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建立桑叶药材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不同生长季节和生长环境桑叶药材的DNJ含量进行测定。方法:桑叶经0.05mol·L-1盐酸提取,在pH8.5的硼酸盐缓冲液条件下,用芴甲氧酰氯(FMOC Cl)与DNJ反应生成荧光产物,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液相条件为HiQSiLC18分析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醋酸(55∶45),流速1.0mL·min-1,柱温25℃,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254nm,发射波长322nm。结果:DNJ与其他组分分离效果较好,线性范围为0.567~34μg·mL-1(r=0.9998),加样回收率为97.2%。结论:桑叶中DNJ含量与环境因素、温度及生长季节有关,该方法可作为桑叶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桑叶中总生物碱和1-脱氧野尻霉素的含量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桑叶中总生物碱和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的测定方法,并考察不同采摘时间、不同种植基地及药用部位的桑叶药材中总生物碱和DNJ含量。方法采用雷氏盐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应用HPLC-ELSD测定DNJ含量。流动相为乙腈-水(80:20);流速:1.0mL·min-1;柱温30℃;进样量:20μL。漂移管温度55℃;载气(N2)压力:0.15MPa。结果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准确、重复性好。不同采摘时间、采摘部位的桑叶中二者含量差异较大,不同种植基地的桑叶中二者含量变化相对较小。结论测定结果表明,桑叶中DNJ和总生物碱的含量与采摘时间、种植基地及药用部位等密切相关,其中采摘季节、部位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国槐槐叶中芦丁含量与生长时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国槐槐叶中芦丁含量变化与生长时间的关系。方法采摘不同生长时期的槐叶,以芦丁为指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芦丁的含量。结果4~5月份的槐叶芦丁含量最高,7~8月份含量最低。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槐叶中芦丁含量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对槐叶最佳采摘时间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产地桑叶中芦丁含量,为桑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初步的基础。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对11份不同产地药材样品的芦丁含量进行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条件为Tech Mate C18(4.6 mm×250 mm,5μm,NO.AKAD06833),以甲醇-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58 nm,柱温为30℃。结果 8份国产样品的芦丁含量均未能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0年版)的含量标准,3份巴西样品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0年版)要求。结论国内桑叶中芦丁含量普遍较低,巴西黑桑叶中芦丁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并分析桑叶药材的质量现状.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对10份市售药材样品的芦丁含量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Phenomsil C18 (250 mm×4.6 mm)为色谱柱,以甲醇-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58 nm,柱温为24 ℃.结果:10份样品的芦丁含量均未能达到<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含量标准.结论:桑叶中芦丁含量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6.
刘红英  何军  何珺 《中药材》2012,(7):1053-1055
目的:以桑白皮中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为观察指标,评价不同干燥方法对桑白皮中DNJ含量的影响。同时对桑树不同部位药材中DNJ含量进行测定,以确定桑树的最佳药用部位。方法:以晒干、烘干、阴干、霉变4种不同干燥方法干燥桑树中桑叶、桑枝、桑根皮样品,采用溶剂法提取、柱前衍生化、254 nm紫外检测其中DNJ含量。结果:4种干燥方法中烘干样品DNJ含量最高,为0.457%,而晒干样品为0.397%、阴干样品为0.379%,而霉变样仅为0.227%。而桑树不同部位样品中桑白皮DNJ含量最高,桑枝次之,桑叶最低。结论:烘干法省时,不受自然条件限制,且DNJ含量保持最好,值得提倡,霉变对桑皮中DNJ降解最大;而桑树不同部位中以桑根皮中DNJ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应用桑叶、茶叶、枸杞叶提取多糖及开发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时间样品的多糖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不同产地的桑叶及不同时间采集的枸杞叶其多糖含量有所差异,不同产地绿茶茶叶的多糖含量相差甚小。结论:本方法用于测定桑叶、茶叶、枸杞叶多糖含量,简便、快速、灵敏、重现性好;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产地的桑叶和茶叶提取多糖,在9月份采集枸杞叶可以得到含量较高的多糖。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桑不同药用部位(桑叶、桑枝、桑白皮)总生物碱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桑不同药用部位总生物碱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以半数抑制浓度(IC 50)为评价指标,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以对-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为底物,采用体外抑制模型评价桑不同部位总生物碱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桑不同药用部位总生物碱中DNJ质量分数为桑白皮生物碱(30.1%)>桑枝生物碱(25.8%)>桑叶生物碱(21.4%)。桑不同药用部位总生物碱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强度为桑枝生物碱>桑叶生物碱>桑白皮生物碱>阿卡波糖。结论:在桑枝、桑叶、桑白皮总生物碱中,以桑枝总生物碱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最强,为桑资源开发辅助降血糖的药品和保健食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柱前衍生化HPLC分析白花蛇舌草多糖中单糖组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宝炉丹  徐国防  马郑  郭娜  郭兴杰 《中成药》2008,30(3):406-408
目的:采用微波提取法提取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水溶性多糖,并对多糖的含量及组成进行研究.方法:以苯酚-硫酸法测定总糖含量,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和测定其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不同产地药材中多糖含量以广东最高,白花蛇舌草多糖是由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及甘露糖组成的杂多糖.结论: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白花蛇舌草多糖中单糖组成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0.
