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医温熨疗法与电热砭石仪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王军  谢衡辉  张维波 《中国针灸》2003,23(7):424-425
目的:在挖掘中医温熨疗法的基础上研制电热砭石仪,观察电热砭石仪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DRB-2B型电热砭石仪治疗网球肘患者35例。结果:35例网球肘患者有效率100.0%。结论:电热砭石仪治疗网球肘疗效显著,它将成为中医医疗保健的又一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微波治疗手指屈肌腱鞘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8例手指屈肌腱鞘炎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4人,采取普通针刺配合微波治疗;对照组24人,采取普通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8%,对照组有效率75%,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微波治疗手指屈肌腱鞘炎疗效较单纯针刺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彭小苑  李春梅  黎小霞  李巧萍 《新中医》2019,51(10):314-316
目的:观察电热中药砭石治疗风寒湿痹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风寒湿痹型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砭石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电热中药砭石治疗。干预前后采用腰痛评估量表评估腰痛程度,记录患者对干预措施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后,2组腰痛、举物持物受限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细则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满意率96.43%,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热中药砭石治疗风寒湿痹型腰痛,可以显著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临床上观察手针配合砭石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均采用手针配合砭石疗法治疗。以上治疗10次为一疗程,患者每天接受治疗1次,连续针刺5天后,休息2天,每疗程结束时进行临床疗效、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变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结果:手针配合砭石疗法总体有效22例,总有效率达73.33%。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MBI评分升高(P均〈0.01)。结论:手针配合砭石疗法可明显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电热砭石与艾盒灸两种方法在治疗寒湿型腰痛方面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1例寒湿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电热砭石组(26例)和艾盒灸组(15例)。电热砭石组将电热砭石置于肾俞、委中穴,调节电热砭石的温度,以患者舒适为度;艾盒灸组于肾俞、委中穴行艾盒灸治疗,均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腰痛症状体征积分、寒湿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均可显著改善患者腰痛症状体征积分与寒湿证候积分(均P0.01);电热砭石组症状体征变化率和证候变化率分别为(37.04±32.68)%、(22.85±29.95)%,艾盒灸组分别为(47.29±22.08)%、(23.89±22.5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热砭石治疗寒湿型腰痛疗效与艾盒灸相似,其操作更为方便、安全,环境污染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局部浅刺法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局部浅剌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愈率和复发率治疗组分别为84.44%和2.63%,对照组分别为57.78%和30.77%,2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浅刺法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热中药砭石腰带疗法干预风寒湿痹型腰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风寒湿痹型腰痛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传统砭石疗法,治疗组采用电热中药砭石腰带疗法。两组在干预前、第1次治疗后、治疗3 d、治疗7 d后,进行患者腰痛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腰痛评估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3、7 d腰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3、7 d腰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7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热中药砭石腰带疗法治疗腰痛症有较好疗效,可缓解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热砭石疗法结合持续被动运动(CPM)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CPM治疗的基础上,电热砭石组予电热砭石治疗,西药组予塞来昔布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3 d、7 d、14 d、28 d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CMS)及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结果电热砭石组SF-MPQ评分、CMS评分及ASES评分在治疗后3 d开始明显改善(P 0.05),西药组SF-MPQ评分、CMS评分及ASES评分在治疗后7 d开始明显改善(P 0.05),两组SFMPQ评分、CMS评分及ASES评分在治疗后7 d、14 d、28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热砭石组优于西药组(均P 0.05)。结论电热砭石结合CPM能迅速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塞来昔布结合CPM。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以电热针治疗风寒湿痹及虚痹的疗效。方法:将电热针与毫针分别应用到30例痹证患者2个疗程中,详细观察其局部症状、VAS、血沉、CRP、抗“O”的改善情况。结果:以电热针治疗痹证及虚痹的有效率96.7%,毫针有效率80.0%。结论:电热针及毫针治疗痹证的方法可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当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舒针治疗狭窄性腱鞘炎,改善手指关节功能,方法:舒针微创疗法,结果:筛选90例狭窄性腱鞘炎患者萨行临床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即舒针治疗组50例,对照组40例(小针刀,理疗组),舒针治疗手指狭窄性腱鞘炎50例,经最长3年最短2个月随访观察,治愈47例,好转3例,根据SPSS计算得出P〈0.05,得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结论:疗效确且,简单易行,安全可靠,费用低廉等优点,比以往传统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新砭石疗法治疗肩周炎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新砭石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多中心、随机分组、平行对照、单盲(研究者、操作者、统计者三分离)的临床试验原则,砭石组入组120例,采用新砭石疗法,用多功能砭板分别疏通颈肩部、肩背部、上肢经脉气血;电针组入组120例,采用电针疗法,取患侧肩髃、肩髎、肩贞等穴,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种疗法均有镇痛、改善功能活动和即刻镇痛效果。镇痛疗效方面,砭石组总有效率为86.8%,电针组总有效率为72.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砭石组优于电针组;肩部功能活动改善方面,砭石组总有效率为86.8%,电针组总有效率为79.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新砭石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显著,具有镇痛和改善肩部功能活动效果,具有即刻镇痛效果,并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刀形针刀松解结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手指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效果.方法:31例患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共35指采用刀形针刀行腱鞘闭合松解并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前后对比,评价疗效.结果:一次治愈24例,二次治愈7例.疗效评价优27例占87.1%,良3例占9.7%,总有效率96.8%.结论:刀形针刀松解结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手指狭窄性腱鞘炎创伤小、无疤痕、松解充分、复发率小、痛苦少,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新砭石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砭石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及腰围指数的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相当(P>0.05)。砭石组治疗后腰围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砭石疗法可以有效地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与针刺疗法接近,还可以有效地改善腰围指数。  相似文献   

