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6 毫秒
1.
背景:在应激反应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激活对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表达的增加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关于通过何种途径调控下丘脑神经元表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神经内分泌活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能否激活下丘脑神经元,尚不十分清楚。目的:通过外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培养下丘脑神经元,以观察细胞内环磷酸腺苷和胞浆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材料:实验于1999-12/2002-03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完成。取孕17d胎鼠下丘脑分散培养下丘脑神经元。方法:用外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培养下丘脑神经元,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受体特异性拮抗剂CP-154526预先处理下丘脑神经元。将培养的细胞分组: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0-12,10-10,10-8,10-6mol/L)刺激组。②预先用CP-154526(500μmol/L)处理再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0-12,10-10,10-8,10-6mol/L)刺激组。③分别设置相应的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用等渗盐水刺激。用PTI荧光成像系统测量和分析外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对培养下丘脑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浓度变化,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神经元内环磷酸腺苷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下丘脑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浓度。②下丘脑神经元内环磷酸腺苷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的下丘脑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浓度和环磷酸腺苷含量较低,外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后,胞浆内游离钙浓度立即升高,神经元胞浆内环磷酸腺苷生成明显增加[(240±22),(153±11)nmol/L;(3.26±0.19),(0.44±0.02)pmol/dish,P<0.01];CP-154526可明显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0-6mol/L)刺激的下丘脑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浓度和环磷酸腺苷含量的生成[钙离子浓度:(240±22),(171±16)nmol/L;环磷酸腺苷含量:(3.26±0.19),(2.33±0.21)pmol/dish,P<0.01]。结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通过与其1受体结合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使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浓度和环磷酸腺苷含量明显增加,在调节下丘脑神经元激活过程中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在急性应激反应中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能通过何种信号途径调控下丘脑神经元的神经内分泌活性? 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对下丘脑神经元内CREB含量变化的调节作用。 设计:重复测量设计。 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材料:实验于1999-12/2002-03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完成。选择孕17d Wistar胎鼠。 方法:将培养的细胞分组: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0^-12,10^-10,10^-8,10^-6mol/L)刺激组。②预先分别用尼莫地平(5μmol/L)或CP-154526(500μmol/L)处理再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0^-12,10^-10,10^-8,10^-6mol/L)刺激组。③分别设置相应的对照组,对照组用等渗盐水刺激。用PTI荧光成像系统测量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浓度变化,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神经元内P-CREB的含量变化。 主要观察指标:①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浓度变化。②神经元内P-CREB的含量变化。 结果:正常对照组的下丘脑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含量较低,外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后,胞浆内游离钙立即升高;预先应用尼莫地平或CP-154526处理再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刺激的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含量的增加明显被抑制,同时也可明显抑制神经元内P-CREB含量的增加。 结论:在急性应激反应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直接与下丘脑神经元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受体结合,开放膜L-型钙离子通道促使钙离子内流使胞浆内游离钙明显增加,从而进一步激活神经元内P-CREB信号通路。