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侧脑室增宽的胎儿母婴相关危险因素,评估其对新生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根据增宽程度,将500例经产前诊断侧脑室增宽胎儿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比较3组患儿颅内结构异常、TORCH病毒、侧脑室宽度进展、引产、非孤立型侧脑室增宽发生率;3组胎儿或新生儿发育异常及神经发育异常发生率;新生儿NBNA评分和6个月Gesell评分.结果:重度组患者颅内结构异常、TORCH病毒发生率分别为24.19%和9.35%,均高于中度组的8.47%、7.63%和轻度组的0.31%、1.88%,且中度组均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中度组和轻度组胎儿侧脑室宽度进展、引产、非孤立型侧脑室增宽发生率分别为33.87%、19.35%、27.42%,11.86%、6.78%、13.56%和4.06%、4.69%、4.3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中度组和轻度组胎儿或新生儿发育异常及神经发育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7.74%、22.58%,3.39%、5.08%和0.31%、0.31%,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组新生儿NBNA评分和6个月Gesell评分为(36.13±4.51)分和(68.41±5.03)分,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的(37.54±4.93)分、(38.21±5.60)分和(75.82±5.14)分、(79.36±5.28)分,且中度组低于轻度组(P<0.05).结论:影响胎儿侧脑室增宽的主要因素包括颅内结构异常、TORCH病毒、染色体异常等.胎儿侧脑室增宽将导致产妇引产率增加、胎儿或新生儿发育异常及神经发育异常发生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胎儿轻度侧脑室增宽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产前检查发现侧脑室后角轻度增宽的胎儿34例为观察组,侧脑室正常的胎儿30例为对照组,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比较两组有无差异.结果 34例胎儿侧脑室轻度增宽中仅1例染色体为21-三体,1例未查染色体;有3例在妊娠中期首次发现侧脑室轻度增宽后因加重而引产.两组胎儿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出生后NBNA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脑室轻度增宽的胎儿,尤其是>12 mm的胎儿,出生后发生神经系统发育不良的风险较侧脑室正常胎儿增加;侧脑室轻度增宽与胎儿性别无关;因胎儿脑室扩张是一动态的过程,如不合并染色体和其他的结构异常,大部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轻度胎儿脑室扩张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于笔者医院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单胎孕妇,自妊娠20周开始,由专门B超医师仔细测量胎儿侧脑室后角宽度,共18200例,发现胎儿侧脑室增宽≥10mm且≤15mm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共172例,每2~4周动态观察胎儿侧脑室宽度的变化及其他异常情况,并对新生儿出生后进行随访。结果轻度胎儿脑室扩张发生率为0.095%(172/18200),以妊娠28~32周最多见,占34.3%(59/172),合并结构畸形24例(13.95%)。单纯性轻度脑室扩张宫内缩小为49.6%(69/139),稳定36.7%(51/139),进展13.7%(19/139),胎儿出生后神经行为发育异常5.4%(6/111)。脑室扩张(12~15mm)组合并畸形率,脑室扩张进展率及出生后神经行为发育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室扩张(10.0~11.9mm)组(分别为20.6%vs 10.0%,29.8%vs 6.5%,12.1%vs 2.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轻度脑室扩张于孕28~32周最易发现,常合并结构畸形,孕期应根据孕周进行定期随访和系统超声检查;脑室扩张≥12mm,且宫内有进展者提示预后不良,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病毒性脑膜炎婴幼儿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病毒性脑膜炎婴幼儿64例为病毒性脑膜炎组,选取同期非脑膜炎婴幼儿52例为非脑膜炎组。所有患儿入院24 h内完成AEEG检查。采用婴儿神经系统国际测验量表(Infanib)评估患儿早期运动发育情况,将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分为运动发育正常组(25例)、运动发育过渡组(21例)和运动发育异常组(18例)。采用Gesell量表评估患儿神经发育情况,计算发育商,将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分为神经发育正常组(45例)和神经发育异常组(19例)。比较病毒性脑膜炎组和非脑膜炎组患儿AEEG评分、Infanib评分以及发育商。比较不同运动发育程度和不同神经发育程度病毒性脑膜炎患儿AEEG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EEG评分对病毒性脑膜炎婴幼儿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病毒性脑膜炎组患儿AEEG评分中的连续性、睡眠周期、下边界振幅、波普带宽度与下边界振幅变化评分低于非脑膜炎组(均P<0.05)。病毒性脑膜炎组患儿Infanib评分和发育商低于非脑膜炎组(均P<0.05)。与运动发育正常组和运动发育过渡组相比,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纯性侧脑室扩张胎儿产前MRI检查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本院实施产前MRI检查诊断为单纯性侧脑室扩张的活产胎儿27例为扩张组,2016年1月-2017年12月健康胎儿40例为健康组;其中根据患儿发病部位将扩张组分为单侧组(n=20)、双侧组(n=7),根据患儿扩张程度将扩张组分为A组(宽度10.0~12.0 mm,n=17)、B组(宽度12.1~15.0 mm,n=7)、C组(宽度15.0 mm,n=3)。分析胎儿出生后复查结果,比较两组以及不同扩张程度、不同发病部位的胎儿出生后3、6个月神经功能状况。结果:不同发病部位胎儿复查扩张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胎儿复查正常率明显高于B、C组(P0.05);两组胎儿出生后3、6个月的神经功能发育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扩张组胎儿出生后3、6个月的神经功能发育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扩张程度胎儿出生后3、6个月的神经功能发育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发病部位胎儿出生后3、6个月的神经功能发育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性侧脑室扩张胎儿可根据产前MRI检查结果辅助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6.
