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2003-2007年山东省青岛市居民糖尿病死亡趋势和特征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做好社区糖尿病综合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国际死因分类法-10(ICD-10)进行死因分类,采用Access 2007及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来青岛市糖尿病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从2003年的12.20/10万上升至2007年的15.10/10万,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50岁~组增加明显,80岁~组达最高;其中女性死亡率是男性的1.35倍,男性年均死亡增长率是女性的5.06倍;城市死亡率高于农村,农村年均死亡增长率高于城市,各区死亡率有较大差别。糖尿病患者根本死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的死亡构成逐年增大。结论青岛市糖尿病死亡率逐年上升,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慢病之一。中老年女性和城市居民是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海门市1989~ 2009年糖尿病死亡率并预测死亡趋势.方法 采用ICD-10和ICD-9进行死因分类,对不同性别及年份的糖尿病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进行流行病学描述,用x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并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近5年该市糖尿病死亡率.结果 海门市1989 ~ 2009年糖尿病年均死亡率4.35/10万,其中男性3.99/10万,女性4.69/10万,女性年均死亡率是男性1.18倍.20年的糖尿病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粗死亡率由1989年1.19/10万上升到2009年的9.17/10万,上升了4.83倍,年均增长率8.64%.男性年均增长10.49%,女性年均增长7.34%,男性年均死亡增长率是女性的1.43倍.灰色模型预测方程为(Y)(k)=20.914e0.08467(k-1)-19.0144,预测到2014年该市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将达到14.10/10万.结论 海门市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增长速度较快,应采取更为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糖尿病死亡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02-2009年厦门市居民糖尿病的死亡趋势、分布特征及寿命损失情况。方法对2002-2009年厦门市糖尿病死亡登记资料和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累积死亡率、年均增长死亡率及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等指标并绘制死亡分布地图。结果 2002-2009年厦门市糖尿病年均死亡率为10.07/10万,标化死亡率为5.51/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0.90%,居全死因顺位第8位,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糖尿病城市死亡率高于农村,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但农村年均增长死亡率高于城市,男性年均增长死亡率高于女性。糖尿病主要危害中老年人群,死亡年龄的中位数为71岁,85.37%的死亡病例发生在60岁以上人群。2002-2009年厦门市糖尿病潜在寿命损失年(potential yearsof life lost,PYLL)为7 987.5人年,占全死因PYLL的1.28%,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为6.3人年,减寿率为0.63‰,男性和农村居民寿命损失较严重。结论厦门市糖...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济南市居民糖尿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潜在减寿情况。方法 收集2011-2015年济南市居民糖尿病死亡资料,采用ICD-10编码进行死因分类,应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济南市居民糖尿病年均死亡率是10.55/10万,标化死亡率是6.06/10万,累积死亡率为0.69%,居死因顺位第7位。女性糖尿病死亡率高于男性,城市死亡率高于农村。糖尿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60岁后上升速度加快,85~岁组达最高峰。城市男性的减寿率(PYLL率)、潜在工作损失率(WYPLL率)均高于农村男性;农村女性的PYLL率、WYPLL率均高于城市女性。去除糖尿病后,济南市居民期望寿命可增加0.13岁。结论 糖尿病是影响济南市居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老年人、城市男性和农村女性是糖尿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宾阳县人群恶性肿瘤死亡情况,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等对死因登记信息报告系统2006~2009年宾阳县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9年宾阳县人群恶性肿瘤年均报告死亡率为:102.25/10万,居全死因第2位;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恶性肿瘤死因依次是:肝癌、肺癌、胃癌、鼻咽癌和食管癌。城镇高于农村。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宾阳县居民的主要致死疾病之一,且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1986~2005年通州市居民糖尿病死亡变动趋势及分布特点。[方法]根据通州市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统计资料。应用死亡率、YPLL率等指标对糖尿病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86~2005年通州市糖屎病死亡率上升趋势明显,从1986年的1.86/10万上升到2005年的9.79/10万,年均增长率9.13%,年均死亡率3.76/10万,YPLL率为0.27‰;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60岁组后显著上升。糖尿病所在的内分泌代谢免疫疾病在全死因顺位中排位由1986年的第14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8位。糖屎病在内分泌代谢免疫疾病中所占比例由1986年的36.84%上升到2005年的95.38%,在全死因中所占比例由0.28%上升到1.09%。[结论]糖尿病对通州市居民生命与健康的危害正逐步加剧,有效地预防和及时发现治疗糖尿病患者应作为慢性病社区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1976-2006年盐城市30岁以上居民肺癌死亡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1976-2006年江苏省盐城市30岁以上居民肺癌死亡变化情况,探讨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为肺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盐城市死因监测点1976-2006年肺癌死亡资料,对肺癌死亡率进行性别、年龄、时间及出生队列分析。结果1976-2006年30岁以上居民合计因肺癌死亡4946例,年均死亡率为4926/10万。其中男性肺癌年均死亡率为68.77/10万,女性为29.61/10万,男性高于女性(P〈0.01)。1976-1980年肺癌年均死亡率为18.75/10万,标化率为17.75/10万;2006年死亡率为93.23/10万,标化率为96.64/10万。30岁以上人群肺癌死亡率随着年龄增加而明显上升,各年龄组肺癌死亡率比的95%CI均大于1。结论1976-2006年盐城市30岁以上居民肺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安吉县居民自杀死亡的流行特点,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死因监测资料对安吉县2006-2012年居民自杀死亡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安吉县2006-2012年自杀死亡410人,年均自杀死亡率12.82/10万,标化死亡率11.30/10万;男女年均自杀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5.45/10万、13.31/10万和10.08/10万、9.11/10万,男性自杀死亡率是女性的1.5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自杀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65岁以上自杀死亡占自杀死亡总数的49.51%,且多为老年男性;自杀方式以服毒和上吊为主。结论 安吉县2006-2012年居民年均自杀死亡率较高,尤以男性人群和老年人群为高,应采取综合性措施,降低自杀死亡。  相似文献   

9.