说明在调节下丘脑神经元激活过程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在应激反应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激活对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表达的增加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关于通过何种途径调控下丘脑神经元表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神经内分泌活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能否激活下丘脑神经元,尚不十分清楚。 目的:通过外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培养下丘脑神经元,以观察细胞内环磷酸腺苷和胞浆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 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材料:实验于1999—12/2002—03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完成。取孕17d胎鼠下丘脑分散培养下丘脑神经元。 方法:用外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培养下丘脑神经元,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受体特异性拮抗剂CP-154526预先处理下丘脑神经元。将培养的细胞分组: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0^12,10^-10,10^-8,10^-6mol/L)刺激组。②预先用CP-154526(500μmol/L)处理再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0^12,10^-10,10^-8,10^-6mol/L)刺激组。③分别设置相应的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用等渗盐水刺激。用PTI荧光成像系统测量和分析外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对培养下丘脑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浓度变化,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神经元内环磷酸腺苷含量。 主要观察指标:①下丘脑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浓度。②下丘脑神经元内环磷酸腺苷含量。 结果:正常对照组的下丘脑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浓度和环磷酸腺苷含量较低,外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后,胞浆内游离钙浓度立即升高,神经元胞浆内环磷酸腺苷生成明显增加[(240&;#177;22),(153&;#177;11)nmol/L;(3.26&;#177;0.19),(0.44&;#177;0.02)pmol/dish,P〈0.011;Cp-154526可明显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0^-6mol/L)刺激的下丘脑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浓度和环磷酸腺苷含量的生成[钙离子浓度:(240&;#177;22),(171&;#177;16)nmol/L;环磷酸腺苷含量:(3.26&;#177;0.19),(2.33&;#177;0.21)pmol/dish,P〈0.01]。 结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通过与其1受体结合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使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浓度和环磷酸腺苷含量明显增加,在调节下丘脑神经元激活过程中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逆灸对随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原发足组织病理学变化及中枢性应激激素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针灸机理实验室进行。以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Wistar大鼠分为6组,每组8只。①正常组:不造模,不预灸。②模型早期组:大鼠右后足掌皮下注射福氏完全佐剂0.1mL造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造模第3天取材。③逆灸早期组:于造模前进行艾灸,大椎穴处施灸,每次1壮,隔日灸1次,共灸8次,并于灸结束后造模,造模第3天取材。④模型继发组:造模,造模第16天取材。⑤逆灸继发组:于造模前进行艾灸,并于灸结束后造模,造模第16天取材。⑥逆灸正常组:正常大鼠进行艾灸,灸结束后取材。采用放射免疫法观察各组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及β内啡肽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原发足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4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模型各组关节滑膜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滑膜水肿;逆灸各组较模型组减轻。②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水平:模型早期水平与模型继发组均较正常组高犤(541.65±74.95),(479.70±59.08),(187.14±42.24)ng/g,P<0.01犦;逆灸模型早期与继发组均较同期模型组低犤(365.04±69.87),(367.14±35.93)ng/g,P<0.05犦。③β内啡肽水平:模型早期组水平高于正常组,模型继发组与正常组水平相似犤(24.16±2.16),(15.86±1.37),(13.74±1.24)μg/g,P<0.01犦,逆灸早期组低于同期模型组,但逆灸继发组高于早期组犤(19.28±1.91),(21.75±1.68)μg/g,P<0.05犦。