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人胎胸腺的组织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光镜和电镜下研究50例人胎的胸腺。8(1/2)周胎胸腺尚未分小叶,也不能分辨皮质和髓质。12周胸腺间充质隔分隔小叶,同时髓质内可见胸腺小体。14~16周小叶数量增多,皮质分化出内、外二区。外皮质色浅系T淋巴细胞繁殖区。17~20周胸腺的发育已较完善。胎期胸腺间充质隔及皮髓交界区发现一些非上皮网状细胞和大量嗜酸髓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单用或联合使用普罗布考和复方丹参滴丸对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成功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复方丹参滴丸组、普罗布考组、联合组 (普罗布考 +复方丹参滴丸 ) ,疗程均为6个月。冠脉定量分析术前、术后和随访冠脉造影图像 ,评价普罗布考、复方丹参滴丸对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结果 :术后6个月复查冠脉造影 :普罗布考组、联合组在支架内最小内径、管腔内径净获得、净获得指数、管腔面积获得方面分别为 (2 .11± 0 .39) mm、(0 .95± 0 .38) m m、(35± 13)、(2 .5 5± 1.2 2 ) mm2和 (2 .19± 0 .36 ) mm、(0 .98± 0 .39) m m、(36± 14 )、(2 .6 9±1.15 ) mm2 ,均大于对照组 [分别为 (1.85± 0 .4 4 ) mm、(0 .6 6± 0 .4 0 ) m m、(2 5± 15 )、(1.75± 1.12 ) m m2 ](P <0 .0 5 ) ,其中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同时普罗布考组、联合组晚期内径丢失、晚期内径丢失指数分别为 (0 .5 6±0 .33) mm、(2 1± 11)和 (0 .5 0± 0 .31) mm、(19± 12 ) ,均小于对照组 [分别为 (0 .79± 0 .4 0 ) m m、(30± 14 ) ](P <0 .0 5或 P <0 .0 1)。结论 :普罗布考对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有一定预防作用 ;与复方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健康成年人肾脏ADC值的特点。方法:对60例泌尿系统正常的健康志愿者和16例慢性肾病患者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测取正常肾脏皮、髓质以及慢性肾病时肾脏的ADC值。结果:正常成年人在不同b值(300、500、800s/mm2)下:1肾脏皮、髓质的ADC值(×10-3mm2/s)分别为:3.01±0.63,2.72±0.57;2.69±0.41,2.48±0.42;2.59±0.45,2.28±0.51;2左、右侧肾脏平均ADC值分别为:2.90±0.34,2.72±0.24,2.45±0.21;2.91±0.30,2.54±0.16,2.52±0.28;3男、女性肾脏平均ADC值分别为:2.92±0.32,2.65±0.17,2.50±0.22;2.90±0.27,2.55±0.25,2.47±0.22;4肾脏ADC值与年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26、0.208、0.067。5慢性肾病患者肾脏ADC值分别为:2.18±0.19,2.01±0.28,1.87±0.17。结论:正常成年人,肾脏皮质ADC值大于髓质,左侧、右侧及男性、女性肾脏ADC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年龄与肾脏ADC值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慢性肾病患者肾脏ADC值低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与宫内发育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足月适于胎龄儿 15例 ,足月小于胎龄儿 9例 ,足月大于胎龄儿 10例 ,在出生 72 h内检测血清 IGF- 水平 ,同时进行体格指标测量。结果 :血清 IGF- 水平足月适于胎龄儿组 [(5 7.4 2± 4 .74 ) mmol/ L]与足月小于胎龄儿组 [(5 6 .0 3± 4 .86 ) mmol/ L]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足月适于胎龄儿组与足月大于胎龄儿组 [(6 3.85± 6 .11) mm ol/ L]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足月适于胎龄儿组体重、身长、头围、胸围 4个体格指标分别与足月小于胎龄儿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0 ) ,足月适于胎龄儿组与足月大于胎龄儿组 4个体格指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0 )。 