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其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对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及婴幼儿期智能发育的影响.②方法 对46例不同程度黄疸的足月新生儿,在生后2~5天、12~14天、26~28天进行神经行为评分(NBNA),12~18个月时用<贝莱智力发育量表>测定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采用同期出生的38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③结果 高胆组NBNA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主要表现为行为能力及肌张力异常;当血清胆红素≥204mmol/L时,胆红素水平与NBN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高胆组MDI、PD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④结论 不同程度高胆红素对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及婴幼儿期智能发育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胎儿不同程度侧脑室扩张的产前超声诊断及临床预后,为遗传咨询及临床处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对孕妇作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侧脑室扩张时,测量侧脑室宽度并进行分度,对每一例胎儿进行超声动态监测和随访,部分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检测胎儿染色体。结果:116例胎儿有侧脑室扩张,在妊娠中晚期引产51例,占44%。轻度侧脑室扩张组78例,引产17例,占21.79%,均合并其他畸形;重度侧脑室扩张组38例,引产34例,占89.47%,多合并其他畸形。轻度组未引产胎儿61例,31例胎儿的侧脑室扩张在出生前自然消失,占50.82%;6例胎儿侧脑室扩张加重,占9.83%;其余24例持续存在,占39.34%。重度组未引产胎儿4例,1例死产,3例在出生后6月内死亡。53例行胎儿染色体检测,发现染色体核型异常12例,占23.53%。结论:单纯的轻度侧脑室扩张,50%可在出生前自然消失,40%持续存在,极少数加重;轻度侧脑室扩张合并神经系统或其它器官畸形;重度侧脑室扩张胎儿预后差,多行引产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前强化培训对妊娠糖尿病(GDM)病人疾病知识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128例GDM病人根据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n=64)及对照组(n=64),对照组围生期给予常规性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产前强化培训,对比分析2组病人干预前后疾病知识、自我效能及产前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饮食、运动锻炼、血糖监测、胰岛素泵自我管理、皮肤护理、情绪控制等方面疾病知识评分和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前血糖控制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低血糖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胰岛素使用量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产前强化培训有助于提高GDM产妇疾病知识,增强产妇自我效能,有助于产妇产前高血糖控制,使得产妇能安全、平稳渡过分娩期,有利于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9.
程环 《基层医学论坛》2014,(10):1232-1234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婴幼儿智力发育的远期影响。方法选择6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新生儿纳入对照组,对2组新生儿的出生资料、临床诊疗资料及随访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期间在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会交往方面比较,在12个月、24个月时的发育商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和婴幼儿智能发育均有一定影响,因此在临床中应积极处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早进行治疗干预,防治高胆红素血症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产妇焦虑抑郁与分娩方式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妇产前情绪障碍与分娩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及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184名产妇进行了心理状况调查评估。结果:①焦虑组选择性剖宫产的比例显著升高(P<0.01),宫缩乏力(P<0.01)及胎儿窘迫(P<0.001)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②抑郁组产妇选择剖宫产(P<0.01)、宫缩乏力(P<0.01)及胎儿窘迫(P<0.001)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产前焦虑抑郁是剖宫产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区分侧脑室标志点的基础上,测量青年人?中年人及老年人正常侧脑室前角部?体部?后角部体积?角度?方法:应用3.0T MRI对60例健康成人(按年龄分为青?中?老年组,每组各20例)行侧脑室轴位的T2-MR扫描,确定标志点后对侧脑室分割?测量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侧脑室体积?角度,所得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作三维重建?结果:受试者侧脑室分割各标志如胼胝体?透明隔?穹窿?尾状核头?膜络裂等均能清晰显示?老年组侧脑室前角部?体部?后角部及整体体积均大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中年组总体积稍大于青年组,但仅前角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老年组与中年组比较,前角部及后角部体积?侧脑室左?右前角角度以及左?右侧颞角宽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根据侧脑室标志点的确认原则,提出的标志点为侧脑室形态体积?角度的标准化测量提供了基础,其测量正常值有助于疾病诊断或为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测壮族新生儿脑室和脑池,为新生儿颅脑疾病的诊断提供正常的CT解剖数据。方法从进行颅脑CT扫描的壮族新生儿中选取无异常发现者103例(男51例,女52例)的CT片进行测量,测量项目为脑室7项,脑池5项。