结论:逆灸、佐剂和逆灸后再接受佐剂3种情况对大鼠下丘脑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β内啡肽应激激素产生不同的影响。逆灸和佐剂刺激均可使大鼠下丘脑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β内啡肽的含量产生增高的趋势,但佐剂刺激比逆灸强烈得多,使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在早期和继发期均异常升高,使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早期异常升高,但继发期开始下降到正常水平。逆灸、佐剂作为不同的应激原均可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只是程度和延续时间存在差异。若将两种性质不同的应激互相前后叠落,即逆灸后再接受佐剂刺激,则呈现局部和全身的早期和继发期的病理应激反应的减轻综合效果,同时使早期,异常升高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β内啡肽开始下调;但到继发期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仍然维持缓降的趋势,β内啡肽却又开始上升,显然两种激素在佐剂性关节炎发展的不同时段以及逆灸对其的影响呈现出并不完全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窒息复苏新生儿红细胞胞浆钙系统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窒息复苏新生儿红细胞胞浆钙系统的变化及规律。方法 :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 ,荧光分光光度仪以及钠、钙泵同步测定法检测 2 6例重度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新生儿及 16例足月正常新生儿红细胞胞浆总钙、游离钙、钙泵、钠泵含量及活性变化。结果 :HIE早期患儿红细胞胞浆总钙〔(3.79± 0 .14)×10 - 3 m mol/ L〕、游离钙含量〔(3.0 4± 0 .5 2 )× 10 - 3 g/ L〕均明显升高 (P<0 .0 5或 P<0 .0 0 1) ;钙泵活性〔(17.6 7± 9.6 9) pmol· g- 1 Hb· h- 1〕、钠泵活性〔(5 .99± 4.31) pmol· g- 1 Hb· h- 1〕均显著降低 (P均 <0 .0 0 1)。结论 :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过程伴发红细胞内钙系统的稳态失调 ;检测红细胞胞浆钙系统有助于对窒息复苏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性早熟的临床研究进展——儿科疾病(2)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敏联 《新医学》2007,38(2):118-119,140
1 引 言 正常青春发育的启动是下丘脑脉冲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GnRH)激活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过程.下丘脑分泌GnRH的神经元被激活的机制虽不十分明确,但至今为止,人们一直确认,营养和青春发动间具有固有的联系,青春发动及初潮呈现均需要有临界体重和总脂重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应激性溃疡中枢调节机制及其与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间的关系,并观察左金丸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改良束缚浸水法制作应激性溃疡模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下丘脑室旁核c-fos;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下丘脑室旁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皮质醇(COR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同时检测胃液pH值、溃疡指数(IU)等指标.结果:①模型组各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②左金丸能够显著抑制c-fos、CRH mRNA表达,下调ACTH、CORT,升高胃液pH值,降低IU(P均<0.05).③雷尼替丁能够显著升高胃液pH值,降低IU(P均<0.01).结论:左金丸通过抑制下丘脑c-fos表达和HPA轴通路启动,有效防治应激性溃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逆灸对随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原发足组织病理学变化及中枢性应激激素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针灸机理实验室进行。以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Wistar大鼠分为6组,每组8只。①正常组:不造模,不预灸。②模型早期组:大鼠右后足掌皮下注射福氏完全佐剂0.1mL造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造模第3天取材。③逆灸早期组:于造模前进行艾灸,大椎穴处施灸,每次1壮,隔日灸1次,共灸8次,并于灸结束后造模,造模第3天取材。④模型继发组:造模,造模第16天取材。⑤逆灸继发组:于造模前进行艾灸,并于灸结束后造模,造模第16天取材。⑥逆灸正常组:正常大鼠进行艾灸,灸结束后取材。采用放射免疫法观察各组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及β内啡肽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原发足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4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模型各组关节滑膜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滑膜水肿;逆灸各组较模型组减轻。②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水平:模型早期水平与模型继发组均较正常组高【(541.65&;#177;74.95),(479.70&;#177;59.08),【187.14&;#177;42.24)ng/g,P&;lt;0.01】;逆灸模型早期与继发组均较同期模型组低[(365.04&;#177;69.87),(367.14&;#177;35.93)ng/g,P&;lt;0.05]。