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脑CT在评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和预后时的作用.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行颅脑CT检查,观察第三脑室、基底池(鞍上池、环池和四叠体池)和纵裂池的形态变化,评估颅内压的高低,并观察与病情演变的关系.80例患者中颅内压正常8例,无1例死亡,轻中度增高32例,死亡9例(28.1%),重度增高40例,死亡33例(82.5%).颅内压增高往往首先表现为第三脑室受压变形,而纵裂池也是CT片上能够较早观察到的指标之一.结论 通过颅脑CT检查可以较客观地评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颅内压状况,对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认识早产儿的颅脑CT表现,避免与新生儿HIE混淆.方法复习29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及颅脑CT表现,讨论其CT特征,并与新生儿HIE进行鉴别.结果早产儿脑实质密度较低,以两侧额叶及枕叶白质对称性低密度较为明显,其次为颞叶及顶叶,胎龄越小,脑灰质厚度越薄;早产儿第三、第四脑室、两侧脑室及环池均可清楚显示,侧裂池、鞍上池、纵裂池仅部分显示,脑沟显示率最低.胎龄越小,脑室、脑池、脑裂形态显示越清楚.结论早产儿颅脑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结合临床易与新生儿HIE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与正常新生儿颅脑的CT鉴别诊断。方法对比分析85例新生儿SAH与85例正常新生儿的颅脑CT表现,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鉴别。结果85例SAH中发生于直窦27例(31.76%),上矢状窦22例(25.88%),纵裂池14例(16.47%),小脑天幕11例(12.94%),外侧裂池8例(9.41%),脑底池2例(2.35%),小脑延髓池1例(1.18%)。在85例SAH征象中,出现线状征及空三角征49例(57.65%)。85例正常新生儿颅脑相对高密度部位:直窦9例(10.59%),上矢状窦7例(8.24%),纵裂池3例(3.53%),小脑天幕1例(1.18%)。85例SAH患儿,有6例诊断不符。两组CT表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正常新生儿CT表现为直窦、上矢状窦、纵裂池、小脑天幕有时密度相对略高,易误诊为新生儿SAH,因此要注意正常新生儿颅脑与新生儿SAH的CT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认识正常早产儿的颅脑的CT表现。方法复习22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及颅脑CT表现。结果早产儿脑实质密度较低,以两侧额叶及枕叶白质对称性低密度较为明显,胎龄越小,脑灰质厚度越薄:早产儿第三、第四脑室、两侧脑室、环池及侧裂池均可清楚显示,鞍上池、纵裂池仅部分显示,脑沟显示率最低。胎龄越小,脑室、脑池、脑裂形态显示越清楚。结论早产儿颅脑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王桂彬 《当代医学》2013,(31):66-66
目的研究正常与脑发育不良小儿脑室脑沟脑池的CT测量结果的改变特点。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1年3月就诊的80例脑发育不良小儿的脑室脑沟脑池的CT测量结果进行研究,并与80例正常小儿的CT测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小儿的脑室脑沟脑池的cT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发现I岁以下小儿的纵裂池、蛛网膜下腔和额部脑沟较1~3岁小儿宽,并随年龄的增大逐渐降低。脑发育不良组的1岁以下和1~3岁患儿的脑室脑沟脑池的cT测量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室脑沟脑池的CT测量结果的改变,对脑发育不良患儿的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螺旋CT诊断实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tSAH的螺旋CT表现。结果71例中,脑外侧裂池24例,纵裂池19例,脑沟16例,小脑幕8例,环池2例,四叠体池2例。合并脑挫裂伤12例,硬膜下血肿7例,脑室出血5例,颅内积气3例,颅骨骨折4例,硬膜下积液1例,脑积水1例,额叶脑梗死1例,脑疝3例,合并多种损伤死亡5例。结论螺旋CT是tSAH首选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32例外部性脑积水患儿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双侧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增宽,宽度5~11mm;32例纵裂池前部增宽,宽度7~12mm;26例双侧裂池增宽;12例鞍上池扩大;8例环池轻度增宽;15例脑室轻度扩大;22例额顶叶脑沟增宽不深,边缘呈“花瓣状”.结论 CT检查对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应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凡平林 《吉林医学》2011,(34):7335-7336
目的:探讨新生儿的颅脑正常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30例正常新生儿的临床及CT图像资料。结果:新生儿颅脑具有白质密度较低、灰白质分界模糊、硬膜窦密度高、基底部脑池和第四脑室宽大、存在透明隔间腔等特点。结论:新生儿颅脑正常CT表现与成人明显不同,在日常工作中要避免将新生儿的正常CT影像误诊为异常。  相似文献   

9.
