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制备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叶酸(folic acid monomethoxy-polyethylene glycol 2000-distearoyl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ESPE-PEG2000-FA)修饰的紫杉醇纳米脂质体并考察其性质。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DSPE-PEG2000-FA胶束;采用薄膜分散-挤压法制备紫杉醇脂质体;两者共同孵育形成DSPE-PEG2000-FA修饰的紫杉醇纳米脂质体;并测定修饰前后脂质体的粒径,包封率。结果叶酸偶联纳米紫杉醇药物的粒径(140.5±10.3)nm,多分散指数0.263±0.061,与原料药物纳米紫杉醇的粒径[(121.6±12.7)nm]和多分散指数(0.262±0.03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叶酸-紫杉醇纳米脂质体药物的包封率高达97%,与原料药紫杉醇纳米脂质体的包封率9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证了药物的纯度和有效性。。结论本研究报道了一种靶向叶酸偶联纳米紫杉醇的新剂型及制备方法。该剂型有良好的药物包封率和胶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对氧磷酶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制对氧磷酶长循环脂质体。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对氧磷酶长循环脂质体,采用凝胶柱法测定包封率,以包封率为指标,分别考察药脂比、胆固醇用量、聚乙二醇-胆固醇用量、离子强度等对脂质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用正交设计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经薄膜分散法制得的脂质体包封率为(87.66±3.46)%,平均粒径为126nm左右,粒度分布均匀,呈单峰分布,电镜结果显示外形圆整,分散性较好。4℃放置15d包封率无明显变化,酶活性基本稳定。结论聚乙二醇修饰的对氧磷酶长循环脂质体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对氧磷酶长循环脂质体制剂学、酶学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3.
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采用薄膜分散-pH 梯度法制备羧甲基壳聚糖修饰的纳米脂质体,并研究了该纳米脂质体的包封率、形态、粒径、稳定性和 pH 敏感性.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修饰后阿霉素脂质体的ζ电位、酸性条件下药物渗漏速率、渗漏百分率比未修饰的阿霉素脂质体均有明显提高.所制pH敏感阿霉素纳米脂质体包封率达87%左右,体积粒径为(74.7±11.5)am;4℃冷藏保存3个月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卡莫司汀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卡莫司汀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制备及表征。方法采用薄膜分散并超声法制备卡莫司汀长循环热敏脂质体,采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其形态与粒径分布,采用凝胶柱层析法分离脂质体与游离药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其含量与包封率。结果卡莫司汀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粒径约100nm左右,包封率达97%以上。结论成功制备了卡莫司汀长循环热敏脂质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水飞蓟素长循环脂质体,并考察其对Hep G2肝癌细胞的抑制率。