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药用植物空间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药用植物空间育种是我国特色,我国的空间技术在药用植物上的应用与其他植物相比,尽管数量相对较少,但特色较明显.药用植物搭载研究也已经深入到各个方面,如生物学性状,生理生化,基因组以及化学成分的差异,另外化学成分分析也有涉及.但与其他植物特别是农作物和蔬菜的空间生物学研究相比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主要体现在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对性状遗传稳定性的研究未能一代一代地跟踪研究,且未能在品种选育方面深入系统的研究下去.若能从空间搭载资源中选育出遗传稳定性好的优良种质资源,对于解决药用植物资源匮乏的问题,缓解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压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推动我国空间药用植物学的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药资源物种储量丰富,长期以来我国的中药材以野生采收为主,目前中药野生资源已远不能满足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人工培育的药用植物优良品种少、种植面积小、产量低,多种常用药材处于短缺状态,亟须采用科学的育种方式,提高药用植物的产量及品质。空间诱变育种具有效率高、变异幅度大、育种周期短等特点,是获得新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空间环境对植物的诱变效应主要表现在空间微重力、辐射以及空间环境综合因素复合效应影响植物细胞分裂、染色体结构、DNA损伤修复等,使植物产生变异。目前药用植物空间诱变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环境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细胞结构、分子水平和有效成分含量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利用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已经在丹参、灵芝、薏苡等药用植物上培育出多个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在产量、品质上具有较大的优势。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利用空间特殊环境对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合成和积累的促进作用,进行有效成分的生产,必将成为中药资源空间诱变育种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红花卫星搭载实验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空间环境对药用植物的影响。方法:以药用植物红花种子为材料,搭载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回到地面后,种子贮存于0~4℃条件下,次年春季播于实验田中,于开花期取叶片研究其过氧化物酶、蛋白质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飞行组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低于地面对照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地面对照组。地面和飞行组的过氧化物酶和蛋白质电泳图谱的主要谱带相同,一些谱带有所区别。飞行组叶绿体的超微结构有一定变化。结论:空间环境对红花有一定影响,两次卫星搭载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航天育种结合了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种植技术,利用太空特殊环境影响植物或种子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特征及遗传变异选育出植物新品系,开创了育种新途径,能有助于解决中药材面临的野生资源匮乏、质量不稳、种植退化等问题。综述了航天育种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航天育种技术对药用植物在生物学性状、生理生化、化学成分、选育新品种和安全性问题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药用植物航天育种需要解决和完善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草药航天育种已有30余年的历史,共搭载中草药种子29次,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从有效成分及其相关含量、药效学、经济产量、外观性状与显微性状、植物学特性、植物生理生化变化、细胞学效应与分子标记、抗性等方面综述了我国中草药航天育种研究进展。从加强研究力度、加强新品种选育或培育、建立航天育种协同创新平台、创新产业融合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下一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6.
太空环境对药用植物甘草超微结构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文远  赵淑平  薛岚  权丽辉  肖培根 《中草药》1998,29(11):770-771
药用植物甘草的种子搭载于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上,经太空飞行后回到地面,用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失重组材料的一些叶绿体出现解体情况,击中组材料的细胞核的核质密度下降,叶绿体周围线粒体等细胞器增多。说明太空环境的微重力和高能重离子辐射对植物有一定影响,辐射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太空飞行对洋金花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空间环境对药用植物的影响。方法:以药用植物洋金花的种子为材料,搭载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回到地面后用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叶绿体的基粒片层、淀粉粒及叶绿体中的囊泡等在失重组和击中组中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细胞核的结构未发现变化。结论:空间环境对药用植物洋金花的超微结构有一定影响,叶绿体对空间因素的反应较敏感。  相似文献   

8.
桔梗卫星搭载后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空间环境对药用植物的影响。方法:以药用植物桔梗种子为材料,搭载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回到地面后研究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光镜条件下飞行组和地面组叶片的组织结构基本相同;电镜条件下可以看到飞行组和地面组的细胞核、叶绿体等超微结构有一定程度的区别。结论:空间环境对桔梗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药用植物学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郑小吉①药用植物学是应用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以及植物分类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药用植物的形态、构造、种群分类的一门学科,它是中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人根据长期从事中药工作实践,认为学好药用植物学知识对鉴定中药真、伪、优...  相似文献   

10.
盛产黄连和半夏的四川省,将这两种中药的种子送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太空育种”实验。据了解,开展这项实验的是四川南充航天农业有限公司。这次选送的黄连和半夏种子各3克,经过太空遨游,种子自身将会发生变异。他们以西南农业大学为技术支持,研究黄连和半夏在太空环境下有没有好的变异,经过培育后,选择品质、产量、药性等有突破性增强的品种。他们从1999年就开始进行太空条件对植物诱变作用的研究,2002年三月份,他们成功试种出太空番茄和太空青椒,还有几种太空花卉。实验表明,经过太空遨游的农业种子和花卉种子培育出的植株有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1.
