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析46例胆肠内引流术患者,包括:①36例患者因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肝内外胆管结石伴胆管局限性狭窄或扩张、肝外胆管损伤性狭窄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有较好疗效,其关键在于解决了通畅胆汁引流和术后返流感染问题;同期收治2例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后复发肝胆管结石患者。提示本术式不能完全预防肝胆管病变复发,但目前可将胆肠吻合输入空肠袢作成经腹壁至胆管的通道,用纤维胆道镜处理胆道复发病变;②3例胆管癌患者采用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或肝总管空肠袢式侧侧吻合术以利于减黄,结合分析5例11次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并与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相比较,指出了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的优缺点、适应证,并分析了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具体术式的选择及其术后并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消化道吻合器在胆肠吻合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明  钟先荣 《中原医刊》2007,34(13):54-55
胆肠吻合术(choledochoje junostomy,CJ)亦称胆肠内引流术,是于修复胆道损伤、肝外胆管病变切除后及治疗胆管结石的胆道重建常用手术方式,基本术式包括: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胆肠袢式吻合术等。近年来对胆肠吻合术各种术式探索的不断深入,已使该术式在临床应用中变得更简单、更完善。  相似文献   

3.
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如何选择更合理的术式治疗肝内胆管结石(CID)。方法:回顾性分析15年中226例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单纯胆(肝)总管切开取石和引流术(CS)69例;CS加术中、术后纤维胆道镜检取石术(FC)66例;胆一肠内引流术(BED)52例;肝部分切除术(PH)28例;联合手术(CO)11例。结果:CS及BED疗效较差;CS加FC及PH和CO有较好效果。结论: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应根据结石分布类型和伴随的病理变化以解除梗阻、去除病灶、通畅引流为基本要求,个体化地选择术式,术中应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解除梗阻、去除病灶上,胆肠内引流只作为补助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5,(8):1019-1020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收集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患者51例,28例行皮下盲袢Roux-en-Y型行胆肠吻合术,其中,13例联用胆道镜进一步治疗;5例行皮下盲袢间置空肠型胆肠吻合术,其中,2例联用胆道镜进一步治疗;13例行皮下盲袢间置空肠胆道腹壁型胆肠吻合术,其中,5例联用胆道镜进一步治疗;5例运用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治疗。结果:手术无死亡病例;随访6~12月,26例单纯行皮下盲袢Rouxen-Y型胆肠吻合、皮下盲袢间置空肠型胆肠吻合以及皮下盲袢间置空肠胆道腹壁型胆肠吻合术优良率88.5%,20例联合胆道镜治疗优良率90.0%,5例运用腹腔镜进行治疗优良率100%。结论: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应根据胆管下端括约肌的功能状态选择相应皮下盲袢术式,拔除T管窦道愈合后发现胆道疾病者联用胆道镜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运用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治疗疗效较好,但仍需进一步扩大病例证实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肝内胆管结石56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祥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1,21(5):575-575,585
对56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结石部位、狭窄部位、术式和疗效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左外叶切除4例,肝右前叶下段切除1例,U形管引流2例,胆囊切除加T管引流8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12例,肝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29例(其中胆管狭窄切开成形,盆式吻合13例)。疗效优良率达86.8%。结果表明,解除肝胆管狭窄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关键,主要方法是狭窄胆管切开成形,肝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5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其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与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结石1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并联合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胆总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结石20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 50例患者均取石成功,出现术后胆漏2例,经积极抗感染,充分引流术后8~10 d胆漏停止;术后胆管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肝右动脉栓塞术治疗。无死亡病例,无中转开腹手术,无明显肝功能损害的并发症。T管引流术后12~14 d经造影检查,46例无残留结石,4例有肝内胆道残余结石(8.0%);术后3~6个月再经T管造影并经T管胆道镜取石术。术后随访6~24个月,B超或CT检查均无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内外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该术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左外叶切除大口胆肠内引流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6月-2009年5月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53例患者均采用高位胆管切开+左肝外叶切除联合取石术+胆肠内引流术,术中使用纤维胆道镜取石42例,术后使用胆道镜取石11例.治疗效果优良49例,优良率为92.5%,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3例,经积极抗炎治疗后均痊愈.术后随访发现残余结石3例,结石复发2例,残留结石者均用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净结石,2例结石复发者再次行胆管空肠吻合并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结论 肝左外叶切除、胆管切开取石术中使用纤维胆道镜取石联合大口胆肠内引流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120例肝胆管结石再手术原因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再手术的原因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内胆管结石48例,肝外胆管结石6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12例.手术行胆道撂查取石T管引流60例,不规则肝叶切除24例,胆肠内引流36例,术中应用胆道镜48例,术后应用胆道镜72例.结果 治愈108例.再次手术后经B超,胆道造影证实结石取净率90%.结论 肝胆管结石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为:胆管狭窄,结石残留,结石复发.再手术应严格遵循"清除结石.解除狭窄与梗阻,矫正畸形,切除病肝,通畅引流"其中"病肝切除,胆管狭窄处的切开整形.肝门大口径胆肠吻合"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术中术后正确应用纤维胆道镜可降低残石率.  相似文献   

9.
