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腹腔镜下腹会阴切除术两种结肠造口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会阴切除术(LAPR)乙状结肠单腔造口的手术方式,以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方法63例患者中,低位直肠癌53例,直肠肛管癌10例。有61例用圆形吻合器行乙状结肠与腹壁皮肤吻合造口,2例手工缝合乙状结肠造口。腹腔内腹直肌型结肠造口37例(A组);腹膜外隧道腹直肌型结肠造口26例(B组)。结果全组在腹腔镜下完成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的分离以及会阴部的直肠肛门开放性切除。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人工肛门排气时间[A组(2.4±1.1)d与B组(1.9±0.8)d比较,P〈0.05]、术后平均住院日[A组(19.9±7.8)d与B组(14.5±3.9)d比较,P〈0.01]及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29.4%,B组4.0%;两组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日较A组短,造口相关并发症低于A组。结论LAPR手术中。采用圆形吻合器经腹膜外隧道和腹直肌行乙状结肠单腔造口,可有效地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和缩短手术后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直肠癌Mile手术(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和Hartmann手术(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手术)行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开腹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45例、腹腔镜下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36例,比较两组患者造口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开放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组、腹腔镜下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组,造口手术时间分别为32分钟、38.5分钟,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组术后发生造口出血、缺血、水肿、周围皮炎分别为2、3、5、4例,总计14例,发生率为31.1%。腹腔镜下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组造口出血、缺血、水肿、周围皮炎分别为2、2、4、4例,总计12例,发生率为33.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腹内疝、造口旁疝、造口回缩、造口狭窄、造口脱垂等并发症。结论只要采取恰当的手术方法,在腹腔镜下进行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和开放性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同样能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两种乙状结肠造口术后造口并发症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结合文献对两种乙状结肠造口术后造口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我院1996~2004年资料完整的210例两种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98例传统的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术(传统组)中,Miles术87例,Hartmann术11例;造口并发症24例,发生率24.49%,其中造口缺血4例(4.08%),内疝2例(2.04%),造口旁疝8例(8.16%),造口回缩4例(4.08%),造口狭窄2例(2.04%),造口脱垂4例(4.08%)。在112例永久性左下腹腹膜外隧道腹壁造口术(腹膜外组)中,Miles术104例,Hartmann术8例;造口并发症15例,发生率13.39%,其中造口缺血1例(0.89%),造口旁疝4例(3.57%),造口回缩2例(1.79%),造口狭窄1例(0.89%),造口脱垂1例(0.89%),排便困难伴有粪石6例(5.36%)。结论永久性左下腹腹膜外隧道腹壁造口术后造口并发症明显少于传统的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曹晖  陶元生 《腹部外科》2013,26(3):209-210
目的 评价腹腔镜Miles术中腹膜内及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腹腔镜Miles手术32例,其中14例行腹膜外隧道式造口,18例行腹膜内造口,比较两种造口方式并发症发生率及排便功能.结果 行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术14例中,发生造口狭窄1例(7.1%),获排便感12例(85.7%);腹膜内造口术18例中,发生造口狭窄1例、造口旁疝2例、肠脱垂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27.8%(5/18),获排便感6例(33.3%).行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术与肠造口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与行腹膜内造口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01,P=0.138).术后患者获排便感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80,P=0.003).结论 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在腹腔镜辅助的Miles术中操作难度不大,具有排便控制功能较好的优点,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和盆底腹膜缝合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AP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不缝合盆底腹膜(对照组)和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缝合盆底腹膜(试验组)两种治疗策略在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及肠梗阻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对照组45例,术后造口旁疝8例,狭窄、缺血坏死和粘连性肠梗阻各1例;试验组36例,术后造口旁疝、狭窄和肠梗阻各1例;试验组造口旁疝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可降低腹腔镜APR术后造口旁疝发生率和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评价腹腔镜下经括约肌外直肠癌根治术(ELAPE术)中乙状结肠腹膜外隧道造口的临床应用效果。