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聪利  马红  蔡宝昌 《吉林中医药》2008,28(12):872-873
方证相应作为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近年来对其理论、实验、临床应用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研究.通过对方证相应实验研究的总结将其分为一模一方、一模两方、一模多方及两模两方4种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蜂针螫刺和综合疗法两方面综述了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并从细胞因子及抗炎消肿两方面综述了其实验研究进展,认为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前景,但也有需要改进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方面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进展作了详细阐述 ,并就今后中医药对该病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主要从诊断实验和中医治疗两方面叙述了干眼症的临床研究进展,其中重点介绍了中医药对干眼症在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临床和实验两方面对土家族医药治疗软组织损伤(跌打损伤)的现状进行了评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思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从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方面概述了中药药理对心肌β肾上腺素受体的影响.参考文献18篇。  相似文献   

7.
作者从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两方面回顾了近年来温病卫分证实质的研究现状 ,肯定了目前取得的研究进展 ,并对目前温病卫分证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以后的研究方向、思路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8.
作者从实验研究 ,临床研究两方面对产后缺乳采用中医药治疗进行了综合述评 ,并对缺乳的病机从中医和现代医学角度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姚兆海 《中医药导报》2012,18(11):95-96
阐述了丹参制剂的药理研究,从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两方面综述了丹参制剂在治疗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认为丹参制剂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实验中取得较大的成就,但临床研究还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康莱特治疗癌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近年来有关康莱特治疗癌症研究进展情况 ,从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两方面进行了概述 ,证实康莱特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较好抗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态温热疏密波对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2组.即:正常组(10只)和手术组(50只)。手术组采用改良Hulth法复制膝骨性关节炎模型,术后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造模后常规饲养,对照组微波治疗仪,实验1组电(疏密波)治疗,实验2组热(热软膜)治疗,实验3组电热(治疗型护膝动态温热疏密波)治疗,分别对应治疗16周后,观察关节软骨的组织形态学,检测软骨细胞的凋亡率及p21、p53、Bcl-2 mRNA的表达。结果:16周时,骨性关节炎模型成功建立,经治疗后各组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病理变化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P〈0.01,P〈0.05);各组软骨细胞的凋亡率、p53 mRNA表达,模型组、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对照组、实验2组、实验3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实验1组(P〈0.01,P〈0.05),实验3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2组(P〈0.01,P〈0.05);软骨细胞p21、Bcl-2 mRNA表达,模型组、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对照组、实验2组、实验3组明显高于模型组、实验1组(P〈0.01,P〈0.05),实验3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2组(P〈0.01,P〈0.05)。结论:动态温热疏密波能有效下调软骨细胞p53 mRNA表达,上调p21、Bcl-2 mRNA表达,从而抑制软骨细胞的凋亡,延缓关节软骨退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治疗型关节炎护膝对膝骨关节炎兔关节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影响,探讨治疗型关节炎护膝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抽签法将5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9只,对照组9只,实验1组9只,实验2组8只,实验3组9只.用改良Hulth法对模型组、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及实验3组实验兔的右膝关节进行造模.造模后正常组及模型组常规喂养,不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微波仪治疗;3个实验组均采用治疗型关节炎护膝治疗,其中实验1组选用疏密波模式,实验2组选用热疗模式,实验3组选用疏密波+热疗模式.造模后第16周分别拍摄各组实验兔双膝正位X线片,观察其膝关节的宏观结构,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造模侧关节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含量.结果:①X线片表现.正常组膝关节内外侧间隙正常,关节表面光滑平整,边缘规则整齐,软骨下骨密度均匀;模型组膝关节内侧间隙明显变窄,关节表面变形,关节边缘可见明显骨赘,软骨下骨密度明显增高;对照组关节变化情况介于实验1组和实验3组之间;实验1组关节变化基本与模型组相同;实验2组关节变化情况介于实验1组和实验3组之间;实验3组膝关节内侧间隙变窄,关节面变形,关节边缘可见轻微骨赘形成,软骨下骨密度增高.②转化生长因子β含量.各组间转化生长因子β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3.757,P=0.000).组间两两比较,正常组低于模型组、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及实验3组(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模型组低于对照组、实验2组及实验3组(P =0.000,P=0.000,P=0.000);实验1组低于对照组、实验2组及实验3组(P =0.028,P=0.007,P=0.002);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含量.各组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74,P=0.000).组间两两比较,正常组低于模型组、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及实验3组(P =0.040,P=0.000,P=0.027,P=0.000,P=0.000);模型组低于对照组、实验2组及实验3组(P=0.012,P=0.004,P=0.000);实验1组低于对照组、实验2组及实验3组(P=0.026、P=0.010、P=0.001);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型关节炎护膝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可能是提高关节滑膜和关节软骨中转化生长因子β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同时抑制滑膜炎症反应,从而起到延缓关节软骨退变、促进关节软骨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爽 《中国针灸》2008,28(5):378-380
从实验针灸学的定义及实验针灸学的命名2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实验针灸学的定义限定了实验针灸学的研究内容;实验的特点及其重要性决定了实验的方法成为实验针灸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但实验必须与临床试验相结合才能得出更科学的结论。从实验针灸学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可以看出只有“实验针灸学”才能比较准确地概括本门学科。  相似文献   

14.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高校教育的核心任务,如何实现该任务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文章主要围绕《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技术、实验设计、实验实施等方面阐释如何引导和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使《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成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力平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综合模式(针药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社区内13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康复指导组(A)和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组(B)。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内科常规治疗,康复指导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指导,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组的干预在常规西医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现代康复治疗和中药、针灸治疗,并对患者家属进行中医养生指导。入选病例分别在入选时、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运用改良巴氏指数量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1、2个月后,康复指导组与针药结合康复组的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针药结合康复组ADL评分优于康复指导组(P0.05)。结论:社区康复综合模式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并维持已获得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依据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症状、病因和病机认识,结合RA模型研究现状,分析实验动物模型对中医辨证论治的影响,探讨RA病证结合模型的重要性,提出今后中医造模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实验教学进度及实验考核机制四方面分析了目前《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旨在通过认清现状,以便为后面的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同时为加强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争取为企业培养更高质量的中医药人才做准备。  相似文献   

18.
中医实验学是中医基础理论等课程配套实验课程,是用科学实验的方法研究和发展中医学的一门学科.经过数十年的教学和改革,已经成为中医院校中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作者发现中医实验学有教学内容较为陈旧,课时量少不能满足学生要求,教师的实验指导和操作指导不够规范和细致,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分子生药学是分子生物学和生药学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在学科课程中,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均有其重要意义。各大院校在分子生药学实验课程设置中的首选为"中药分子鉴定",普遍采用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模式。而分子生药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具有极强前瞻性的学科,许多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出现,基础性的实验教学已经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了解这门学科,所以在实验教学中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最新科研成果转化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同时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宽度,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该文对分子生药学学科实验教材的编写、实验平台建设、师资培养、学术交流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希望实验教材内容制定由易到难、由验证性实验到综合性实验,建设合理规范、高效利用的实验平台,实验课程涉及多领域时可由多专业老师共同完成,鼓励积极开展和参与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期促进分子生药学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复方配伍实验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经方的配伍研究为切入点,从实验设计方法、药理学研究、药物化学研究三个角度总结了经方配伍现代实验研究的现状,对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探讨。提出在实验设计中应突出中医理论的指导;必须选择多项评价指标,谨慎解释实验结果;实验条件必须标准化;药理研究须与物质基础研究相结合;动物研究须与临床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