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枢椎椎弓骨折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迅 《颈腰痛杂志》1997,18(1):42-43
枢椎椎弓骨折是一种少见的上颈椎骨折.这种骨折最早发现于被施行绞刑者。故又称之为Hagman骨折。国内报道较少。我科收治5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例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最大49岁.最小24岁.平均36岁。受伤姿势:高处坠落头面部着地3例.撞车致头部损伤2例。从治疗角度出发分型:(1)稳定型引起枢椎椎弓骨折的暴力较小.骨折无移位或有轻度移位.且移位小于3mm.仅有部分韧带损伤。(2)不稳定型 引起枢椎椎弓骨折的暴力较大.枢椎椎体明显前移旋转.伴有韧带与椎间盘纤维环的严重损伤.本组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X线片、CT扫描+三维重建及MRI图像观察单纯枢椎环骨折影像学特征,根据各解剖结构骨折的特点及对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三维CT分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在多中心保存的病例库中查找2008年1月~2018年12月间所有Hangman骨折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查找单纯枢椎环骨折患者(指在X线片上诊断为Levine-Edwards分型Ⅰ型Hangman骨折,再通过MRI影像排除C2/3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信号)。将枢椎环各解剖结构骨折观察对象分为双侧上关节突(superior articular process,SAP)、双侧下关节突(inferior articular process,IAP)和双侧椎板骨折(cervical vertebral lamina,CL双侧椎弓根骨折、双侧椎体后壁骨折。将枢椎环骨折分为前环(双侧上关节突、双侧椎体后壁)、中环(双侧椎弓根)和后环(双侧下关节突、双侧椎板)骨折,计数比较前、中、后环骨折发生率。根据枢椎环的损伤特点结合以往学者对不典型Hangman骨折的分型,将单纯枢椎环骨折分为A、B、C三型(A型,骨折以椎弓根为轴心,包括双侧C2椎弓根对称性或非对称性骨折,一侧椎弓根骨折合并对侧关节突、椎板骨折;B型,骨折以一侧椎体后壁为轴心合并对侧椎弓根,对侧关节突、对侧椎板骨折;C型,骨折以双侧椎体后壁为轴心,枢椎体边缘骨折,枢椎环不完整,包括双侧椎体后壁对称性或非对称性骨折)。观察单纯枢椎环骨折中各解剖结构骨折的特点和发生率,探讨C2/3椎间隙无移位成角和前后纵韧带损伤的条件下单纯枢椎环骨折的发生规律和稳定性。结果:共收集单纯枢椎环骨折52例,男性34例,女性18例;年龄22~83岁,平均47.9±15.7岁。合并椎间关节(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骨折36例共50处骨折占69.2%(36/52),单纯骨性损伤16例30处骨折占30.8%(16/52)。前、中、后环骨折共发生149处,前环骨折92处占61.7%,中环骨折28处占18.8%,后环骨折29处占19.5%。在单纯枢椎环骨折中B型发生率最高,C型发生率次之,A型发生率最低。三组之间发生率多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型骨折中椎间关节、椎板骨折发生率较B、C两型更低,B、C两型之间椎间关节、椎板骨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纯枢椎环骨折中椎间关节骨折发生率较高,其过伸压缩应力大多作用于前环、中环,旋转应力作用于后环。单纯枢椎环骨折是一个刚性闭合骨环的骨折,若出现双处骨折,为不稳定骨折;出现双侧上关节突、双侧下关节突、双侧椎板等解剖结构骨折时更加不稳定。采用本文新分型对该类骨折稳定性的判断更准确。  相似文献   

3.