结果获得壮族新生儿脑室7项指标的平均值,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获脑池5项指标的平均值,其中鞍上池、环池和在脑纵裂池男大于女,性别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四叠体池和外侧窝池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壮族新生儿脑室和脑池测量指标中,除鞍上池、环池和大脑纵裂池男大于女,性别差异有显著性外,其余指标男女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使用三维CT重建技术对健康成年人群的侧脑室额角穿刺冠状平面的侧脑室宽度的正常值范围进行测量,研究进行侧脑室额角穿刺的最适宜方向。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健康成年人共68例,收集体检者的原始颅脑CT数据。使用三维CT重建技术对体检者的侧脑室额角穿刺冠状平面进行重建,在该平面上对单侧侧脑室宽度进行测量。将中线旁开2.5cm处作为为标准穿刺点,然后进行侧脑室额角穿刺的模拟。结果 68例健康成年人的单侧侧脑室的平均宽度为(15.59±2.85)mm(95%置信区间:15.32-16.26mm)。其中:年龄44岁组侧脑室平均宽度为(13.49±3.32)mm;45年龄59岁组平均宽度为(15.24±3.65)mm;60年龄74岁组平均宽度为(15.96±3.57)mm,年龄75岁组平均宽度为(18.63±2.96)m m,分析后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体检者的平均最大偏开角度为(17.66±1.53),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组的最大偏开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最小偏开角度为(6.08±3.27),且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成年人群的侧脑室宽度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而偏开角度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小,通过研究发现侧脑室额角穿刺的最适宜偏开角度范围为6.08~17.66之间,能够保障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3月本院接诊的80例脑损伤新生儿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并选择40例健康发育的新生儿作为对照,设定为C组。A组脑损伤新生儿采取医院干预的诊治方案对进行诊治,B组未采取干预措施,C组为健康发育对照组。对三组新生儿的体格状况及智力发育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C组新生儿的身高、体重、头围3项体格发育状况及发育商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和C组新生儿的身高、体重、头围3项体格发育状况及发育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A、B两组脑损伤新生儿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发现经过治疗的A组体格异常(身高、体重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智能低下和脑瘫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损伤新生儿患者采取早期诊疗措施,可显著改善脑损伤新生儿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FES)的CT图像脑形态改变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FES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8例纳入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脑部CT检查,测量、计算相关数据及指标,比较FES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脑部CT的区别,分析FES脑部CT的形态改变特征。结果观察组的FHI、VB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MI、PFA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侧脑室前角间最小宽度、侧脑室颞角最大宽度(右侧)、侧脑室颞角最大宽度(左侧)、第三脑室体部最大宽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侧脑室前角间最大宽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前纵裂池最大宽度、外侧裂水平部最宽距离(左)、外侧裂垂直部最宽距离(左)、额叶额上沟最宽距离、外侧裂水平部最宽距离(右)、外侧裂垂直部最宽距离(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右内侧眶额叶、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额极、左侧额上回、右侧额上回、左侧扣带回峡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右侧三角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ES患者大脑组织形态显著异于健康体检者,主要表现为脑萎缩、脑室扩大、脑体积减小,其脑部CT图像的形态改变可为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研究提供相关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Ventriculomegaly is the most commonly detected abnormality in neonatal brain. It can be defined as a condition when the human brain ventricle system becomes dilated. This in turn increases the intracranial pressure inside the skull resulting in progressive enlargement of the head. Sometimes it may also cause mental disability or death. For these reasons early detection of ventriculomegal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In order to identify ventriculomegaly from neonatal brain ultrasound images, we propose an automated image processing based approach that measures the anterior horn width as the distance between medial wall and floor of the lateral ventricle at the widest point. Measurement is done in the plane of the scan at the level of the intraventricular foramina. Our study is based on neonatal brain ultrasound images in the midline coronal view. In addition to ventriculomegaly detection, this work also includes both cross 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study of anterior horn width of lateral ventricles.