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目的 通过研究分析蹄叶橐吾中的脂溶性成分,为蹄叶橐吾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氯仿为溶剂超声提取蹄叶橐吾的脂溶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提得物质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脂溶性各组成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共分离出33个峰,鉴定了其中19个成分,占脂溶性总成分的71.58%.结论 蹄叶橐吾的脂溶性成分主要为D-柠檬烯(2.98%)、(E)-3,7-二甲基-1,3,6-辛三烯(15.07%)、(E,Z)-2,6-二甲基-2,4,6-辛三烯(3.61%)、石竹烯(3.62%)、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二环[3.1.1]庚-2-烯(6.20%)、α-法呢烯(4.09%)、反式角鲨烯(26.91%)等.  相似文献   

2.
甜地丁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甜地丁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石油醚提取甜地丁中的脂溶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所得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22个成分,占脂溶性成分总量的98.12%.其中含量较高成分为3-异辛氧基丙胺(23.178%),α-脱氢孤挺花宁碱(20.388%),2-甲氧基苯硫酚(11.387%),3-甲基十七烷(9.278%),(Z)-3-十六烯(7.000%).结论:甜地丁脂溶性成分中含烷、烯、酮、酚、醇、醛、酯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较高的医药、食品应用价值,分析结果为甜地丁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9,(3)
目的:研究侧缘真龙虱Cybister lateralimarginalis(De Geer)药材中的挥发性、脂溶性组分。方法:采用GC-MS联用仪分析侧缘真龙虱药材中的挥发性和脂溶性化学成分。结果:自侧缘真龙虱挥发性提取物中共鉴定出38个挥发性成分,占总离子流峰面积的92.00%。其主要成分为:正二十一烷(14.38%)、(Z)-9-二十三烯(14.38%)、9-十九碳烯(11.66%)、醋酸(Z)-8-十四烯酯(10.06%)和10-二十一烯(7.07%);自脂溶性提取物中鉴定出29个成分,占总离子流峰面积的97.00%,其主要成分为:棕榈酸(17.35%)、6-十八碳烯酸(17.35%)、棕榈油酸(16.26%)和亚油酸(12.28%)。结论:该研究为侧缘真龙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海南砂仁的脂溶性成分。方法:利用溶剂分步萃取,得到各萃取部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石油醚部位的成分进行测定,并与标准图谱对照,确定化合物成分,经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海南砂仁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共分离出76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56种成分,所鉴定的成分占总脂溶性成分的68.81%,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成分有对苯二酚(7.74%)、Z,E-2,13-十八碳二烯-1-醇(6.86%)、E,E-2,13-十八碳二烯-1-醇(5.44%)、4-十一烷基苯酚(3.71%)、(Z)-9-十八碳烯醛(3.65%)、顺式-异油酸(3.39%)及(E,E)-大牻牛儿-3,7(11),9-三烯-6-酮(3.05%)等。结论:本研究首次对海南砂仁的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该研究为海南砂仁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基础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铁皮石斛愈伤组织及试管苗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铁皮石斛愈伤组织及试管苗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从愈伤组织和试管苗中分别鉴定了24个和19个化学成分,占总峰面积的61.64%和66.12%,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共有成分为17个.结论 愈伤组织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石竹烯(26.92%)、γ-榄香烯(8.25%)、1-乙烯基-1-甲基-2,4-二(1-甲基乙烯基)-[1s,(1.α,2.β,4.β)]-环己烷(6.55%)、α-石竹烯(3.26%)、(Z)-7,11-二甲基-3-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09%)、反-2-辛烯醛(3.06%)等;试管苗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反-2-辛烯醛(20.28%)、β-紫罗兰酮(11.82%)、反-2-己烯醛(8.27%)、(E)-壬烯醛(6.91%)、石竹烯(4.92%)等.  相似文献   

6.