1987~2004年长春市居民糖尿病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987~2004年长春市居民糖尿病死亡率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ICD-9进行死因分类。采用Excel2000及SAS6.12软件统计分析。结果:1987~2004年长春市居民糖尿病年均粗死亡率为7.53/10万,标化率为6.53/10万,呈上升趋势。女性死亡率平均较男性高0.36倍。糖尿病年龄组死亡率75岁以上年龄组达到高峰;期望寿命为73.48岁,男性为72.62岁,女性为75.99岁。结论:糖尿病死亡水平呈上升趋势,必须重视这类慢性病的预防,尤其女性中老年人群防治工作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钱耀忠  钱伟  龚燕萍  孙震  黄芳 《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2):1532-1533
目的 分析1991-2007年上海市奉贤区居民糖尿病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1991-2007年奉贤区居民病伤死亡原因报表资料,对奉贤区1991-2007年糖尿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并用直线回归方程进行预测糖尿病死亡趋势.结果 2007年上海市奉贤区居民糖尿病死亡率13.41/10万,较1991年(4.42/10万死亡率)上升3倍;其中男性上升3.2倍,女性上升2.9倍,但女性糖尿病死亡率高于男性;糖尿病死亡率占总死亡率构成比上升2.6倍.结论 上海市奉贤区1991-2007年糖尿病患者死亡率上升趋势明显,标化死亡率上升趋势相同.提示应加强防治力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杭州市下城区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下城区公共卫生监测系统2006—2011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因监测数据,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进行编码,对发病率、死亡率及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等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1年下城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423.75/10万,标化发病率为244.98/10万;死亡率为208.7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0.93/10万;男性高于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上升。肿瘤发病前5位依次是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和肝癌,死亡前5位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和胰腺癌;恶性肿瘤YPLL前5位顺位与死因顺位有所不同。[结论]恶性肿瘤已严重影响下城区居民的健康,应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做好早期筛查,是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平谷区2005—2009年肺结核病登记现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红  于永龙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804-2806
目的了解2005—2009年北京市平谷区肺结核发病情况及流行特点,探讨农村肺结核预防与控制策略,保障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平谷区2005—2009年肺结核登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9年该区当地人口登记活动性肺结核559例,年均新登记率、涂阳新登记率、新涂阳登记率分别为28.19/10万、13.27/10万、11.85/10万,较2000—2004年分别提高了70.5%、+94.7%、103.3%。该区各乡镇均有病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山区金海湖镇,共登记118例,占全区活动性肺结核的21.1%,年均新登记率为77.79/10万,是全区的2.5倍;季节性发病以每年第2季度发病例数最多,是同年第四季度的1.1~2.6倍;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59岁,男性405例,女性154例,男女性别比为2.6∶1,涂阳肺结核以45岁以上中老年男性居多。结论将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对高发地区、重点人群进行定期监测。发现和控制肺结核病传染源是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怀柔区2005—2009年性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贵英 《职业与健康》2010,26(24):2975-2976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近年来性病流行特征及流行规律,为进一步开展辖区性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辖区内各医疗机构网上报告的性病疫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共报告性病病例1007例,其中男性542例,女性465例,男女比例为1.17:1;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13岁,其中20~40岁年龄组占63.65%。已婚者与未婚者的比例为2.81:1,主要集中在家务及待业(22.24%)、农民(19.36%)和工人(10.53%),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6.96/10万,各种性病报告发病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尖锐湿疣(22.57/10万)、梅毒(18.55/10万)、淋病(13.57/10万)、生殖器疱疹(1.13/10万)、沙眼衣原体感染(1.13/10万)。结论 2005—2009年,怀柔区性病年报告发病率虽然呈逐年下降趋势,以淋病下降趋势明显,但梅毒报告发病率升高趋势明显,预计此趋势在未来几年内仍将延续,怀柔区应根据性病的发病趋势制定性病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柳艳静  赵清水  徐丽  李韵昉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85-2788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及主要死因,为政府部门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房山区2007—2009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9年房山区居民年均死亡率433.64/10万,前5位死因的年均死亡率是脑血管病(114.56/10万)、心脏病(110.00/10万)、恶性肿瘤(97.94/10万)、呼吸系统疾病(38.60/10万)、损伤和中毒(35.55/10万)。