③β内啡肽水平:模型早期组水平高于正常组,模型继发组与正常组水平相似【(24.16&;#177;2.16),(15.86&;#177;1.37),(13.74&;#177;1.24)μg/g,P&;lt;0.01】,逆灸早期组低于同期模型组,但逆灸继发组高于早期组【(19.28&;#177;1.91),(21.75&;#177;1.68)μg/g,P&;lt;0.05】。结论:逆灸、佐剂和逆灸后再接受佐剂3种情况对大鼠下丘脑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β内啡肽应激激素产生不同的影响。逆灸和佐剂刺激均可使大鼠下丘脑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β内啡肽的含量产生增高的趋势,但佐剂刺激比逆灸强烈得多,使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在早期和继发期均异常升高,使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早期异常升高,但继发期开始下降到正常水平。逆灸、佐剂作为不同的应激原均可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只是程度和延续时间存在差异。若将两种性质不同的应激互相前后叠落,即逆灸后再接受佐剂刺激,则呈现局部和全身的早期和继发期的病理应激反应的减轻综合效果,同时使早期,异常升高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β内啡肽开始下调;但到继发期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仍然维持缓降的趋势,β内啡肽却又开始上升,显然两种激素在佐剂性关节炎发展的不同时段以及逆灸对其的影响呈现出并不完全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L型钙通道在“李氏方”保护神经元中的作用,并找出“李氏方”水提液最佳作用剂量。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8在南方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完成。①用MTT法观察不同质量浓度0(对照组),0.0625,0.125,0.25,0.5,1.0,2.0,4.0,8.0g/L“李氏方”(主要成分有龟甲、地龙、石菖蒲、当归及酸枣仁等)水提液分别作用正常条件下培养了9d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24h的细胞成活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料标记凋亡的细胞,镜下数三四个视野的总细胞及凋亡细胞数,计算细胞凋亡率(凋亡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②借助于共聚焦显微镜和钙荧光指示剂Fluo-3/AM,在海马神经元细胞培养至第8天加处理因素[单纯加入5μmol/L的L型钙通道阻断剂尼氟的平;单纯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李氏方”水提液及尼氟的平(5μmol/L) 不同质量浓度“李氏方”水提液共同作用]继续培养24h用于实验和细胞培养至第9天观察干扰因素的急性作用。用钙成像技术测定培养的神经元胞浆的荧光值(用30mmol/L的氯化钾诱导细胞内钙的变化)及钙浓度。③借助于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李氏方”水提液对L型钙电流的影响。④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中的LSD和SNK分析。结果:①0.0625~2g/L的质量浓度范围“李氏方”水提液明显提高正常培养下的海马神经元的成活率,浓度为0.5g/L细胞成活率增加最大。经5μmol/L的尼氟的平预处理后,“李氏方”水提液增加神经元成活率的效应明显降低。②“李氏方”水提液明显增加L型钙电流,经尼氟的平预处理后,“李氏方”水提液增加L型钙电流的效应显著降低。③正常培养条件下的海马神经元胞浆游离钙浓度在(75.67±8.65)nmol/L(对照组)。“李氏方”水提液作用24h后,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提高到(126.35±9.35)nmol/L,明显高于正常培养条件下的(P<0.05)。经尼氟的平作用24h,游离钙降到(40.65±5.65)nmol/L,明显低于正常培养条件下的(P<0.05)。“李氏方”水提液与尼氟的平共同作用24h后,细胞游离钙浓度降到(90.75±10.15)nmol/L,明显低于单纯“李氏方”水提液作用(P<0.05)。④对正常培养的细胞负载Fluo-3/AM45min后,加尼氟的平预处理10min,30mmol/L的KCl导致的荧光强度比尼氟的平预处理前明显降低,而“李氏方”水提液预处理10min,30mmol/L的KCl导致的荧光强度比“李氏方”水提液预处理前明显升高。尼氟的平预处理10min后,“李氏方”水提液再预处理10min,30mmol/L的KCl导致的荧光强度比“李氏方”水提液预处理的降低,与单纯“李氏方”水提液预处理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李氏方”水提液可通过增加L型钙通道活动,导致胞浆游离钙增加而促神经元的成活,且效果最佳的浓度为0.5g/L。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原代培养12 h后,用不同浓度的SNP(0,10-8,10-6,10-4mol/L)分别处理4、8、12 h,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上清睾酮(T)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法分析间质细胞内3β-HSD(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和annexin 5(膜联蛋白5)的变化。结果10-4mol/L的SNP处理间质细胞8 h后,睾酮水平较对照组上升23%(P<0.05);10-6mol/L的SNP处理12 h后,睾酮水平较对照组上升28%(P<0.05),10-4mol/L的SNP处理12 h,较对照组升高37%(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NP的刺激对3β-HSD表达无显著影响。不同浓度SNP刺激间质细胞4 h和8 h后,annexin 5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10-6mol/L的SNP刺激12 h后,annexin 5表达量达到最高水平,较对照组升高55%(P<0.05);10-4mol/L的SNP处理12 h,annexin 5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48%...  相似文献   

11.