白花枝子花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取并鉴定白花枝子花中的挥发油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枝子花中挥发油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并人工谱图解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 鉴定出45个化合物,主要为单萜,倍半萜及其氧化衍生物,相对含量高达97.1%.白花枝子花挥发油的主要成分D-苧烯(24.93%),香茅醇(18.71%),反式-柠檬醛(3.90%),顺式-柠檬醛(3.67%),β-石竹烯(2.00%),α-非兰烯(3.42%),β-蒎烯(3.22%),香叶烯(2.07%),顺式-罗勒烯(12.65%),反式-罗勒烯(10.25%),乙酸香茅酯(2.10%),乙酸橙花酯(1.66%)等.结论 该研究为挖掘其药用及食品香料工业的应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离鉴定藏药"渣驯"中的挥发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渣驯的挥发性成分,用石油醚提取渣驯的脂溶性成分,用GC-MS方法分离鉴定,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个化合物相对含量。结果:从渣驯挥发油中共鉴定出化合物41种,占总量的45.67%,相对含量在2%以上的成分有6种:泪杉醇(11.97%),马鞭烯醇(6.38%),α-可巴烯(2.67%),(E)-2-十四烯(2.56%),柏木脑(2.49),二十二烷(2.17%);从渣驯脂溶性提取物中共鉴定出化合物45种,占总量的92.86%,相对含量在2%以上的有14种:二十烷(12.83%),二十五烷(11.60%),棕榈酸甲酯(8.88%),三十烷(6.82%),十七烷(5.94%),(E)-5-二十碳烯(5.92%),1-二十六烷醇(3.50%),三十一烷(3.43%),泪杉醇(3.18%),二十酸甲酯(3.15%),十八酸甲酯(2.94%),二十二烷酸甲酯(2.89%),二十一烷(2.55%),二十四酸甲酯(2.15%)。结论:对渣驯挥发性与脂溶性成分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明确渣驯的形成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树发的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树发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34个挥发油成分,占总量的17.93%,其成分类型主要包括萜类(6.71%),酮类(4.19%)及醇类(3.27%),主要成分为4-戊烯-2-酮(4.19%),cis-7-十四烯醇(3.03%),3,7-二甲基辛烯(1.30%),新己烷(1.28%)和大牦牛儿烯D(1.01%);共鉴定出33个脂溶性成分,占总量的89.63%,其成分类型主要包括脂肪酸类(81.65%),烷烃类(4.49%)和醇类(1.67%),主要成分为反亚油酸甲酯(34.98%),油酸甲酯(10.94%),14-甲基-十五烷酸甲酯(7.40%)和硬脂酸甲酯(4.13%)。结论:首次从树发中提取并鉴定了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为树发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毛郁金中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提取分离毛郁金石油醚部位脂溶性成分,以甲酯化方法对提取物进行预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样品A鉴定出20个成分,占总量的86.19%,主要成分为:1,2,3,4,4a,5,6,8a-八氢-4a,8-二甲基-2-(1-甲乙基)-萘(13.37%)、6-乙基-4,5,6,7-四氢化-3,6-二甲基-5-异丙基-苯并呋喃(13.00%)、β-榄香烯(9.35%)、δ-毕澄茄烯(8.82%);样品B鉴定出15个化合物,占总量的43.26%,主要成分为:(E,E)-10-(1-甲基亚乙基)-3,7-环癸二烯-1-酮(17.40%)、1,2,3,5,6,7,8,8a-八氢-1,8a-二甲基-7-(1-甲基乙烯基)-萘(7.77%)、7-十八(碳)烯酸(3.26%)。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确定毛郁金的化学成分和研究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波罗蜜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波罗蜜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得到52个化学组分峰,并鉴定出其中的26个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的71.94%。结论波罗蜜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正十六酸(30.63%),7,10,13-十六三烯醛(8.45%),长叶烯-5-酮(5.78%),植醇(2.41%)和大=牛儿烯B(1.90%)。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黄芩茎叶中黄芩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Hypersil ODS C18(250mm×4.6mm,51.μm)色谱柱,以甲醇-水-磷酸(53:47:0.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为25℃,对黄芩茎叶的黄芩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黄芩苷在0.17g~0.85g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黄芩苷的平均回收率为100.14%,RSD为1.59%(n=6)。结论:黄芩茎叶中黄芩苷含量达到1.7%,其他成分含量待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黄芩药材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总离子流指纹图谱的评价方法。方法SHIMADZU VP-ODS柱(250mm×4.6mm,5μm),乙腈与0.1%甲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276nm。结果得到分离度、重现性均较好的黄芩药材HPLC-ESI-MS总离子流色谱指纹图谱,标示了14个共有峰,以各峰的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作为数量化基础并借助SPSS13.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山东产黄芩相似性较好,与外省样品有较明显区别。