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以大鼠肺Ⅱ型细胞为靶细胞,检测烹调油烟的细胞毒作用和对细胞DNA的损伤。方法:烹调油烟颗粒提取物对大鼠肺Ⅱ型细胞染毒24h后,应用MTT法、溴乙锭荧光法以及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烹调油烟对大鼠肺Ⅱ型细胞的细胞毒性和DNA的损伤。结果:在受试剂量范围内,烹调油烟颗粒提取物具有细胞毒性,可致DNA交联及断裂的作用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r细胞毒性=-0.948,P<0.01;r交联=0.976,P<0.01;r断裂=0.957,P<0.01)。结论:烹调油烟颗粒提取物对大鼠肺Ⅱ型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和DNA损伤作用,可使DNA链间交联和DNA单链断裂。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大鼠染氟后肝组织细胞凋亡及DNA损伤情况。 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氟组、中氟组、高氟组,每组12只,分别饮用含氟化钠为0、50、100、200 mg/L的去离子水,均饲标准营养大鼠饲料,染氟120天。肉眼观察牙齿的变化,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大鼠尿氟,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彗星实验检测细胞DNA损伤,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脏组织细胞凋亡率。 结果 低氟组、中氟组、高氟组大鼠尿氟分别为23.52?.91、30.16?.78、61.23?.98 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7?.02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剂量染氟大鼠肝组织细胞呈现不同程度肿胀,肝组织内出现多种灶状病变。各染氟组大鼠肝细胞拖尾率及拖尾长度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肝细胞拖尾率及拖尾长度随染氟剂量的加大而增大。不同剂量染氟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而且高、中氟组肝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低氟组(p<0.01)。结论 氟化物可导致大鼠肝细胞DNA损伤,诱导细胞凋亡,一定浓度的氟化物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与DNA损伤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甲醛染毒对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脑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方式给大鼠染毒,15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低剂量甲醛组O.2mg/kg(1/2000LD50)、高剂量甲醛组20.0mg/kg(1/20LD50);每天1次,染毒7d。染毒结束后,检测大鼠脑组织SOD的含量,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彗星实验)检测脑细胞DNA损伤。结果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脑组织的SOD的活力[(12.89±2.12)U/mg Pro]低于对照组[(16.34±2.68)U/mg Pro](P〈0.05);腹腔注射甲醛可导致脑细胞DNA片段断裂,高剂量甲醛组彗星尾巴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甲醛可使脑组织SOD活力下降,造成脑细胞DNA的断裂;甲醛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烹调油烟对体外和体内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作用。方法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细胞DNA单链断裂,观察在不同剂量及浓度下的DNA损伤情况。结果 以10、50、100及200μg/L的油烟颗粒有机提取物染毒小鼠淋巴细胞,各剂量组均可引起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以10、20、40mg/m^3的烹调油烟染毒小鼠,也可引起小鼠体内淋巴细胞DNA损伤。烹调油烟引起的小鼠体外和体内淋巴细胞DNA损伤均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且整体染毒显示存在时间-效应关系。结论 一定剂量的烹调油烟能引起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5.
