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散浊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血脂康胶囊口服,治疗组予健脾活血散浊汤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疗效,比较血脂相关指标(TC、TG、HDL-C、LDL-C)、动脉硬化指数(AI)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和78.4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TC、TG、HDL-C、LDL-C及AI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TC、TG、HDL-C、LDL-C及A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及血浆黏度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及血浆黏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活血散浊汤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脉管通胶囊联合西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脉管通胶囊;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疗效和血清TC、TG、HDL-C、LDL-C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较对照组变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较对照组缩小,血清TC、TG、LDL-C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管通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可显著增加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使粥样硬化斑块减小,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调节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辛伐他汀片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应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辛伐他汀片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辛伐他汀片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TC、TG及LDL-C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及HDL-C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P0.05,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辛伐他汀片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周亮良 《新中医》2019,51(11):89-9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通心络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炎症因子和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M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IM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C-反应蛋白(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和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LP-PLA2和MPO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CRP、LP-PLA2和MP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TG、LDL-C和T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TG、LDL-C和T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6%,显著高于对照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减轻炎症反应及改善血脂状态,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拟健脾化瘀汤配合辛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自拟健脾化瘀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30例)和对照组(辛伐他汀治疗,3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TC、Tg,HDL-C、LDL-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皮疹、恶心呕吐、腹胀、头痛头晕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健脾化瘀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可显著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和较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清血八味片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6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应用清血八味片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辛伐他汀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脂变化。结果清血八味片联合辛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降低TC、LDL-C,升高HDL-C水平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血八味片联合辛伐他汀降脂作用明显,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方治疗女性绝经后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片,观察组予健脾活血方。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血脂、性激素及体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TC、TG、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TC、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观察组E2水平及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E2水平及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活血方可有效用于治疗女性绝经后的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6):163-166
目的探究健脾降浊方结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高脂血症患者疗效、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影响。方法研究合计纳入67例高脂血症患者,均由该院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予以对照组患者(33例)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34例)健脾降浊方结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肥胖、头重、胸闷气短、眩晕、肢麻沉重、纳呆口黏等)积分变化、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水平变化、肝肾功能指标变化、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面积变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100.00%,34/34)高于对照组(87.88%,29/3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体肥胖、头重、胸闷气短、眩晕、肢麻沉重、纳呆口黏等中医症状积分、甘油三酯(TG)、总胆固(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水平、肌酐(Cr)、尿素氮(BUN)、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等肝肾功能指标、IMT及斑块面积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体肥胖、头重、胸闷气短、眩晕、肢麻沉重、纳呆口黏等中医症状积分、TG、TC、HDL-C、LDL-C、Cr、BUN、AST、ALT、IMT及斑块面积等指标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体肥胖、头重、胸闷气短、眩晕、肢麻沉重、纳呆口黏等中医症状积分、TG、TC、HDL-C、LDL-C、Cr、BUN、AST、ALT、IMT及斑块面积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胃肠道不适(2.94%,1/34),对照组出现2例胃肠道不适,4例肝肾功能异常,2例肌酸激酶异常,不良反应率为(24.24%,8/33)(P0.05)。结论健脾降浊方结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疗效佳,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症状改善,恢复较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脾祛瘀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滴丸,治疗组服用自拟健脾祛瘀方,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IMT与hs 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血脂指标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血脂指标均获得改善,组内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TC、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IMT与hs CRP水平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获得改善,组内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IMT与hs CRP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5.0%,差异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祛瘀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最终通脉活络,且具有较高安全性,临床借鉴、推广价值大。  相似文献   

