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种类预防性容量治疗对硬膜外麻醉诱导期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影响,以探索合理的预防性容量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在硬膜外麻醉下45例下肢或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A组:单纯输注复方乳酸钠;B组:按1:1比例输入复方乳酸钠和6%羟乙基淀粉;C组:单纯输注6%羟乙基淀粉.以食管超声多普勒技术持续监测:心脏指数(CI)、每博输出量指数(SI)、左室射血时间(LVET)、射血加速度(ACC)、峰速度(PV)、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并观测MAP、HR、CVP.结果(1)当扩容结束时,C组CI、SI、PV较扩容开始显著提高(P<0.05),并高于A组和B组的水平,MAP无显著下降.(2)A组和B组血液动力学指标改善不显著,尤其是A组不能有效地防止硬膜外麻醉诱导期MAP的降低,CI和SI也无显著提高.结论硬膜外麻醉前应用6%羟乙基淀粉预防性扩容治疗可以有效地防止硬膜外麻醉诱导期的血液动力学紊乱.  相似文献   

2.
地氟醚与异氟醚麻醉对小儿循环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地氟醚和异氟醚麻醉对小儿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8例1-5岁小儿,ASAI-Ⅱ级,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随机分为地氟醚(D)帮异氟醚(I)两组,每组14例。分别测量呼气末麻醉药浓度为0、0.5、1.0和1.5MAC稳定5分钟后的SI、CI、SVR、HR及MAP。结果:与0MAC比较,0.5MAC时两组MAP和SVR均略有降低(P<0.05),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1.0MAC时,SVR和MAP进一步降低,其幅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HR和SI均略有升高,但无显著差异;CI值D组显著高于I组。达1.5MAC时,D组的HR显著高于I组,而SI下降与0MAC近似;SVR和MAP两组无进一步降低。结论:地氟醚和异氟醚麻醉对小儿心肌收缩功能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地氟醚使小儿HR增快的作用大于异氟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2月~2011年8月上腹部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纯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于麻醉前、切皮、手术60min、拔管时分别测皮质醇、肾上二腺素、内皮素水平、MAP值及HR值。结果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纰患者手术60min及拔管时皮质醇、肾上腺素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切皮时、手术60min及拔管时内皮素水甲、HR值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拔管时MAP值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P〈O.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可很好地调控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乳酸钠林格液与海脉素用于术前急性扩容稀释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26例颅脑手术病人,随机等分为乳酸钠林格液组(LR组)和海脉素组(H组)。麻醉诱导后,分别用相应的液体以25ml/min的速度进行扩容稀释;用UNION CACH-2001无创阻抗法监测仪连续监测扩容期的血流动力变化。结果:LR组SVI、CI、TPR、MAP和HR无明显变化。H组MAP和HR无明显变化,SVI和CI逐渐增高,输入海脉素1000ml后,二者分别增加27.5%和17.3%,TPR下降22.3%。结论:麻醉诱导后用海脉素扩容稀释优于乳酸钠林格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剂量(50μg)可乐定对罗哌卡因(Rop)蛛网膜下腔阻滞效应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下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四组:B组(n=10)布比卡因(Bup)10mg,BCLO组(n=10)Bup10mg 可乐定50μg,R组(n=10)Rop10mg和RCLO组(n=10)R10mg 可乐定50μg。每组药量配成等比重液2ml。测定腰麻给药后0,5,10,15,20,25,30,45,60,90,120min或术毕的无痛平面,最大阻滞节段,Bromage运动评分,腰麻后痛觉出现时间和Bromage评分≥1的维持时间,并测定MAP,HR,和连续阻抗法的CO,SV等血液动力学指标,并观察出现的副反应。结果:各组麻醉效果均较满意,各组MAP,HR,CO,SV等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最大阻滞节段及其出现时间均相似;RCLOR组的痛觉阻滞时间(297.0min vs 245.8min)和运动阻滞时间(229.8min vs 173.5min)延长(P<0.05);与B组相比,R组Bromage评分最高分(1.9vs2.7)较低,起效时间(14.4min vs 25.0min),Bromage评分≥1的维持时间(173.5min vs 223.7min)较短(P<0.05);RCLO组与B组的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BCLO组痛觉阻滞时间维持长于其它三组;R组Bromage评分≥1的维持时间明显短于其它三组。结论:可乐定辅助局麻药用于蛛网膜下腔是安全,有效的50μg的可乐定增强Rop 10mg的麻醉效果,且不影响血液动力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混合不同剂量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对全麻下鼻内窥镜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9例拟在全身麻醉下行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n=23),采用含不同剂量肾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进行鼻粘膜下多点浸润注射。Ⅰ组:含1:20万肾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4ml(20μg);11组:含1:10万肾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4ml(40μg);Ⅲ组:1%利多卡因4ml(不含肾上腺素)。