将行腹腔镜ELAPE术的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行乙状结肠腹膜外隧道造口,对照组40例行传统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术。比较两组造口并发症和排便功能。随访3~24个月,平均13.5个月。实验组发生早期排便困难4例,1个月后症状缓解;无其他并发症。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6例获得排便感(90%)。对照组发生造口旁疝5例,结肠脱垂3例,造口回缩3例,造口狭窄3例,腹内疝1例,早期排便困难2例;并发症发生率42.5%,12例获得排便感觉(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ELAPE术乙状结肠腹膜外隧道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控便功能好,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腹会阴直肠癌手术中两种乙状结肠造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7年5月至2020年3月在接受腹腔镜下腹会阴直肠癌手术的81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乙状结肠造口方式不同分为腹膜外组(经腹膜外造口,36例)、腹膜内组(经腹膜内造口,45例),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处理,围术期指标等以■表示,独立t检验;排便功能、Kirwan失禁分级、术后并发症等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膜外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腹膜内组(P0.05);腹膜外组术后排便功能总优良率(80.6%)比腹膜内组(60.0%)高(P0.05)、术后Kirwan失禁分级比腹膜内组轻(P0.05);腹膜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比腹膜内组(26.7%)低(P0.05)。结论相比经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腹腔镜下腹会阴直肠癌手术中经腹膜外造口更利于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减少造口并发症,且患者排便、控便能力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在腹会阴直肠癌手术(Miles术)术中也逐渐展开应用。本研究比较腹腔镜Miles术中腹膜外造口与腹膜内造口的疗效以及对患者心理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腹腔镜下Miles术造口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行腹腔镜Miles手术的直肠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外造口组和内造口组,每组各60例。外造口组采用腹腔镜Miles手术和腹膜外造口治疗,内造口组采用腹腔镜Miles手术和腹膜内造口治疗,出院后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近期和远期并发症,肛门排便功能,心理障碍发生率以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造口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造口组无远期并发症,而内造口组远期并发症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造口组肛门排便功能优良率高于内造口组(P<0.05);外造口组悲观、自闭、自卑及恐惧发生率均低于内造口组(P<0.05);术后18个月时,外造口组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SMS)、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总分低于内造口组(均P<0.05)。 结论:与腹腔镜下Miles术中腹膜内造口相比,腹膜外造口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肛门排便功能优良率较高,心理障碍发生率较低,生活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中的三大难题(腹部无切口的前提下完成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缝合封闭盆底腹膜和预防术后会阴切口感染)及其解决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接受择期腹腔镜APR手术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在完成淋巴结清扫及肿瘤切除后,以左下腹穿刺点为中心行腹腔镜下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并借鉴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独特的腔内缝合技术,使用TEM持针钳,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关闭盆底腹膜;对成功关闭盆底腹膜的患者于术后第3天开始行骶前间隙持续灌洗预防会阴切口感染。结果计划实施腹腔镜APR的60例患者中,除1例(1.7%)中转开腹外,59例(98-3%)顺利完成腹部无切口的腹膜外乙状结肠造VI术,造口并发症发生率3.4%(2/59)。56例(94.9%)成功缝合关闭盆底腹膜,中位缝合耗时为15min,术后无一例出现会阴疝、腹内疝或粘连性肠梗阻。57例(包括中转开腹1例)成功关闭盆底腹膜后行骶前间隙持续灌洗者,骶前引流管留置的中位时间为7.8d;术后未并发粘连性肠梗阻:会阴切口甲、乙和丙级愈合率分别为87.7%(50/57)、8.8%(5/57)和3.5%(2/57)。盆底腹膜缝合失败、骶前间隙自然引流的3例患者术后1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1例会阴切口丙级愈合。结论腹腔镜APR手术中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可行且安全;采用TEM腔内缝合技术关闭盆底腹膜便捷而有效;术后持续骶前灌洗对预防会阴切口感染的作用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患者经腹膜内、外两种乙状结肠造口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172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60例(经腹膜内组)、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76例(经腹膜外组)及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并功能锻炼36例(功能锻炼组)。对比3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造口功能。