Hangman骨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13年Wood-Jones注意到在绞刑中将绞索的绳结置于颏下总是造成枢椎双侧上下关节突之间连接部位的骨折脱位。1965年,Schneider等人于交通和其他突然减速的事故(如跳水时额部触及池底)中发现了同样的损伤,开始称此型损伤为“Hangman骨折”。作者对Hangman骨折的分类、诊断及治疗等作一综述。1Hangman骨折的准确含义对Hangman骨折的具体提法有多种,主要源于枢椎结构的特殊性和解剖学命名的不一致[1、2]。枢椎属于特殊颈椎,主要表现在:(1)原属于寰椎椎体的齿突在发育中与寰椎分离,6岁左右与枢椎椎体融合;(2)上关节突向前移位于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特殊Hangman骨折的损伤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治累及枢椎椎体的Hangman骨折7例,患者均有C2、3不稳定,2例同时累及C1、2,损伤脊髓神经.均行C2、3前路融合术,加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2例,减压2例.结果 随访1~5.5年,骨折及C2、3或C1~3椎间均骨性愈合.除C1、2固定者头颈部旋转部分受限外,其他颈椎活动正常,神经功能恢复明显.结论 累及枢椎椎体的Hangman骨折具有自身伤情特点,CT及三维重建可明确诊断.如未波及C1、2其治疗同典型骨折,否则需酌情加寰枢关节融合术或齿状突骨折螺钉内固定术,前路手术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5.
枢椎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枢椎椎弓骨折枢椎骨折包括椎体和附件骨折。椎弓骨折和椎体脱位于1866年由Haughton在一名被处绞刑的罪犯身上第一次发现并描述。1931年,Wood-Jones注意到在绞刑中将绞索的绳结置于颏下总是造成同一种致命的枢椎骨折/脱位(双侧椎弓根骨折)...  相似文献   

6.
螺旋CT三维重建对上颈椎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上颈椎损伤的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总结2,6例寰枢椎损伤病例。统计骨折分类,诊断正确率。CT扫描参数,后期处理方法。着重观察上颈椎骨折的部位,椎体序列,椎体高度,骨折线,椎体附件骨折和旋转/脱位等的CT表现。并评价31)重建图像的傥势。[结果]2,6例中C1爆裂性骨折(Jefferson骨折)4例,其中1例合并C1,2脱位失稳;C2齿状突骨折17例,其中X线片漏诊1例;C2椎弓骨折(Hangman骨折)1例;单纯C1,2椎间失稳2例,其中X线片漏诊1例。枢椎椎体骨折,本组中2例,为椎体纵行骨折。骨折无明显移位。在26例寰枢椎骨折病例中,CT全部正确诊断。X线诊断正确17例。占65%,其中6例未能作出诊断。3例将寰枢椎骨折误诊为关节脱位。上颈椎即寰枢椎解剖结构复杂。有与其它颈椎不同的解剖学特征,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上颈椎的解剖关系、椎管形态、骨折块移位情况以及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特别对于C1爆裂性骨折、C2齿状突骨折、C1,2脱位可提供逼真立体影像信息。清晰地显示C1侧块移位的大小,C1、2间移位的程度,可将图像任意旋转。以不同角度观察或展现任意断面。观察骨折碎片移位,断端锐利及其与椎管的关系,评估颈枕间和C1,2椎间稳定性。对伤情评估,是否手术,选择手术方式和手术风险的评估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结论]上位颈椎骨折的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可更好显示骨折的情况,可作为上颈椎损伤临床术前诊断和治疗的影象学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5例合并枢椎椎体前下缘撕脱的Hangman骨折的损伤特点,探讨前路手术治疗的优点。方法该5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均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平均出血量350 ml,无术中并发症。术后随访7个月~4.5年,术后5~8个月骨折及C2、3椎间均骨性愈合,2例合并脊髓损伤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从ASIA分级D级恢复到E级,5例术后颈椎活动恢复良好。结论合并枢椎椎体前下缘撕脱的Hangman骨折常累及前纵韧带和C2、3椎间盘损伤,导致C2、3向后成角,属不稳定Hangman骨折,颈前路减压融合钢板内固定是其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寰枢椎骨折脱位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寰枢椎骨折脱位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对26例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施行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有椎体后弓和椎板骨折者采用枕颈内固定(Aixs)植骨融合术,对无椎体后弓和椎板骨折且无需行椎管减压的寰枢椎骨折采用椎板夹(Apofix)内固定。[结果]随访5~60个月,平均16.8个月。全组病例未发生椎动脉或脊髓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较好改善,X线片复查提示椎体侧块关节突和枕骨髁部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或断钉现象,植骨3个月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Aixs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或Apofix内固定术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影像学测量枢椎椎弓根不同部位骨折后路半螺纹螺钉的固定长度。