采用阻抗心动图(ICG)测量并记录浸润麻醉开始前(基础值)、浸润麻醉开始后0.75、1.5、2.25、3、3.75、4.5、5.25、6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排血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加速度指数(ACI),同时评价术中出血状况。结果与基础值比较,Ⅰ组和Ⅱ组在浸润麻醉开始后1.5min时MAP下降,HR增快(P〈0.01);从浸润麻醉开始后1.5minSVRI下降,CI、ACI上升,到浸润麻醉开始后6min时仍未恢复(P〈0.05或0.01)。与Ⅱ组比较,Ⅰ组在浸润麻醉开始后2.25、3、3.75minMAP下降,从2.25min起CI下降(P〈0.01或〈0.05)。与Ⅲ组比较,Ⅰ组、Ⅱ组出血较少(P〈0.01);Ⅰ组和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身麻醉下鼻内窥镜手术中局部浸润麻醉时,局麻药中肾上腺素的吸收会引起明显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推荐在鼻内窥镜手术中使用含有5μg/ml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7.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患者林格氏溶液的容量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确定全麻复合硬膜外时麻醉林格氏溶液的容量动力学模型参数,评价硬膜外复合全麻对晶体液扩容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肝癌切除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2组:组Ⅰ麻醉诱导前行扩容治疗,组Ⅱ硬膜外复合全麻诱导后行扩容治疗。扩容采用30ml/kg乳酸钠林格氏溶液(LR)恒速输注,30min内输完,输注LR开始后90min内每5min测定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并记录总尿量及血液动力学数据。用容量动力学数学模型和物质守恒定律处理数据,获得结果。结果 组Ⅱ容量增加量、容量扩张效率、输注结束时液体保留率均高于组Ⅰ(P〈0.05)。一级容量动力学分析结果:组Ⅰ目标容积(V)和清除率(k1)均大于组Ⅱ(P〈0.05)。二级容量动力学分析结果:组Ⅱ的V1、k1、k1均高于组Ⅱ(P〈0.05)。扩容后组Ⅱ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均小于组Ⅰ(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提高晶体液的容量扩张效率。  相似文献   

8.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对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Qs/Qt )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两组:全麻复合硬膜外组(A组)和全麻组(B组)。两组病人分别于麻醉前、双肺通气20分钟、单肺通气15、30分钟时采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出Qs/Qt等。结果:单肺通气时,两组病人Qs/Qt较双肺通气时显著增加(P<0.01),PaO2显著降低(P<0.05)。单肺通气15、30分钟时,A组病人Qs/Qt显著大于B组(P<0.01);PaO2显著低于B组(P<0.05)。麻醉期间A组病人心率亦显著慢于B组(P<0.05)。结论:单肺通气期间,全麻复合硬膜0.05)。麻醉期间A组病人心率亦显著慢于B组(P<0.05)。结论:单肺通气时间,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引起Qs/Qt增加,PaO2降低,可能与硬膜外阻滞削弱低氧性肺血管收缩机制(HPV)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5例ASA-Ⅰ~Ⅱ级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病人,分成硬膜外麻醉组(n=14)和全麻组(n=11),初步观察和监测麻醉后、改变为头高足低位后、气腹后以及术毕等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CVP、MPAP、PCWP、CO、CI、SVR及PVR)的变化.结果 麻醉后硬膜外麻醉组仅SVR明显降低;改变为头高足低位后,两组CVP均下降;气腹后,硬膜外麻醉组HR、MAP、SV和CO均明显下降,但尚能维持在正常低限水平,而SVR在麻醉后下降的基础上有明显增加.全麻组气腹后,除SV无明显变化外,其余指标均明显增加.结论 LC可常规选择性地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但对有心肺功能障碍、年老体弱或过分肥胖的病人以及手术难度大、费时久的病人仍宜选用全麻甚至改行传统开腹手术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循环的影响。方法: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0例为治疗组;无肝炎、肝硬化及脂肪肝的正常成人20例为对照组。采用无创心脏血流动力检测仪监测手术前后外周循环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分析手术对体循环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术前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每搏指数(SI)、每搏出量(SV)、外周循环阻力(SVR)、左心作功指数(LCWI)、左心作功(LCW)与对照组有差异,治疗组术前HR、SVR显著高于对照组,MAP、SI、SV、LCWI、LCW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手术前后9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的4例患者术后HR、SVR显著低于术前,SI、LCWI、LCW显著高于术前。结论:脾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增加了肝炎肝硬化患者的LCW及SI,降低了HR,使外周循环更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
宛慧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4):110-113
