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理化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分为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其中内部质量控制中的关键控制点又可分为人员质量控制、仪器设备质量控制、试剂标准物质量控制、检验方法质量控制、环境质量控制、样品质量控制、数据质量控制等。而实验室间比对和实验室能力验证则构成实验室的外部质量控制方法。本文归纳整理了理化实验室质量控制领域近些年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正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简称QC)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1],又分为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其目的是为了监控检验检测过程的有效性,识别检验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防止报告错误的结果。本文通过对实验室在检验检测工作中采取的内、外部质量控制活动进行分析、探讨,介绍质量控制经验,供同行  相似文献   

3.
劳动卫生样品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职业危害的卫生学评价有其重要的影响,而分析质量控制是提高其准确度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提高分析质量,我们于1985、1986两年分别对全省各地、市和大型厂矿企业的十多个劳动卫生实验室进行了铅、汞检验质量考核(即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两次考核结果,经统计处理和分析可知,由中心实验室对下级实验室进行外部质量控制,可促使实验室加强内部质量控制,促进分析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正>化学实验室质量控制包括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通过参加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来实现,而内部质量控制则种类较多,例如空白分析、质控样品的分析、加标回收的分析和重复检测等,同时相对应的评价方法也较多,例如质控图法、固定参考范围值比较等方法。而化妆品理化检测由于受质控样品稀少的限制,日常实验室内部控制准确度的方法最常使用的是加标回收率的测定,而评价回收率的方法因化妆品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日常测  相似文献   

5.
CNCA-12-A01食品微生物学能力验证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来确定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活动,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方式[1].通过能力验证,对检验人员技能、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检验,能最有效地消除偏差,提高检验人员检测水平,保证检测数据达到检验质量标准[2].2012年10月北京市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参加了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组织的CNCA-12-A01食品微生物学能力验证计划.  相似文献   

6.
三种检验质量控制数据处理方法的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质量控制是检验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卫生防疫工作规范》中明确规定,为了提高实验室检验工作的质量,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省、地(市)、县(区)卫生检验机构必须开展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而且还明确规定,中央一级的卫生检验机构对省一级的进行考核,省一级的对地(市)、县(区)一级进行考核。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的方法一般有:空白试验、加标回收试验、对比试验、质控样品的检验、盲样考核检验、校准物质的检验、抽样复验、实验室间和人员间能力比对试验及工作基准比较试验、实验室误差试验等方法。为了正确地评价质量控制试验结果,现介绍三种容易掌握、容易操作的质控数据处理方法。1 用标准物质进行准确度控制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利用标准物质既可以验证测量仪器和检验方法的准确度,又可以评价检测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是检验质量控制最  相似文献   

7.
<正>实验室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室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基层疾控机构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和传染病监控预警能力。由于实验结果与仪器设备、检验过程、检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因此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是CDC质量体系中异常重要的一环[1]。各级疾控中心实验室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  相似文献   

