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背景:ghrelin已被证实具有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而胃肠动力障碍是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重要发病机制,目前关于ghrelin与FD关系的临床研究较少。目的:探讨FD患者血浆ghrelin变化及其与临床症状和胃排空的关系。方法:纳人40例FD患者.其中餐后不适综合征(PDS)25例,上腹痛综合征(EPS)15例,并以2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评估临床症状评分,以实时B超检测胃半排空时间(GET1/2),ELISA法检测血浆酰基化ghrelin水平,并分析血浆酰基化ghrelin水平与临床症状评分和GET1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DS组GET1/2和血浆酰基化ghrelin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EPS组无明显差异(P〉0.05)。FD患者餐后饱胀与早饱症状评分之和与GET1/2呈正相关(r=0.33,P=0.04),但与血浆酰基化ghrelin水平无关。PDS组和EPS组患者血浆酰基化ghrelin水平与临床症状评分均无关。PDS组患者血浆酰基化ghrelin水平与GET1/2呈正相关(r=0.43,P=0.033),而EPS组中两者无关。结论:PDS患者血浆酰基化ghrelin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胃排空功能相关,提示ghrelin在FD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分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病理生理机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分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是否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评价80例FD患者[罗马Ⅲ标准,男∶女为22∶58,平均(44.2±14.6)岁]消化不良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分型,并行多种胃肠功能检查.结果 上腹痛综合征(EPS)、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混合型三组间在胃排空功能、胃肌电活性、自主神经功能、液体负荷试验同步胃内压测定以及心理评定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餐后饱胀感与胃半排空时间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为11.5,P=0.043).早饱与最大饮入量呈负相关(偏相关系数为-6.8,P=0.033).结论 本研究发现罗马Ⅲ分型方法 可能并不能有效地将有不同病理生理机制的FD患者区分开,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季洁如  高玮  许平  王天蓉  陈胜良 《胃肠病学》2008,13(11):655-658
背景:莫沙必利作为一种促胃肠动力药早已被推荐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然而目前遵循罗马Ⅲ标准FD诊断分型和症状评估原则进行的莫沙必利治疗FD的临床研究尚不多见。目的:评估莫沙必利改善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痛综合征(EPS)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病例连续选自2006年12月-2007年9月在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符合罗马ⅢFD诊断标准中PDS和EPS诊断的患者。先经1周安慰剂筛选期,无安慰剂治疗反应者随机进入治疗流程组合A或B,给予莫沙必利5mg tid×1周或安慰剂1片tid×1周,然后进入1周药物清洗期(安慰剂1片tid),最后给予安慰剂或莫沙必利继续治疗1周。各阶段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行FD症状评估。结果:共纳入FD患者83例,安慰剂总有效率为19.3%,67例对安慰剂无治疗反应者进入莫沙必利疗效观察研究.随机进入治疗流程组合A或B者分别为34例和33例。与安慰剂治疗相比,莫沙必利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总症状积分(14.4±6.8对1.4±1.3,P〈0.05),对PDS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症状和EPS的上腹部疼痛和烧灼感症状均有显著治疗作用。莫沙必利对PDS和EPS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4%和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必利可明显改善FD患者的临床症状,对PDS和EPS均有治疗效果,对PDS的有效率优于EPS,是安全、有效的FD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关于促胃肠动力药和质子泵抑制剂(PPI)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症状的疗效,国内外临床试验多为安慰剂对照研究,比较促胃肠动力药与PPI疗效的研究尚少.目的:比较莫沙必利与泮托拉唑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痛综合征(EP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非盲试验设计.连续纳入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宁波市第一医院符合罗马ⅢPDS和EPS诊断标准的患者,经一周安慰剂筛选后,PDS和EPS患者分别随机接受莫沙必利(5 mg tid)或泮托拉唑(40 mg qd)治疗2周.治疗前后行FD症状评估.结果:148例患者进入治疗期,其中PDS 78例,EPS 70例.莫沙必利和泮托拉唑均能显著降低FD患者的总症状积分(P〈0.05),但两组间总症状积分下降值(14.4±6.8对13.6±5.3)和总有效率(70.3%对6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PDS和EPS分别评估,莫沙必利组与泮托拉唑组间PDS症状(餐后饱胀不适、早饱),EPS症状(上腹部疼痛、烧灼感)积分下降值和总有效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莫沙必利和泮托拉唑均能明显改善FD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安全、有效的FD治疗药物,两者对PDS和EPS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胃排空障碍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胃排空障碍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双核素标记试餐SPECT技术检测了22例FD患者的液、固体食物胃排空和食物胃内分布,并以实时超声检测了72例FD患者在西沙必利治疗前后的液体胃排空变化,分析这些变化与症状积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68.2%的FD患者存在胃排空障碍,以固体胃排空延迟为主,单纯液体排空障碍较少;摄食后比对照组有更多的食物滞留于远端胃内,然而,延迟的胃排空和改变了的固体食物胃内分布与FD的主要症状无显著相关性。西沙必利明显缩短FD患者的液体胃排空时间,改善其中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而另一部分患者的症状无明显缓解.结论:西沙必利改善FD症状并非完全依赖于其促排空效应,胃排空障碍与FD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它们可能是同一病生基础的两种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6.