结论黄芩药材指纹图谱的构建,为控制其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铝胁迫对黄芩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为揭示铝毒害植物机理提供依据.方法 黄芩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待幼苗长至6片真叶时,用0.1、0.5、2.0、5.0 mmol·L-1浓度的铝溶液处理黄芩幼苗,在处理15d后,进行各项指标测定.结果 随着铝胁迫浓度升高,黄芩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过氧化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复方茵栀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茵陈、黄芩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含量。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专属性强;绿原酸在0.0125~0.400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99%,RSD为4.44%。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黄芩地上部分与根部的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黄芩的根、茎和叶3个部位进行化学成分比较,揭示黄芩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的差异,为黄芩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和黄芩茶的科学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HPLC—DAD方法,YMC.packODS—A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78nm。结果:黄芩的根、茎和叶均主要含有黄酮类成分,地上部位与根部差别明显,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能够明显区分,通过对照品指认发现:黄芩茎叶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含量较低;野黄芩苷、芹菜素7-0-β-D-葡萄糖醛酸苷、白杨素7-0-β-D.葡萄糖醛酸苷等成分含量相对较高,特别是有一未知2号色谱峰较高,值得注意;茎、叶部位差别不明显。结论:采用HPLC—DAD方法,并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能够明显区分黄芩的根、茎和叶3个部位。  相似文献   

16.
从本草记载开始阐述了龙胆药材4种基源植物中质量最优的条叶龙胆资源的变化。条叶龙胆野生资源的开发是按由南到北的顺序进行的。我国东北地区条叶龙胆的开发较晚,但由于龙胆的生物学特性及草原破坏等多种原因,在几十年的时间内野生资源便遭到了严重破坏。目前野生资源接近枯竭,栽培严重滞后,致使这一优质龙胆药材市场占有率不断降低。条叶龙胆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栽培为主,而育种、栽培技术等与高产密切相关的措施的优化与推广等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来源黄芩种子的质量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黄芩种子的质量。方法:用常规方法测定不同产区,不同批次黄芩种子千粒重,饱满种子率和发芽率。结果:宁夏和山东莒县第一批黄芩种子在千粒重,饱满率,发芽率均表现较好,饱满种子表95%以上,千粒重达2.2g左右,发芽率达90%以上。结论:不同来源的黄芩种子质量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黄芩和黄芩苷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静  胡东  王克霞 《中药材》2008,31(5):707-710
目的:比较黄芩乙醇提取物与黄芩苷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使用热回流提取法从黄芩粗粉中制备黄芩乙醇提取物,并从黄芩粗粉中提取精制黄芩苷。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鉴定精制黄芩苷的纯度。通过体外药敏试验判断黄芩乙醇提取物和黄芩苷对H.pylori的抗菌活性。结果:从100 g黄芩粗粉中提取精制得黄芩苷5.01 g,经HPLC测定精制黄芩苷得纯度为96.8%。通过液体倍比稀释药敏试验测定黄芩乙醇提取物和黄芩苷对H.pylori的抑菌效果。黄芩苷对10株H.pylori的MIC50为1.04 mg/ml,MIC90为1.30 mg/ml;黄芩乙醇提取物对10株H.pylori的MIC50为2.60 mg/ml,MIC90为3.26 mg/ml。结论:黄芩乙醇提取物与黄芩苷均有较好的体外抗H.pylori活性,黄芩苷对H.pylori的抑菌效果优于黄芩乙醇提取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喘嗽宁片质量标准,建立处方中黄芩的有效成分黄苓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AlltimaC18柱,流动相为甲醇一水一磷酸(55:45:0.2),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黄芩苷在0.01019~0.6016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O.9999,平均回收率为98.65%,RSD为1.35%(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能够有效的控制喘嗽宁片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20.
手足口合剂质量标准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手足口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方中黄芩、黄柏、栀子、蒲公英、黄连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Shim—packVP—ODS(150mm×4.6m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40:60:1),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为40℃,流速为1.0mL/min。[结果]TCL色谱中能明显检出黄芩、黄柏、栀子、黄连、蒲公英;黄芩苷在0.270~0.7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80%(RSD=1.11%)。[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手足口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