南蛇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蛇簕为广西常见的药用植物之一,民间用于治疗流感与带状疱疹,作者对南蛇簕的本草考证以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对记载南蛇簕的相关书籍,以及国内外的文献报道进行归纳、分析与总结.南蛇簕的种子、茎、根、嫩苗的功效相似,种子具有显著抗流感的活性成分主要为呋喃型二萜类成分,且多数为自然界首次发现的新化合物.目前对于南蛇簕种子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大成果,但其药源有限,建议研究该植物其他药用部位,扩大药源,为今后合理开发该植物的药用价值提供进一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药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和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黄璐琦  李萌萌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2):1365-137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药用植物贸易国和消费国。药用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和应用是提高药用植物生产效率和品质,减轻资源的压力,增强我国药用植物产业的竞争力,并使之能够可持续发展最快捷、最有前途的手段之一。虽然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目前为止,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更多还是集中于一些传统的模式植物上;尽管已有上百种植物中已经有成功转入外源基因的报道,但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也还局限于一些大宗的重要农作物品种上。对于药用植物来说,基因工程的研究近年来逐渐出现,并有增多的趋势,但总量依然很少。笔者在介绍植物基因工程应用概况的基础上,对药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和应用的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药用植物保育学是在大量药用植物引种、驯化与保护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总结构建的重点学科。通过开展药用植物发源中心、遗传保育、生态保育、驯化保育、繁育、复育及保育策略与评价研究,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原种保存、生境保护、繁育与复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未来将着眼于药材品质形成的遗传机制、生态机制、驯化机制研究,应用药用植物精准栽培技术,推动药用植物保育学学科发展,实现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药用植物亲缘学是一门集成了植物系统学、植物化学、中药学、药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体系的交叉学科,在指导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类信息学研究方法兴起,在活性天然产物发现、药用植物亲缘关系分析、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逐渐发展成为不可忽视的技术手段。科学研究进入大数据时代,各类信息学方法与传统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融合,拓展出了更广阔的研究空间,为这一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动力。对近年来化学信息学、生物信息学等方法的发展进行简要回顾,梳理各类信息学方法在药用植物亲缘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而对药用植物亲缘学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Midwives in rural communities across the glob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s primary health care providers, but few studies have documented the medicinal plants employed in this age-old practic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23 midwives in seven rural communities near La Ceiba, Honduras, regarding the plants they employ during the birthing process as well as their associated beliefs. Seventy-nine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used to treat 15 conditions occurring during the pregnancy, birth and postpartum stages were recorded. Most plants and uses were reported by only one or two midwives, reflecting the fact that most midwives in this region had immigrated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ountry. Almost all the midwives used or knew of plant remedies for treatment of miscarriages, postpartum abdominal pain and hemorrhages, retained placenta, and for speeding up contractions during labor. The most frequently cited plants as well as those for which there was greatest consensus tended to be widespread cultivated or weedy species. Although use of medicinal plants by midwives has decreased as a result of retraining programs by government health centers, midwives' knowledge of medicinal plants may provide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improving maternal-infant health in Honduras and elsewher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ethnobotanical and ethnopharmacological studies on this topic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种子种苗作为中药材生产的源头物质材料,其质量优劣从根本上影响着中药材的品质和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由于中药材的特殊属性和传统生产方式,形成了“因时、因地、因人、因势”的生产模式和世代传承的“自繁、自留、自育、自用”种子种苗生产繁育模式。随着现代生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和推广,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技术产生了巨大变革,新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对近年来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生产环节涉及的质量分级、繁育关键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繁育现状进行综述,为中药材种子种苗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进化生态学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燕玲  王振宇  杨淑达  陆露 《中草药》2021,52(5):1221-1233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用于天然药物研究和开发的植物遗传资源,是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其进行准确评价是中药材发挥疗效以及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的关键。进化生态学是生态学、遗传学、进化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用于探索物种为适应所处环境的进化机制。近20年来,随着进化生态学的学科技术不断革新与发展,物种地理分布区预测、物种鉴定、遗传多样性检测、亲缘关系分析、化学生理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栽培育种等研究手段也相继用于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评价,并为其不断提供新思路。介绍了分子标记技术、分子谱系地理分析、景观遗传分析、生态位模型分析、性状关联分析等几种进化生态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案例,并概述了进化生态学在药用植物种质鉴定、种质多样性评估、资源调查与预测、道地性研究、保护与栽培育种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未来通过结合基因组和大数据时代的前沿技术,以期健全更加完善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体系,为中药物质基础的深度挖掘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葛根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兼具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在中国具有很长的药用历史和栽培史。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飞速发展,组学研究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逐渐广泛,葛根的多组学研究逐渐发展,为葛根的品质提升提供了指导和方法。现综述了近年来对葛根资源分布、质量控制、多组学研究、栽培育种和品质提升等方面的研究,以期能够利用多组学研究手段,对葛根的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