目的 探讨麻醉恢复室应用麻醉护理一体化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 院麻醉恢复室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 规麻醉后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麻醉护理一体化模式,比较两组生命体征、疼痛程度、心理状态、苏醒 时间、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优 于对照组(P<0.05);两组自主呼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之握拳时间、 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 25.0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 麻醉护理一体 化模式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效果确切,护理效果较常规麻醉后护理模式更佳,有利于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稳 定,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可有效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几率,有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择期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45~60岁,体重55~6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全麻组(Ⅰ组)和脊椎-硬膜外麻醉+全麻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麻醉诱导后,吸入七氟醚,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Ⅱ组先采取脊椎-硬膜外麻醉,麻醉平面稳定后全麻诱导,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维持状态熵45~60.于入室后、气腹完成、气腹后10 min、术中持续牵拉子宫、拔除喉罩和拔除喉罩后10 min(T0-5)时采集桡动脉血样,测定血浆肾上腺素(AE)、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浓度,术毕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清醒时间,观察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及追加镇痛药物情况,术后48h时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患者T3-5时血浆AE和NE浓度、T3,5时血浆DA浓度降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清醒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躁动和追加镇痛药物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中知晓、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和术后48 h时患者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椎-硬膜外麻醉+全麻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时的效果优于静吸复合全麻.  相似文献   

13.
地氟醚紧闭麻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地氟醚紧闭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65例 ASA ~ 级胸、上腹部手术病人行紧闭地氟醚麻醉。洗入期 ,氧气 1  L· min- 1 ,Tec 6蒸发器刻度 18% ;维持期 ,氧气 ( 0 .18~ 0 .3 ) L· min- 1 ,依据血压和脑电指标调节地氟醚投入量。手术结束前约 3 0分关闭地氟醚 ,缝皮时氧气 1~ 5L· m in- 1洗出地氟醚。结果 平均洗入时间 ( 4 .0 4± 1.3 4)分 ,术中地氟醚吸入和呼气末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 ( 6.9± 1.4 8) %、( 6.4 0± 1.19) %。紧闭期地氟醚的投入量方程为 y=3 9.4 7t- 0 .1 61 4 。 2 4 0分地氟醚蒸气累计摄取量为 4 613 .5 7ml( 2 3 .86ml地氟醚液体 )。 3 0和 60分地氟醚利用率分别为 0 .89和0 .88。停药低流量维持期呼气末体积分数下降 5 0 %的时间为 ( 2 6.5 9± 6.18)分 ,完全清醒的平均时间为 ( 8.3 5± 3 .4 0 )分。结论 地氟醚紧闭麻醉是一种经济、安全、易控制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不同麻醉下中心体温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阻滞病人食管温度和直肠温度变化。方法:20~45岁的腹部外科病人34例,分成全身麻醉组(GA组,20例)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A组,14例)。分别测量麻醉前、麻醉开始、麻醉后10、30、60、90、120、150、180、240分钟及术毕时的中心温度(以食管温度表示)和直肠温度。结果:GA组中心温度自麻醉后10分钟至术毕均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下降,EA组麻醉后中心温度下降缓慢,两组术毕温度与术前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直肠温度的下降均比较缓慢。结论:两种麻醉下中心温度均会明显下降,但全麻时下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地氟醚高浓度、低流量洗入时的摄取规律。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的ASA I-Ⅱ级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洗入期:A组新鲜气流量为:氧气0.7 L/min;B组新鲜气流量为:氧气0.4 L/min,氧化亚氮 0.3 L/min。两组Tec-6地氟醚蒸发器刻度均为18%。维持期:两组新鲜气流量均不变,蒸发器刻度均改为8%。结果 A组平均洗入时间为(4.56±0.68)min,B组平均洗入时间为(4.05±0.52)min,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各时点 FA/FI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低流量洗入地氟醚、氧化亚氮时,氧化亚氮并不影响地氟醚的体内摄取过程。地氟醚低流量洗入紧闭环路麻醉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期间胃粘膜pH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期间胃粘膜pH(pHi)的变化及pH与术后应激性溃疡的关系。方法 30例择期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芬太尼+依托咪酯+琥珀胆碱诱导,维库溴铵+安氟醚维持,硬膜外组2%利多卡因。