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其涛  王成胜 《当代医学》2009,15(24):89-89
目的对50例外部性脑积水患儿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方法全部病例均作CT轴位平扫,层厚层距5mm。结果患儿主要CT表现为:双侧额叶蛛网膜下腔对称或不对称增宽,范围5 mm~14m m,平均95mm;同时伴有大脑纵裂前部增宽、额叶脑沟增宽增深,部分外侧裂池增宽、基底池扩大,部分环池、鞍上池扩大,伴或不伴脑室轻度扩大。结论CT检查对外部性脑积水可以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覃柳生  左仁杰  韦文华 《右江医学》2012,40(4):553-554,613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CT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85例患者,分析CT表现特点。结果 TSAH位于脑池(纵裂池、侧裂池、环池、枕大池)90例,位于脑表面沟50例,脑池、脑沟同时有出血45例,大部分患者合并有其它的颅脑损伤及有多处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 CT检查是诊断TSAH较为可靠的依据及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部性脑积水(EH)的CT特征及随访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及随访情况。结果EH的CT特征为两侧额顶部对称性蛛网膜下腔间隙增宽≥5 mm,边缘呈"花瓣样",纵裂前部增宽≥7 mm,纵裂后部不宽;严重者可伴双侧侧裂池增宽及鞍上池增大,脑室不大或轻度增大。结论CT检查对EH的诊断及随访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唐肇普  钱新初  刘三军 《医学争鸣》2001,22(23):2198-2200
目的:探讨单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TSAH0的CT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24例STSAH患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2例经CT复查及治疗结果证实。结果:STSAH的出血部位分布于:大脑纵裂池56例(45.2%);脑干周围池37例(29.8%);大脑侧裂池22例(17.7%);脑表面沟9例(7.3%)。其主要CT表现特征为:①纵裂池染色半球面边缘毛粗糙;②脑干周围池积血征;③侧裂池或脑表面沟铸型染色征。结论:①CT据上述特征性表现可作出STSAH诊断;②大脑纵裂池出血时的冠状位重建图像鉴别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③CT复查助于检证诊断和及时检出迟发性脑出血。  相似文献   

13.
小脑延髓裂入路手术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到达第四脑室和脑干侧方的组织结构间关系,以指导手术入路。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解剖学技术,对经甲醛固定、血管内灌注彩色乳胶的10具成人尸头标本,按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脉络膜、第四脑室顶、菱形窝、小脑后下动脉等组织血管形态结构。结果 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可通过脉络膜、下髓帆及蚓小结到达菱形窝的任何部位,通过外侧隐窝到达脑桥和延髓背外侧。小脑后下动脉的扁桃体延髓段和膜髓帆扁桃体段是该入路涉及的重要血管。结论 经小脑延髓裂入路通过正常的解剖间隙到达第四脑室和脑干的侧方,可减少对组织的损伤,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7例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结果纵裂池、直窦、矢状窦旁出血48例,其中有矢状窦旁征13例;侧裂池及脑沟出血16例、天幕区出血4例,常累及几个部位;合并其他颅脑病变36例.结论分布在脑沟脑池、小脑幕、直窦、矢状窦旁密度增高影是诊断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8例外部性脑积水(Externalhydrocephalus,简称EH)患者进行临床和CT分析。EH主要CT表现为额顶区对称性蛛网膜下腔增宽,纵裂池前部增宽。基底池,鞍上池、外侧裂池可增大。EH在临床和CT表现方面须与脑萎缩,硬膜下积液鉴别诊断。EH多数预后良好,常在2~3岁自愈。其CT表现有特征性,在诊断EH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脑脊液循环通路上囊肿导致梗阻性脑积水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由脑脊液循环通路上囊肿所致的梗阻性脑积水的内镜手术方法和技术要点.方法 对30例脑脊液循环通路上囊肿所致的梗阻性脑积水患者术前术后均行磁共振脑脊液电影成像检查,并行内镜手术治疗.