和78%与67%,χ2=0.17,P=0.697)。放疗患者3级皮肤或黏膜急性不良反应为37%,晚期肛门感觉或功能异常为9%。结论 临床分期、T分期是影响肛管癌患者预后的最主要因素,同期放化疗应作为肛管鳞癌患者根治性治疗手段的首选疗法,应用调强放疗技术有利于患者按计划完成放疗并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