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P16蛋白表达与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前瞻性研究抑癌基因P16蛋白在人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与胃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原发性胃癌及69枚转移淋巴结中P16蛋白表达。结果:P16蛋白在受检原发性胃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7.4%(8/46),在转移淋巴结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9.9%(11/69)。原发癌伴淋巴结转移组P16的阳性表达率(6.9%)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35.3%),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表达与肿瘤大小、部位、浸润深度、Bormann分型、年龄及性别等因素无相关性(P>0.05)。P16在原发性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P16基因蛋白对胃癌的发展及淋巴结转移有抑制作用。检测胃癌P16蛋白对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胃癌组织中P16,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表达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7例胃癌组织和癌旁黏膜组织、19例胃正常组织中P16,P53蛋白表达产物和PCNA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进行讨论和分析.结果:老年患者胃癌组织中P16蛋白的阳性率为21%(12/57),明显低于癌旁黏膜组织60%(34/57)和胃正常组织89%(17/19,P〈0.05);P53蛋白与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1%(46/57)和93%(53/57),明显高于癌旁黏膜组织42%(24/57),61%(35/57)和胃正常组织0%(0/19,P〈0.05).P16,P53蛋白和PCNA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部位无关(P〉0.05).结论:老年胃患者P16,P53蛋白和PCNA的异常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恶性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中起一定作用,研究他们的动态变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1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6例胃癌、20例胃良性疾病、12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22.2%)显著低于胃良性疾病(55.0%)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在进展期胃癌的阳性率(12.9%)显著低于早期胃癌的阳性率(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14例中P16蛋白阳性率(0)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22例中P16蛋白阳性率(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胃癌P16蛋白阳性率(0)低于高/中分化胃癌(42.9%/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6在胃癌的癌变及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可望为胃癌临床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胃癌组织P16和E-cadherin蛋白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0例胃癌及20例胃良性病变组织中P16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 80例胃癌组织中P16蛋白阴性表达率为78.8%,E-cadherin蛋白减弱表达率为87.5%,和胃良性组织相比,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Х^2=9.040、58.330,P〈0.01)。P16蛋白阴性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组(Х^2=6.819,P〈0.01),Ⅲ+Ⅳ期胃癌高于Ⅰ+Ⅱ期胃癌(Х^2=5.711,P〈0.05)。E-cadherin蛋白减弱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组(Х^2=5.503,P〈0.05),Ⅲ+Ⅳ期胃癌高于Ⅰ+Ⅱ期胃癌(Х^2=4.156,P〈0.05),随浸润深度的加深,E-cadherin蛋白减弱表达率明显增高(Х^2=6.011,P〈0.05)。胃癌组织P16蛋白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Х^2=7.779,P〈0.01)。结论 P16、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其蛋白状态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两者均下调可能提示病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刘雅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1):3268-3270,3276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Streptavidin peroxidase)法,检测FHIT在37例鼻咽癌组织及12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鼻咽癌组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43.2%(16/37)显著低于癌旁组100%(12/12)(均P〈0.01);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之间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50.0% vs 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FHIT蛋白阳性率为38.5%(10/26),无淋巴结转移组为54.5%(6/11),差异有显著性(P〈0.05);根据临床病理分期,Ⅰ+Ⅱ期组与Ⅲ+Ⅳ期组之间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58.3%vs 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FHIT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FHIT基因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其蛋白的检测可能是判定鼻咽癌发生及转移能力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P15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测抑癌基因P15在原发性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其胃癌转移及预后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92例原发性胃癌及138枚转移淋巴结中P15蛋白的表达。用已知食管癌阳性切片对照。结果:P15阳性表达率在原发癌中为28.3%;原发癌伴淋巴结转移组P15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表达(P<0.005),转移组原发癌P15阳性表达率与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比较,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转移组原发癌P15阳性表达率与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比较,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15检测对胃癌淋巴结转移预测及胃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核因子-κB(NF-κB)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检测126例胃癌组织、54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ER-2、NF-κB及VEGF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三者的相关性及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1)胃癌组织中HER-2高表达率为21.4%(27/126),NF-κB及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9%(68/126)、58.7%(74/126),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2)低分化胃癌组、淋巴结转移组、TNMⅢ+Ⅳ期组患者的胃癌标本中HER-2蛋白高表达率较高(P<0.05);低分化胃癌组、浆膜或浆膜外浸润组、TNMⅢ+Ⅳ期组患者的胃癌标本中NF-κB蛋白阳性率较高(P<0.05);浆膜或浆膜外浸润组、淋巴结转移组、TNMⅢ+Ⅳ期组患者的胃癌标本中 VEGF蛋白阳性率较高(P<0.05)。