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产前出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404例前置胎盘病例,探讨产前出血的高危因素,并比较产前无出血组(n=254)及反复出血组(n=150)患者的妊娠结局差异。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当孕妇既往孕次及宫腔操作史累计3次时,此次妊娠产前出血风险分别高于小于3次患者(OR=1.937,95%CI 1.054~3.562)、(OR=2.174,95%CI 1.050~4.504);孕28~32周,产前出血风险最高,随着孕周增加,孕妇产前出血风险反而降低;前壁胎盘孕妇产前出血风险高于后壁胎盘患者(OR=3.978,95%CI 2.220~7.195);中央性前置胎盘孕妇产前出血风险高于边缘性及部分性前置胎盘患者(OR=3.346,95%CI 2.050~5.4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与边缘性及部分性前置胎盘相比,中央性前置胎盘发生反复产前出血风险显著增加(OR=3.344,95%CI 1.955~5.722);前壁胎盘发生产前出血的风险高于后壁胎盘(OR=3.954,95%CI 2.196~7.387);孕周≥36周后产前出血风险显著降低,与其他孕周相比发生产前出血的风险显著降低(OR=0.086,95%CI 0.030~0.240)。产前反复出血组孕妇急诊手术风险显著增加(OR=252,95%CI 60.173~1055.359),血制品使用风险高于无出血组(OR=2.103,95%CI 1.394~3.171);产前反复出血孕妇与无产前出血孕妇相比,分娩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轻度及重度窒息风险分别增加(OR=7.982,95%CI 2.410~26.426)、(OR=2.987,95%CI 1.529~5.837)、(OR=13.941,95%CI 1.690~114.626),同时新生儿重症病房收治风险增高(OR=3.379,95%CI 2.102~5.430)。结论孕次、宫腔操作史、妊娠终止孕周及前置胎盘类型及位置均是前置胎盘产前出血的高危因素,而中央性前置胎盘及前壁胎盘是增加产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反复出血组孕妇血制品使用风险增高,低出生体重儿出生风险、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重症病房收住风险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妊娠中晚期急性胰腺炎(APMLP)并发胎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指导早期识别与临床干预、改善母儿预后。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至2020年的APMLP病例,比较胎儿不良结局和足月分娩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寻找胎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APMLP患者40例,发病率0.263%,无孕产妇死亡,胎儿不良结局组共20例,发生率为50%。不良结局组的中重症/重症急性胰腺炎和产前穿刺引流的比例明显高于足月分娩组,不良结局组产前保守治疗和早期肠内营养的比例明显低于足月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APMLP为轻症(OR 0.104,95%CI 0.016~0.674,P=0.018)、早期肠内营养(OR 0.167,95%CI 0.030~0.924,P=0.040)、保守治疗(OR 0.111,95%CI 0.020~0.610,P=0.011)是胎儿不良结局的保护性因素;胰腺/胰周局部并发症需穿刺引流(OR 7.364,95%CI 1.337~40.548,P=0.022)是胎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胰腺/胰周的局部并发症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成功经阴道分娩分成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section, VBAC)组和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TOLAC)失败组,比较VBAC组和TOLAC失败组患者的妊娠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VBAC的影响因素。 结果(1)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共纳入TOLAC研究的孕妇共323例,其中VBAC率为80.2%(259/323),TOLAC失败率为19.8%(64/323);子宫破裂发生率为0.62%(2/323),均为TOLAC失败组;两组患者均无子宫切除。(2)VBAC组和TOLAC失败组比较,VBAC组头盆评分(7.77±1.15)分,高于TOLAC失败组(7.16±0.70)分,(t=4.891,P<0.001);TOLAC失败组产前阴道出血率6.3%(4/64),高于VBAC组1.2%(3/259),P=0.033;两组的Bishop评分、羊水指数、羊水最深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TOLAC失败组产后出血≥500 ml的比例为51.6%(33/64),高于VBAC组的2.8%(7/259),( χ2=105.500,P<0.001);TOLAC失败组子宫破裂率3.2%(2/64),高于VBAC组(0/259),( χ2=8.144,P=0.017);但两组间产后出血≥1000 ml的比例、输血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4)VBAC组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和胸围均低于TOLAC失败组,1 min Apgar评分高于TOLAC失败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多因素分析显示,孕妇的头盆评分(OR=0.610, 95%CI:0.420~0.887,P=0.010)、新生儿出生体重3500~3999 g(OR=4.783, 95%CI:1.431~15.989,P=0.011)和新生儿出生体重≥4000 g(OR=16.042, 95%CI:1.306~196.983,P=0.030)是VBAC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在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系统的产前评估和严密的产程管理下,TOLAC是安全可行的,VBAC成功率也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头盆评分和胎儿出生体重是VBAC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娩性臂丛神经麻痹(OBPP)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997年1月至2009年12月山东省医疗事故鉴定办公室进行医疗鉴定并已诊断为OBPP的46例患者为OBPP组,按照1:3的匹配方式随机选取同医院、同时期、同性别的正常分娩138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两组新生儿情况、产妇情况、分娩过程及助产士工作年限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两组产妇骨盆外测量均在正常值范围,两组新生儿均为单胎头位并经阴道分娩.OBPP组均为单侧臂丛神经损伤,其中左侧22例,右侧24例;全臂型17例,上臂型26例,前臂型3例.