承德产山楂叶中总黄酮和5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月份承德产山楂叶中总黄酮以及牡荆素葡萄糖苷、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芦丁、金丝桃苷5种黄酮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及动态分析,以确定山楂叶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月份山楂叶中总黄酮含量,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种黄酮类成分含量,并分析其不同月份含量的动态变化.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乙腈-四氢呋喃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340 nm,柱温30℃,进样量10 μL.结果:山楂叶总黄酮及牡荆素葡萄糖苷、牡荆素鼠李糖苷、金丝桃苷含量6月份最高,牡荆素、芦丁含量7月份最高.结论:若以提取山楂叶中黄酮类成分为目的,建议6月份采集.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长季节柿叶中芦丁的含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季节柿叶中芦丁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 Kromasil C18(5μm,250×4.6mm);流动相:甲醇-水(49:51);检测波长:365nm;柱温:30℃。结果芦丁的回收率为97.88;线性范围为0.1262μg~2.02μg(r=0.999 9)。结论柿叶中芦丁含量在8月份最高。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柿叶中芦丁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家蚕抗糖尿病有效成分及其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脱氧野尻霉素(DNJ)及其衍生物是一种高效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糖尿病、肥胖症、病毒感染等疾病。目前已发现多种植物和微生物具有合成和积累DNJ的特性,其中以桑叶中含量最高。家蚕以桑叶为食,且对DNJ具有富集作用,其体内DNJ含量又远高于桑叶。因此DNJ是蚕体中的重要生理活性物质,尤其是与其降血糖作用密切相关。家蚕体内也富含槲皮素等黄酮类化合物,此类化合物可以从多个环节防治糖尿病及其并症,对糖尿病并发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优选银桑降糖颗粒中桑叶的提取工艺,为该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方法: 以芦丁提取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及用量、提取时间对桑叶醇提取工艺的影响;以1-脱氧野尻霉素(DNJ)相对提取率为指标,通过L9(33)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及煎煮时间对桑叶水煎煮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芦丁含量,检测波长358 nm,流动相甲醇(A)-0.5%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5 min,30%A;5~10 min,30%~35% A;10~15 min,35%~40%A;15~18 min,40%~50%A);利用芴甲氧羰酰氯柱前衍生HPLC-UV测定DNJ含量. 结果: 最佳醇提工艺为加20倍量60%乙醇提取1次,提取时间1.5 h;芦丁提取量1.22 mg·g-1.最佳水煎煮工艺为分别加30,25倍量水煎煮2次,煎煮时间依次为1.0,0.5 h;DNJ相对提取率88.06%. 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兼顾桑叶中黄酮类、生物碱类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桑叶7种黄酮类成分含量与其α-糖苷酶抑制活性,考察黄酮类成分与降糖活性关系,阐明桑叶"经霜为上"的科学内涵。[方法]基于正交实验对桑叶提取方法进行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不同采收期及不同产地桑叶7种黄酮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采用酶标法对桑叶样品α-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桑叶最佳的提取条件为80%甲醇、超声30 min、料液比1∶20;建立了桑皮苷A、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和山奈酚7种黄酮类成分同时测定HPLC方法。[结论]建立了同时测定桑叶中7种黄酮类成分的HPLC方法,且本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良好;发现不同产地桑叶7种黄酮类成分总含量与其α-糖苷酶抑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为桑叶"经霜为上"的科学内涵阐明,桑叶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及桑叶资源的二次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1-脱氧野尻霉素(DNT)含量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初步研究桑叶总生物碱中DNJ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大鼠灌胃桑叶总生物碱(给药剂量按DNJ计约为80 mg·kg-1)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色谱条件为HiQSiL C18分析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1%醋酸水溶液(40∶60,V/V)为流动相,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254 nm,发射波长322 nm,流速1.0 mL·min-1,柱温25℃。DNJ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药动学软件3P97处理。结果 DNJ血浆浓度在1.4~22.4 mg·L-1线性关系良好,血浆中1-脱氧野尻霉素定量下限为1.4 mg·L-1。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3.7%~5.8%和4.6%~6.0%,方法回收率为97.6%~101.5%,提取回收率为76.3%~81.6%。