3组的出生体重与 IGF- 水平呈中度正相关 (γ=0 .5 16 ,P =0 .0 0 2 )。结论 :出生后 72 h足月小于胎龄儿静脉血中 IGF- 水平低于足月适于胎龄儿 ,足月大于胎龄儿 IGF- 水平高于足月适于胎龄儿与足月小于胎龄儿。 IGF- 水平与宫内发育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测量引产胎儿105例(胎龄3—9月),平均体重为802±537g,平均身长320±73mm;胸腺平均重量为3.02±3.35g,纵径31±12mm,横径22±10mm;经统计学处理胸腺与胎儿体重呈正相关关系,并随胎龄的增长而增加。文中还对胸腺的形态及位置,胸腺血管及其不同胎龄胸腺的微细结构作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胎脑提取液对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辛为  李质馨  鲁质博  徐冶  刘晓冬  侯瑜 《医学争鸣》2003,24(11):1054-1054
目的 :观察胎脑提取液对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探讨胎脑提取液的抗衰老作用 .方法 :选用健康昆明种小鼠 30只 ,随机分为 3组 ,采用D 半乳糖制备亚急性衰老模型 ,测定胸腺和脾的脏器系数 ,ANAE染色计数各组小鼠T淋巴细胞数量 .结果 :正常组胸腺和脾的脏器系数、T淋巴细胞总分数分别为 :4 .0± 0 .4 ,5 .3± 0 .4 ,0 .6 8± 0 .0 4 ;衰老组胸腺和脾的脏器系数、T淋巴细胞总分数分别为 :3.2± 0 .3,4 .2± 0 .4 ,0 .5 5± 0 .0 4 ,均显著低于正常组 (P <0 .0 1 ) ;给药组胸腺和脾的脏器系数、T淋巴细胞总分数分别为 :4 .0± 0 .5 ,5 .0± 0 .4 ,0 .6 3± 0 .0 4 ,均明显高于衰老组 (P <0 .0 1 ) .结论 :胎脑提取液可防止免疫器官的萎缩 ,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不同胎龄中人胚胎胰腺内、外分泌部细胞的增殖水平 ,将 3 0例 8~ 3 7周人胚胎胰腺分成四组 ,A组 8~ 14周 8例 ,B组 15~ 2 1周 8例 ,C组 2 2~ 2 8周 8例 ,D组 2 9~ 3 7组 6例 ,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水平。胚胎 8周时 ,可见由单层柱状上皮围成的原始胰管 ,并向外突出 ,PCNA阳性率达 99%。在 9~ 14周的胎胰中 ,内、外分泌部PCNA阳性率分别为 (3 1.6± 4.1) %、(90 .6± 6.9) % ;15~ 2 1周的胎胰中内、外分泌部PCNA阳性率分别 (2 0 .0± 8.6) %、(4 3 .0± 14 .0 ) % ;2 2~ 2 8周胎胰中内、外分泌部阳性率分别为 (2 9.0± 7.8) %、(60 .2± 10 .0 ) % ;胚胎 2 9~ 3 7周中内、外分泌部PCNA阳性率分别为 (3 5 .1± 15 .4) %、(5 8.5±11 1) % ;各胎龄段胰腺外分泌细胞PCNA的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内分泌细胞 (P <0 .0 0 1) ,胚胎发育早期阶段 (9~ 14周组 )外分泌细胞PCNA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其它胎龄 (P <0 .0 0 1)。胚胎发育晚期阶段 (2 9~ 3 7周 )内分泌部PCNA阳性率均高于其它胎龄组。结论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胰腺外分泌部细胞增殖水平高于内分泌部 ,随着胎龄的变化 ,胰腺内、外分泌细胞的增殖水平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发育时期小鼠胸腺形态结构变化.方法:分别观察出生后20~25 d、9~10周龄及12月龄小鼠的胸腺结构;通过S100免疫组化标记,计算S100+胸腺树突状细胞(TDCs)在参照物(胸腺)中所占面积百分比;计算TDCs密度.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小鼠胸腺皮质变薄,皮髓质界限清楚.胸腺髓质由散在斑片状连成片.12月龄小鼠胸腺实质部分明显减少,而被充满脂肪细胞的间质所取代.9~10周龄小鼠TDCs所占面积比和TDCs密度均比20~25 d龄的增加,然而12月龄者则明显减少(P<0.01).12月龄小鼠胸腺皮髓质交界处有较多S100+巨噬细胞.结论:老年鼠TDCs抗原提呈作用的减弱与TDCs数量的减少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观察了6例孕5个月的正常人胎胸腺上皮网状细胞的超微结构。可区分出以下各种类型的上皮网状细胞:(1)被膜下上皮网状细胞,(2)皮质上皮网状细胞,(3)皮髓交界区的两种上皮网状细胞,(4)髓质内的两种上皮网状细胞。从超微结构上的差异表明它们在胸腺的不同部位构成了不同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10.