麻醉前1小时将Trip导管置入内,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60分钟(T2),120分钟(T3)分别测定pHi,Pha,PaCO2,MAP和HR,术后随访3天观察胃经流管的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The EpiFaith® syringe is a novel loss-of-resistance syringe that utilizes a spring-loaded plunger that automatically moves forward within the syringe when there is a loss of resistance. We evaluated the syringe in a clinical setting among a cohort of pregnant women receiving neuraxial labor analgesia.MethodsIn a non-randomized observational study, four anesthesiologists used the EpiFaith® syringe 10 times each while placing epidural catheters for labor analgesia. The anesthesiologists scored each placement on an 11-point Likert scale (−5 = absolutely worse, 0 = the same, and 5 = absolutely better than using their regular loss-of-resistance syringe technique).ResultsAll 40 neuraxial placements correctly located the epidural space. Air was used in the syringe in 35 of the 40 cases. In 50%, 27.5% and 22.5% of cases the anesthesiologists reported that using the EpiFaith® syringe was better than, the same as, or worse than using their regular syringe,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no inadvertent dural punctures.ConclusionsThis feasibility study found that three of the four anesthesiologists scored the EpiFaith® syringe as better or the same as using their regular loss-of-resistance syringe. More extensive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determine if the EpiFaith® syringe reduces adverse outcomes such as unintentional dural punctures.  相似文献   

18.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观察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21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分为全身麻醉组(GA组,11例)和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A+EA组,10例),采用Swan-Ganz导管技术,分别监测GA组吸入0.6MAC、1.0MAC安氟醚与GA+EA组吸入0.6MAC安氟醚基础上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7ml前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两组吸入0.6MAC安氟醚,MAP均显著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方法 择期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93例,性别不限,年龄≥65岁,体重45 ~ 67 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全麻组(G组,n =47)和脊椎-硬膜外阻滞组(S-E组,n=46).G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异丙酚2 mg/kg、芬太尼3~5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静脉输注丙泊酚2~3 mg·kg-1·h-1,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l μg/kg和维库溴铵0.04 mg/kg,吸入1.5% ~2.0%异氟醚;S-E组蛛网膜下腔注射0.5%罗哌卡因重比重液2 ml,注药时间20 s,注药后保持原体位15 min,同时调整麻醉平面至患侧T8以下,术中根据需要硬膜外追加0.5%罗哌卡因3~5 ml.分别于麻醉前24h、术后24h和72 h时,采用MMSE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分,采集肘静脉血样,ELISA法测定血浆β淀粉样蛋白浓度.结果 与G组比较,S-E组术后24 h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血浆β淀粉样蛋白浓度降低(P<0.05).结论 全麻较脊椎-硬膜外阻滞老年患者更易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小儿腹腔镜手术患者插管及拔管前后心率、并发症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6例腹腔镜手术患儿分为骶管复合气管插管全麻组(A组)、骶管复合喉罩全麻组(B组)、单纯喉罩全麻组(C组)、单纯气管插管全麻组(D组),每组14例。患儿10个月~5岁,体重9.5~21 kg。分别于麻醉插管后即刻、拔管前1 min、拔管后即刻记录心率变化,观察拔管时有无喉痉挛、呼吸道分泌物情况,术中记录心率、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BIS值。术后2 h内观察有无咽喉部疼痛不适、声音嘶哑、哭闹、咳嗽、呼吸异常及意识恢复情况。结果:B组插管后即刻、拔管后即刻对心率的影响较其他三组小,患儿术后清醒时咽喉部疼痛、咳嗽、喉痉挛、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减少,耐受的BIS指数更高。拔除喉罩患儿呼吸更平稳、清醒更彻底。结论:小儿腹腔镜手术行骶管复合喉罩全麻患儿麻醉前后心率的变化波动较小,术后患儿清醒更彻底,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