男性年均死亡率258.20/10万,女性年均死亡率175.44/10万,城镇地区居民年均死亡率107.19/10万,农村地区年均死亡率326.45/10万。1~34岁人群均以损伤和中毒为首要死因,35岁以上人群以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为主要死因。结论 2007—2009年,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是导致房山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而生活方式、生活工作环境及饮食结构均为可能的致病高危因素。因此,今后该区的卫生工作应强调疾病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对不同的目标人群、不同的危险因子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09—2013年资阳市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变化趋势,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Excel 2003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处理,检索条件为按发病日期。结果 2009—2013年资阳市手足口病累计报告5 745例,死亡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9.99/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为0.05/10万;2009—2013年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63/10万、21.83/10万、35.28/10万、39.89/10万和47.33/10万。男性累计报告发病3 481例,占发病总数的60.59%;女性累计报告发病2 264例,占发病总数的39.41%,男女性别比为1.54∶1。报告重症病例50例,聚集性疫情81起。2009—2013年全市各县(市、区)每年各月均有手足口病报告,发病呈双峰分布。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6.64%,呈典型的婴幼儿高发,职业构成以散居儿童(77.04%)为主。实验室确诊的594例病例中,EV71感染287例(48.32%),CoxA16阳性128例(21.55%),其他肠道病毒阳性179例(30.13%)。结论 2009—2013年资阳市手足口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呈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分布特点。应加强疫情监测,采取针对性措施落实各项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6.
杨振洪  陈建平 《职业与健康》2011,27(15):1756-1758
目的分析天津市汉沽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政府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汉沽区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分类。用2000年全国人口构成进行标化率计算。结果 2009年报告死亡1 301人,死亡率为749.43/10万。居民死亡率,男性804.41/10万,女性693.53/10万。2009年汉沽区居民前5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分别为214.86/10万、194.70/10万、193.55/10万、43.20/10万、40.32/10万。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中毒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汉沽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进一步加强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7.
2004-2009年浙江省嘉善县梅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嘉善县2004-2009年梅毒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9年梅毒发病进行分析;应用灰色预测模型方法,建立梅毒预测模型方程公式,并对模型进行拟合,预测发病趋势。结果嘉善县2004-2009年梅毒年均发病率为33.96/10万,梅毒发病率从2004年的19.70/10万上升至2009年的54.34/10万;以流动人口较多及经济较发达的镇发病率最高,发病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段,占总发病的57.42%,职业以农民、工人为主;获得灰色预测模型方程^Y(t)=46.79e-0.20(t-1)-41.01。结论嘉善县梅毒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形势严峻,亟需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有效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15年肾及泌尿系统不明恶性肿瘤(以下简称"肾癌")发病和死亡的流行现状及2006—2015年的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江苏省2015年肿瘤登记资料,分析城乡、不同性别、年龄别的肾癌发病/死亡率和(0~74)岁累积率,结合2015年江苏省户籍人口资料,估计全省肾癌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西近年麻疹流行情况,为2012年前消除麻疹制定有效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广西2005-2009年麻疹监测资料。数据采用Excel 2007软件,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5-2009年广西平均麻疹发病率为1.96/10万(2005年3.45/10万、2009年0.23/10万)。历年的发病高峰主要出现在上半年,分别在每年的2月上旬至5月中旬之间。2005-2008年间每年全自治区77.98%的县(市、区)有病例报告,2009年则为40.37%,发病率大于5/10万的地区主要为市辖区和山区两种类型的县区。病例男女之比为1∶0.67;发病以低年龄组为主,2005-2009年1-14岁儿童麻疹发病数占总病例数82.30%,其中8月龄至7岁儿童的比例为54.96%。流动人口的病例占总病例数比例较高,为24.78%。麻疹病例的疫苗免疫1剂次为19.6%,2剂次以上占5.3%,未免疫者占41.5%,免疫史不详占33.6%,其中8-11月龄婴儿病例未免疫者2006年以来每年均在71.4%以上;1-3岁儿童病例未免疫者平均为43.2%。结论广西2005-2009年间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病例主要见于城郊结合部和山区,发病仍以低年龄儿童为主,同时流动人口的病例占比较大的比重,提示城郊结合部和山区是广西控制麻疹的重点地区,应加强对该地区免疫规划目标人群的麻疹疫苗接种,进一步提高8月龄儿童初始免疫的及时性和接种率以及2剂次MV常规免疫接种率。同时,加强流动儿童中目标人群的免疫规划管理,切实提高接种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