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brain ultrasound images of 96 neonates with gestational age ranging from 26 to 39 weeks and results have been verified with the ground truth provided by doctors.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scheme is quite promising.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MRI扫描成像技术测量正常成人膝关节内外侧间室半月板前后角的厚度,为全膝关节置换假体设计和优化人工半月板设计提供技术手段、参数。  方法  随机抽取 2020年01月至 2022年06月在云南省中医医院就诊的成年患者行单侧膝关节MRI扫描成像的影像学资料,MRI片示无膝关节水肿、半月板明显退变、半月板损伤及撕裂等的248例影像资料作为样本,其中女性137例,男性111例,年龄18~80岁,中位年龄50岁。观察膝关节的矢状面MRI片。由3名资深临床医师测量膝关节内侧间室的半月板前后角厚度、膝关节外侧间室的半月板前后角厚度,并取3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测量结果采用SPSS2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内侧间室半月板前角厚度为(3.65±0.93)mm;内侧间室半月板后角厚度为(5.25±1.17)mm;外侧间室半月板前角厚度为(4.82±1.08)mm;外侧间半月板后角厚度为(6.89±1.03)mm;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男女内侧间室半月板后角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左右侧膝关节内侧间室半月板前后角厚度和外侧间室半月板前角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男女性内侧间室半月板前角厚度和内侧间室半月板后角厚度均具有相关性(P < 0.05);男女性外侧间室半月板前角厚度和外侧间室半月板后角厚度均具有相关性(P < 0.05)。  结论  利用MRI成像技术,通过对半月板形态的测量揭示了正常成人半月板形态学的特点及变化规律,有利于全膝关节置换假体设计和优化人工半月板设计,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使用锥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以传统的上颌单次快速扩弓的方法为对照,研究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后上气道不同部位的三维变化。方法:选择36例上颌骨发育不足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8例,A组上颌单次快速扩弓,B组上颌反复快速扩缩。使用Dolphin软件对所有病例扩弓或扩缩前后CBCT影像进行测量。结果:B组2例患者在治疗中失访。A、B两组性别分布、年龄及治疗前各测量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比显示,两组患者在上颌单次快速扩弓或反复快速扩缩后,鼻腔底部宽度、鼻腔外缘宽度、鼻腔体积及鼻咽体积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大(P<0.05),口咽体积、下咽腔体积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底部及外缘前/中/后三段宽度增加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所有测量项目的变化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可使鼻腔、鼻咽体积增大,增大程度与上颌单次扩弓相似,对口咽及下咽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和早期干预依从性与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8月~2012年8月入住我院的120例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随机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64)为出生后24~72h参与就诊的患儿,观察组(n=56)为出生~24h参与就诊的患儿,根据就诊的时间,又可以将其分为如下3个亚组:Ⅰ组(出生~6h)14人,Ⅱ组(出生6~12h)26人,Ⅲ组(出生12~24h)16人。每组患儿均于入住医院之后给予相同的干预治疗,全部患儿均于3、6月龄来我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复查一次。采用中国标准化的贝来量表(CDCC)分别测定两组患儿早期干预后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且对比两组干预治疗后各能区智能发育商得分及脑瘫发生率。结果:(1)3月与6月时,仅Ⅰ组MDI值要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Ⅱ组、Ⅲ组MDI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比较,3月与6月时MDI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Ⅰ组与Ⅲ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但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PDI得分结果同(1)。(3)两组干预治疗后各能区智能发育商得分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4)观察组脑瘫发病率为5.36%,远低于对照组(18.75%),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干预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治疗时间的影响,即越早治疗,对患儿的远期预后越有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体格、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对111例早产儿行早期干预后进行体格发育、神经系统检查、Vojta姿势反射测定、发育商测定。另选72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结果:6、12、18月龄时,干预组智力发育指数(MDI)较对照组分别高4.5分、6.3分和7.4分(P均<0.05);运动发育指数(PDI)分别高8.3分、9.3分和11.3分(P均<0.05)。随月龄增加,两组ZKS例数均逐渐下降;两组ZKS发生率比较,3月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6月、12月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早期干预可促进早产儿智力和运动发育,提高其近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