方法:本研究以水飞蓟素为模型药,采用薄膜分散-挤压法制备了经胆固醇-聚乙二醇2000(Chol-PEG2000)修饰的长循环脂质体,并以外观、粒径、包封率等作为指标考察了氢化大豆磷脂用量、胆固醇用量、药脂比和Chol-PEG2000用量,评价了冻干前后脂质体的粒径、多聚分散系数(Pd I)、Zeta电位、包封率等理化性质;考察了水飞蓟素长循环脂质体在pH 7.4磷酸盐缓冲液(PBS)和大鼠血浆中的释放行为;评价了水飞蓟素长循环脂质体对Hep G2肝癌细胞的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结果:最终确定了长循环脂质体的处方组成:氢化大豆磷脂用量为10 mg/m L,胆固醇与氢化大豆磷脂用量比为1∶12.5,药脂比为1∶25,Chol-PEG2000用量为5.0%,所制备的水飞蓟素长循环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02.4±39.4)nm,Pd I为0.194,Zeta电位为(-31.6±1.4)m V,包封率为94.7%±2.8%,呈球形或类球形分布,冻干前后粒径、Pd I、Zeta电位和包封率均无显著变化;水飞蓟素长循环脂质体在pH 7.4 PBS中释放缓慢,而在大鼠血浆中释放较快;水飞蓟素长循环脂质体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显著高于水飞蓟素溶液(P0.05),说明水飞蓟素长循环脂质体能够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与分裂。结论:采用薄膜分散-挤压法制备水飞蓟素长循环脂质体在体外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为水飞蓟素长循环脂质体应用于临床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具有靶向叶酸受体的蟾酥提取物长循环脂质体,并对其进行表征,再进一步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合成叶酸-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并用红外光谱和质谱进行表征,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靶向叶酸受体的蟾酥提取物长循环脂质体,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高速离心法分别测定脂质体的形状、粒径、电位、包封率,MTT法考察脂质体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经红外光谱及质谱分析证实,成功合成了靶向材料叶酸-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制备的靶向叶酸受体的蟾酥提取物长循环脂质体在透射电镜视野中粒径大小均一,约160 nm,Zeta电位约4.0 mV,包封率达90%以上;体外细胞毒性显示,叶酸修饰的蟾酥提取物长循环脂质体的IC50值为0.46μg/mL,普通长循环脂质体的IC50值为0.76μg/mL.结论 成功合成叶酸-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靶向材料并构建了靶向叶酸受体的蟾酥提取物长循环脂质体,可靶向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同时包封IR-780和多柔比星(DOX)的温敏脂质体并进行表征.方法 采用薄膜水化法及硫酸铵梯度法制备载IR-780和DOX温敏脂质体(DOX-IR-780 thermo-sensitive liposome,DITSL).采用Malvern激光粒度仪检测各脂质体的粒径、表面电位及多分散系数(PDI);采用激光诱导DITSL升温释药,检测各脂质体的释药特性.结果 IR-780和DOX同时被包封于温敏脂质体,成功制备得DITSL.IR-780和DOX的包封率分别为(94.47±8.57)%、(92.52±7.61)%;平均粒径(138.98±8.74) nm;略带负电位;PDI为0.32±0.02.激光0.8 W/cm2照射5 min,温度最高升到54.2℃,1OX释药率达80.1%.结论 DITSL具有药物包封率较高、粒径大小适宜、光热转化效率高、温度敏感性好的优点,并可通过激光控制释药,为下一步光热-化疗联合治疗肿瘤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用胆酸修饰联苯双酯脂质体,以期通过受体配体特异性的结合,增加药物在肝实质细胞的蓄积。本研究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联苯双酯脂质体(LP-DDB)和胆酸修饰联苯双酯脂质体(BP2B-LP-DDB),采用葡聚糖凝胶法测定包封率,比较LP-DDB和BP2B-LP-DDB的理化性质差异;分离培养肝实质细胞,研究孵化温度、给药剂量等对肝实质细胞体外摄取上述两种脂质体的影响。BP2B的修饰对脂质体的包封率、粒径、多分散指数和Zeta电位均无显著性影响。LP-DDB和BP2B-LP-DDB中药物平均包封率分别为(90.66±1.22)%和(86.89±1.61)%,平均粒径分别为(309.52±16.74)和(273.77±14.14)nm,Zeta电位分别为(24.98±2.03)和(22.21±7.03)mV。与LP-DDB相比,BP2B-LP-DDB与肝实质细胞的结合及摄取均显著增加,具有明显的主动转运特征。胆酸修饰的脂质体可作为肝实质细胞靶向的载体,可以通过受体介导的方式促进药物向肝实质细胞内的传递。  相似文献   

9.