磁处理白酒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处理白酒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分别饮用含乙醇 10 %磁处理白酒 (磁酒组 )、10 %未经磁处理白酒 (白酒组 )、自来水 (对照组 ) 4 0天后的 3组大鼠 ,取血清测定溶菌酶含量 ,并称取脾脏及胸腺重量。结果 :对照组大鼠脾脏重 (0 .5 39± 0 .10 4) g,胸腺重 (0 .32 8± 0 .0 99) g;白酒组大鼠脾脏重 (0 .413± 0 .0 93) g,胸腺重 (0 .2 2 1±0 .0 74) g;磁酒组大鼠脾脏重 (0 .465± 0 .160 ) g,胸腺重 (0 .2 77± 0 .0 89) g。白酒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或 P <0 .0 1) ;磁酒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白酒组溶菌环直径 (3.364± 1.0 97) mm显著小于对照组 (4 .773± 1.61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而磁酒组溶菌环直径 (4 .72 7± 1.2 12 ) mm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白酒具有降低大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而磁处理酒对大鼠的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说明磁处理白酒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小于一般白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腺组织结构的增龄性形态学改变,了解引起胸腺萎缩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鼠胸腺切片制作、染色,在光镜、电镜下观察胸腺主要结构的增龄性变化,对胸腺皮、髓质的细胞密度之比的变化进行测试。结果:光镜观察显示,随着年龄增长,胸腺皮质变薄,胸腺细胞稀疏,皮、髓质分界不清;胸腺皮、髓质的细胞密度比例随增龄降低。而电镜下观察到胸腺细胞退化萎缩,出现了大量的脂肪、纤维、凋亡的胸腺细胞,线粒体肿胀,嵴减少,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核固缩。结论:随着鼠龄增大,胸腺细胞及上皮性网状细胞等线粒体结构的退化数目减少,胸腺萎缩退化。  相似文献   

12.
高内皮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广泛存在于周围淋巴组织中。在光学显微镜下,此后微静脉主要结构特征是内皮细胞胞质丰富,呈立方形或柱状,故称高内皮后微静脉。正常人体胸腺内是否存在立方形高内皮后微静脉,迄今仍有不同意见。为此,我们观察了不同年龄正常人体胸腺,探讨是否存在周围淋巴组织中所具有的那些高内皮后微静脉。材料和方法胸腺标本共8例,新生儿2例,因窒息死亡;l岁和2岁小女孩各1例,死因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超声观察胎儿胸腺并应用改良Simpson法公式计算其体积,建立正常值参考范围,旨在发现胸腺发育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查胎龄20~39+孕周无明显异常胎儿,选取在三血管或三血管气管切面,应用改良Simpson法测量胸腺的容积(体积),计算正常值范围,采用回归分析各测量项与孕龄的关系。并依此进行胸腺筛查。取不同孕期胎儿,分析其体积正常值范围。结果胎龄20~23+周时胸腺体积平均值(0.91±0.29)cm3;24~27+周时为(2.65±0.62)cm3;28~31+周时为(4.78±1.25)cm3;32~35+周时为(6.43±1.39)cm3;36~39+周时为(10.65±1.92)cm3。共检出了7例胎儿胸腺减少。结论胎儿胸腺体积随胎龄的增长而增长,高分辨力超声能清楚地显示胸腺。改良Simpson法测量胎儿胸腺体积是评估其大小的可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地探讨不同年龄大鼠淋巴细胞转化规律与胸腺质量、胸腺指数增龄变化引起胸腺萎缩的机制。方法:大鼠按年龄分组,测定其胸腺质量及体质量大小,应用植物血凝素(PHA)丝裂原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反应,利用噻唑蓝(MTT)颜色反应法观察淋巴细胞转化;在光镜、电镜下观察胸腺主要结构的年龄变化。结果:测定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胸腺指数明显下降。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下降。同时胸腺组织的光、电镜观察胸腺皮质变薄,胸腺细胞稀疏,皮、髓质分界不清;大量的脂肪、纤维代替了部分胸腺细胞,线粒体肿胀,嵴减少,部分细胞凋亡。结论:增龄过程中,大鼠胸腺萎缩退化,胸腺指数下降;免疫结构退化与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5.