(3)胃癌组织中HER-2与NF-κB、HER-2与VEGF、NF-κB与VEGF表达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HER-2、NF-κB及VEGF的阳性表达增高。 HER-2可激活NF-κB以影响胃癌的发展和预后,激活VEGF可促进肿瘤的生长与转移,三者的协同作用对于研究胃癌的信号传导网络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戴文斌 《医学文选》2001,20(4):419-421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16,cyclinD1蛋白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P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不典型增生,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正常胃组织中P16,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中P16蛋白表达率为52.7%,显著低于正常胃组织,慢性浅表性胃炎和不典型增生(P<0.01),胃癌和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cyclinD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47.3%和57.1%,均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轻度不典型增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胃癌和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cyclinD1蛋白表达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癌中P16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胃癌发生机制涉及细胞周期调节通路中P16,cyclinD1基因的异常,且与胃癌Laure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cyclinD1蛋白高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在胃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胃癌组织中uPAR折表达,观察其与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59例中uPAR阳性28例;在乳头状、管状腺癌和粘液腺癌中uPAR阳性率较高,而在低分化癌和印戒细胞癌中阳性率较低(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uPAR阳性率为60.5%(23/38),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23.8%(5/21)(P<0.01);uPAR在早期胃癌阳性率为12.5%(1/8),侵及肌层组阳性率为38%(6/16),侵犯全层组阳性率为60%(21/35),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uPAR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也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胰腺癌中p16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p16基因与胰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基础缺失分析,PCR-SSCP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8例胰腺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4例正常胰腺组织中p16基因缺失,突变及其蛋白表达状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8例原发性胰腺癌组织中4例发生p16基因纯合缺失。5例发生p16基因突变,p16基因变异频率为32.1%,28例癌旁组织和4例正常胰腺组织中未发现纯合缺失及突变。p16基因变异频率与淋巴结转移(P<0.025),转移淋巴结个数(P<0.01)及临床分期(P<0.05)密切相关。28例原发性胰腺癌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4例正常胰腺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16/28),85.7%(24.28)和100%(4/4),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化(P<0.05),淋巴结转移(P<0.05),转移淋巴结个数(P<0.05)及临床病理分期(P<0.05)密切相关。结论:p16基因变异及其蛋白失表达可能是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因素之一,而且二者均可作为评估胰腺癌恶性程度及其侵袭能力的有用指标,存在p16基因变异及蛋白失表达的原发性胰腺癌具有更强的恶性潜能。  相似文献   

11.
弥漫型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弥漫型胃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1例弥漫型胃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12例弥漫型胃癌中96例(85.7%)PCNA阳性,粘膜及粘膜下肿瘤PCNA阳性率(28.6%)明显低于浆浆膜外肿瘤(93.0%),(P<0.05),淋巴结转移组PCNA阳性率(82.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4.8%),淋巴结转移≥10枚淋巴结组PCNA阳性率(94.1%)明显高于<10枚淋巴结组(42.9%)(P<0.05)。结论L对胃癌组织进行PCNA蛋白的检测,有助于预测胃癌进展程度和诊断淋巴结转移,以及评估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廖海涛  刘立义 《广西医学》2002,24(6):771-773
目的:探讨P-耐药糖蛋白(P-gp)和P53、mdm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79例胃癌进行P-gp、P53、mdm2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P-gp、P53及mdm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0.5%(32/79)、58.2%(46/79)、15.2%(12/79);P-gp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P53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dm2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P-gp过表达与P53过表达呈正相关(P<0.01),与mdm2过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P-gp、P53及mdm2蛋白多并存于胃癌组织中,可为临床判断病人耐药程度、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P21ras、VEGF、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21ras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21ras、VEGF;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Survivin mRNA在12例正常胃粘膜组织、23例胃良性疾病组织及57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21ras基因在正常胃粘膜组织、胃良性疾病组织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6.7%(2/12)、21.7%(5/23)和56.1%(32/57);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8.7%(2/23)和68.4%(39/57);Survivin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0和54.4%(31/57).