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翀  许建明 《安徽医学》2011,(10):1670-1673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短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77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别根据随访3个月、6个月的存活情况分组,对死亡组与存活组中血清总胆固醇值、MELD评分及CTP分值进行比较;应用ROC曲线评价血清总胆固醇浓度、MELD评分及CTP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肝移植患者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87例行肝移植治疗的终末期肝病患者,计算治疗前MELD评分,并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和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87例肝移植患者中各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0.7%,住院28 d和术后3月生存率分别为89.7%和88.5%;非并发症组和生存组MELD评分均值分别为14.6、12.9,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组和死亡组MELD评分均值分别为21.6、29.4,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MELD≤15组相比,16~24组和≥25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增加(P<0.05);但16~24组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25组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终末期肝病患者术前MELD评分值越高.肝移植后早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越高.高分值MELD(≥25)可能是肝移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与死亡较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重型肝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整理250例重型肝炎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MELD评分,以评估重型肝炎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同时比较MELD评分、CTP评分、PTA评分三者对重型肝炎预后预测的准确率.结果 重型肝炎恶化死亡组患者MELD评分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 当MELD分值≥40时,89.0%患者病情恶化而死亡,MELD分值≥30时,68.0%患者恶化死亡 PTA评分<20%时,91.9%患者死亡,PTA<30%时,74.0%患者死亡 CTP评分>12时,预后预测准确率为52.4%,当CTP>10分时,准确率为52.0%.结论 MELD评分系统在国内是适用的 重型肝炎患者MELD分值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正相关,MELD模型与PTA对重肝预后预测的准确性优于CTP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Child-Pugh分级与Rockall评分对评估肝硬化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短期预后价值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随访4个月,根据患者存活与否分为死亡组33例,存活组67例。对比两组血清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肌酐(Cr)水平以及患者Child-Pugh分级与Rockall评分情况。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两个评分系统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血清TBIL及Cr水平分别为(94.5±11.3)μmol/L、(132.8±28.2)μmol/L,均高于存活组(89.6±12.8)μmol/L、(120.6±31.5)μmol/L,而Alb水平为(24.1±5.3)g/L,低于存活组的(26.3±6.4)g/L(均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Child-Pugh分级C级的比例较高,为75.76%(25/33) vs 5.97%(4/67) (P<0.001),而A级及B级比例较低,为9.09%(3/33) vs 35.82%(24/67) (P<0.001)、15.15%(5/33) vs 58.21%(39/67) (P<0.001)。死亡组患者的Rockall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为(8.4±2.4) vs (2.1±0.4)(P<0.001)。Child-Pugh分级及Rockall评分系统预测短期死亡的AUC分别为0.759(95%CI:0.702~0.818, P=0.018)、0.785(95%CI:0.735~0.836, P=0.011);两者联合预测短期死亡的AUC分别为0.879(95%CI:0.811~0.942, P=0.003)。结论:Child-Pugh分级与Rockall评分评估肝硬化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短期预后均有较高的价值,两种评分联合评价可显著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ELD)在肝衰竭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ELD分值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患者初始及30 d后MELD分值均低于死亡组(P〈0.01);存活组并发症发生率11.63%,低于死亡组的59.46%(P〈0.01)。结论 MELD分值可以预测终末期肝病的中短期病死率及术后生存率,具有简单、客观、易于计算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黄敏  李冬冬  刘传苗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12):2028-2030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总胆红素、白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与乙肝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的乙肝相关ACLF患者124例,收集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数据,注意患者是否行人工肝治疗,并进行MELD评分。根据患者入院后90 d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68例)和死亡组(56例)。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MELD评分、总胆红素、白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年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各项指标与HBV-ACLF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  存活组患者的MELD评分、国际标准化比值、总胆红素、年龄分别为(22.66±4.69)分、1.72±0.42、(281.09±94.21)μmol/L、(40.54±7.39)岁,均显著低于死亡组[(31.38±5.39)分、2.64±0.61、(360.54±130.97)μmol/L、(45.73±12.72)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患者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分别为(31.21±3.83)g/L、(35.95±11.82)%,均显著高于死亡组患者[(28.43±4.46)g/L、(29.54±12.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ELD评分高、高水平TBil、高水平INR、年龄大是ACLF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Alb、高水平PTA是ACLF患者的保护因素。  结论  MELD评分、总胆红素、白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均可作为预测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预测2型肝肾综合征(HRS)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以台州市中心医院100例2型HRS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常规、治疗方法和转归,计算MELD评分。自确诊之日起,随访3个月。随访期间死亡患者被纳入死亡组,存活患者纳入存活组。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2型HR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死亡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总胆红素水平及MELD值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年龄、性别构成、脑病、消化道出血、脓毒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尿酸、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和C反应蛋白(CRP)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元回归分析显示,MELD每升高1个单位,死亡风险增加33.8%;总胆红素每升高1个单位,死亡风险增加20.5%;血肌酐每升高1个单位,死亡风险增加18.5%。结论 MELD评分可预测2型HRS患者3个月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8.
