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我国维吾尔族、彝族人群δ 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 (ALAD)基因多态性与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和限制性内切酶 (MspI)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分析 2 14名新疆维吾尔族人和 14 4名云南彝族人的ALAD基因多态性及等位基因分布 ;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了维吾尔族和彝族人群ALAD基因多态性与血铅水平的相关关系 ,及影响血铅水平的因素。结果 维族人群ALAD1和ALAD2 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是 0 .91和 0 .0 9;彝族人群ALAD1和ALAD2 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 0 .98和 0 .0 2。维族人群的血铅均值为 (76± 4 ) μg/L ,血铅≥10 0 μg/L的比例为 2 5 .7% ;彝族人群的血铅均值为 (5 0± 16 ) μg/L ,血铅≥ 10 0 μg/L的比例为 6 .3%。未见本研究人群ALAD等位基因的多态性与血铅水平有相关关系。结论 ALAD基因多态性对铅毒性影响的方式可能与机体铅的负荷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儿童VDR-BsmI基因多态性位点及其铅中毒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PCR-RFLP方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市的汉族469名、维吾尔族443名和哈萨克族516名儿童VDR-BsmI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分析探讨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儿童VDR-BsmI基因多态性与血铅水平的关系。结果在汉族人群中,BsmI B和BsmI 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和94%;在维吾尔族人群中,BsmI B和BsmI 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8%和82%;在哈萨克族人群中,BsmI B和BsmI 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3%和57%,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吾尔族和汉族儿童BsmI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血铅水平间有相关关系。结论VDR-BsmI位点基因多态性对铅毒性影响的方式可能与机体铅的负荷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质γ-羧基谷氨酸蛋白(MGP)和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ALAD)基因多态性在儿童铅中毒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测定了345名6-12岁的中国汉族儿童的血铅水平;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分析MGP和ALAD基因的多态性。[结果]在ALAD基因未发生变异的情况下,MGP基因变异导致血铅水平降低;携带ALAD1-2、ALAD2-2或MGP TT基因型儿童的血铅水平(2.32μmol/L)高于携带ALAD1-1和MGP CT、MGP CC基因型儿童(2.1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1)。[结论]MGP和ALAD基因多态性可影响儿童铅中毒的易感性,ALAD1-2、ALAD2-2或MGP TT基因型可能是儿童铅中毒的易感基因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δ 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 (ALAD)基因多态性对职业铅接触工人血铅 (PbB)和锌原卟啉 (ZPP)的影响。 [方法 ]采集 170名上海市某蓄电池厂职业铅接触工人外周静脉血样 ,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和限制性内切酶 (MspⅠ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方法进行ALAD基因分型分析 ,用PE 80 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ZPP 3 80 0型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分别测定PbB和ZPP含量 ,并分析其与基因型的关系。 [结果 ]①ALAD11纯合子基因型者有 15 4名 ,占90 5 9% ;ALAD12杂合子基因型者有 16名 ,占 9.41% ;未检出ALAD2 2纯合子基因型者 ;②ALAD1和ALAD2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是 95 .2 9%和 4.71% ;③在同等外暴露条件下 ,ALAD12杂合子基因型组工人血铅水平 ( 1.0 4± 0 .48μmol/L)明显高于ALAD11纯合子基因型组工人血铅水平 ( 0 .78± 0 .3 4μmol/L)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④ALAD12基因型工人锌原卟啉(ZPP)含量比ALAD11基因型者稍低 ,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前者为 ( 0 .42± 0 .2 4) μmol/L ,后者为 ( 0 .46± 0 .41) μmol/L。[结论 ]ALAD2等位基因频率与文献报道的亚洲人群的结果相近 ,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 ,在同样职业铅暴露环境下 ,具有ALAD2等位基因的工人血铅水平增高 ,ALAD2等位基因可加重工人体内的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和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以及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之间的联合作用对铅肾毒性的作用。