结果 1手术情况:3组患者在造口定位选择、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膜内组和功能锻炼组在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明显早于经腹膜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并发症:经腹膜外组和功能锻炼组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腹膜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锻炼组又低于经腹膜外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造口功能:经腹膜外组排便信号出现时间30 s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经腹膜内组,功能锻炼组又高于经腹膜外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膜外组排便信号出现后自主控制排便到排出粪便时间2 min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经腹膜内组,功能锻炼组又高于经腹膜外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较经腹膜内造口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少,且控便、排便能力更好。术后功能锻炼能进一步减少造口相关并发症及改善造口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腔镜全腹膜外(TEP)与经腹腹膜前(TAPP)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腹腔镜TEP疝修补术(TEP组)和腹腔镜TAPP疝修补术(TAPP组)的95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资料,比较TEP组和TAP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TEP组与TAP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5±16)min比(68±17)mini、术中出血量[(7.0±1.2)mL比(8.0±1.4)mL3、术后疼痛分数[(2.0±1.1)分比(1.8±1.1)分]、术后住院时间((3.1±1.4)d比(3.3±1.2)d]及恢复正常活动时间[(4.2±1.0)d比(4.5±1.2)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TEP组和TAPP组的手术费用分别为(8033+536)元和(9632+643)元,TAPP组较高(P=O.007)。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6.3%,6/95),2组各3例,包括阴囊血(清)肿3例、暂时性感觉神经障碍1例,尿潴留2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1.000)。所有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1~35个月、(20.0±10.2)个月,无复发及慢性疼痛发生。结论TEP与TAPP疝修补术均是可行、安全及有效的术式,各有其优缺点,两者在手术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管形吻合器在乙状结肠单腔造瘘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2月,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Miles手术42例,按手术组不同和患者要求采用管形吻合器行乙状结肠单腔造瘘20例(吻合器组),采用传统的手工缝合造瘘22例(手工缝合组),对2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总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手术均成功。2组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造瘘口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工缝合组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分别为造瘘口坏死2例、造瘘口旁疝2例,均再次手术治愈,吻合器组未出现并发症。吻合器组手术时间短[(165.0±16.3)min vs.(221.0±20.2)min,t=-9.734,P=0.000],肠功能恢复快[(43.8±3.5)h vs.(52.5±2.6)h,t=-9.081,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12.7±2.9)d vs.(15.7±2.1)d,t=-4.009,P=0.000],需要镇痛者少(8例vs.21例,χ2=15.074,P=0.000),但住院总费用高[(2.30±0.11)万元vs.(2.16±0.24)万元,t=4.009,P=0.000]。结论吻合器在乙状结肠单腔造瘘术中的运用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减少,在技术上是安全、可靠的,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易护理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腹膜外结肠造口在直肠癌Miles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回顾直肠癌Miles术中行腹膜外结肠造口者(治疗组,20例)和腹膜内结肠造口者(对照组,20例)资料,就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随访6~12个月,治疗组造口感染1例,其余造口愈合良好,无其他并发症;对照组造口感染1例,造口回缩2例,腹腔内疝1例,造口旁疝5例,造口狭窄1例,肠梗阻1例。治疗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55.0%),P〈0.01。结果表明,与腹膜内结肠造口相比,直肠癌Miles术中行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更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损伤腹壁肌层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将行腹会阴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128例分成两组,66例行无损伤腹壁肌层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为研究组,62例行传统乙状结肠造口术为对照组,观察造口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排便感觉、控便能力及造口相关并发症。结果:研究组造口手术时间([21.3±3.6)min]短于对照组([30.2±4.2)min(]P<0.01),术后平均住院日(16.7±1.8)d也短于对照组(17.9±3.8)d(P<0.05);患者获排便感觉,研究组77.3%比对照组16.1%高(P<0.01);控便能力研究组30.3%,比对照组高(P<0.01);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8.1%低于对照组41.7%(P<0.01)。