背景:餐后不适综合征(PD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胃肠动力障碍为其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莫沙必利是一种胃肠促动力药.已用于胃肠动力障碍的治疗。目的:观察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PDS的近期疗效。方法:60例符合罗马mPDS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M组(接受铝碳酸镁1000mg加莫沙必利分散片5mg tid治疗)和P组(接受铝碳酸镁1000mg加安慰剂tid治疗)。疗程均为2周。于治疗前后行患者总体PDS症状评分并检测胃排空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后总体PDS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01),其中M组评分又显著低于P组(P〈0.01)。M组治疗有效率为83.3%,显著高于P组(40.0%)(P〈0.001)。两组治疗前胃3h排空钡条数无明显差异,均显著少于正常对照组(P〈0.001)。M组治疗后胃排空钡条数较治疗前和P组治疗后显著增多(P〈0.001),P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则无明显差异。结论:莫沙必利分散片能明显改善PDS患者的胃排空功能,对缓解餐后饱胀和早饱症状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排空和胃内食物分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排空、胃内食物分布情况及其与消化不良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核素标记试餐SPECT检测F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HC)胃排空功能及胃内食物分布情况,并对60例FD患者的症状进行分级评分.结果:23例(38%)FD患者的固体及液体排空时间同时延迟,40例(67%)FD患者至少存在一项胃内固体食物分布参数异常,液体食物近端胃半排空时间较对照组延长,而在远端胃内的分布两组十分相似.胃排空正常和延迟的FD两组之间各症状积分相似,而在餐后胃内食物分布异常的FD组,恶心和早饱两种症状积分明显高于胃内食物分布正常的FD组.结论:部分FD患者存在胃排空和/或胃内食物分布异常,其中胃内食物分布异常与消化不良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符合罗马Ⅲ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运动和感觉功能的特点以及不同类型的FD患者病理生理机制的差异.方法:对符合罗马Ⅲ标准的44例FD患者根据罗马Ⅲ分类标准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31例)和上腹痛综合征(EPS,13例)两个类型,10例无症状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上胃肠消化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9.
杨霞  柏愚  邹多武  李兆申 《胃肠病学》2010,15(5):292-295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率较高,自2006年罗马Ⅲ标准发布以后,中国大陆地区关于FD的临床研究并不多见。目的:探讨以罗马Ⅲ标准为基础的FD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0年4月上海长海医院收治的符合罗马Ⅲ标准的100例FD患者,对其一般情况、治疗效果、重叠症相关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100例FD患者以女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40.9±12.3)岁。根据症状分型,餐后不适综合征(PDS)患者30例,上腹痛综合征(EPS)22例,混合型48例。行对症治疗后,71.0%的FD患者症状消失。随着体重指数(BMI)升高,FD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呈加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8.0%的FD患者重叠肠易激综合征(IBS),22.0%重叠胃食管反流病(GERD)。FD重叠IBS患者的餐后胞胀不适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独FD患者(P=0.02)。结论:对症治疗可使多数FD患者的症状改善,BMI可能与FD症状有关。FD重叠IBS患者的餐后饱胀不适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独FD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罗马Ⅲ和罗马Ⅱ标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诊断的临床特点、分型的差异,以及FD患者精神心理状态.方法 随机选取2008年6月至2008年12月间1600例消化科门诊患者(均经胃镜检查)进行问卷调查,按罗马Ⅱ和罗马Ⅲ标准诊断分型并归纳分析.结果 符合罗马Ⅱ标准的FD患者215例(13.44%),符合罗马Ⅲ标准249例(15.56%),两种标准对FD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76,P>0.05).罗马Ⅱ标准诊断的FD患者中71.16%(153/215)同时符合罗马Ⅲ标准;23.26%(50/215)患者有早饱、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痛和上腹烧灼感中的至少一种,但不符合罗马Ⅲ标准.罗马Ⅲ标准诊断的FD中61.45%(153/249)同时符合罗马Ⅱ标准;28.92%(72/249)患者病程不符合罗马Ⅱ标准.按罗马Ⅱ标准分型,溃疡样型51例(23.72%),动力障碍型103例(47.91%),非特异型61例(28.37%).按罗马Ⅲ标准分型,餐后不适综合征(PDS) 190例(76.31%),上腹疼痛综合征(EPS)131例(52.61%),同时符合PDS和EPS诊断72例(28.92%).FD伴焦虑、抑郁者分别为17例(16.83%)和48例(47.52%).