8.
谭维贤 《现代保健》2013,(12):144-145
检验实验室的的管理包括检验活动的每一个阶段及每一个方面的具体管理内容,具体指应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并且具有协调性达到教育目的的管理能力对检验实验室系统采取运用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的管理过程。质量控制指的是将标本分为三个步骤处理: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的过程作为质量控制,实际就是对工作人员、仪器设备、检验方法、实验环境以及其他相关的科学工作程序进行有规律和条理性的控制,并且建立合理的控制标准,保证每一个工作程序环节能够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同时得出的检验结果有质量保证。相对于过去对实验室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狭隘理解,仅仅是对实验标本本身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是片面的,应该以全新的观念去理解这个问题,本文主要就检验实验室管理和质量控控制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作探讨。1检验实验室管理和质量控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中伟  何玲  袁桢  孙桂君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9):1185-1185,1187
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实验室内检验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检验质量控制。实施室内检验质量控制又称内部质量控制,它是检验员对检验质量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可以保证微生物检测工作的准确性,是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做好室间质量评价的基础和前提。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是在各实验室完成了内部质量控制的基础上,由上一级质控中心每年给参加室间质控的实验室发1~2次标准参考品,由各实验室进行测定并把测定结果上报,由上级质控中心进行统一评价和考核。通过实验室间质量控制,能够使各实验室之间达到一致的质量水平,及时发现实验室存在的不足之处,了解实验室检测能力,是培训和提高检测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的一种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公共卫生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技术,提高质量控制水平,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有效。方法根据公共卫生实验室的工作特点实施内部质量控制技术,结合工作实例讲解质量控制技术实施步骤、实施要求、评价依据及结果处理。结果对公共卫生实验室8种常用内部质量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明确实施方式、评价依据及结果处理。结论公共卫生检测实验室是政府公共卫生工作的技术支撑,承担着健康危害因子、疫情监测等工作,加强质量控制,科学实施内部质量控制措施,是确保出具准确、有效检验结果和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田珍 《中国卫生产业》2013,(1):12+14-12,14
目的分析并探讨PDCA循环用于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分别对2010年5月—2011年5月该院检验科未将PDCA循环用于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检验样本(设为对照组)和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该院检验科将PDCA循环用于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后的检验样本(设为实验组)中健康体检者、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的不合格检验样本进行统计。结果实验组的健康体检者、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的检验样本的不合格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DCA循环用于临床检验质量控制能使临床检验科学化、规范化和有序化,降低检验样本的不合格率,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探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质量保证措施,保障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保证的关键所在。对影响质量要素(人员、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样品、检测标准、检测环境、记录和检验报告等)及结果开展质量控制。才能使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检测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方法2019年5月—2020年1月对该区内5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作调查分析,包括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管理制度硬件布局、医疗废物管理及实验室样品的内部运送与外部运输。结果5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制度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统一管理临床检验业务后,无论是检验质量还是硬件布局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人员管理差异较为显著,其生物安全管理与防护意识有待提升;医疗废物集中处理能力有限;样本运输缺乏智能化管理意识和能力。结论现阶段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多,需要重点从人员管理、制度完善及样本运输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着手,以求提升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人员、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环境设施、采集和检测等影响质量的因素,采取日常监督、检测报告软件化管理、内审、管理评审和日常检测等质量监控手段实施有效控制,以达到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使实验室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从而保障检测数据的公正性、准确性、及时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盲点调查和现场督查在基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上海市某区20家基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科基本情况和质量状况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盲点调查成绩和现场督查结果的主要因素.结果 盲点调查和现场督查比室间质评能更客观地反映基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质量,影响盲点调查和现场督查成绩的主要因素分别为室内质控专业数和室间质评专业数.结论 建立健全盲点调查和现场督查制度,完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体系.对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检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潘杰  储强  周弋  沈奕峰  丁晓沧 《上海预防医学》2022,34(11):1141-1145
目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梳理上海特大型城市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简称“疾控”)中心公共卫生人才队伍抗疫投入情况,分析总结区县级疾控中心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建议措施。方法以服务人口数量568万的上海市浦东新区疾控中心(简称“浦东疾控”)为例,通过查阅资料、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处置人员投入情况,描述浦东疾控人才队伍特征、人员招录与流失情况,调查影响人才队伍建设的因素。结果2014—2020年,浦东疾控计划招录人数175名,实际到岗人数115名,到岗率65.71%;离职共68名,平均每年离职近10名,流失率呈波动上升趋势(趋势χ2=0.158,P<0.05)。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按现场处置一起疫情的投入人时数和现有在岗人数估算,已超负荷工作。2017—2019年人员薪酬基本维持在2016年水平(年均增长约2.5%),缺乏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进和人才稳定政策,造成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困难。问卷结果显示,79.23%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73.43%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50.24%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创新用人机制。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公共卫生人才数量难以满足新形势、新任务下的疫情防控需要,人员招录引进不足、流失相对严重,部分公共卫生人才的能力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存在一定差距等。结论上海特大型城市区县疾控公共卫生人才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新形势新任务下的疫情防控需要,公共卫生人才培训的针对性、系统性亟需加强,激励制度机制急待完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面质量控制管理在生化检验科工作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该院检验科的26名检验人员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全自动分析仪对128份生化检验标本进行监测,根据该次管理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参照组(常规管理)及实验组(全面质量控制管理),各组均分为(13/64)例,统计及比对两组检验人员管理前、后的工作质量评分、各项检验标本不达标率对检验人员工作满意度情况,并作出总结。结果实验组操作技能、业务知识、学科发展、检验效率及检验质量评分情况,均较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健康体检患者标本、门诊患者标本及住院患者标本不达标率均为1份(1.56%),明显低于参照组健康体检患者标本、门诊患者标本及住院患者标本不达标率的7份(10.93%)、9份(14.06%)、7份(1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检验人员工作满意度63(98.44%),显著高于参照组对检验人员工作满意度56(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生化检验科实施全面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检验结果及准确度,可为临床诊断病情及诊治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宋涛 《药物与人》2014,(10):13-14
血常规检测是临床实验室最基础的常规检测项目,是患者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要求。目前的血常规检测中,使用血液分析仪可有效提高临床检验的质量以及检测的效率。本文简要分析了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包括采集的血样标本是否合格,血量适中,检测仪器是否规范操作,医疗检验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以厦是否采集使用静脉血样等等,来提井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有理的主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国家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伍组成、任务、装备与管理。方法 根据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伍的职责和任务分工,组建国家核辐射卫生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并对队伍进行装备,根据队伍面临的救援情景开展培训、演练等管理工作。结果 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伍由辐射防护与监测、医疗救治、内外污染处理、食品饮用水检测等专业技术人员、应急管理和后勤保障人员组成。培训演练是核辐射卫生应急队伍技术能力和装备是否合理的重要手段。结论 规范化的应急队伍装备与管理,能确保在各类检验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快速响应、高效的开展核辐射卫生应急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内部比对试验的方法,特别是人员重复性比对试验,对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评价,满足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需要。方法:组织人员重复性比对试验,共45人参加了"输入功率测定"的试验项目。运用稳健统计技术结合一般统计方法对结果数据进行了分析,并用综合、分类比较的方法得出综合评价意见。结果:数据准确性方面3人数据离群,80%以上人员可熟练操作相关的检测设备,检测结果在可控范围内。在原始记录的规范及良好操作习惯的养成方面,还有提高的空间。本次试验结果受检测人员学历、稳压电源的影响较小,检测人员临场发挥水平这个因素影响较大。结论:在人员重复性比对试验中应强调综合素质评价的必要性,充分发挥其在内部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好这个技术评价手段,补充外部能力验证或实验室间比对试验的不足,提高技术能力水平,保证实验室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