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非Hangman骨折致寰枢椎损伤汉族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枢椎椎体及关节突间部(椎弓根)骨折者均以排除,共160例患者资料纳入研究,男120例,女40例;年龄18~72岁,平均41.4岁。在ADW 4.4工作站行CT三维重建,选取枢椎椎弓根钉道设计图像,以Ebraheim法确定枢椎进钉点,测量自进钉点经枢椎椎弓根最狭窄部位中点至枢椎体前方皮质骨后缘的距离(半螺纹螺钉长度);模拟临床常见的三种枢椎椎弓根骨折(经椎体后壁骨折、经峡部骨折、经椎板前缘骨折)的骨折线,分别测量自进钉点至骨折线的距离(螺杆长度)和自骨折线至枢椎椎体前方皮质骨后缘的距离(螺纹长度)。观察身高、性别、不同部位骨折半螺纹螺钉长度、螺杆长度及螺纹长度的规律。结果男性身高162~177 cm,平均(167±7.9) cm;女性身高151~167 cm,平均(156±6.6) cm。枢椎椎弓根骨折后所需半螺纹螺钉长度男性平均(28.8±3.2)mm;女性(24.7±2.6) mm,男性半螺纹螺钉较女性长(t=6.50,P< 0.05)。患者身高与半螺纹螺钉长度呈正相关(r=0.667,P<0.01)。骨折线越靠近枢椎体后壁半螺纹螺钉的螺杆越长、螺纹越短,经椎体后壁骨折组螺杆长度男性平均17 mm、女性15 mm,螺纹长度男性平均12 mm、女性10 mm;经峡部骨折组螺杆长度男性平均14 mm、女性13 mm,螺纹长度男性平均15 mm、女性12 mm;经椎板前缘骨折组螺杆长度男性平均10 mm、女性9 mm,螺纹长度男性平均18 mm、女性15 mm。结论枢椎椎弓根骨折后路手术中使用的半螺纹螺钉长度与身高、性别有关。椎弓根骨折部位不同,所需半螺纹螺钉的螺杆、螺纹长度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精细枢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不同约束条件下枢椎损伤机制和骨折类型. 方法 采集一名正常成年男性颈椎薄层CT数据集,在微机上基于CT数据利用Mimics10.01软件重建枢椎皮质骨和松质骨三维模型,再导入Ansys5.7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模型赋予材料物理属性,模拟枢椎伤前不同位置下的受力条件.在齿突寰齿关节面上施加前后方向载荷,分析枢椎在三种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分布,及相对应条件下枢椎可能发生骨折的类型. 结果 当枢椎遭受前后方向剪切暴力:①双侧椎小关节约束模拟伤前枢椎于中立位,应力集中区对称位于枢椎关节突间部;②单侧椎小关节约束模拟伤前枢椎侧屈状态,最大应力集中位于约束侧关节突间部,高应力集中带经过椎体后角延伸进入椎体,对侧椎板与下关节突交界移行部位也出现应力集中;③椎体下方以及双侧小关节面约束模拟以往生物力学实验枢椎下方完全固定状态,高应力集中带位于齿状突与枢椎结合部位. 结论 伤前颈椎侧屈状态可能是导致不对称性Hangman骨折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枢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实验中,除加载暴力的方向外,标本不同约束固定方式直接影响枢椎骨折类型的复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92例陈旧性上颈椎损伤,包括寰椎骨折19例,齿状突骨折46例,枢椎椎体骨折4例,枢椎椎弓骨折12例,枕寰关节脱位1例,寰枢椎关节脱位10例。根据稳定性和脊髓受压程度分别选择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69例。减压和稳定是手术治疗二基本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寰枢椎骨折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寰枢椎骨折非手术治疗43例,其中寰椎骨折11例,枢椎骨折32例,9例伴寰枢椎脱位合并不完全性脊髓损伤.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费城围领(18例)、Halo-Vest外固定(24例)及颅骨牵引(1例).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4年,平均2年10个月,41例获一期愈合,骨折骨性愈合率95.3%,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3个月;2例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非手术治疗6周后无骨折愈合征象,行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治愈.所有患者均寰枢椎稳定,寰枢椎屈伸和旋转功能恢复良好.9例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按ASIA标准,8例神经功能恢复1级以上,1例无明显改善.结论:寰枢椎骨折多数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良好疗效,严格掌握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和正确选择非手术治疗方法是获得寰枢椎骨折良好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Hangman骨折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Hangman骨折是指枢椎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部分在暴力作用下发生的骨折,常伴周围韧带和椎间盘损伤,继而出现枢椎椎体不稳或脱位。如果暴力很大,则可导致严重的枢椎脱位,上颈髓受压,甚至造成死亡。