进一步加强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律南 《四川医学》2002,23(12):1227-1228
近 5 0年来 ,我国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已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 ,由于肝胆管结石的发病率仍高 ,复杂困难的病例仍多 ,手术后残石率复发率仍高 ,因而仍然是我国胆道外科的热门课题 ,需要进一步加强临床方面的研究。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谈谈看法。关于胆肠吻合术胆肠吻合术长期以来作为胆石症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术方式。早年的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 ,胆总管空肠Roux en Y吻合 ,后来的肝门胆管切开取石后肝门胆管空肠盆式吻合以及皮下盲袢型Roux en Y吻合等 ,由于胆肠吻合后不可避免的逆行感染所设计的各种抗返流措施 ,对胆石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对56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结石部位、狭窄部位、术式和疗效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左外叶切除4例,肝右前叶下段切除1例,u形管引流2例,胆囊切除加T管引流8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12例,肝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29例(其中胆管狭窄切开成形,盆式吻合13例).疗效优良率达86.8%.结果表明,解除肝胆管狭窄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关键,主要方法是狭窄胆管切开成形,肝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腹腔镜胆管结石手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利用胆道镜灵活的转向、柔和的弯曲性,对腹腔镜下剖开胆总管的远端及肝内胆管进行探查、术中取石、狭窄胆管的治疗。结果本组72例胆管结石患者均术中应用胆道镜探查,单纯胆总管结石51例,术中取净50例;单纯肝内胆管结石7例,术中取净5例;肝内外共存结石14例,术中取净10例;肝内胆管狭窄8例,Oddi括约肌狭窄2例。对8例肝内胆管狭窄及2例Oddi括约肌狭窄进行球囊导管扩张治疗。结论胆道镜在腹腔镜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提高了术中结石取出率及取净率;同时可以对胆管及Oddi括约肌狭窄进行诊断和术中治疗,提高了腹腔镜胆管结石一期治愈率,达到微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军安  江奎  朱海林  王钢  程伟华  王涛 《吉林医学》2009,30(15):1574-157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2849例LC术术中胆管损伤的35例(0.28%)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5例胆管损伤,术中发现29例(82.86%)。损伤类型为:高位胆管损伤3例,胆总管横断7例,右肝管横断4例、电灼伤2例,肝总管电灼伤4例,胆囊管拔断1例,胆囊管与胆总管交汇处撕裂4例,迷走肝管及副肝管损伤10例。结论:腹腔镜下胆管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注重胆囊Calot三角区的操作技巧及复杂胆囊的对策,可大大减少胆管损伤的发生;对于胆管损伤应争取术中尽早发现,适时恰当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术后肠胆反流(DBR)的发生因素.方法 在2012年9月至2016年2月选择在该院消化科进行住院诊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98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十二指肠乳头EST,判断术后DBR发生情况,调查发生因素,同时进行奥狄括约肌(Oddi括约肌)功能的测定与远期并发症的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EST,198例患者平均胆总管直径为(2.24±0.24)cm,平均胆总管结石数量为(3.63±1.12)个,胆总管结石最大直径为(1.02±0.19)cm.EST术后出现DBR 12例,发生率为6.1%,平均放射性活度为(3.39±0.89)MBq.EST术后Oddi括约肌收缩压高峰值和收缩频率分别为(31.49±4.22)mm Hg和(3.78±0.53)次/min,都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Oddi括约肌基础压和胆总管压力分别为(8.23±1.03)mm Hg和(3.32±0.45)mm Hg,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直径、术前术后Oddi括约肌收缩频率差值、结石数量、结石最大直径为EST术后DBR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发生远期并发症18例,发生率为9.1%,其中反流性胆管炎4例,胆管狭窄6例,乳头狭窄4例,结石复发4例.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EST术后DBR比较常见,可导致Oddi括约肌功能下降与远期并发症的增加,需要积极加强预防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6年来 ,采用皮下通道型空肠肝胆管盆成形术 ,治疗肝胆管结石并狭窄 17例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近期无严重并发症。 2例复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其中1例经皮下通道取石治愈 ,另 1例经皮下通道引流治愈。 1例复发胆总管结石 ,经皮下通道取石成功。结论 :该术式有效防止了逆行胆道感染 ,经皮下通道引流 ,取石简便易行 ,取代了再次复杂的胆道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肝胆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方式。方法对我院2004年5月~2012年5月120例左肝胆管结石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左肝外叶切除50例,左半肝切除52例,胆道探查取石+胆肠内引流12例,胆道探查+T管引流6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1%,包括切口脂肪液化4例、胆瘘5例、腹内出血1例、肠瘘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无膈下脓肿、胆道出血等并发症。