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甘草次酸长循环脂质体的处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甘草次酸长循环脂质体处方。方法:采用薄膜水合法制备长循环脂质体,以包封率、粒径、释放率及总评优化值作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设计法筛选长循环脂质体的最佳处方,用Design-Expert 7.0.3软件(试用版)进行数据拟合与实际结果相比较。结果:长循环脂质体的包封率为(92.67±0.88)%;粒径为(248.8±20.3)nm;8 h体外释放率为(42.24±3.35)%,与理论值偏差均小于10%。结论:经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选的甘草次酸长循环脂质体,其体外理化性质稳定,各项指标与理论值均能较好地吻合,模型选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甘草次酸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药剂学性质。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筛选处方,乙醇注入法制备甘草次酸脂质体;用葡聚糖凝胶G-50柱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用HPLC法测定包封率;用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的外观形态,并用粒径分析仪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和zeta电位;进一步考察脂质体的释放规律。结果 所得脂质体包封率为(91.61±1.16)%;形态为粒径均匀的球形和类球形,粒径为(141±10) nm,Zeta电位为(35.9±5) mV;脂质体的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论 优选得到的甘草次酸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合理、稳定,其体外释放具有缓释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丙酸氯倍他索(CP)脂质体并考察其稳定性,以及对豚鼠湿疹模型的药效学研究。方法:采用旋转薄膜蒸发法制备CP脂质体,考察样品中主药含量,粒径,包封率等指标的初步稳定性。并采用高倍镜下真皮炎症细胞浸润数进行不同制剂对豚鼠湿疹模型的药效学研究。结果:样品主药含量为(100.84±2.0)%,平均粒径(140.5±56.8)nm,包封率为(90.1±2.3)%。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提示在三种不同储存留样条件下,样品含量、粒径、包封率等关键指标均无明显改变。豚鼠湿疹模型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脂质体组与乳膏组在真皮炎症细胞计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所制制剂包封率较高,稳定性良好,疗效高于上市乳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制备白藜芦醇载药纳米微球,并检测该载药纳米微球的各项特征,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效果?方法:通过开环聚合法制备mPEG -PCL二嵌段共聚物,采用溶剂分散法制备负载白藜芦醇的纳米微球?观察纳米微球的形态?粒径分布?包封率和载药量?体外释放和体外对于恶性胶质瘤细胞株U251的抗肿瘤活性?结果:通过溶剂分散法制备的纳米粒子呈球形,平均粒径为(71.8±0.2)nm,白藜芦醇纳米微球的最高载药量达到19.4%?体外释放实验显示,载药微球具有缓释特性?细胞与负载荧光素纳米微球共培养后发现,细胞可通过胞吞作用将纳米微球摄入?细胞实验表明,白藜芦醇纳米微球对U251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在低浓度下白藜芦醇微球对于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优于游离白藜芦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白藜芦醇微球与游离白藜芦醇对于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相差不大?结论:采用mPEG-PCL为载体制备的白藜芦醇纳米微球具有缓释特性和抑制U251细胞增殖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一种通过叶酸受体途径作用于肿瘤细胞的叶酸修饰水飞蓟宾固体脂质纳米粒(FA-SIL-SLN),考察FA-SIL-SLN对A549细胞抑制作用。方法 酰化反应合成膜材(FA-PEG3350-DSPE),采用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FA-SIL-SLN,并研究其理化性质。MTT法测定FA-SIL-SLN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合成了膜材FA-PEG3350-DSPE;制备的FA-SIL-SLN外观圆整、平均粒径为(103±21)nm,包封率为(90.73±0.33)%、载药量为(2.13±0.17)%,体外释药实验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对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阻滞细胞增殖。