背景既往有很多关于培养神经元或胶质细胞内钙的研究.然而关于高渗条件下共同观察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内钙变化的研究目前较少.目的探讨高渗刺激后大鼠下丘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AST)内钙的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外科和一所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实验室.材料实验在南方医科大学医院神经外科和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新生两三天的SD大鼠2只和孕18 d大鼠胚胎6只,清洁级,由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体外联合培养的神经元和AST经钙荧光指示剂Fluo-3负载后,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高渗NaCl溶液影响前后的细胞内钙水平随时间变化情况.主要观察指标联合培养的神经元和AST的形态观察及等渗和高渗状态下神经元和AST内Ca2+含量测定.结果高渗刺激使培养神经元和AST内钙水平先升高后降低,最后维持在比高渗刺激前稍高的静息钙水平上.AST钙水平达到峰值的速度略快于神经元.结论神经元和AST内Ca2+在渗透压信息传递过程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磷脂酶A2能被Ca2+激活,而被激活的磷脂酶A2又能使Ca2+内流或细胞内Ca2+释放,形成恶性循环,使神经细胞游离Ca2+浓度持续增加,导致神经细胞严重损伤.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磷脂酶A2激活致急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ICU.材料实验于2001-01/2003-10在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研究所完成,选择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尼莫地平干预组,方法假手术组大鼠仅在麻醉状态下分离右侧颈总动脉,不予阻断血流.缺血组脑缺血前30 min,每只大鼠腹腔注射2 mL生理盐水.尼莫地平干预组脑缺血前30 min,每只大鼠腹腔注射0.2 g/L的尼莫地平2 mg/kg.3组大鼠自缺血开始至处死的时间均为120 min.大鼠在麻醉状态下断头处死,取脑组织检测磷脂酶A2活性、脑细胞游离Ca2+浓度、脑组织水含量及检测脑组织中Ⅱ类A型分泌型磷脂酶A2和Ⅳ类胞浆型磷脂酶A2 mRNA表达的改变.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脑组织磷脂酶A2活性.②各组大鼠脑细胞游离Ca2+浓度.③各组大鼠脑含水量.④各组大鼠脑组织中Ⅱ类A型分泌型磷脂酶A2和胞浆型磷脂酶A2表达情况.结果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脑组织磷脂酶A2活性缺血组、尼莫地平干预组均高于假手术组[(57.8±7.2),(42.5±6.1),(17.1±5.3)%,P<0.05~0.01],尼莫地平干预组低于缺血组(P<0.05).②各组大鼠脑细胞游离Ca2+浓度缺血组、尼莫地平干预组均高于假手术组[(775.8±105.5),(497.2±45.9),(103.8±10.3)μ mol/L,P<0.05~0.01],尼莫地平干预组低于缺血组(P<0.01).③各组大鼠脑含水量缺血组、尼莫地平干预组均高于假手术组[(82.9±0.5),(80.0±1.1),(72.1±0.01)%,P<0.05~0.01],尼莫地平干预组低于缺血组(P<0.05).④假手术组脑组织中无明显Ⅱ类A型分泌型磷脂酶A2mRNA表达,胞浆型磷脂酶A2 mRNA表达水平很低.缺血后120 min后脑组织中出现Ⅱ类A型分泌型磷脂酶A2 mRNA表达,胞浆型磷脂酶A2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强.尼莫地平干预组与缺血组比较,Ⅱ类A型分泌型磷脂酶A2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降低,胞浆型磷脂酶A2mRNA表达水平有所降低. 结论尼莫地平可降低缺血后脑细胞游离Ca2+浓度,脑组织中磷脂酶A2的活性和脑含水量,但不能明显抑制脑缺血后Ⅱ类A型分泌型磷脂酶A2mRNA及胞浆型磷脂酶A2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中药红景天、人参、当归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缺氧损伤的作用。目的:从细胞电生理角度观察中药芎归滴丸对脑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设计:以细胞为观察对象,自身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和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材料:实验于2002-03/08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完成。选择新生清洁级Wistar大鼠1只,取其海马,将其分离培养成海马神经元细胞,然后选取9例海马神经元细胞,将其放入3个培养皿中培养,每个培养皿中3例神经元细胞,将其分为缺氧-复氧前后(对照组)、芎归滴丸(由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制剂室提供,主要成分为川芎和当归的挥发油)1×10-6mol/L组和芎归滴丸10×10-6mol/L组。方法:缺氧-复氧前后组分为两个亚组(即缺氧-复氧前、缺氧-复氧后),均不进行药物干预;芎归滴丸1×10-6mol/L组分为两个亚组(即芎归滴丸1.0×10-6mol/L 不缺氧组、芎归滴丸1×10-6mol/L 缺氧组);芎归滴丸10×10-6mol/L组分为两个亚组(即芎归滴丸10×10-6mol/L 不缺氧组、芎归滴丸10×10-6mol/L 缺氧组)。