烹调油烟对大鼠肺细胞的DNA损伤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大鼠肺Ⅱ型细胞为靶细胞,检测烹调油烟的细胞毒作用和对细胞DNA的损伤。方法:烹调油烟颗粒提取物对大鼠肺Ⅱ型细胞染毒24h后,应用MTT法,溴乙锭荧光法以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烹高油烟对大鼠肺Ⅱ型细胞的细胞毒性和DNA的损伤。结果;在受试剂量范围内,烹调油烟颗粒提取物具有细胞毒性,可致DNA交联及断裂的作用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双酚A对小鼠睾丸细胞DNA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研究双酚A对小鼠睾丸细胞DNA的影响.方法 制备小鼠生殖细胞悬液,用不同浓度的双酚A染毒1 h后,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睾丸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除10-10 mol/L组外,其他各染毒组拖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双酚A染毒浓度的增加,小鼠睾丸细胞DNA损伤程度也逐渐增加(P<0.05),在10-5 mol/L和10-6 mol/L组均出现了Ⅳ级损伤.结论 双酚A体外染毒可造成小鼠睾丸细胞DNA损伤,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有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烹调油烟对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烹调油烟对体外和体内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作用。方法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 ,检测细胞DNA单链断裂 ,观察在不同剂量及浓度下的DNA损伤情况。结果 以 10、50、10 0及 2 0 0 μg/L的油烟颗粒有机提取物染毒小鼠淋巴细胞 ,各剂量组均可引起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以 10、2 0、4 0mg/m3的烹调油烟染毒小鼠 ,也可引起小鼠体内淋巴细胞DNA损伤。烹调油烟引起的小鼠体外和体内淋巴细胞DNA损伤均存在剂量 -效应关系 ,且整体染毒显示存在时间 -效应关系。结论 一定剂量的烹调油烟能引起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探讨慢性染砷对大鼠大脑皮层组织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方法:60只3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低剂量染砷组(A1)、高剂量染砷组(A2)和对照组(C),分别自由饮用10.0 mg/L、40.0 mg/L的三氧化二砷水溶液和自来水,喂养6个月后处死大鼠,取新鲜的大脑皮层进行SCGE实验,检测各组大脑皮层凋亡蛋白Bax的表达.结果:SCGE实验提示,染砷组大脑皮层细胞DNA损伤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凋亡蛋白Bax在3组均有表达,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Bax表达增强,A2组与C组比较P<0.01.结论:慢性染砷可引起大鼠大脑皮层组织细胞DNA损伤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探讨臭氧急性暴露对BALB/c小鼠肺细胞DNA的断裂作用。方法:12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和臭氧暴露组,每组6只。臭氧暴露组小鼠用体积分数0.000 1%的臭氧在动态染毒控制系统中染毒3 h,阴性对照组置于同一动态染毒柜中,通入过滤后的空气(不含臭氧)。染毒结束24 h后取肺细胞,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肺细胞DNA的断裂程度。结果:阴性对照组肺细胞的尾部DNA含量百分比、尾矩和Olive尾矩分别为1.153%(0.086%,5.324%)、0.126(0.004,0.873)μm和0.499(0.052,2.347)μm,臭氧暴露组肺细胞的尾部DNA含量百分比、尾矩和Olive尾矩分别为29.669%(22.541%,37.621%)、22.456(13.464,38.596)μm和15.159(10.275,25.966)μm。臭氧暴露组较阴性对照组各指标均升高(Z=13.295、13.233、12.984,P均<0.001)。结论:体积分数0.000 1%臭氧急性暴露3 h会导致BALB/c小鼠肺细胞DNA断裂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孕期苯并[a]芘(BaP)暴露对母鼠及子代血糖的影响,并围绕线粒体损伤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Wistar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BaP低、中、高剂量组,每组 6 只。对母鼠采用灌胃方式连续染毒6周,剂量从低到高依次为 2、200、800μg/kg。母鼠在孕第1天、第10天,哺乳期第10天、第21天禁食12h,子鼠哺乳结束时禁食12h,采用尾尖断尾采血法测母鼠及子鼠空腹血糖。实验第 6 周(哺乳期结束),腹腔麻醉后摘取各组母鼠及子鼠的胰腺、肝脏组织称重。采用大鼠胰岛素(INS)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母鼠及子鼠血清胰岛素水平。母鼠及子鼠胰腺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镜下拍片观察胰腺组织形态学变化。提取胰腺组织DNA,利用绝对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mtDNA拷贝数。结果 BaP染毒组母鼠胰腺脏器系数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低剂量组母鼠胰腺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子鼠胰腺脏器系数均高于中、低剂量组及对照组(P<0.05)。中、高剂量组母鼠哺乳期第10、21天空腹血糖值显著高于孕第1天空腹血糖值(P<0.05)。子鼠空腹胰岛素水平中、高剂量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aP染毒剂量的增加,子鼠胰岛边界模糊,胰岛内β细胞排列稀疏,细胞明显减少,可见凋亡细胞,部分胰岛细胞内脂质沉积。子鼠对照组平均mtDNA拷贝数是高剂量组的5.96倍。结论 孕期、哺乳期BaP暴露可造成子代大鼠糖代谢指标及胰腺组织病理改变。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子鼠胰腺组织线粒体DNA拷贝数降低。  相似文献   

11.
lNTRODUCTIONInShanghai,therearenowabout7(X)oOomotorvehiclesandthefigUrewillgouptoaboutl(XX)(XX)bytheyear2(XX)-Mostofthevehicleswereoldandbuiltwithoutdatedmanufacturingtechnology.About5o%vehiclesexceededtheexhaustemissionstandani.Inadditiontocrowdedroadsandabsenceofcompulsoryrequirementsforcatalyticconverters,thepollutionofvehicleexhaustposesaveryseriousairpollutionproblem.Thel996datafromtheShanghaiEnvironmentalProtectionBureau(EPB)showedthatabout86%ofcar-bonmonoxides(CO),96%ofhydro…  相似文献   

12.
