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半环形外固定支架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感染性骨不连病例26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半环形外固定行骨不连端加压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3~42月,平均21.3个月.26例感染性骨不连患者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3个月.25例患者骨端感染均得到一期控制,1例患者术后感染复发,骨折仍不愈合,再次手术后感染得到控制,6个月后骨折愈合.结论:半环形外固定支架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良好,能够有效控制骨端感染治愈骨不连,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期开放植骨治疗严重胫骨感染性骨不连缺损的效果。方法8例感染性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清创,切除失活组织见创面出血,外固定架固定,一期植入自体髂骨骨条,敞开植骨创面,高渗盐水纱布换药。结果1例于术后6周行游离植皮闭合创面,7例于术后8~16周瘢痕自行愈合,8例骨折于术后平均8个月愈合,10个月去除外固定物。结论一期开放植骨术是治疗感染性胫骨骨折不愈合和骨缺损的简单、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钢板和自体骨植骨治疗非感染性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疗效。方法对16例非感染性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患者,拆除原内固定、凿除增生骨痂、去除死骨,行双钢板固定和自体骨植骨治疗;术后行主、被动上肢各关节运动。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16例患者术后随访12~26(14.5±6.8)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骨折愈合时间3~7(3.8±1.2)个月。1例患者术后发生桡神经牵拉损伤,未作特殊处理,3个月后功能恢复;其他病例随访期间未见明显并发症。末次随访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12例,良3例,中1例;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90分13例,80~90分3例。结论双钢板结合自体骨植骨治疗肱骨干非感染性骨不愈合,固定牢靠,疗效良好,值得临床上采用。  相似文献   

4.
于锐  赵长福 《吉林医学》1996,17(4):205-206
长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是常见的骨折后期并发症之一,骨不连的治疗需要坚强稳定的固定,还需有利于骨生长愈合的因素。正是基于此,我们选用Bastiani氏这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局部稳定性强的外固定架,同时采取植骨术的方法,治疗骨不连11例,其中10例愈合良好,平均125天愈合。仅1例感染性骨不连外固定架治疗时未行植骨,术后4个月时复查未愈,11例中7例为感染性骨不连。认为本法治疗长管骨骨不连,具有对组织损伤小,固定的稳定性强以及增强利于骨愈合的因素,提示更适于对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5.
杨谦  傅源 《新疆医学》1997,27(3):154-155
我院自1991年4月到1994年10月采用自行改进的骨外固定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15例,骨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临床资料 15例中,男14例,女1例;成人14例,儿童1例;均为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术后感染14例,闭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感染1例;病程最短者8个月,最长者13年,平均11个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骨搬移技术治疗严重下肢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牵拉组织再生原理,对26例四肢高能量损伤后下肢感染性骨不连患者采取病灶彻底切除+干骺端截骨搬移术。术后7 d以0.25 mm/6 h速度延长,固定延长至骨缺损端会合,于骨缺损处两断端加压并继续维持外同定支架至骨愈合。结果 26例全部获随访,平均随访56(20~92)个月。骨延长2~14 cm,平均5.5 cm,骨性感染全部治愈。带支架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23例骨缺损处及延长部位骨生长良好,达到了骨性愈合;3例断端骨接触后6个月无明显骨愈合,其中2例行自体髂骨植骨,1例拆除支架后行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4~6个月达到骨性愈合。截骨延长部位及骨缺损对合处对位对线良好。结论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感染性骨不连,术后感染控制良好,骨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7.
Lu WJ  Li B  Qian HB  Zeng XF  Xu B  Chen Y  Bao NR  Lu M  Zhao JN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3):1609-1611
目的 探讨清创后I期颗粒状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1999至2005年,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38例感染性骨不连患者采用清创后I期颗粒状自体松质骨移植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平均随访44个月(12~93个月),38例患者中,33例(86.8%)获得骨愈合、感染消灭,5例(13.2%)患者感染复发和(或)再不连(其中1例感染伴再不连).2例患者拆除外固定支架后发生再骨折.结论 清创后I期颗粒状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感染性骨不连可以获得较高的感染治愈率及骨愈合率.  相似文献   