结论:腹会阴切除术中行无损伤腹壁肌层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可缩短手术时间,有效地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后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方法对南京明基医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75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L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早期组(胆囊炎发作≤72h)与延期组(胆囊炎发作〉72h)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早期组手术时间(92.4±23.1)min,明显短于延期组(122.0±31.8)rain(t=-4.564,P=0.000);术中出血量中位数20ml(10-100m1),明显少于延期组中位出血量40ml(10~200m1)(Z=-2.557,P=0.011);术后住院时间(4.5±1.5)d,明显短于延期组(5.6±2.8)d(t=-2.122,P=0.037);早期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2.6%(1/38),与延期组12.1%(4/33)无统计学差异(,=1.264,P:0.261)。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人急诊行Lc最好在发病72h内进行,并把握好中转开腹手术的指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腹腔镜低位直肠癌腹膜内与腹膜外两种结肠造口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为68例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腹会阴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reseetion,APR)的临床资料,其中55例经腹膜外隧道径路行结肠造口(观察组),13例经腹膜内行结肠造12(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种造12:7方式的安全性、相关并发症及造12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3~50个月,中位随访期24个月。观察组术后发生造口相关并发症5例(9.09%),术后6个月造12功能临床优良率为63.6%;对照组术后发生造口相关并发症4例(30.8%),术后6个月造口功能临床优良率为30.8%。观察组结肠造口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中转开腹及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APR经腹膜外隧道径路行结肠造口操作简单,可有效减少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胸腹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老年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行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采用胸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26.4±58.3 min)明显长于对照组(299.8±45.2 min),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62.3±44.7 mL、)和术后引流时间(7.6±1.6 d)明显小于对照组(415.1±72.6mL、9.4±2.4 d),P0.05。两组的淋巴结的清扫量(23.2±6.6个、21.6±6.4个)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15.0%)明显少于对照组(26.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对机体损伤较小,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腹膜外结肠造口并一期开放在直肠癌Miles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 2 18例直肠癌Miles手术的临床资料 ,其中 150例 (治疗组 )行腹膜外结肠造口并一期开放术 ,68例 (对照组 )行传统的腹膜内结肠造口分期开放术。 结果 所有病例经 2年以上的随访 ,治疗组有 4例出现造口周围皮肤炎 ,1例发生造口旁疝 ,并发症发生率为 3 .3 3 % ,55例病人获排便感觉。对照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为 3 3 .8% ,其中造口周围皮肤感染 1.47% (1例 ) ,造口回缩 4.41% (3例 ) ,造口狭窄 14 .71% (10例 ) ,腹腔内疝 4.41% (3例 ) ,造口旁疝 4.41% (3例 ) ,造口脱垂 4.41% (3例 ) ;无一例病人有排便感。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及排便感觉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Miles手术时采用腹膜外结肠造口并一期开放术 ,较传统术式并发症少 ,术后管理容易 ,排便功能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中放置鼻胆管一期缝合胆总管在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55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2010年1~12月24例采用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2011年1~6月31例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放置鼻胆管一期缝合治疗(观察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近期并发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对照组24例中成功20例,行ERCP插管失败3例,EST取石失败1例,总体成功率83.3%(20/24);观察组2例中转开腹,手术成功率93.5%(29/31)。2组总体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胰腺炎和淀粉酶升高、术后肝功能异常和一过性胆漏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短[(128.6±18.9)rainvs.(170.8±25.2)min,t=-6.824,P=0.000],总住院时间短[(8.7±2.4)dVS.(15.6±4.9)d,t=-6.715,P=0.000],住院费低[(8723.6±1352.2)元vs.(14563.4±4285.9)元,t=-7.092,P=0.000]。2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组失访1例。观察组术后胆道感染[3.3%(1/30)]、肝功能异常[6.7%(2/30)]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0%(5/20),35.o%(7/20)](χ^2=5.335、6.527,P=0.021、0.011);2组术后结石残余、上腹不适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短期随访均无胆管狭窄。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放置鼻胆管一期缝合胆总管,可一期完成手术,扩大一期缝合胆总管的适应证,安全,经济,技术设备要求低,易于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