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砭石疗法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接受砭石疗法;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对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60例患者治疗前后指令、意识刺激、水平凝视评分均为0分,不参与统计.每组患者经治疗后其他神经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临床上观察砭石疗法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并与针刺疗法进行疗效比较.方法: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均接受砭石疗法,对照组均接受针刺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对2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60名患者治疗前后大便控制和膀胱控制评分均为0.其它日常生活功能因子评...  相似文献   

3.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针药结合治疗)各30例,疗程均为3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4.
李德浩 《北京中医》2011,(7):525-527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和中医症状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味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和中医症状,配合西药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唐玉英  李琳 《西部中医药》2013,(12):112-113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按时开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腹针配合按时开穴治疗,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56.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评分治疗后2组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腹针配合按时开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皮针透刺疗法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中风后遗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44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选用头皮针透刺疗法加普通针刺疗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治疗12周,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入组时,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透刺疗法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功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同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续命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小续命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对照组为78.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可以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配合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80例,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以补阳还五汤配合董氏奇穴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体效果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第10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第35天和第60天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制搜风通胶囊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自制搜风通胶囊联合针灸,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针灸治疗,观察两组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疗效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及日常生活行为能力评分情况。结果:两组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搜风通胶囊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运动疗法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中医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能力变化情况,调查患者对本次治疗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Barthel评分升高(P0.05),但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本次治疗满意度评分为(91.82±2.13)分,高于对照组的(78.46±4.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运动疗法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可显著提高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缺血性中风的最优化针刺治疗方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采用体针治疗,B组采用头体针治疗,C组采用头体针加穴位注射治疗。针刺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各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B组(头体针)临床疗效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体针组合是治疗早期缺血性中风的最佳针刺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和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d,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症状积分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电针结合康复训练与电针、康复训练3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康复训练组、治疗组各30例,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康复训练组采用康复训练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ADL)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电针组和康复训练组,且治疗组ADL能力评分和临床疗效均显著高于电针组和康复训练组。结论:电针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后偏瘫运动功能的改善具有协同治疗作用,是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较佳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运动疗法对中风偏瘫后遗症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观察组给予推拿联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30 d后评价疗效,认知功能用MMSE法评估,改良波士顿汉语失语症测试,采用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析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改良波士顿汉语失语症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后MMSE评分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P 0.05),各个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推拿联合运动疗法可提高中风偏瘫后遗症的认知能力,利于患者的语言康复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法对中风偏瘫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芒针透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ADL(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法能显著提高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流速度的影响,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中风后遗症住院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内科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脑血流速度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脑血流速度均有所增快,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对中风后遗症以针刺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择取4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行针刺疗法治疗,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从临床总有效率上来看,研究组为95.0%,对照组为70.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NIHSS均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ADL(个人生活能力评分量表)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ADL均提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风后遗症以针刺疗法治疗的效果确切,可以使神经功能得到改善,还可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97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治疗组49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疗程均为3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中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开窍中药药氧、头体针及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9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头体针配合康复综合疗法;治疗组采用中药药氧配合头体针、康复综合疗法,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个疗程(14 d为1疗程)。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窍中药药氧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奇经点穴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中风后遗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奇经点穴法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2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水平较低,生活能力状态评分以及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奇经点穴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状态评分以及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等各项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