据统计Hangman骨折约占颈椎骨折的4%~7%,枢椎骨折的23%~27%,颈椎骨折致死的21%。国内有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末首次报告Hangman骨折,之后由交通伤所致Hangman骨折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对其病理解剖特点、致伤机制、分型、临床表现和现代外科治疗有再认识和再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交通、建筑等事业的蓬勃发展,脊柱骨折或合并脊髓损伤已成为骨科领域中的常见疾病。上颈椎损伤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上颈椎损伤即寰枢椎及其附属结构因创伤或其他外力所导致的骨折、关节脱位、韧带撕裂,如寰枢关节脱位以及寰、枢椎的骨折。其中寰枢椎骨折伴脱位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上颈椎损伤,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治疗上颈椎损伤的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如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植骨融合术等。虽然颈椎后路手术具有可操作性强,安全性好,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并保留了寰枕关节功能等优点,但是国内有关上颈椎骨折行颈后路手术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报道较为罕见。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2018年收治1例枢椎齿突、椎体、左侧侧块、横突骨折伴寰枢椎旋转脱位患者,行枕颈后路切开、C 1~3植骨融合、椎弓根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术后积液合并囊肿,就其积液和囊肿形成的原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神经症状寰枢椎骨折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效果。方法7例无神经症状的寰枢椎骨折患者行牵引后,再行头颈胸石膏或颈托外固定,其中1例枢椎椎体骨折患者仅行颈托外固定。结果随访3-8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临床愈合,枕颈部痛均消失,颈椎活动范围轻度减小。结论对无神经症状的寰枢椎骨折患者进行选择性非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6.
Hangman骨折,指枢椎上、下关节突之间在暴力作用下发生的骨折.常伴有周围韧带和椎间盘损伤,继而出现枢椎椎体不稳或脱位。2004年11月.本院骨科采用颈前路“T”形切口,颈2、3椎间盘摘除、复位、植骨融合、钛板内同定术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1例。手术近期效果满意.取得一些成功经验和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上颈椎骨折脱位是指由于创伤性外力因素作用于颈椎或头部而导致的枕骨、寰、枢椎的一系列病理性损伤。上颈椎骨折脱位常会导致患者产生如截瘫、四肢瘫痪,甚至死亡等严重的临床后果,因此明确其骨折类型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及其重要。由于颈椎解剖结构的特异性,发生在上颈椎骨性结构或韧带的损伤常呈现一定的骨折类型。常见的上颈椎骨折类型包括枕骨髁骨折、寰枕关节脱位、寰椎骨折以及3种类型的枢椎骨折:齿状突骨折、Hangman骨折和枢椎椎体骨折。本文将对这些常见的上颈椎骨折类型进行回顾性研究,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正确地选择上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1956年Schne ide、rKahn首次提出颈椎泪滴样骨折,它以椎体前下缘大小不等的骨折块为特点。既往资料统计显示枢椎泪滴样骨折在颈椎损伤中所占比例较小,但是,近几年随着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车祸及坠落伤导致的枢椎泪滴样骨折病例数增长明显[1]。我院自2006-07-2010-09经高位咽后入路行前路骨折块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治  相似文献   

19.
枢椎泪滴样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枢椎泪滴样骨折在颈椎损伤中较少见,以枢椎椎体前下缘冠状面大小不等的三角形或四方形分离骨块为特征[1]。自2004年7月至2009年8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枢椎泪滴样骨折患者共11例,分别采取保守或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齿状突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颈椎损伤。按照Anderson-D’Alonzo分类,齿状突尖端骨折较少见且稳定性较好,多采用简单的局部制动,而枢椎体部骨折使用坚强外固定如Halo支具等一般均能达到骨折愈合。至于Anderson-D’AlonzoⅡ型骨折即齿状突与枢椎椎体连接处的骨折。其晚期骨不连的发生率最高,使用外固定和牵引等保守治疗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本院自2004年10月至2007年8月,对12例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患者进行了颈前路直接螺丝钉内固定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