方法选择233名铅作业工人,根据工人接触铅水平是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测定血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肌酐,全血提取DAN基因组,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分析ALAD和VDR基因多态性。结果超职业限值组,ALAD1-2/2-2基因型和ALAD1-1基因型工人尿NAG的浓度分别为(2.12±0.07)U/mmol Cr和(1.73±0.03)U/mmol Cr,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VDR-Bb基因型的工人尿β2-MG浓度[(20.94±0.12)μg/mmol Cr]高于携带VDR-bb基因型工人的尿β2-MG浓度[(15.28±0.09)μg/mmol Cr](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铅接触、高血铅等环境因素以及环境-基因的联合作用都是铅作业工人肾损害的危险因素,接铅水平、血铅水平、ALAD基因型和接铅水平的联合作用引起尿NAG异常的OR值分别为6.85(2.51~10.87)、2.41(1.70~3.41)、3.01(1.10~8.19)。结论在高铅浓度接触下ALAD和VDR基因型与铅肾毒性有关,ALAD-2等位基因和高铅接触是加重铅肾毒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水平铅暴露儿童的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GH/IGF-1)轴的变化及其与δ-氨基-γ-酮戊酸脱氢酶(ALAD)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来自深圳市区242例学龄前儿童静脉血铅水平(BLL)。按血铅水平将患儿分为两组,A组BLL<50μg/L,B组BLL≥50μg/L。对两组对象的身高(H)、血红蛋白水平(Hb)、ALAD基因、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进行比较。身高测量和血红蛋白检测用常规方法进行;ALAD基因多态性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生长激素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IGF-1和IGFBP-3测定采用ELISA法。结果:242例儿童的血铅水平范围为8~146μg/L,几何均数47μg/L。BLL≥50μg/L者占43%,≥100μg/L者占0.8%。两组儿童的IGFBP-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明显低于A组。身高和IGF-1略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多态性分析显示,223例为ALAD1-1型,19例为ALAD1-2型,未发现ALAD2-2型。ALAD2基因出现的频率为7.85%。两组儿童突变基因的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发现即使低水平铅暴露也与儿童血IGFBP-3水平明显降低有关,表明铅中毒损害儿童GH/IGF-1轴功能。在低水平铅暴露状态下,ALAD基因的多态性对儿童血铅水平并无明显影响。可能只有在高水平铅暴露时,ALAD基因变异才会对儿童铅中毒易感性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是参与血红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之一,可催化两分子的δ-氨基-γ-酮戊酸(ALA)聚合成卟胆原(PBG)。有研究表明,AL4D基因多态性与铅中毒的易感性相关,分布存在种族差异,其等位基因AL4D1个体骨铅含量高,ALAD2个体血铅值较高。本文综述ALAD基因多态性与铅中毒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530例中国汉族人口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了解汉族人口中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ALAD)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分布的背景资料。方法 采集530名中原地区汉族人口的血液样品,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ALAD基因多态性进行基因分析。结果 在中国汉族人口中ALAD1-1纯合子基因型占93.58%,ALAD1-2杂合子占6.23%,而ALAD2-2纯合子仅占0.19%。ALADl和ALAD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67和0.033。结论 中国汉族人口的ALAD2等位基因频率与献报道的亚洲人群的结果相近,而低于高加索人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国西南地区汉族人群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5-amiolevulinic acid dehydratase,ALAD,EC4.2.1.24)基因分布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工人血铅、健康危害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铅作业工人201名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铅水平,并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分析和验证ALAD基因多态性,对结局进行分析. [结果]201名铅接触工人中,ALAD1-1基因型178人(94.10%),ALAD1-2基因型23人(5.65%),未发现ALAD2-2基因型.等位基因ALAD1-1和ALAD1-2的频率分别为97.01%和2.99%,符合遗传学Hardy-Weinberg平衡.ALAD1-2基因型组血铅水平高于ALAD1-1基因型组(P<0.01),面ZnPP水平,ALAD1-2基因型组则低于ALAD1-1基因型组(P<0.01);高血铅组(≥1.50 μmol/L) ALADl-2基因型分布比例(13.2%)高于低血铅组(< 1.50 μmol/L) (0%) (P< 0.05).ALAD1-2基因型组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恶心、呕吐、腹泻与腹痛的发生率高于ALAD1-1基因型组(P< 0.05或P<0.01);ALAD1-2基因型组消化道症状评分和神经精神症状评分均高于ALAD1-1基因型组(P<0.01).