汽油与甲醇燃烧汽车尾气遗传毒性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汽油燃烧汽车尾气(简称汽油尾气)和甲醇燃烧汽车尾气(简称甲醇尾气)的遗传毒性。方法 采用MTT法测试受试物对A549细胞的毒性作用,选择无明显细胞毒性的浓度作为受试物的最高浓度,用A549细胞体外微核试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彗星试验)对汽油尾气和甲醇尾气的遗传毒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受试物与靶细胞作用2h或24h,均以汽油尾气对A549细胞的毒性大于甲醇尾气。汽油尾气终浓度为O.025L/ml时即可诱导A549细胞微核增加,并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而甲醇尾气在试验浓度下均不具有诱导A549细胞微核增加的作用。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中,汽油尾气具有诱导A549细胞DNA损伤的作用,其拖尾率和DNA迁移长度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甲醇尾气不具有诱导A549细胞DNA损伤的作用。结论 汽油尾气可以诱导染色体和DNA损伤t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而甲醇尾气在两个试验中均未检测出潜在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3.
肝内胆管癌多基因变异表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参与肝内胆管癌发生的多基因变异谱系,为了肝内胆管癌的发生机理提供基因水平上的依据。方法:采用显微切割术从石蜡组织切片中提取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基础上DNA测序的方法,对22例手术切除的肝内胆管癌标本进行了6种肿瘤抑制基因(APC、MCC、DCC、OGG1、p53和RB1)的杂合性缺失(LOH)和Ki-ras-2癌基因点突变的发生率检测。结果7种肿瘤基因的变异率为APC(68.8%)、DCC(46.2%)、OGG1(41.7%)、p53(37.5%)、Ki-ras-2(27.3%)、RB1(22.2%)和MCC(14.3%)。结论多基因变异的协同作用在肝内胆管癌的多阶段发展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尤以APC、DCC、OGG1、p53和Ki-ras-2构成了肝内胆管癌相关的基本基因谱系。  相似文献   

14.
彗星试验检测武汉市氯化饮水有机提取物对HepG2 DNA的损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武汉市主要水源C江、D湖、H水的氯化饮水有机提取物对HepG2 DNA的损伤。方法 氯化饮水有机提取物染毒HepG2后,用单细胞凝胶电泳(亦称彗星试验)检测DNA损伤。结果 氯化饮水有机提取物诱导DNA损伤的最低浓度,C江、D湖、H水丰水期(8月份)均为1.67ml/ml培养液,平水期(3月份)分别为167、16.7、1.67ml/ml培养液;最高浓度(167ml/ml培养液)氯化饮水有机提取物诱导的HepG2 DNA迁移度,C江、D湖的丰水期均明显高于平水期(均P<0.05);最高浓度氯化饮水有机提取物诱导HepG2DNA损伤的强度,H水>D湖和C江(均P<0.01)。结论 武汉市主要水源C江、D湖、H水的氯化饮水有机提取物对HepG2 DNA有损伤作用,损伤作用的严重程度H水>D湖>C江,丰水期>平水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培养的犬肾细胞(MDCK)内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OGGl)基因表达的半定量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方法培养MDCK细胞后提取总RNA,经优化进行RT-PCR反应,检测细胞内OGGl基因的表达。扩增产物经测序同GenBank中OGGl基因序列比对验证产物的准确性,条带经ImageJ软件分析并与内参基因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相比,对体系的重复性进行分析。结果扩增产物证实与GenBank中该细胞的OGGl基因序列一致;重复性测定发现,MDCK细胞OGGl与GAPDH灰度值比值的均值为(0.84±0.025),CV值为2.99%。结论本方法的准确性、重复性均较好,可用于半定量检测培养细胞尤其是MDCK细胞内OGGlmRNA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6.