潘涛  刘芙成 《四川医学》2008,29(5):569-570
目的 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与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系统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应用MELD计算公式及CTP分级分剐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惠者死亡29例,好转出院38例进行评分及分级并进行比较.结果 MELD分值:死亡组平均(18.54±5.33),出院组平均(11.22±3.7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CTP分值:死亡组平均(11.12±1.77),出院组平均(8.12±2.1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MELD≤9分、20≤MELD≤29分及≥30分亚组,死亡患者和好转出院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TP A级及C级死亡患者和好转出院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D评分及CTP分级均可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患者预后相关因素,以期提高DKA诊治水平及降低病死率.方法 收集本院内分泌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DKA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DKA患者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并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基本情况、入院时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C反应蛋白、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eⅡ,APACHEⅡ)等观察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 共纳入患者7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龄(42.63±15.67)岁.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存活组患者GCS评分[(14.41±1.42)vs(11.36 ±3.14)]、血磷[(0.96±0.47) mg/L vs(0.68 ±0.60) mg/L]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P<0.01),存活组APACHEⅡ评分[(8.58±4.63)vs(15.73±4.38)]、白细胞总数[(14.82 ±9.55)×109/L vs(22.80 ±7.67)×109/L]、C反应蛋白[(33.67±45.70) mg/L vs(211.39±173.93) mg/L]、肌酐[(87.28±43.89) μmol/L vs(136.47±87.50) μmol/L]、尿素氮[(8.45 ±5.00) mmol/L vs(14.72 ±9.23) mmol/L]明显低于死亡组(P <0.05,P<0.01).DKA患者GCS评分(OR =0.510,P<0.05)越低、APACHEⅡ评分(OR=1.300,P<0.05)及C反应蛋白(OR=1.031,P<0.05)越高,预后则越差.结论 C反应蛋白、GCS评分、APACHEⅡ评分是DKA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包含血肌酐值的CTP评分在评估肝硬化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包含血肌酐值的CTP(CrCTP)评分对肝硬化住院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与CTP(Child-Turcotte-Pugh)评分和血肌酐值比较.方法 将2 66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血肌酐值、CTP评分及CrCTP评分,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的能力.结果 肝硬化患者死亡组血肌酐值、CTP评分及CrCTP评分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分析表明,血肌酐值、CTP评分及CrCTP评分在评估肝硬化患者预后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708、0.818和0.850.CrCTP评分评估住院肝硬化患者预后的AUC高于CTP评分和血肌酐值,CTP评分评估住院肝硬化患者预后的AUC高于血肌酐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肌酐值、CTP评分及CrCTP评分均可预测肝硬化患者的预后,CrCTP评分评估效率优于血肌酐值和CTP评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成人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受体术中发生大量输血的术前预测因子.方法 回顾性总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移植中心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268例成人终末期良性肝病(ESLD)肝移植受体的临床资料,对术中输血量≥12 U(MBT组)和12 U(NBT组)两组受体的术前各项指标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术中大量输血发生的预测因素;分析5组麻醉医生对术中输血量的影响.结果 268例受体术中5例未输注红细胞和血浆,其余98.13%的受体术中输注红细胞,全组平均(13±8)U.手术由同一外科团队完成,不同麻醉医生分组对输血量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两组受体的血红蛋白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中大量输血的术前预测因素为胆红素、肌酐、INR、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血红蛋白、总蛋白、MELD评分、是否重症肝炎以及术前腹水;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独立预测因素为MELD评分和血红蛋白,预测评分=0.593-0.049×术前血红蛋白+0.137×术前MELD评分,其ROC曲线下而积为0.832.截断点为-0.67分(计算结果大于-0.67提示术中大量输血),其预测灵敏度为84.1%,特异度为71.2%.