符合罗马Ⅲ标准FD患者同时合并焦虑和抑郁时,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和上腹烧灼感症状总积分最高(x2=49.637,P<0.05).结论 罗马Ⅲ标准更易理解和运用.FD患者常合并精神心理异常,可能加重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胃食管反流病的胃排空率与感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seophageal reflux diease,GERD)患者的胃排空率,对饱胀、饥饿感知敏感性,及胃排空速度对感知的影响。方法 临床诊断的15例GERD病人和17例对照者采用核素法测定胃液体、固体排空功能,并记录试餐前后饱胀、饥饿计分。结果 GERD组平均胃液体和固体半排空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GERD组在空腹时有较高的饱胀计分和较低的饥饿计分,随着胃排空延迟,餐后GERD组饱胀计分下降和饥饿计分上升较对照组缓慢,结论 GERD病人存在胃液体,固体排空延迟;对饱胀、饥饿感知敏感性增加,胃排空病速度影响对饱胀、饥饿的感知。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临床症候群.根据罗马Ⅲ标准,FD是指存在被认为源自胃、十二指肠区域的症状,且无任何可以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罗马Ⅲ学术委员会从临床角度出发,将FD细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上腹痛综合征(EPS)[1].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硬化病患者的食物胃排空和胃内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无消化道症状的系统性硬化病(SS)患者的胃排空功能,以双核素标记试餐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技术检测了11例无消化道症状的SS患者之液体与固体食物的胃排空和胃内分布,对照组为17例健康志愿者。结果:SS组液体和固体食物的近端胃排空和全胃排空均慢于对照组(P值<0.05);液体和固体食物的近端胃半排空时间均与它们的全胃半排空时间之间存在正相关(P值分别<0.02和0.01)。9例患者固体半排空时间延迟,其中8例伴液体排空障碍。在食物的排空过程中,远端胃内的活性变化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结果提示:尽管缺乏胃轻瘫的主观症状,但该组患者也存在明显的胃排空障碍,这可能与其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近端胃的紧张性收缩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及其与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4年8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就诊且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50例 FD 患者为 FD 组,并根据其临床特点分为亚型。选择我院体检中心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M/HAMD)测评精神心理状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中 BDNF 的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不同亚型FD 患者有不同的精神症状,其中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组重叠上腹疼痛综合征(EPS)组与其它两组比较更易合并焦虑、抑郁。PDS 和 EPS 亚型患者血清中 BDNF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有焦虑、抑郁症状的 FD 患者血清中 BDNF 水平与无精神症状的 FD患者比较明显降低(P >0.05)。结论FD 患者中 PDS、EPS 亚型血清 BDNF 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在 FD 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而焦虑、抑郁与血清中 BDNF 水平也有一定关系,可导致在其血清中浓度下降。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腹胀与胃排空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腹胀症状与胃液体排空的关系。[方法]对152例伴腹胀FD患者和56例不伴腹胀的FD患者,分别进行胃B超液体排空试验,通过测量胃窦(远端胃)和胃底体交界(近端胃)切面面积,计算胃液体排空率,从而判断液体排空情况。[结果]腹胀组152例,排空延迟130例,非腹胀组56例,排空延迟39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胀组130例胃排空延迟患者中,远端胃104例,近端胃116例,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D患者腹胀症状与胃液体排空延迟有关;近端胃液体排空延迟较远端胃多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餐后不适综合征(PDS)患者液体食物胃中分布情况,了解其胃动力障碍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超声诊断仪对52例 PDS 患者和1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胃排空检查,在空腹,最大饱腹感,餐后30、60、90和120 min 分别计算近端胃与远端胃面积和容积,近端胃与远端胃面积比率和容积比率,近端胃和远端胃排空率。统计学处理采用 t 检验、卡方检验。