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基础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进展附院内科黄重敏肝脏被部分切除或损伤后,剩余的肝细胞可以分裂繁殖,使肝组织再生。促使肝细胞的这种增殖作用受到机体内两种来源 ̄[1]的许多因子调节。但至今发现较为特异性的而且最受到关注的主要是肝细胞生长因子(HGF...  相似文献   

2.
醋氨酚(AAP)引起大鼠肝细胞膜损伤发生在肝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明显下降之后,提示GSH下降是AAP损伤肝细胞的原因之一。同步测定培养大鼠肝细胞GSH和胞浆自由钙离子浓度([Ca^2+f]c)的结果证明:加10mmol/L AAP培养2.5小时可引起GSH显著降低,[Ca^2+f]c明显升高。二巯基苏糖醇(DTT)5mmol/L可使加AAP后,细胞GSH仍维持较高水平,[Ca^2+f]c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促进肝化脾增量及缩短其再生周期的新途径。方法:应用肝细胞生长因子(PHGF)与三七皂苷(PNGS)于自体肝细胞脾内移植(IHAP)的动物模型上,分别于移植术后2周、12周时对病理组织学、电镜形态、肝化脾匀浆谷丙转氨酶含量及脾内肝细胞增殖指数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移植术后2周,三七皂苷组脾内肝细胞水肿、变性程度较轻,肝化脾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含量达(928.0±268.1)U/g,较对照组[(639.4±138.4)U/g]明显增高(P<0.01);移植术后12周,肝细胞生长因子组脾内肝细胞生长好,数量、面积大,肝化脾匀浆ALT含量达[(2324.8±400.8)U/g],增殖指数(Ip达3.83%±042%[对照组分别为(1839.4±368.4)U/g、2.89%±0.4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七皂苷在早期对脾内肝细胞有一定的抗损伤保护作用,而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加速肝化脾增量及缩短其再生周期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编码区的cDNA克隆和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ALR)编码区cDNA并进行原核表达。方法:提取新生大鼠肝脏总RNA为模板,以寡聚dT为引物逆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再以我们设计的PCR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取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编码区双链cDNA;以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大鼠ALR的原核表达质粒,然后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内以IPTG诱导表达。结果:成功克隆出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编码区cDNA,其序列与以前报道的完全一致;构建的大鼠ALR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内高效表达rALR融合蛋白,其表达量占菌体蛋白30%。结论: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编码区cDNA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的高效表达为ALR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初步研究表明,从哺乳动物幼仔肝、胚胎肝组织提取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肝刺激物(HSS)有抗慢性肝损伤的作用。我们以四氯化碳(CCl4)中毒性大鼠肝纤维化为模型,研究了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的抗慢性肝损伤作用,结果表明,重组hALR有明...  相似文献   

6.
增殖细胞核抗原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大鼠肝癌与胃癌中的表达[阮幼冰,武忠弼,SIvankovic.中华病理学杂志,1994,23(5):274]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化学致癌剂诱发的大鼠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细胞及前胃鳞状细胞癌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相似文献   

7.
支链氨基酸强化的胃肠外营养对大鼠肝脏再生的影响贾乾斌吴言涛严律南吴红斌杜景平谭建三李双庆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Aminoacid,BCAA)具有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的作用[1],可能促进肝脏再生。我们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肝切除后BCAA强...  相似文献   

8.
制备大鼠肝抑素(HC)纯品,研究它对再生肝细胞和肝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用DEAE-Cellulose阴离子交换层析法提取HC纯品,用液法检测HC样品的生物活性。结果:提取的HC纯品的SDS电泳纯度达89.5%, Mr 13.5 × 103;该 HC纯品对大鼠再生肝细胞和人肝癌细胞体外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63.1%(0.2 mg/L)和77.7%(0.3 mg/L),但对人胃癌细胞增殖无抑制效应。结论:结果提示提取的HC是抑制再生肝细胞和肝癌细胞增殖的特异性因子。  相似文献   

9.
大鼠肝抑素纯化及其对再生肝细胞和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大鼠肝抑素纯品,研究它对再生肝细胞和肝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用DEAE-Celluose离子交换层析法提取HC纯品,用液法检测HC样品的生物活性,结果:提取的HC纯品的SDS电泳纯度达89.5%,Mr13.5×10^3;该HC纯品对大鼠再生肝细胞和人肝癌细胞体外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温度、pH、酶及变性剂对人HSS生物学活性的影响黄才国彭敏姜华魏善建宋树奎大量实验证实肝细胞生长刺激因子(HSS)在人及鼠、猪、犬等动物的乳肝和再生肝中普遍存在。本室从人胎肝细胞分离提取HSS,并初步研究了其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1,2],并观察了不...  相似文献   