10.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辛伐他汀片对合并有高血脂症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将合并有高血脂症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予口服辛伐他汀片,治疗组42例在口服辛伐他汀片基础上加服复方血栓通胶囊,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数量以及血脂: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两组颈动脉粥样斑块IMT变薄、斑块面积缩小及斑块数量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颈动脉粥样斑块IMT变薄、斑块面积缩小及斑块数量减较对照组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TC、TG和LDL-C有明显下降,同时HDL-C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甘油三酯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可使颈动脉粥样斑块缩小、血脂降低,从而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变化,探讨参七脉心通胶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参七脉心通胶囊及辛伐他汀治疗,疗程共24周,治疗前检测血清MCP-1、M-CSF、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及内中膜厚度(IMT)等指标,12周后复查LDL-C、TC及IMT,24周后复查血清MCP-1、M-CSF、LDL-C、TC及IMT,评估比较两组差异。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LDL-C及TC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MCP-1、M-CSF及IMT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MCP-1、M-CSF、LDL-C、TC及IMT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七脉心通胶囊不仅能够调节血脂代谢,而且发现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减轻单核细胞募集程度相关,在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国产辛伐他汀(京必舒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国产组31例给予国产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31例内服进口辛伐他汀。2组患者均连续用药2 a。治疗前后采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结构及血流状态,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各参数,并与同期选择的30名健康人做对照分析。结果2组患者经辛伐他汀治疗1 a,颈动脉IMT开始变薄(P<0.05),2 a治疗后显著变薄(P<0.01)。用药后6,12,24个月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下降(P均<0.01);组间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血脂(TC、TG、LDL-C)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期间未见国产辛伐他汀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国产辛伐他汀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的变化,探讨visfatin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血脂康对其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无颈动脉斑块患者40例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80例随机分为血脂康治疗组40例,辛伐他汀治疗组40例。检测血脂康组和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治疗84d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visfatin等指标的改变,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visfatin水平高于无颈动脉斑块对照组(P〈0.05),但三组间血清TC、TG、LDL-C、HDL-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4d后两治疗组血清TC、TG、LDL-C和visfatin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HDL-C也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但两治疗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visfatin可作为检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②在调节血脂水平的同时,血脂康具有与辛伐他汀相似的降低visfatin作用,血脂康可能通过减低visfatin水平来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通脉温胆汤对颈动脉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of carotid arteries,IMT)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名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及对照组,所有的患者均医嘱改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通脉温胆汤(配方颗粒)1袋,2次/d,早晚餐后服用,阿托伐他汀钙20 mg,1次/d,睡前服用;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1次/d,睡前服用,疗程共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IMT,血脂及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MT及血脂均较治疗前有一定改善,IM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胆固醇(TC)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眩晕改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膈痞满改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黏腻改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温胆汤能够调节颈动脉硬化患者的胆固醇水平,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15.
调脂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调脂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调脂汤组,观察灌胃前及灌胃1个月后各组血管斑块/内膜面积比和内膜/中膜厚度比,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指标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内皮素(ET)的含量。结果:灌胃1个月后,辛伐他汀组和调脂汤组大鼠血清TC、LDL-C值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大鼠血浆中ET的含量显著降低;与灌胃前比较TC、LDL-C值也显著降低(P〈0.05),血浆中ET的含量显著降低;调脂汤组TC、LDL-C值较辛伐他汀组略高,血浆中ET的含量与辛伐他汀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调脂汤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血脂及血浆ET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活血通脉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伴发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宇杰 《中成药》2012,34(5):795-798
目的 观察活血通脉片(鸡血藤、丹参、三七、陈皮、枸杞子、黄精、麦冬等)对类风湿关节炎(RA)伴发动脉粥样硬化(AS)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类风湿关节炎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口服活血通脉片,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片.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C-反应蛋白(CRP)、颈动脉1MT及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变化以及安全性评价.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TG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LDL-C、CRP都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减小(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安全性均较好,组间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活血通脉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类风湿关节炎伴发动脉粥样硬化,且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七味三芎汤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七味三芎汤,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颈动脉内膜厚度(IMT)、斑块面积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七味三芎汤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在改善和延缓斑块进展、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以及斑块面积、降低血脂水平、抑制炎症因子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曹晓玲  王燕 《四川中医》2013,(12):69-72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以拜阿斯匹林肠溶片100mg加瑞舒伐他汀片10rag,睡前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化痰活血中药汤剂,每日l荆;两组均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颈动脉内径(CAD)、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及中医临床症状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颈动脉CAD增宽、IMT变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并且血清TC、TG、HDL-C、LDL-C、中医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颈动脉CAD较对照组增宽、IMT较对照组变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较对照组缩小,血清TC、TG、LDL-C、中医临床症状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时,在使颈动脉内径(CAD)增宽、颈动脉IMT变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改善血脂代谢异常方面起到协同作用,对中医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国产辛伐他汀(京必舒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国产组31例给予国产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31例内服进口辛伐他汀。2组患者均连续用药2a。治疗前后采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结构及血流状态,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各参数,并与同期选择的30名健康人做对照分析。结果2组患者经辛伐他汀治疗1a,颈动脉IMT开始变薄(P〈0.05),2a治疗后显著变薄(P〈0.01)。用药后6,12,24个月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下降(P均〈0.01);组间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血脂(TC、TG、LDL-C)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期间未见国产辛伐他汀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国产辛伐他汀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血脂以及血液流变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在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脑病科的脑梗死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分别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分,根据所得数据分析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但观察组分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所升高(P0.05),但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治疗前,NIHSS评分中意识、凝视、视野、面瘫、上下肢运动、语言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评分有所下降(P0.05),但观察组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TC、TG、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值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数值在治疗后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与西药联合治疗有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同时降低患者的血脂并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