其中包括脑室内囊肿11例(侧脑室囊肿7例,第四脑室囊肿4例),鞍上池囊肿4例,四叠体池囊肿1例,Dandy-Walker畸形6例,后颅窝蛛网膜囊肿8例.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脑脊液循环动力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善,行三脑室底造瘘术的患者造瘘口均有脑脊液通过.有9例脑室内囊肿,4例鞍上池囊肿,1例四叠体池囊肿,4例后颅窝囊肿术后缩小.无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随访期间无囊肿扩大及造瘘口堵塞病例.结论 脑脊液循环通路上囊肿所致的梗阻性脑积水是神经内镜手术的最佳适应证.除了部分切除囊肿,还需行三脑窜底造瘘重建脑脊液循环,提高脑组织顺应性.术前应根据Cine MRI和同位素脑池显像结果综合分析其脑脊液循环动力学变化及脑脊液的吸收情况,确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基底池CT改变对判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对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BAEP测定及CT检测观察基底池形态变化,分析它们与格拉斯哥计分(GCS)及格拉斯哥预后计分(GOS)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病情的加重,BAEP和脑基底池形态的异常程度加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恶化后,BAEP的主要变化是按Ⅴ-Ⅲ-Ⅰ波的顺序逐渐消失,其次是各波潜伏期的延长及峰间潜伏期的延长;基底池的变化规律是环池受压→四叠体受压→环池及四叠体池闭塞→脑干变形。结论:BAEP检测及基底池形态的变化可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干功能并为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磊  王震寰  张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2):109-111,114
目的:为大脑后中央区立体定向、介入放射和显微外科等提供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在微型计算机上,将1名正常成人颅脑横断位薄层MRI数据以Dicom 3.0格式导入3D-Doctor软件,人工分割中央后沟、中央沟、侧脑室、正中裂及大脑,分别以不同颜色标示,用面重建方法对中央后沟及整脑同时行三维重建。结果:重建大脑中央后沟在整脑中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再现了中央后沟在活体脑中的形态及位置,模型可以任意方位旋转。结论:中央后沟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中央后沟及其与周围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并可为放射治疗、立体定向外科和神经外科教学提供影像学辅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进一步探讨外部性脑积水 (EH) MRI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33例外部性脑积水的 MRI表现。结果 :11例 EH的病因为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EH的 MRI特征为大脑半球叶间裂前部增宽 (≥ 6mm ) ,双侧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增宽 (≥ 5 m m) ,可伴外侧裂池、鞍上池、环池增宽 ,侧脑室不扩大。结论 :外部性脑积水有特征性的 MRI表现 ,结合临床诊断不难 ,MRI检查对 EH的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正青  周志娟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098-1099
目的:探讨外部性脑积水(EH)的CT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66例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及测量脑室颅腔横径(VT/ST)率。结果:特发性者34例(51.52%),32例继发性主要原因为缺氧缺血性脑病,为18例(占56.25%)。EH的CT特征为:大脑半球叶间裂前部增宽(大于等于6mm),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增宽(大于等于5mm),可伴额顶区脑沟回增宽加深,严重者可伴双侧侧裂池增宽及鞍上池增大,脑室不扩大或仅轻度扩大,VT/ST率小于15%。结论:根据患儿短期内有头围异常增大,前囱膨隆,抽搐以及特有的CT表现,对EH的诊断并不困难,CT检查对EH的临床诊断、病程观察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