采用膜片箝全细胞记录方法检测缺氧-复氧前后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Na 、K 电流。主要观察指标: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Na 、K 电流幅度。结果:①海马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Na 电流幅度变化:缺氧-复氧后明显低于缺氧-复氧前犤(-3.8±1.0,-10.3±0.5)nA,t=3.49,P<0.01犦。②海马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K 电流幅度变化:缺氧-复氧后K 电流的激活阈值由-40mV变为-20mV,电流幅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芎归滴丸预处理后缺氧-复氧前后海马神经元的Na 、K 变化:缺氧-复氧前海马神经元ⅠNa、Ⅰk在阈值处的幅度很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缺氧-复氧后芎归滴丸10×10-6mol/L组高于芎归滴丸1×10-6mol/L组和缺氧-复氧后犤(-58.5±1.9,-6.9±1.4,-3.8±1.0)nA,t=7.51,P<0.05犦。结论:芎归滴丸对海马神经元的缺氧损伤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神经细胞的电活动以细胞膜离子通道的活动为基础.神经元异常放电是癫痫的基本特征,其基础是细胞膜离子通道的激活与离子的跨膜运动,然而马桑内酯致痫机制中是否存在钙激活钾通道的激活还不清楚.目的:以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为靶细胞,了解马桑内酯在其致痫机制中对神经元钙激活钾通道的作用.设计:非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和泸州医学院心肌电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0-05/12在四川省泸州医学院完成.选择出生24h之内Wistar乳鼠100只.方法:Wistar乳鼠在麻醉状态下和无菌条件下分离出海马组织,以培养第7~10天,生长良好、形态典型的锥体神经元进行膜片钳试验.将培养皿随机分成9组:①正常对照组,19皿,加入DMEM培养基,给以不同的钳制电压,以后加入四乙基胺.②10-8,10-7,10-6mol/L钙浓度组;加入含不同浓度钙离子的DMEM培养基,以后加入四乙基胺,每一浓度8皿,共24皿;马桑内酯0,0.25,0.5,1.0,2.0 mL/L致痫组,加入不同浓度含马桑内酯的DMEM培养基,以后加入四乙基胺.每一浓度26皿,共130皿.运用膜片钳制技术贴附式和内面向外式方法记录神经元单通道电活动,并分析通道活动的开放概率、平均开放时间、平均关闭时间、电流幅值等.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并记录正常,不同钳制电压、不同钙离子浓度对锥体神经元钙激活钾通道的激活作用和四乙基胺的影响.②观察并记录致痫剂马桑内酯对锥体神经元细胞膜钙激活钾通道的激活作用及四乙基胺的影响.结果:①在钳制电压为0 mV时,锥体神经元钙激活钾通道有少量的随机开放,具有明显的电压依赖性,通道电导值为(122.79±21.68)pS,可被钾通道阻断剂四乙基胺所阻断.②在内面向外式膜片下,钙激活钾通道表现出钙离子的浓度依赖性.当钙浓度为10-8,10-7,10-6 mol/L时,平均开放概率分别为0.022±0.006,0.040±0.007,0.142±0.049(P<0.01).③在细胞贴附式膜片下,浴液中游离钙离子浓度10-8 mol/L,膜电位在20 mV时,发现马桑内酯能明显增加钙激活钾通道的开放概率.④与马桑内酯0 mL/L比较,马桑内酯1.0 mL/L能增加钙激活钾通道平均开放时间(1.867±0.210,6.900±0.120,P<0.01),减少平均关闭时间(78.505±7.192,6.233±0.854,P<0.01).结论:在马桑内酯诱导的癫痫发病中,钙激活钾通道活化可能起重要的负反馈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氟桂利嗪对缺血性神经元胞质内钙离子和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背景:神经元本身因缺血引起损伤以及缺血后再灌注导致神经元损伤是缺血性脑损伤的两大原因,二者均伴有神经元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增高,这种变化的重要意义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可能是各种损伤因素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造成脑缺血损伤的各种因素最后作用的共同通路,即各种因素最后是通过增高的钙离子来产生神经毒性。目的:探讨缺血性神经元的损伤与细胞内钙离子的关系及氟桂利嗪的治疗意义。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和第四军医大学电镜中心。实验材料为孕15d昆明种二级孕鼠由本校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清洁级。干预:将培养的神经元随机分为缺血组,氟桂利嗪预处理组以及对照组,利用Ca2 指示剂Flu-3/AM作为细胞内钙离子的荧光探针负载培养的神经元,共聚焦技术检测细胞内荧光强度的变化,利用四唑蓝(四唑蓝)比色试验检测缺血性神经元的损伤程度。缺血组神经元给予类缺血处理10min,氟桂利嗪组2min预处理后,类缺血处理10min。对照组给予含糖的人工脑脊液,混合气体为50mL/LCO2的氧气,10min后进行实验。干预者为作者本人。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各组神经元经相应处理后,神经元胞浆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细胞活性变化。结果:给予神经元类缺血处理10min后,缺血组神经元  相似文献   

16.