DNJ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过程符合二房室模型,Ka=(4.85±0.95)h-1,AUC=(19.22±1.37)mg·h·L-1,Cmax=(12.98±1.92)mg·L-1,Tmax=(0.50±0.00)h。结论该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适用于DNJ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何首乌中成分含量随生长年限和采收季节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UPLC-QQQ-MS/MS),测定德庆地区何首乌药材中14个成分反式-2,3,5,4ʹ-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trans-THSG)、顺式-THSG(cis-THSG)、2,3,5,4ʹ-四羟基二苯乙烯-2-O-(2ʺ-O-阿魏酰)-β-D-吡喃葡萄糖苷、虎杖苷、白藜芦醇、儿茶素、表儿茶素、金丝桃苷、芦丁、没食子酸、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醛、对香豆酸和决明酮-8-O-β-D-葡萄糖苷含量。结果:建立了准确可靠的UPLC-QQQ-MS/MS测定何首乌中14个成分含量的方法;随生长年限的增加,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类、黄酮类、酚类化合物含量多降低;随采收季节的变化,二苯乙烯苷类、黄酮类、决明酮-8-O-β-D-葡萄糖苷成分多春季含量最高、秋季含量最低,酚类化合物多夏季含量最高、春秋含量低。结论:成分的含量与何首乌药材生长年限及采收季节密切相关,其中采收季节变化较为明显;以trans-THSG、决明酮-8-O-β-D-葡萄糖苷作为潜在肝毒性物质,cis-THSG作为有效成分,秋季为何首乌的适宜采收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相符。  相似文献   

17.
黄芩生长特性与有效成分积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方阵  杨金兵  王康才 《中药材》2002,25(2):84-85
通过田间试验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不同月份生长及器官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6~7月及8~9月为黄芩地上部生长的两个高峰期,地下部在8~10月生长旺盛;根中黄芩苷含量以10月份较高,符合传统采收季节。建议6~9月以前应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并以11月中旬前后为最佳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款冬花的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2015,(4)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款冬花药材以及款冬根茎中款冬酮、绿原酸、芦丁和异槲皮苷4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根据含量的差异及动态变化得到最佳款冬花产地及最佳款冬花采收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款冬花中款冬酮、绿原酸、芦丁和异槲皮苷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款冬花药材中4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甘肃产款冬花的含量普遍高于其他产地;4个不同采收期甘肃产款冬花的含量动态比较结果显示,款冬酮含量在11月份达到峰值,绿原酸、芦丁和异槲皮苷含量在12月份达到峰值;款冬根茎中未检测出芦丁和异槲皮苷。结论:甘肃产款冬花的质量较好,甘肃陇西产款冬花11~12月药材质量较佳,与传统采收期相符。此方法简便、灵敏、准确,为寻找更佳款冬花产地及款冬花采收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孙莲  朱卫敏  何悦  李晓艳 《中国现代中药》2016,18(10):1291-1295
目的:建立新疆药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TLC定性鉴别及HPLC定量分析方法。方法: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5∶1.2∶1.2)为展开剂,在高效硅胶G薄层色谱板上展开,氯-联甲苯胺为显色剂。采用YMC-pack ODS-A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A)-0.1%醋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等度洗脱(65%A,35%B),检测波长为263 nm,流速为1.0 m L·min-1。结果:新疆药桑叶中的DNJ在白光下检视,出现明显斑点,Rf值为0.41。DNJ的平均回收率为99.5%(RSD=1.3%),测得不同产地药桑叶中DNJ的含量为0.79~3.42 mg·g-1。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灵敏、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新疆药桑叶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桑叶中的芦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测定新疆不同地区桑叶中芦丁的含量。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谱柱为ZORBAX—ODS(5 μm .12 5mm× 4 .6mmi.d .)柱 ,甲醇 :0 .4 %的磷酸溶液 (体积比为 4 5 :5 5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 36 0nm。结果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芦丁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 ρ在 0 .0 2 9~ 0 .4 0 6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为Y =2 75 7.2 5x +3.10 ,r=0 .9998,平均回收率为 96 .6 % ,RSD =1.0 6 % (n =8)。实验证明吐鲁番地区的桑叶中芦丁的含量最高。结论 :本法简单、快速 ,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