[结论]在相同铅暴露情况下,与ALAD1-1相比,AL-AD1-2基因型的个体血铅较高,而且自觉症状异常率较高、程度较严重,说明ALAD-2个体工人对铅毒性易感性较高,这为今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铅中毒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但同时尚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δ 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 (ALAD)基因多态性与血铅和锌原卟啉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样分析 370名严重铅污染区儿童的血铅、锌原卟啉和ALAD基因型。结果 ALAD1 2 / 2 2 基因型的血铅水平 (2 6 2 1± 0 5 6 1) μmol/L高于ALAD1 1基因型 (2 36 0± 0 5 96 ) μmol/L ;而锌原卟啉水平也增高 ,前者 (13 0 7± 9 38) μmol/L ,后者 (9 90± 6 30 ) μmol/L。 结论 在同样的高铅暴露条件下 ,ALAD1 2 / 2 2 基因型可影响儿童体内铅负荷水平以及铅所致血液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1.
平顶山市3~6岁儿童铅中毒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该市学前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铅防门诊和部分幼儿园的市区3~6岁学前儿童抽样检测血铅,并进行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1018例儿童,其中门诊病例220例,幼儿园798例。血铅均值81.3±30.1μg/L,铅中毒率31.0%,门诊铅中毒(47.3%)流行率高于幼儿园(26.6%),P<0.05。影响因素中,儿童挑食、家中使用燃煤灶具和学校及家庭周围高铅环境污染对铅中毒流行率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该市学前儿童铅中毒的流行率处中等水平,低于河南省的郑州、新乡、洛阳等地。环境污染是引起儿童铅中毒的主要因素,偏食对铅中毒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国维吾尔族,彝族人群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基因多态性和等位基因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MspI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PL)对214名新疆维吾尔族人和144名云南彝族人的ALAD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在维吾尔族人群中ALAD1-1纯合子基因型占82.71%,ALAD1-2杂合子占15.89%,ALAD2-2纯合子基因型占96.53%,ALAD^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0.65%和9.35%,在彝族人群中ALAD1-1纯合子基因型占96.53%,ALAD1-2杂合子占2.87%,而ALAD2-2纯合子付占0.69%,ALAD1和ALAD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7.92%和2.08%。结论:中国维吾尔族人群的ALAD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文献报道的欧洲白人ALAD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相近,在彝族人群的ALAD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文献报道的亚洲人群相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血铅水平的因素,以及血铅水平与ALAD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6年云南省某铅冶炼厂周边某小学1~3年级281名学生进行研究。用调查表对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进行收集;测量身高、体重等发育指标;同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样,进行ALAD基因分型以及血铅检测。结果 ALAD1-2组儿童血铅水平[(114.71±96.11)mg/L]高于ALAD1-1组[(87.17±73.11)m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间的血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26;P0.01);进一步对影响血铅水平的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儿童血铅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197,P0.01)。结论较低血铅水平儿童ALAD基因多态性与血铅水平的关系需进一步进行研究。儿童的血铅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儿童血铅水平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加强对儿童良好生活习惯的健康教育,必要时可同时进行行为学的干预,可有效地降低儿童的血铅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细胞模型和人群研究,探讨血清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ALAD)含量在铅暴露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为铅中毒早预防、早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Real-time RT-PCR检测铅处理HEK293细胞模型中ALAD变化情况;ELISA方法检测铅暴露人群和非铅暴露人群中血清ALAD、游离红细胞原卟啉(FEP)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分析其在铅中毒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结果 HEK293细胞铅处理后ALAD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01);人群中ALAD和MCH含量与血铅浓度呈负相关关系(P0.001),ALAD和FEP呈负相关关系(P0.001),且ALAD含量在血铅浓度300μg/L及≤300μg/L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LAD作为铅中毒的一个敏感指标,可为职业性铅中毒早期预防和诊断提供某些依据,为铅中毒新标准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MGP(T-138C)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血铅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基质γ 羧基谷氨酸蛋白 (MGP)基因多态性和血铅水平的关系 ,寻找与儿童铅中毒易感性有关的基因 ,测定了 3 55名 6~ 12岁的中国汉族儿童的血铅水平。