背景脑创伤后脑组织水肿与缺氧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关.高压氧能减轻脑水肿,改善组织缺氧.目的观察大鼠颅脑创伤后高压氧对脑水肿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4-03/06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高压氧科、四室完成.选取3个月龄Wistar大鼠58只,体质量(256±23)g,清洁级.方法将5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7只,脑创伤组22只和高压氧组19只.对照组不进行撞击试验.脑创伤组和高压氧组麻醉后均采用BIM-Ⅲ型撞击机撞击大鼠右侧颅顶,复制闭合性颅脑损伤.高压氧组致伤后置于2个绝对大气压的高压氧舱2 h,大鼠于伤后24 h心脏取血处死.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大鼠颅脑创伤后脑组织含水率、伊文斯蓝含量及脑组织、血浆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含量.结果实验致伤动物41只,伤后24 h死亡7只.其中高压氧组2只,脑创伤组5只.进入结果分析34只.①脑组织含水率右脑脑创伤组.明显高于高压氧组和对照组[(79.06±0.52,78.38±0.37,78.21±0.25)%,t=3.022~3.285,<0.01].脑创伤组右脑明显高于左脑[(79.06±0.52,78.57±0.14)%,t=2.651,P<0.05].②脑组织丙二醛含量右脑脑创伤组明显高于高压氧组和对照组[(197.28±31.49,167.65±25.88,145.07±30.45)nmol/g,t=2.231~3.347,<0.01~0.05].脑创伤组右脑明显高于左脑[(197.28±31.49,161.01±22.05)nmol/g,t=2.443,P<0.05].③血浆中丙二醛含量脑创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69±0.54,1.94±0.40)μmol/L,t=2.473,P<0.05].结论脑创伤后行高压氧治疗,大鼠伤侧脑组织含水率、丙二醛及血浆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非治疗组,提示高压氧对颅脑创伤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祛瘀宁痛贴是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研制的中药外用制剂,由多种抗炎、镇痛药材组成,其对关节、肌肉、软组织疼痛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目的研究祛瘀宁痛贴对组织肿胀和镇痛的作用及其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药理学教研室.昆明种小鼠100只,体质量18~22 g,雌雄兼用,均由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5组,赋形剂对照组、吲哚美辛(消炎痛)组、祛瘀宁痛贴0.4 g/kg组、1.2 g/kg组和2.4 g/kg组.应用小鼠巴豆油性耳肿胀模型,观察本品的抗炎作用;采用电刺激致小鼠尖叫,研究其镇痛作用.主要观察指标①应用祛瘀宁痛贴后小鼠耳肿胀度.②用药前后不同时间痛阈值.结果用药后小鼠耳肿胀度,赋形剂对照组、吲哚美辛(消炎痛)组、祛瘀宁痛贴0.4 g/kg组、1.2 g/kg组和2.4 g/kg组分别为17.36±3.48,10.29±3.25,12.81±4.92,9.54±3.61,8.82±3.87.祛瘀宁痛贴与赋形剂对照组比较,显著抑制小鼠巴豆油性耳肿胀(t=2.384~5.176,P<0.05~0.01),明显延长电刺激致小鼠尖叫的潜伏期(t=2.313~8.951,P<0.05~0.01).结论祛瘀宁痛贴对软组织肿胀及疼痛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近年来发现血管紧张素Ⅱ可诱发心房电重构,而大蒜素具有相应的拮抗作用,可阻止或减轻心房电重构的发生.目的观察大蒜素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发人心房肌细胞膜钙通道电流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设计以急性分离的人的心房肌细胞为实验对象,随机对照设计.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心内科. 方法实验于2003-06/2004-06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脏内科实验室完成.选择在此期间接受心脏体外循环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15±6)岁.