术后残石率为8.3%(10/120)。结论左肝胆管结石的诊断应从四个方面进行诊断:结石部位、狭窄、变异及并发症;左肝内胆管结石的处理应遵循个体化方案,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提高手术技巧,对降低残石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能否利用幽门括约肌来替代 Oddi括约肌。方法 将 15只草原犬随机分为对照组 (5只 ) ,实验组 (10只 )。对照组行开关腹术。实验组手术方式为 :保留胃窦神经支配 ,胃窦与胃体离断后 ,行胃窦胆囊吻合、空肠胃体吻合术。并分别在胃窦和十二指肠置造影用塑料管。在透视下经十二指肠造瘘管、胃窦造瘘管分别注入泛影葡胺 (含碘 30 0 m g/ ml) ,观察有无返流及胃窦内容通过幽门情况。光镜下观察实验组术后 4周肝、胆囊、胆管、胃窦、胃组织学变化。结果 造影结果显示 :无造影剂返流入胃窦 ,造影剂可从胃窦进入十二指肠。光镜下观察实验组术前与术后 4周肝、胃窦、胆管组织学无明显改变 ,胆囊壁有轻度炎性浸润 ,胃体粘膜有轻度萎缩。结论 本实验初步观察结果提示 ,用幽门括约肌代替 Oddi氏括约肌行胃窦胆囊吻合术具有防止肠液向胆道返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HTD)治疗后结石复发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LC+LCHTD治疗的31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1~5年内术后结石复发情况,并分析影响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1年累积复发14例(4.39%)、3年累积复发30例(9.40%)、5年累积复发47例(14.73%);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石数目多发、采用碎石术、胆总管扩张、胆囊管扩张均为LC+LCHTD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21、1.582、1.404和1.381,P<0.05)。结论:碎石术、结石数目多发、胆总管扩张、胆囊管扩张是LC+LCHTD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Down stream involvement of the bile duct in hepatolithiasi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长期肝胆管结石对下流胆管粘膜的损害程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术中或术后胆道镜检查的方式,连续观察10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的胆管粘膜病损及其分布,并按部位在病程明显处取组织活检,作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学检查,并以5例肝门胆管癌切除标本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胆管粘膜损害的主要类型为慢性炎症(86%,86/100),增生性改变(11%,11/100),腺瘤性息肉(1%,1/100),腺癌(2%,2/100),胆管粘膜病损分布除结石嵌顿部位外,明显的病变也常出现在下行性引流胆管开口处,主要是肝门区(左右肝管口、肝总管损害共占73/100),与结石分布并不一致。免疫组化检查示癌胚抗原(CE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计数随病理改变程度加重而上升,流式细胞检查S期分数(SFP)在恶性病例中呈上升趋势,DNA非整倍体则主要在低分化腺癌的标本中检出。这些病理变化可能是构成肝内胆管结石时肝门胆管狭窄、肝内胆管结石复发及肝门胆管癌发生率升高的重要因素。结论:肝内胆管结石将对下游胆管粘膜,尤其是肝门胆管区粘膜造成损害。粘膜病损的增生活性随病理改变程度加重而升高,是导致肝门胆管狭窄和肝门胆管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胆囊瓣修复肝外胆管良性病变缺损的经验。方法 对21例肝外肝管良性病变缺损行胆囊瓣修复,其中Mirizzi综合征Ⅱ型、Ⅲ型分别为7例和3例;胆囊、胆总管瘘4例;肝门胆管炎性狭窄5例,胆总管阶段性狭窄2例。术后定期T形管造影和B超检查,并对其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漏胆汁,无明显胆管炎出现,复查肝功能无异常改变。术后6个月T形管造影已显示胆管腔完整、内壁光滑、无粘膜中断,十二指肠排放良好,但有4例有局限性扩张征象。6~12个月拔管.B超复查效果满意。结论 胆囊瓣修复肝外胆管狭窄或缺损,术式操作简单,能保持正常解剖结构,且保留了胆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Oddi’s括约肌功能等,是一种修复肝外胆管良性病变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胆总管部分梗阻加感染法建立模型,观察肝胆管结石成石情况、胆管和肝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将胆总管结扎至1.45mm粗细,注入动物标准致病菌O157K88大肠杆菌液2.5×104菌株/kg,术后3周、5周、7周取材,观察肝叶质量变化,肝胆管成石情况,做HE、VG染色。结果受累肝叶萎缩纤维化,未累及的肝右叶代偿肥大;建模3周胆管成石率为87.5%,胆囊成石率为75.0%,5周、7周成石率全部为100%,各兔形成结石数量多少不等。3周时胆管上皮坏死脱落,有黏膜下小脓肿形成,管壁周围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肝细胞肿胀,空泡样变性,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呈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改变;5周时上皮细胞增生,壁内壁外见黏液细胞增生,胆管腔内见脱落上皮细胞和蓝染的结石,壁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仍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肝细胞空泡样变性,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破坏;7周时胆管上皮增生增厚更加明显,壁内外黏液细胞增多,胆管壁纤维增生,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间隔增宽,肝细胞数目减少,肝小叶破坏,有假小叶形成,呈慢性增生性胆管炎改变。结论量化胆总管梗阻程度和细菌量建立模型成功率高,成石率高。肝内胆管结石是以慢性增生性胆管炎为病理学基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