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 (PCR RFLP)分析MGP基因T 13 8C位点的多态性。结果表明 ,在铅污染地区TT基因型儿童的血铅水平显著高于CC基因型儿童 (468 2 4μg L .vs .43 0 3 1μg L ,P <0 0 5)。结果显示MGP基因启动子区T 13 8C多态性影响生活在铅污染环境中儿童的血铅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重度铅污染地区儿童铅中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高暴露于铅的条件下,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ALAD)和维生素D体(VDR)基因多态性对儿童铅中毒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分析了469名严重铅暴露儿童ALAD和VDR基因多态性,血铅、锌原卟啉(ZPP)、头围、身高和体重等指标。结果:具有ALADS等位基因个体,血中ZPP水平高于不含该等位基因的个体(P=0.017);携带VDR B等位基因个体的头围大于仅携带b等位基因者(51.19cm和50.75cm)(P=0.028)。结论:在高水平铅暴露儿童中,ALAD多态性可影响铅的血液毒性效应。VDR基因的遗传变异改变铅对儿童颅骨发育的作用程度。ALAD和VDR基因多态性是影响严重铅暴露条件下儿童铅中毒易感性的分子遗传学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贵阳市9岁—11岁儿童血铅水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评价铅对儿童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贵阳市工业区、普通市区、郊区各抽取一所小学,随机选择其中的9岁—11岁儿童共366例进行血铅水平测定,并采用“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健康调查表”对其个人情况及家庭社会生活环境等相关因素进行调查;使用美国生产的PE5100PC型原子吸收光谱仪,用石墨炉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值;采用国家统一的标准测定体格发育指标,并计算其Z标准值;所有数据用SPSS8.0版软件进行处理。结果儿童血铅水平均数为119.1182±4.0932(-x±S)μg/L(1μg/L=0.00483μmol/L),几何均数为97.03±78.31(G±Sg)μg/L,其中高于目前国际公认的儿童铅中毒标准值100μg/L的比例(即儿童铅中毒的流行率)是59%。工业区儿童血铅均值为135.0410±7.0271μg/L,普通市区儿童血铅均值为129.7285±6.8333μg/L均极显著高于郊区儿童血铅均值91.4528±6.3559μg/L(P〈0.01)。发现男性9岁组儿童身高的Z标准值存在显著差异,高铅组儿童身高明显低于低铅组儿童身高,P〈0.05。家庭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住房是否临近街道、附近街道的车流量、房间是否装修、装修所使用的材料等是影响儿童血铅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贵阳市儿童血铅水平及儿童铅中毒的流行率已相当高,儿童生活周围环境中存在诸多导致血铅升高的因素并对儿童健康有不利的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环境铅暴露对学龄前儿童血铅及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辽宁省鞍山市5所托幼机构的408名学龄前儿童,其中男童217名,女童192名.检测血铅、全血δ-氨基γ-戊二酸脱水酶(ALA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血清丙二醛(MDA).结果 鞍山市儿童铅中毒发生率为27.4%;血铅≥100 μg/L的儿童ALAD活性为(644.50±146.17)u/(g·Hb),与血铅<100μg/L的儿童比较明显降低,MDA水平达(5.875±0.818)nmol/ml,与血铅<100μg/L的儿童比较明显升高;被调查儿童的SOD、GSH-Px、GSH水平与血铅升高无关联.结论 ALAD和MDA是反映铅致氧化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景德镇市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4 761例儿童末梢血铅浓度,并进行铅中毒因素的调查。结果:景德镇市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79.29±105.68)μg/L,有1 108例儿童血铅水平>100μg/L,陶瓷业家庭儿童血铅水平为(153.31±197.76)μg/L,明显高于非陶瓷业家庭儿童血铅水平(72.58±119.26)μg/L,t=136.83,P<0.01。结论:景德镇市儿童尤其是陶瓷业家庭儿童铅中毒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全社会重视,并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儿童铅中毒。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儿童铅中毒的干预效果,为制定儿童铅中毒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新疆汉族、维吾尔族血铅水平在 100μg/L以上的学龄儿童204名进行有关铅中毒方面的知识、态度、信念、实践健康教育,干预的时间为5个月,随后再次填写KABP表并检测儿童血铅值.结果 干预前铅中毒儿童家长对铅中毒防治知识的知晓牢较低,90%家长在铅中毒防治态度方面持肯定态度;汉族、维吾尔族家长健康教育前后在铅中毒相关知识方面有比较明显的改善,血铅水平在健康教育前后变化很大,汉族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下降40.40μg/L,维吾尔族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下降61.00μg/L.健康教育前后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轻、中度铅中毒儿童的血铅水平,可作为预防儿童铅中毒的常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