11.
制备大鼠肝抑素,研究它对肝再生过程的影响。应用酒精沉析和超速离心法从正常大鼠肝提取肝抑素提取物(HC),将其注入肝大部切除大鼠体内。每12h一次至96h。每12h取残余肝测重量和体积,计肝细胞分裂指数(MI),用体视法测肝细胞数,用流式细胞术测分离肝细胞含不同DNA倍体的细胞数。结果:①再生肝重量和体积增长缓慢,至96h为对照组的71%;②肝细胞MI明显降低,MI高峰延后并为对照组的33%;③再生肝肝细胞数增长缓慢,至96h为对照组的69,8%;④4倍体肝细胞DNA合成受阻,S期和8倍肝细胞数增长现象(见于对照组)消失。结论:HC提取物具有延缓肝再生的生物活性,它主要阻滞4n肝细胞合成DNA,抑制再生肝肝细胞的增殖与分裂。  相似文献   

12.
人胎肝内两种不同的促细胞分裂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熟的肝脏是代谢极旺盛的器官,但其肝细胞则处于静息期(Go期),即细胞几乎不发生分裂增殖,然而,人胎肝正处于旺盛生长状态,其肝细胞能合成DNA和进行有丝分裂,并迅速增殖或再生,与肝生长调控有关的因子很多,目前研究较清楚,在肝细胞分裂增殖中起主要作用的有两种因子,即肝刺激因子(HSS)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我们认为人胎肝内同时存在这两种因子,且为两种不同的促细胞分裂剂。  相似文献   

13.
1994年8月,Hagiya等从新生大鼠肝组织中分离出一种热稳定性的促肝细胞增殖因子,称为肝再生增强因子(Aug- 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 ALR)并完成其分子克隆。近来研究表明ALR作为一种新型的促肝细胞增殖因子,与肝细胞刺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氮在大鼠梗阻性黄疸肝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鹏  李开宗 《医学争鸣》1996,17(5):356-359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大鼠梗阻性黄疸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重结扎、切断大鼠胆总管造成梗阻性黄疸模型。分别给不同组大鼠腹腔注L-精氨酸(L-Arg)或L-精氨酸甲酯(L-NAME),7d后观察肝组织匀浆NO2^-,丙二醛(MDA),肝功能及肝组织形态改变。结果:胆道梗阻一周后,肝组织NO2^-和MDA含量均升高;注射L-Arg[300mg/(kg·d)]组大鼠肝细胞NO2^-含量较单纯胆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肝切除后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肝再生中的作用,制备大鼠肝切除后肝再生模,应用免疫印迹法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HGF的分子形式及PCNA的表达,结果发现,HGF在肝切除后残存的肝组织中的含量在12h显著增加,是正常的14倍。增加的水平维持到24h。但HGF的重链带低于检测水平。PCNA在肝切除后残存的肝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于术后24h高峰。阳性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生长因子与恶性血液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力  张曦  陈幸华 《重庆医学》2006,35(8):746-748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1984年日本学者Nakamura等从部分肝切除大鼠血浆中分离纯化获得一种能刺激原代培养肝细胞生长、促进肝细胞DNA合成的肝源性活性因子,Nakamura又于1989年成功地克隆了大鼠和人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cDNA并进行了表达。最初认为HGF是一种刺激肝细胞增生的有丝分裂原,对肝切除或化学损伤后的肝再生起重要作用。目前已知,HGF来源于间质细胞,其受体是原癌基因c-Met(C-metprotoncogene)的产物,广泛分布于上皮细胞。HGF能刺激多种类型细胞分化、增殖、再生、运动、迁移及形态的发生,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7.
实验结果表明,肝毒净能对抗D-Galn所致的大鼠急性肝损伤及CCl4所致的小鼠慢性肝损伤,主要表现在能降低急性肝损伤大鼠的死亡率,降低大鼠、小鼠血清中ALT、AST、ALP、T-Bili的含量,减少肝细胞变性和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具有明显的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的基因克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克隆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编码序列,并在原核细胞表达。方法 按文献报道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核苷酸序列合成引物,从2周龄大鼠肝组织提取RNA,利用RT-PCR扩增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编码区;将PCR扩增片段亚克隆到pBV221质粒,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载体,导入到大肠杆菌后热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结果 从大鼠肝脏的RNA中扩增到长约400bp的肝再生增强因子cDNA编码区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与文献报道一致;重组克隆经热诱导表达出分子量约15kD大小的蛋白质,与预期值一致。结论 从2周龄大鼠肝组织中成功克隆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并获得了原核细胞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参素对大鼠肝细胞硫代乙酰胺(TAA)损伤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为模型,通过检测培养上清液中LDH逸出量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显色法了解肝细胞的存活及增殖情况,同时检测细胞内、外SOD含量。结果:丹参素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地刺激肝细胞增殖,而且能阻止TAA引起的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LDH逸出的增加、增生指数的下降以及细胞内、外SOD活性的降低。丹参素对TAA引起的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高于市场销售的乳猪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结论:丹参素具有抗TAA肝损伤和刺激损伤后肝细胞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人肝癌SMMC-7721细胞系和大鼠 肝原代培养细胞,利用[^3H]TdR掺入的方法观察从人胎肝中提取的肝细胞生长刺激物质对肝源性细胞DNA合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