189例死胎及活产死婴胸腺病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容  姚胜平 《西部医学》2003,1(2):123-125
目的 探讨缺氧因素对胎儿死亡(死产)及活产死婴胸腺偶然性退化的影响。方法 将死产及活产至1岁死婴胸腺分为两组,分别观察皮质及髓质内细胞成分、形态及数量变化。同时分别观察二者脾脏胸腺依赖区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结果 死胎组胸腺皮质变薄、胸腺细胞数量减少、胸腺小体变性等,重于活产死婴组。皮髓质内其它组织成分的变化,二者互有轻重。死胎(死产)组脾脏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缺氧因素在胎儿期对胸腺发育的影响,较活产至婴儿期死亡者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电离辐射诱发的胸腺组织损伤中的迁徙、定居及修复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的C57BL/6小鼠MSCs,DAPI标记,经C57BL/6小鼠(n=6)尾静脉注入后,分别于1、5及10 d处死小鼠(每次2只),取胸腺组织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MSCs在小鼠胸腺组织中富集情况;另取18只C57BL/6小鼠行1.75 Gy X线全身照射,每周1次,连续4周,制备电离辐射诱发的胸腺组织损伤动物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照射组、照射+生理盐水组及照射+MSCs组,每组6只。3个月后取各组胸腺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胸腺细胞凋亡率,组织学观察MSCs对胸腺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 MSCs经尾静脉注入1 d后即出现在胸腺组织内,5 d后开始弥散,10 d后广泛弥散。流式细胞术检测到照射组胸腺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照射+MSCs组胸腺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照射组(P<0.05)。病理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胸腺组织皮、髓质结构清楚,皮质内有大量的淋巴细胞,髓质内存在少量淋巴细胞;照射组和照射+生理盐水组胸腺组织皮、髓质结构不清,淋巴细胞广泛凝固性坏死;照射+MSCs组胸腺组 织皮、髓质内可见残存或新生的淋巴组织,皮质结构仍存在。结论:MSCs可以迅速地富集在损伤胸腺组织中,促进损伤胸腺再生与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和评价小鼠体外细胞及器官水平D-半乳糖致免疫衰老体系,探讨D-半乳糖对于免疫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细胞水平的D-Gal作用体系:设置不同浓度的D-Gal处理体外培养的小鼠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3H-TdR掺入实验检测增殖活性;建立器官水平的D-Gal作用体系:设置D-Gal注射处理组和对照组进行小鼠胸腺器官培养,检测方法为HE染色法观察组织切片和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D-Gal对于小鼠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都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呈剂量相关效应;胸腺器官培养15 d后,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的胸腺皮髓质分界清晰,细胞形态清晰,状态良好。而D-Gal组胸腺皮髓质分界混乱,细胞形态异常;D-Gal处理后,进行器官培养的胸腺3、7、11、15 d的亚二倍体峰的百分率分别为9.19±0.41、21.65±2.68、28.59±0.93、46.36±2.20,较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D-Gal显著抑制了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可以诱导细胞免疫功能的衰退,诱导细胞水平的免疫衰老;切片结果表明,胸腺器官培养15 d后,D-Gal组胸腺发生组织退化。另外,胸腺器官培养中,对照组和D-Gal组的细胞凋亡率差异显著,D-Gal组的凋亡率随时间的增加而显著上升,证实D-Gal可在胸腺内诱导细胞的凋亡,破坏胸腺微环境,在体外器官水平诱导免疫衰老。  相似文献   

18.
健康大鼠衰老指标的增龄变化及形态学基础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胸腺质量及胸腺指数增龄变化,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丙二醛(MDA)的测定,系统地探讨衰老期SOD酶活性与MDA含量变化的规律及胸腺质量、胸腺指数增龄变化。方法大鼠按年龄分组,测定其胸腺质量及体质量大小,取血并测定各组血清中SOD、MDA含量。结合光镜、电镜结构的形态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胸腺指数明显下降。老年组血清中的MDA水平升高,而SOD含量则明显下降。同时胸腺组织的光、电镜观察呈胸腺皮质变薄,胸腺细胞稀疏,皮、髓质分界不清;大量的脂肪、纤维代替了部分凋亡的胸腺细胞,线粒体肿胀,嵴减少,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核固缩。结论随着年龄增加,个体体重增加,胸腺内分泌微环境功能下降,SOD活性和含量减少;无法清除血清中不断产生的自由基和MDA而出现一系列细胞凋亡,胸腺萎缩退化,胸腺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19.
黄芪和何首乌对老龄小鼠胸腺影响的形态计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观察了黄芪(A组)或何首乌(P组)单用及两药联用(AP组)对老龄小鼠胸腺的影响,并用形态计量学方法进行分析。对照组(C组)胸腺呈明显退化。A、P、AP组与C组相比,胸腺重量和体积明显增大;光镜下皮质显著增厚,皮髓质分界清楚,细胞密度明显增大。计量结果,面密度(Sv)、体密度(Vv)、面数密度(N_A)在淋巴细胞核,各实验组与C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在非淋巴细胞,AP组与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数密度(Nv)最高的淋巴细胞群体的核直径在三个实验组均增大。表明黄芪和何首乌有促使老龄小鼠胸腺呈明显形态逆转变化的作用,两药联用,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