结论 本实验为叶酸介导的抗肿瘤给药系统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三尖杉酯碱毫微囊的制备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氰丙烯酸丁酯、右旋糖酐和葡萄糖制备三尖杉酯碱毫微囊注射剂,其粒径大小、成囊效率、半数致死量以及肿瘤抑制率实验表明,三尖杉酯碱毫微囊在灭菌前后用电子扫描显微镜测得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9.75±6.76nm和35.07±11.41nm,透析法测得成囊效率为49.6%,三尖杉酯碱和三尖杉酯碱毫微囊注射剂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3.83±0.81mg/kg和4.80±1.10mg/kg,对S180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54.17%和62.1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载紫杉醇的聚2-(噁)唑啉纳米胶束,通过改变投药量考察药物引起的胶束形态变化,以期构建新型的高荷载嵌段共聚物胶束递药系统.方法 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聚2-(噁)唑啉载药胶束,以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等评价其理化性质,采用膜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利用CCK-8法测定其细胞毒性.结果 随着投药比由80∶100(紫杉醇与聚2-恶唑啉质量比)增加至110∶100,胶束逐渐由球形延长,变为蠕虫状.投药比为80∶100时,球形胶束的平均粒径为(43.17±0.95) nm,包封率为(88.81±2.93)%,载药量为(40.49±2.03)%;投药比增加至110∶ 100后,所得蠕虫状胶束的平均粒径为(107.83±1.51) nm,包封率为(77.08±0.97)%,载药量为(40.34±0.51)%.球形和蠕虫状胶束在磷酸盐缓冲液中24 h的累积释放量分别达到(76.58±3.07)%和(77.66±1.00)%,在含2%小牛血清白蛋白的PBS溶液中 24 h的累积释放量高达(100.31±1.80)%和(99.73±2.56)%.球形胶束和蠕虫状胶束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杀伤1C50值分别为0.336和0.342 μg/mL.结论 成功制备了高荷载的球形和蠕虫状载药胶束,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证明其具备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考察溶解介质对黄芩苷脂质体主要特性的影响。[方法]测定黄芩苷在水相[水、磷酸盐缓冲液(PBS)]和有机相(95%乙醇、无水乙醇、甲醇中)中的溶解度;分别将黄芩苷全部溶解在水相、有机相及在两相中以一定比例存在,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黄芩苷脂质体,测定粒径、电位,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包封率和渗漏率。[结果]黄芩苷在水、p H6.8 PBS溶液、95%乙醇、无水乙醇、甲醇中的溶解度分别为0.1、10.58、0.45、0.71、4.36 g/L。以p H6.8 PBS溶液、甲醇以及甲醇和p H6.8 PBS溶液为溶解介质制备的脂质体粒径分别为(179.4±15.10)、(145.31±7.35)、(133.84±4.67)nm;Zeta表面电位(-8.93±0.40)、(-8.69±1.08)、(-8.64±1.13)m V;包封率为(82.64±0.02)%、(48.87±0.01)%、(55.53±0.07)%;渗漏率为(9.30±0.02)%、(49.72±0.04)%、(55.41±0.01)%。[结论]以p H6.8 PBS溶液为溶解介质所得脂质体粒径均匀、包封率高、渗漏量少,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壳聚糖为载体制备红景天苷壳聚糖纳米粒(SA-CS-NPs),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采用溶剂扩散-离子交联法制备SA-CS-NPs,考察其粒径分布和形态,并对SA-CS-NPs的包封率、载药量及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所制得的SA-CS-NPs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247.5±23.8)nm(n=3),Zeta电位为(23.4±2.7)mV(n=3),多分散指数(PDI)为0.265±0.071(n=3);平均包封率为(70.15±1.60)%,平均载药量为(14.03±0.32)%(n=3);24 h累积释放率达85%以上。结论 溶剂扩散-离子交联法制备SA-CS-NPs具有合适的粒径和包封率,并能达到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米雷  袁志根  谭赞  艾缘  付三清  刘益锋 《西部医学》2019,31(8):1170-1173,1177
目的 优选正丁苯酞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LGA)微球的制备工艺,并对制备微球的性能进行检测。 方法 使用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正丁苯酞-PLGA微球,以载药量、包封率为观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优选制备工艺,并观察体外释药性能。采用生物显微镜观察微球的表面形态并测量粒径。结果 最佳制备工艺为投药量15 mg,PLGA 50 mg,聚乙烯醇质量分数为 2%,搅拌转速为700 rpm。正丁苯酞的载药量 (14.49±0.56),包封率 (82.89 ± 1.46)。所制备的微球光滑圆整、粒径均一,平均粒径约为 (23.6±0.87)nm。体外释药实验表现为突释。结论 采用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初步制备了正丁苯酞 PLGA微球,优选的制备工艺条件稳定,制备方法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