术中取患者右心耳标本送至实验室后,急性分离单个人心房肌细胞,实验分4组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措施);血管紧张素Ⅱ组加入终浓度为0.1μmol/L的血管紧张素Ⅱ;大蒜素组加入终浓度为50 μmol/L的大蒜素;血管紧张素Ⅱ+大蒜素组大蒜素50 μmol/L与血管紧张素Ⅱ0.1 μmol/L同时加入.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L型钙电流;以钙荧光探针荧光指示剂负载,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分别于加入干预药物后即刻与15 min检测游离钙离子浓度变化.主要观察指标各组人心房肌细胞L型钙电流峰值电流密度及钙离子游离钙离子的荧光强度变化率.结果①血管紧张素Ⅱ组人心房肌细胞膜L型钙电流峰值电流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2.77±1.61),(-5.78±0.81)pA/pF,P<0.05).②大蒜素组人心房肌细胞膜L型钙电流峰值电流密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5.69±0.83)pA/pF,P>0.05].③血管紧张素Ⅱ+大蒜素组人心房肌细胞膜L型钙电流峰值电流密度明显低于血管紧张素Ⅱ组[(-8.75±0.97)pA/pF,P<0.05).④血管紧张素Ⅱ组人心房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荧光强度和游离钙离子荧光强度变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大蒜素组[(2610.1±112.6,(299.2±27.3)%;653.9±42.5,0;639.5±44.7,(-2.2±0.6)%,P<0.05].血管紧张素Ⅱ+大蒜素组人心房肌细胞游离钙离子荧光强度和游离钙离子荧光强度变化率明显低于血管紧张素Ⅱ组[(1284.9±85.2,(96.5±8.4)%,P<0.05].结论大蒜素可拮抗血管紧张素Ⅱ致人心房肌细胞膜L型钙电流峰值电流密度的增加,拮抗人心房肌细胞内钙超载,产生减轻心房肌细胞电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新生神经元可诱导产生长时程增强,NMDA受体亚基NR2B的激活在成熟神经元诱导的长时程增强中有重要作用,但其对由新生神经元诱导的长时程增强的影响尚未见报道.目的:观察NR2B受体拮抗剂Ro25-6981在大鼠齿状回新生神经元诱导的长时程增强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脑片电生理实验,于2007-02/06在山西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实验室完成.材料: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26只,由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大鼠麻醉后断头取脑,分离海马,制备400μmol/L脑片.采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技术,于海马齿状回分子层内侧1/3处采用双极钨电极进行低频刺激,获得稳定的刺激曲线后,在高频强直刺激下诱导长时程增强.长时程增强的诱导程序为每串刺激频率100 Hz,持续500 ms,间隔20 s,共4串刺激,记录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1 mV以上的脑片用于下述两项实验.①NR2B拮抗剂R025-6981阻断人工脑脊液诱导的长时程增强:脑片分为2组,人工脑脊液组持续通以含有95%O2和5%CO2的人工脑脊液,人工脑脊液+Ro25-6981组在强直刺激前应用3 μmol/L NR2B拮抗剂Ro25-6981作用10 min,后续步骤同上组.②NR2B拮抗剂Fo25-6981抑制荷包牡丹碱诱导的长时程增强:脑片分为2组,荷包牡丹碱组在强直刺激前给予10 μ mol/L荷包牡丹碱灌流10 min,荷包牡丹碱+Ro25-6981组在强直刺激前同时给予3 μ mol/L Ro25-6981和10 μmol/L荷包牡丹碱灌流10 min.主要观察指标:长时程增强记录结果.结果:①强直刺激后50~60 min,人工脑脊液组长时程增强(107.85±1.34)%,人工脑脊液+Ro25-6981组长时程增强(100.75±2.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强直刺激后50~60 min,荷包牡丹碱组长时程增强(164.67±2.40)%,荷包牡丹碱+Ro25-6981组长时程增强(147.56±6.6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大鼠海马齿状回区域,NR2B受体拮抗剂Ro25-6981阻断了人工脑脊液诱导的长时程增强,并部分抑制了荷包牡丹碱诱导的长时程增强,提示NR2B受体拮抗荆可以抑制新生神经元诱导的长时程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