煤焦沥青烟提取物致大鼠肺泡巨噬细胞DNA损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煤焦沥青烟提取物致大鼠肺泡巨噬细胞 (AM )DNA损伤作用。方法 将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分 4组与不同浓度的煤焦沥青烟提取物共育 1h后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大鼠肺泡巨噬细胞DNA断裂情况。结果 单细胞凝胶电泳后 ,对照组肺泡巨噬细胞无明显细胞拖尾现象 ,而经不同浓度的煤焦沥青烟提取物处理后 ,AM细胞有明显的拖尾现象 ,且随煤焦沥青烟提取物浓度增加 ,AM细胞彗星率上升 ,各组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0 1) ,而且损伤的严重程度与作用物浓度呈相关关系 (Spearman相关系数为 0 .6 73,P <0 .0 0 1)。结论 煤焦沥青烟提取物作用于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可引起DNA链的断裂 ,单细胞凝胶电泳适于检测肺泡巨噬细胞的DNA链断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鼠交通性污染物暴露对其雄性子代生殖系统和睾丸细胞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孕鼠随机分为对 照组和暴露组,暴露组孕鼠置于重庆市主城区某主要交通枢纽的隧道,从受孕第4天(d4)至d14每天染毒8 h,子代分娩后饲养 至性成熟。在孕鼠染毒的d4、d8、d12、d14+对交通要道进行交通性污染物的采集和检测。暴露组和对照组各取3只子代雄鼠睾 丸进行RRBS甲基化测序并用qRT-PCR方法检测目的基因Aldh7a1和Rpe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交通要道的交通性污染 物TSP、PM2.5、PM10、NOx的浓度和噪声分贝都超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暴露组子代雄鼠睾 丸细胞基因组有23个基因甲基化表达水平升高,35个基因甲基化表达水平降低(P<0.05),这些基因几乎涉及主要生精过程。 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Aldh7a1和Rpe基因相对表达量减少。结论交通性污染物使子代雄性睾丸发生DNA甲基化的改变,可 能是导致现代社会男性生殖功能受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机动车尾气颗粒物对实验动物肺损伤作用的研究及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采用气管注入染毒,研究及比较了汽车尾气颗粒物对肺的毒性作用。染毒24小时后进行肺灌洗液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剂量为1.5mg/kg时,大鼠肺灌洗液乳酸脱氢酶活性增加,并随剂量增加,灌洗液中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白蛋白及唾液酸含量也明显升高,肺泡巨噬细胞数减少,表明颗粒物对肺组织有明显损伤作用。汽油车尾气颗粒物的毒性作用高于柴油车尾气颗粒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调控的靶miRNA在转录过程中受到AR以及一系列蛋白辅助因子形成的转录复合体影响的过程。方法  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方法,用相应辅助蛋白因子的抗体研究蛋白质和DNA的相互作用,qPCR研究蛋白质和DNA结合的增强或者减弱。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在不同细胞系中初步研究8 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OGG1)和前列腺癌恶化的相关性。 结果  在LNCaP前列腺癌细胞系中,进行双氢睾酮(DHT)刺激后,在AR靶miRNA的雄激素受体调控元件(androgen response element,ARE)位置发现了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OGG1,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RNA聚合酶Ⅱ及拓扑异构酶Ⅱ等辅助蛋白因子结合量上升。通过AR和LSD1的siRNA干扰实验,证明是由AR招募了LSD1,LSD1进而招募其余辅助蛋白因子。结论  这些转录因子AR以及LSD1、OGG1、Apel、RNA聚合醇 Ⅱ和拓扑异物酶 Ⅱ等一系列蛋白因子形成的转录复合物,促进了AR调控的靶miRNA转录的发生,且该转录复合物的形成由AR的招募作用发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溴乙锭荧光法检测食用油烟、香烟烟气、蚊香烟气颗粒提取物、氧化型染发剂、硝基苯类化合物的DNA交联作用。方法:DNA交联溴乙锭荧光分析法(EFA)基于双链间交联所致的DNA在变性条件下不解链,与溴乙锭结合可产生较强荧光,而正常DNA变性后形成的单链DNA无此现象的原理对DNA交联进行测定。结果:食用油烟和香烟烟气颗粒提取物、氧化型染发剂具有致小牛胸腺DNA交联形成的作用,具有遗传毒性的蚊香烟气颗粒提取物和2,4-二硝基甲苯和间二硝基苯等硝基苯化合物未观察到致DNA交联作用。结论:DNA交联溴乙锭荧光方法灵敏、快速、简便,适用于对环境污染物DNA损伤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