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蛇抗栓酶致剥脱性皮炎1例报告庄平,杨夕治212135江苏省丹徒县石桥镇医院1病历简介患者,女,48岁。因脑血栓形成,应用精制腹蛇抗栓酶(沈阳血栓病医疗中心研制),皮试阴性,每日1单位静滴,连续应用7天,好转出院。20天后患者面,颈部出现点状皮疹,有...  相似文献   
2.
脑电事件相关去同步化和同步化活动与运动相关性作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庄平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152-154
简述了脑电事件相关去同步化/同步化活动及其分布特点,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同时探讨了脑电事件相关去同步化/同步化的可能的神经机制及其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和合治疗仪”是由北京大学太极文化研究所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联合研制的一种新型理疗仪,它是以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六十四位和合数表”为依据研制的一种特定物理结构形成的“场”来治疗疾病.是中国人自主研发、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全新治疗技术。本文拟从“和合治疗仪”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入手对这一新仪器的疗效与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病人脑深部电刺激器刺激参数调节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帕金森(Parkinson disease,PD)病人脑深部电刺激器(brain deep stimulation,DBS)刺激参数调节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共141侧)PD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微电极记录下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电刺激术治疗,双侧手术59例,单侧手术23例。采用微电极记录手术靶点区域细胞外放电信号并计算STN核团长度,术后复查MRI了解电极位置,估算出每个触点相对于STN的位置关系。每个触点采用相同刺激参数,单极刺激观察评估病人症状改善情况。刺激参数从低到高,直至病人出现副反应。选取病人最佳改善状态且副作用最小时电压值,进行4个触点比较,取最小值的触点为刺激靶点。调节并记录病人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所用电压、脉宽和频率大小。结果术后6个月刺激电压(2.9±0.8)V,术后12个月(3.0±0.4)V,术后24个月(3.0±0.7)V。刺激脉宽60-120μs,刺激频率130-185Hz。刺激触点共141个,其中121个(86%)个触点位于STN前背侧和周边纤维传导束,20个(14%)触点位于STN中央。结论丘脑底核前背侧部和周边纤维传导束,如未定带(zona incerta,ZI)和Forel区(fields of Forel,FF)是刺激的最佳靶点,用相对最低电量可以得到最佳疗效。刺激频率和脉宽对刺激效果影响较小,刺激电压基本不随时间推移增加。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与肌张力障碍患者内苍白球放电活动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和肌张力障碍患者内苍白球神经元电活动特点,揭示其病理生理基础.方法 时间对象为13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和8例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在接受立体定向手术的同时应用微电极记录技术采集内苍白球神经元电活动和肢体EMG.应用单细胞、峰间隔(ISI)、ISI变异系数(CV)等方法探讨神经元放电频率和模式.结果 在帕金森病患者内苍白球中共甄别出108个神经元,除19.4%为与震颤相关的神经元放电活动外,55.6%为紧张性放电活动,平均放电频率为(103.7±25.5)Hz;25.0%为不规则放电活动,平均放电频率为(63.4±16.1)Hz.在肌张力障碍患者内苍白球中甄别出45个神经元,37.8%为紧张性放电活动,平均放电频率为(50.2±19.1)Hz.62.2%为不规则放电活动,平均放电频率为(28.5±10.5)Hz.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内苍白球紧张性、不规则性神经元平均放电频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帕金森病患者内苍白球放电频率明显高于肌张力障碍患者(均P<0.05).结论 内苍白球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增加与帕金森病相关,而内苍白球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减少与肌张力障碍相关,支持运动障碍病病理生理假说.  相似文献   
6.
针刺疗法对实验性黄疸大鼠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对实验性黄疸大鼠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次性灌胃异硫氰酸萘酯(ANIT)中毒制备大鼠黄疸模型,以针刺疗法为治疗组,并与思美泰组作对照,观察其血清NO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和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两种疗法均能显著改善大鼠NO及各项指标(P<0.01),针刺组在某些方面优于思美泰组(P<0.01).结论:针刺疗法能降低大鼠NO水平,抑制其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促进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相似文献   
7.
根据王琦的中医体质分型理论,将人的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类型。调查发现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各型体质分布差异较大,其中瘀血质、湿热质、阴虚质、阳虚质4种类型所占比例较高,远远超过其他体质类型,可以认为是广东地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主要体质类型。体质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条件,也是中医辨证施护的重要理论依据,注意认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体质类型,根据其体质状况而确立适宜的施护方法,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胸骨柄“U”形切除入路治疗上胸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2例上胸椎爆裂骨折并截瘫患者,全部采用经胸骨柄“U”形切除入路行伤椎次全切除减压、植骨、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结果随访1~7年,椎间植骨均愈合好,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无切口感染、颈前血肿、窒息、气胸、乳糜漏、肺部感染等并发症。9例术后感觉、运动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Frankel分级:术前A级6例术后恢复至B级1例、C级2例、3例无明显改善;B级1例恢复至C级;C级3例恢复至D级2例、E级1例;D级2例恢复至E级。结论经胸骨柄“U”形切除入路解决了低位下颈椎前方入路因胸骨柄遮挡带来的操作不便,又可避免切断胸骨、锁骨的相关并发症。通常能显露至T4,并能在直视下完成T3及以上椎体的前方减压、植骨和钢板内固定,是治疗上胸椎爆裂骨折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提高手术安全性,在L2~S2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SPR)手术时,对肛门括约肌进行肌电图(EMG)监测,并评价其作用。方法在SPR手术监测中,当对S2后根小束进行电刺激时,采用针状电极记录双侧肛门括约肌的反应情况,有明显反应的后根小束予以保留。手术后随访患者踝痉挛改善情况和括约肌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踝痉挛均有明显改善,无大小便功能障碍发生。结论SPR手术包括S2后根时,术中括约肌EMG监测对保证疗效,保护括约肌功能,提高手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继发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42例进行研究与分析,并依据有无继发吸入性肺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对可能引起继发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继发吸入性肺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与脑出血、白细胞计数、气管插管、支气管炎等独立危险因素具有相关性。结论在对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关于继发吸入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脑血管出血、白细胞计数、气管插管、支气管炎、胃内容物等独立危险因素具有相关性,因此临床需结合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防治,减少吸入性肺炎对患者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