结果空腹、餐后120 min时,PDS 组近端胃容积分别为(9.06±7.88)和(24.72±24.02)cm3,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96±2.13)和(19.48±12.32)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37、-0.875,P 均<0.05)。在最大饱腹感时,PDS 组近端胃与远端胃面积比率为1.63±0.42,健康对照组为2.33±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4,P <0.05)。在空腹时,PDS 组近端胃与远端胃容积比率为0.60±0.38,健康对照组为0.46±0.19,而在最大饱腹感时,PDS 组为0.91±0.27,健康对照组为1.30±0.48,差异有统计意义(t=-1.505、3.970,P 均<0.05)。在餐后30、90 min 时,PDS 组近端胃排空率分别为(28.10±25.03)%和(68.80±16.14)%,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4.97±14.41)%和(75.86±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87、1.718,P <0.05);两组远端胃排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PDS 患者液体食物分布在最大饱腹感时远端胃容积大于近端胃容积,这可能是导致其近端胃排空率下降的原因,近端胃对PDS 患者胃动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功能性消化性不良(P-D)、功能性便秘(FC)的胃排空情况,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选择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D患者63例,单纯FC患者34例,FD+FC患者46例,无消化道症状的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上述所有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利用^(13)C-辛酸呼气试验(OBT)进行胃排空时间测定。结果①FD组中胃排空延迟发生率占57.1%(36/63),单纯Fc组中胃排空延迟发生率占58.8%(20/34),FC+FD组中胃排空延迟发生率占65.2%(30/46),FD组、单纯FC组与FC+FD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1),三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②单纯FC组与对照组中无重度胃排空延迟病例出现,而FD(占38.1%)、FC+FD(占34.8%)组中重度胃排空延迟病例所占比例较大,均与单纯FC、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动力异常与FD、FC的发病密切相关;FC患者重叠FD症状的几率较高;FD与FC尽管均存在胃动力异常,但严重程度不一,指导临床,需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胃动力学异常的机制.方法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itus,NIDDM)患者32例,正常人22例作对照.采用同位素方法测定固体液体胃排空.另外,用胃频谱图机做胃频谱分析.结果NIDDM患者的固体液体胃半排空时间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缓/min.(915±237vs492±92及591±114vs332±148,P<001),固体胃排空延迟主要在排空30min以后,液体胃排空延迟主要在60min以后;NIDDM患者中糖尿病性胃轻瘫检出率为563%;NIDDM胃轻瘫患者伴有胃动过速者(444%)多于NIDDM不伴胃轻瘫的患者(71%,P<005);NIDDM患者的胃排空延迟与自主神经病变有关(P<001);NIDDM患者的胃排空延迟与外周神经病变、肾脏病变、空腹血糖和病程无关(P>005).结论NIDDM患者胃固体液体胃排空延迟,胃轻瘫检出率563%,其特点:固体液体胃排空延迟和胃节律紊乱.自主神经病变是引起糖尿病性胃轻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D)餐后不适综合征(PDS)老年患者液体食物在胃中的排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FDPDS老年患者,同时选取5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液体食物在胃中不同部位的排空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食物的排空情况,分析影响液体食物排空的因素。结果 FD组患者液体食物近端、远端和全胃半排空时间均较对照组长(P0.05);FD组近端、远端和全胃排空情况均较对照组差(P0.05);年龄较大、FD、病程≥3年及未规范用药的患者液体食物全胃排空正常者较少(P0.05);是否存在FD和病程长短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说明以上二者是影响食物排空的因素。结论 FD PDS老年患者液体食物胃排空情况较差,且受疾病情况和病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罗马Ⅲ标准将FD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疼痛综合征(EPS)[1].造成FD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以往研究的焦点主要有胃排空的延迟、胃容受扩张能力的下降及内脏的敏感性增强等.近年来人们发现感染因素、精神心理因素、遗传易感性和某些胃肠激素与FD的发病密切相关.患者常有诸多症状,多次接受检查,但无结构或器质性病变,或可解释症状的依据.常多处就医,服用多种药物,疗效不一定满意,严重影响着患者和家人的身心健康,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本文将就FD的发病机制和规范化治疗尤其是结合第22届国际神经胃肠与胃肠动力学会议(2008.11.6-9,瑞士卢塞恩)的最新内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