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综合类   8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豚鼠胃肠道各段的研究发现,在胃体、胃底和幽门的粘膜下层内,血管仅由神经纤维束伴行。除小肠粘膜下层可见神经节丛与血管伴行外,在盲肠粘膜下层,亦可见神经节丛与小动、静脉伴行,尤以血管始段及第一分支段最明显。某些神经节丛还发出神经纤维束投射到血管壁上。在结肠和直肠均未见到神经节丛与血管的伴行现象。  相似文献   
2.
在人小肠粘膜内可见NADH黄递酶阳性细胞,并有GFAP阳性细胞紧贴。大多数NADH黄递酶阳性细胞呈AChE阳性反应。此类细胞形态多样,有扁平形、梭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它们多数呈单个分散存在,少数由2个以上的细胞组成细胞群。这些细胞主要存在于紧贴粘膜肌的固有层内,有一些在粘膜层内。  相似文献   
3.
后微静脉是介于毛细血管与小静脉之间的一段血管。该血管不仅是血液内淋巴细胞穿过管壁进入淋巴组织的通道;而且进入淋巴组织的小淋巴细胞对传递免疫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左旋咪唑混悬液对表皮内Langerhans''''cell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雷公藤左旋咪唑混悬液对皮肤表皮内Langerhans‘cell(LC)的影响。方法 室温下经雷公藤左旋咪唑混悬液浸泡人和大鼠皮片3h,采用ATP酶法显示表皮片中的LC。结果 显微镜下见:LC数量减少,胞体浓缩或崩溃变形,树突状结构明显减少。LC数减少与生理盐水对照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雷公藤左旋咪唑混悬液体外浸泡皮片对表皮内LC的数量和结构均有影响,从而使LC功能受抑,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排斥  相似文献   
5.
正常阑尾肌层内组成神经丛的神经节主要分布在内环行肌层内,少数存在于外纵行肌层内,在内环行和外纵行肌层之间偶见。三种染色方法的结果表明,NADH黄递酶组化法是探讨胃肠道神经节细胞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20年,分离神经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取得很大进展,并已成为研究神经生物学、神经生物化学与神经药理学等领域的一个重要方法。本实验旨在探讨脑神经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生长分化的情况以及神经元的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人各段消化管壁内粘膜下神经丛在数量和分布上的差异。在光镜下,食管和胃壁内此神经丛偶见,而且靠近肌层。食管的粘膜下神经丛内有神经元的细胞体。此神经丛在小肠多见,大肠为最多见。一些神经丛靠近肌层,另一些靠近粘膜肌层,因此在小肠和大肠的粘膜下层内的神经丛相似于Gunn提出的Henle丛和Meissner丛,但在食管和胃的粘膜下神经丛却无此种相似性。从食管到大肠,粘膜下神经丛有增多趋势。本文还讨论了粘膜下神经丛内神经元的类型和功能。  相似文献   
8.
高内皮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广泛存在于周围淋巴组织中。在光学显微镜下,此后微静脉主要结构特征是内皮细胞胞质丰富,呈立方形或柱状,故称高内皮后微静脉。正常人体胸腺内是否存在立方形高内皮后微静脉,迄今仍有不同意见。为此,我们观察了不同年龄正常人体胸腺,探讨是否存在周围淋巴组织中所具有的那些高内皮后微静脉。材料和方法胸腺标本共8例,新生儿2例,因窒息死亡;l岁和2岁小女孩各1例,死因不  相似文献   
9.
10.
使用NADH黄递酶组化法和自制的测试方格描绘法探讨胃肠道各段粘膜下神经丛的形态差异.结果发现,胃粘膜下神经丛神经节很少,主要存在于胃底和幽门窦.三段小肠粘膜下神经丛形态基本类似,神经网格较小较密,神经节较多较小.大肠各段的粘膜下神经丛呈现明显的差异.盲肠粘膜下神经丛的网格是胃肠道中最大最稀的.升结肠粘膜下神经丛神经节最大,节间束最粗,并出现神经节与神经节直接相连现象.此外,在小肠和盲肠,可见粘膜下神经丛与血管伴行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