结论 以乙型肝炎为主要原发疾病的ESLD患者,术中发生大量输血的独立预测因素为术前MELD评分和血红蛋白值,其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icacy of model for end-stage fiver disease (MELD) in predicting short-term outcom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LT). Methods: The consecutive 62 patients who had received primary LT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00 to January 2005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pretransplantafion MELD and Child-Turcotte-Pugh (CTP) scores of these patients were calculated. Concordance c-statistic was used to assess the efficacies of MELD and CTP scores in predicting the first posttransplantation 3-month survival rate. Results: Among the 62 patients receiving primary LT, 12 died during the first 3-month period and the posttransplantation 3-month survival rate was 80.65%. The 3-month survival rate predicted by using CTP score and MELD score was 0.685 and 0.873, respectively. Unlike CTP calssificafion, MELD score indentified two sub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TP C with different overall survival (0.8824 vs 0.4545, ;X^2= 7.00, P = 0.0081 ). Conclusion: Our present study shows that MELD score could offer more accurate prediction for short-term survival in patients who undergo primary LT than CTP scor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联合PLT对乙型肝炎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入院28 d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将2015-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102例HBV-ACLF患者分为28 d存活组和28 d内肝移植/死亡组,进行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载量检测,寻找与预后相关的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BIL、ALB、BUN、Cr、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INR、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PTA)、PL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白蛋白-胆红素(albumin-bilirubin,ALBI)评分、MELD评分可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入院28 d预后,入院28 d内肝移植/死亡组患者年龄、T-BIL、BUN、Cr、PT、APTT、INR、NLR、ALBI评分、MELD评分较28 d存活组高,而ALB、PTA、PLT较28 d存活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ELD评分和PLT为影响ACLF患者入院28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评估ACLF患者28 d预后,ROC曲线下面积为0.871,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80.4%.结论 MELD评分联合PLT对于评估HBV-ACLF患者28 d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肝移植术后患者急性肺损伤及其早期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原位肝移植(OLT)术后患者早期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的早期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成组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2004年11月至2006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91例接受OLT的患者,术前明确疾病种类并进行肝功能分级,术中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出入量等指标,术后连续追踪14 d观察急性肺损伤发生情况.对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Forward法)逐步回归.结果 53例术后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病率为58.2%,其中25例发生ALI,发病率为27.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重型肝炎、术前高血清胆红素、低凝血酶原活动度、高Child及MELD评分、术中失血多、输血多是OLT术后发生ALI的高危因素(均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胆红素是影响术后ALI发生的独立的早期危险因素.结论 OLT术后早期ALI的发病率为27.5%,术前高血清胆红素是术后ALI的重要早期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评估肝功能衰竭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肝功能衰竭患者189例,观察患者入院24h内的生命体征、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吸氧浓度、动脉血氧分压、总胆红素、白蛋白、血肌酐、压力校正心率、神经系统评分、腹水程度、肝性脑病分期等。分别按MODS、Child-Putgh—Turcotte(CTP)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标准计算每例患者的分值,根据结局分为生存组(64例)和死亡组(125例),比较两组的MODS评分差别。用受试者特征曲线评价比较MODS、CTP和MELD评分预测肝功能衰竭预后的能力,用K-M生存曲线比较不同MODS评分分值组的生存时间。