14.
在掌指关节附近找出最痛点,皮肤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得气后,嘱患者活动患指,然后变换针刺方向,应用本法治疗21例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结果治愈7例,好转12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0.5%.  相似文献   

15.
督脉治疗在砭术应用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庄平  耿引循  黄英 《中国针灸》2004,24(2):127-128
目的:探讨督脉治疗在砭术中的作用.方法:使用砭块、砭板、砭镰、砭砧、砭棒等砭具,结合温法、叩法、刺法、刮法、滚法等方法在督脉、膀胱经及四肢经穴进行治疗,病种包括颈椎病、腰痛、中风后遗症等.结论:督脉"总督诸阳",督脉治疗可直接改善大脑和全身的气血运行,在砭术中重视督脉的治疗作用,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热砭石温熨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6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电热砭石温熨疗法,对照组予传统针刺法。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和功能评分、VAS评分、左右椎动脉(LVA/R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流速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30/36)和73.33%(22/30);②两组症状和功能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③两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热砭石温熨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眩晕症状和血液动力学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刀治疗哺乳期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方法:对30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哺乳期妇女进行针刀治疗。结果:术后22例症状消失,治愈率73.3%,5例症状减轻,总有效率90%。结论: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具有治疗次数少,治愈率高,无药物之副作用的优点,适用于哺乳期的患病妇女。  相似文献   

18.
黄耀连  罗桂青  李磊 《光明中医》2016,(14):2136-2139
目的分析总结近35年来有关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研究文献,明确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分别以针刺、针刺治疗及指屈肌腱腱鞘炎、弹响指、扳机指为检索词,1981—2015年为检索条件,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及Pub Med进行检索,并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共筛选出30篇相关文献,发现研究大多数为病例报道,其余文献则均为单纯的临床对照试验(CCT),有系统的随机对照及设置随访之试验设计(RCT)较少。在研究方法上,多为疗效观察研究,但无统一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有关指屈肌腱腱鞘炎的针刺机理研究报导尚不多见。结论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具有操作简单方便,不良作用小的优势,临床疗效满意,今后应进一步完善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研究实验设计,以阐明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作用机理,使之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和方法 采用温针灸配合水针治疗手腕部腱鞘炎80例,并与针刺治疗28例及温针治疗30例进行比较。结果 温针灸配合水针治疗治愈率为81.2%,总有效率为100%;针刺治疗分别为32.1%、78.6%;温针治疗分别为33.3%、80.0%。温针灸配合水针治疗与针刺治疗、温针治疗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结论 温针灸配合水针治疗手腕部腱鞘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周丽 《中医临床研究》2014,(33):125-126
目的:探究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采用小针刀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7月~2014年2月收治的88例狭窄性腱鞘炎的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有5l例患者采用小针刀的治疗,对照组37例患者采用封闭治疗,对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98.O%,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7o.3%,两组患者具有差异显著的治疗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采用小针刀的治疗,治疗时间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能够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