8.
田科良  向忠   《中国医学工程》2009,(2):114-116
目的探讨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非感染性骨不愈合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自1996年1月~2006年12月行钢板或交锁髓内钉手术治疗四肢长骨骨折428例,有42例发生非感染性骨不愈合(9.81%)。行更换钢板或交锁髓内钉固定加骨移植手术33例,单纯行髓内钉动力化9例。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至骨愈合,平均随访25个月,再次行钢板或交锁髓内钉固定加植骨术后骨折愈合率100%,平均愈合时间(13.5±6.1)个月,单纯髓内钉动力化术后骨折愈合率77.8%,平均愈合时间(15.5±6.3)个月。结论再次内固定加植骨术是治疗非感染性骨不愈合的较好方法,单纯行髓内钉动力化仍有骨不愈合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自体髂骨植骨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非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27例行胫骨远端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中,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10例,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治疗17例,术中均取自体髂骨植骨。分析骨不连治疗结果、愈合时间和足踝功能评分(AOFAS)。结果 27例患者获随访6~32个月,平均10个月,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为3.5~6.0个月,平均(4.9±0.7)个月,无畸形愈合。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53~90分,平均(79.69±9.75)分。其中优4例,良12例,中8例,差3例。结论应用自体髂骨植骨联合锁定钢板或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非感染性骨不连,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带锁髓内钉与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胫骨骨不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胫骨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对23例胫骨骨折骨不连施以扩髓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结果:经术后随访8~20个月(平均12个月),22例达骨性愈合,1例延迟愈合.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胫骨骨不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病案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韦丽群 《中国病案》2007,8(9):14-16
目的探索病案信息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将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法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病案信息管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向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存在一些未详细说明的问题,如什么是有效身份证明,什么年份的病案可以复印等?这不仅影响医院为患者提供病历复印工作,更影响和谐医患关系,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因此,一方面要完善《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另一方面,医院应利用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进行详尽的告知义务,同时,应将住院检验、影像报告单一式两份,一份贴于病案中,一份直接给病人,这样能极大的方便患者,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病案信息利用的范围及病案信息利用的管理两大方面阐述了病案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同时就拓展病案利用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朱章志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创新性的提出以"神、形、纳、眠、便"判断疗效,即以患者的精神状态、形体、饮食、睡眠及二便等症状作为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人体的"神、形、纳、眠、便"是在人体正气的推动下才能够正常,"神、形、纳、眠、便"出现异常,实际上是反应了人体正气的虚弱,因而可以用来评价人体的正气是否正常,这一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此作为指导,取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方法通过了解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的要求(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分析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常见问题对医院统计指标的影响;提出对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存在问题的对策.结果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结论只有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才能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治疗效果,以及妊娠期长时间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妇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相应胎龄所需热量的饮食,观察组除给予对照组的饮食外再加适量的肠内营养制剂,应用30天。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宫高和双顶径的增加显着大于对照组孕者;观察组胎儿无应激试验(NST)阳性的比率显着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低体重出生儿(小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及和Apgar小于7分的患儿比率显着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治疗中不仅有效,而且对孕妇和胎儿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住院病案缺陷的常见原因,提出解决方法。方法对2007年上半年出院病案进行质量检查。结果抽查病历924份,病历缺陷924份,共2540项次。结论加强医师的法制观念,加强责任感,强化基本功讪练,实行病案质量四级监控,杜绝缺陷病案归档上架,确保病案质量。  相似文献   

18.
经验法则是利用事物发展常态而形成的规律,而适用于证据司法场域的特殊法官心证过程.借助现代司法的自由心证技术,以及盖然强度的适用效能评估,可以促进经验法则更加符合民众实质正义观感,促进基于证据事实裁量的纠纷解决结果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学习环境中的气味,单独或同时出现于编码与提取过程中,其对短时记忆储存的影响。方法设计两个试验:试验一,将被试随机分为气味组、想象组、控制组,在有桂花香气味、想象气味、没有也不想象气味的学习环境中分别测验被试的整体回忆成绩和相关词汇的回忆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二,气味为愉快气味和不愉快气味2种,试验是3个被试间设计(学习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回忆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试验分两次进行,间隔24h,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一,气味组的整体回忆成绩(12.500±3.117)个高于想象组(9.571±2.387)个和控制组(7.625±5.225)个,变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想象组成绩低于气味组,但高于控制组。试验二,在学习中呈现气味和回忆中呈现气味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互作用(P<0.05);但对气味呈现于测验(回忆)中则无显著影响(P>0.05)。均数逐对检验亦发现A1B1、A2B1、A2B3三个组的均数与其余各组(除A2B2组外)都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A2B2组只与A3B1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学习和回忆时,如果呈现同一种愉快气味,那么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愉快气味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提取线索;2.学习时,如果呈现一种不愉快气味,那么回忆时不管有否气味,都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学习环境中的气味,单独或同时出现于编码与提取过程中,其对短时记忆储存的影响.方法 设计两个试验:试验一,将被试随机分为气味组、想象组、控制组,在有桂花香气味、想象气味、没有也不想象气味的学习环境中分别测验被试的整体回忆成绩和相关词汇的回忆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二,气味为愉快气味和不愉快气味2种,试验是3个被试间设计(学习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回忆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试验分两次进行,间隔24 h,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试验一,气味组的整体回忆成绩[(12.500±3.117)个]高于想象组[(9.571±2.387)个]和控制组[(7.625±5.225)个],变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想象组成绩低于气味组,但高于控制组.试验二,在学习中呈现气味和回忆中呈现气味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互作用(P<0.05);但对气味呈现于测验(回忆)中则无显著影响(P>0.05).均数逐对检验亦发现A1B1、A2B1、A2B3三个组的均数与其余各组(除A2B2组外)都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A2B2组只与A3B1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1.学习和回忆时,如果呈现同一种愉快气味,那么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愉快气味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提取线索;2.学习时,如果呈现一种不愉快气味,那么回忆时不管有否气味,都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