结果死亡组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动脉血氧分压、血肌酐、神经系统评分和肝性脑病分期均高于生存组,两组总胆红素、白蛋白、血小板、吸氧浓度、压力校正心率和腹水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的MODS评分(9±2)高于生存组(7±1),t=9.076,P〈0.01;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显示,MOD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0.814)接近MELD评分(0.827),高于CTP评分(0.714);不同MODS评分分值组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51,P〈0.01)。结论MODS评分用于评估肝功能衰竭预后的临床价值和MELD评分相当,优于CTP评分。MODS评分可以用于评估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对人工肝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在终末期肝病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探讨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及人工肝支持系统在终末期肝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43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其进行MELD评分,并对治疗组进行人工肝后评分,观察3个月后的死亡率。结果治疗组中4例治疗前MELD评分大于40分者,3个月死亡率为100%,17例治疗前评分30-40分者3个月死亡率为53%;对照组中6例MELD评分大于40分者,3个月死亡率为100%,16例治疗前评分30~40分者3个月死亡率为87%,与治疗组相比P<0.05。结论MELD评分可以引入临床推广应用,人工肝治疗MELD评分在30-40分的终末期肝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应用MELD系统预测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及其治疗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iu Q  Liu Z  Wang TL  Zhang LL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5):1773-1777
目的比较3种不同的预测系统MELD、CTP、King′s系统对慢性重型肝炎的预测能力;2、探讨应用MELD系统对人工肝治疗效果的预测.方法患者系2000年2月至2001年2月住入北京佑安医院治疗的所有慢性重型肝炎的患者,共66例,均为HBV感染.按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标准分为早期(n=11)、中期(n=14)和晚期三组(n=15),以及无法归类的患者(n=26),患者分别按上述3个系统评分,ROC曲线评价每一预测模型准确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预测模型的差异;应用MELD系统预测人工肝治疗后效果.观察的终点时间为3个月. 结果患者入院时MELD分值能够非常好的预测重型肝炎患者3个月内的病死率c-statistic 为 0.894 (敏感性100%,特异性71%).MELD系统在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晚三期的分值是早期 24.0±4.6, 中期 31.1±2.9, 晚期41.4±10.0(P<0.001) .二者之间有明显地相关性(r=0.756,P<0.001).入院时患者MELD分值的高低对人工肝治疗效果的影响明显,MELD分值≤30, 31-39 之间以及≥40的死亡率分别为10.7%,47% 和 60%. Kaplan-Meier生存曲线示,各MELD分值的生存状况有非常显著的差异(Log-RanK 检验 P<0.001).结论 (1)MELD系统的预测能力优于CTP和KCH预测系统.(2)如果患者入院时MELD分值在30~40之间,人工肝治疗效果强于内科治疗;而MELD分值>40的患者死亡率高于60%,即使人工肝治疗也不能改善死亡率,应动员患者及早进行肝移植;MELD分值<30,且KCH阳性者经人工肝治疗近3个月内死亡率仅9%.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钠血症与终末期肝病患者生存状况和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消化内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52例肝硬化终末期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血清钠水平分为正常组(>135 mmol/L) 102例,轻度低钠组(131~135 mmol/L) 58例,中度低钠组(121~130 mmol/L) 42例,重度低钠组(≤120 mmol/L) 50例.分析各组患者的血清钠水平与门静脉高血压并发症、Child-Pugh评分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的关系,对患者随访6~22个月,观察患者生存现状.结果 三低钠血症组(轻、中、重度低钠组)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发生率[39.93%(22/58)、59.52%(25/42)、76.00%(42/50)]明显高于正常组[11.76%(12/102)],且重度低钠组也明显高于中度低钠组及轻度低钠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低钠血症组腹水量[(458.36±72.48) ml、(1252.25±245.25) ml、(2453.18±285.96) ml]、MELD评分[(12.92±2.93)分、(19.78±3.92)分、(25.97±4.79)分]、Child-Pugh评分[(9.32±2.18)分、(12.85±2.36)分、(15.86±3.42)分]及病死率[8.62%(5/58)、23.81%(10/42)、28.00%(14/50)]均明显高于正常组[(358.96±45.23) ml、(9.98±2.15)分、5.18±1.84)分、0.98%(1/102)],而平均生存时间则明显短于正常组[(14.25±2.39)个月、(11.88±1.45)个月、(8.96±063)个月vs (19.82±2.45)个月],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血钠水平、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是终末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低钠血症与终末期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腹水水平、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有密切的关系,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终末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