胃癌组与正常粘膜及胃良性疾病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常胃粘膜与胃良性疾病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21ras、VEGF的表达与胃癌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临床分期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组织学分化程度无关(P〉0.05);Survivin mRNA的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化程度、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P21ras和Survivin mRNA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P21ras、VEGF、Survivin mRNA的表达与肿瘤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且VEGF与P21ras、Survivin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联合检测P2lras、VEGF、Survivin有助于提高胃癌侵袭转移能力的评估.为判断胃癌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P16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胃癌、18例胃良性疾病及15例胃正常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P16蛋白的阳性率(25%)低于胃良性疾病(61.11%)及胃正常组织(63.33%),差异有显性(P<0.05)。P16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分化、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P<0.05),与患年龄、性别、肿瘤位置无关。结论:P16基因蛋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P16蛋白可作为判别胃良、恶性疾病及胃癌患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P~(16)蛋白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16蛋白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3例胃癌、17例癌旁和13例正常胃粘膜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P<0.05)。癌旁与正常胃粘膜、胃癌阳性表达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伴淋巴结转移胃癌阳性细胞密度高于未转移者(P<0.05)。P16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其它生物学行为无统计学相关。结论P16基因异常有促进胃癌转移的效应,可作为胃癌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P^16mRNA及其蛋白产物在胃癌、癌旁及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3例胃癌、17例癌旁和13例正常胃粘膜中P^16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胃癌P^16mRNA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胃粘膜(P<0.05)。伴淋巴结转移胃癌阳性细胞密度明显高于未转移者(P<0.05)。P^16mRNA及其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其它病理学特征无相关性,二者在不同胃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16基因异常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与发展,并有促进胃肿瘤转移的效应,可作为胃癌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研究P16在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60例肺癌石蜡标本P16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8例小细胞肺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00%。52例非小细胞肺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7.6%,其中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18.1%)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16阳性表达率为86.6%,P<0.01),低分化肺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30%)显著低于中、高分化肺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5%),P<0.05。P16蛋白表达阳性的病人的3a生存率为64.8%。而P16蛋白表达阴性者其3a生存率仅20.3%(P<0.05)。P16蛋白的表达与病人年龄、性别无关。结论:P16蛋白表达与肺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及转移有关。P16蛋白的状态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16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P16蛋白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检测46例胃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P16表达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无显著意义(P>0.05);伴淋巴结转移胃癌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9%,无淋巴结转移胃癌为35.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P16蛋白表达缺失可能与胃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中p16,Cyclin D1基因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16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49例乳腺癌及14例癌旁组织中p16及CyclinD1蛋白表达。结果:Cyclin D1在乳腺癌中有较高表达,过表达率为49%(24/49),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p16在乳腺癌中过表达率(40.8%)低于癌旁正常组织(阳性率为92.8%,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p16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淋巴结无转移组(P<0.05);p16的低表达与CyclinD1的高表达有关。结论:Cyclin D1过表达及p16蛋白的失表达参与乳腺癌的发生;p16蛋白的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乳腺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Ras相关C3肉毒杆菌毒素底物1(Rac1)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20例、宫颈CIN42例(CINⅠ级12例,CINⅡ~Ⅲ级3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58例(高分化15例,中分化24例,低分化19例)中HIF‐1α和Rac1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HIF‐1α蛋白在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0/20),CINⅠ级组织阳性表达率为16.7%(2/12),CINⅡ~Ⅲ级组织阳性表达率为56.7%(17/30),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81.0%(47/58),其中高分化阳性表达率53.3%,中分化阳性表达率83.3%,低分化阳性表达率100%。HIF‐1α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依次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与其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Rac1蛋白表达在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0/20),宫颈CINⅠ级组织阳性表达率为8.3%(1/12),宫颈CINⅡ~Ⅲ级组织阳性表达率为53.3%(16/30),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77.6%(45/58),其中高分化阳性表达率60.0%,中分化阳性表达率73.0%,低分化阳性表达率94.7%。Rac1蛋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依次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Rac1蛋白表达与其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Rac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r=0.3,P<0.05)。结论HIF‐1α及Rac1联合检测蛋白表达有助于判断宫颈鳞状上皮肿瘤的病变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