两组产妇年龄、孕产次及分娩孕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OBPP组产前体质指数(BMI)、宫高、腹围分别为(29.5±2.4) kg/m2、(34.9±2.4)及(105±6) cm,对照组分别为(26.1±2.5)kg/m2、(33.7±2.2)及(99±5)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BPP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4390±489)g]明显高于对照组[(3404±360)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BPP组助产士工作年限[(5.2±2.3)年]明显低于对照组[(8.9±5.4)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OBPP组与对照组应用器械助产率分别为28.3%及3.6%,宫缩乏力发生率分别为28.3%及6.5%,第二产程延长发生率分别为8.7%及0.7%,胎方位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0.9%及2.9%.OBPP组以上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条件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产妇年龄、产前BMI、宫高、腹围、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孕次、第二产程时间、分娩助产、胎位异常、宫缩乏力及助产士工作年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助产士工作年限为保护性因素.(5)将上述各相关指标作为变量,选择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选人界值均为0.10,结果显示,孕妇产前BMI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OBPP发生有关联(P<0.10),OR值分别为1.733和1.004.孕妇产前BMI OR值大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OR值,孕妇产前BMI意义大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结论 孕妇产前BMI是OBPP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其次,另一个高危因素是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助产士工作年限较长是其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与双胎妊娠阴道分娩相关的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的影响权重。方法 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全国14个城市39家医院分娩的孕周≥32周第一胎为头位且活产无畸形的双胎妊娠共计1 058例。146例阴道分娩入阴道分娩组,1 362例剖宫产分娩入剖宫产组。对可能与阴道分娩相关的母儿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双胎妊娠阴道分娩呈正相关的因素有产次(OR:1.373;95%CI:1.038~1.817)、早产(OR:3.477;95%CI:2.335~5.178)及胎儿1体重大于胎儿2体重(OR:1.580;95%CI:1.094~2.283);呈负相关的因素有年龄(OR:0.943;95%CI:0.912~0.957)、分娩前BMI(OR:0.901;95%CI:0.837~0.97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0.240;95%CI:0.119~0.486)。结论双胎妊娠阴道分娩与产次、早产、胎儿1体重大于胎儿2体重呈正相关;与孕妇年龄、分娩前BMI及是否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呈负相关。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应应该是个性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并验证妊娠期高血糖(hyperglycemia in pregnancy,HIP)患者分娩巨大儿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2年2月在太原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HIP患者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巨大儿的独立影响因素,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对该模型的效能进行评估,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临床使用价值。结果:(1)纳入1 098例HIP患者进行建模,其中92例(8.38%)孕妇分娩巨大儿。按7∶3比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761例)和测试集(337例)。(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经产妇(OR=3.19,95%CI:1.58~6.54,P=0.001)、高血压家族史(OR=2.28,95%CI:1.06~4.90,P=0.034)、妊娠前体质量指数(OR=1.18,95%CI:1.08~1.30,P<0.001)、双顶径(OR=13.52,95%CI:4.04~48.38,P<0.001)、腹围(OR=2.83,95%...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孕妇继续妊娠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妊娠早期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CSP并强烈要求继续妊娠的55例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55例孕妇中, 15例(27%, 15/55)于妊娠早期终止妊娠, 1例因子宫颈管扩张于孕23周行剖宫取胎术, 39例(71%, 39/55)继续妊娠至妊娠晚期行剖宫产术获得活产儿。39例剖宫产术分娩孕妇的中位分娩孕周为35+6周(范围:28+5~39+2周), 其中, 孕28+5~33+6周分娩7例, 孕34~36+6周分娩20例, 孕37~39+2周分娩12例;病理检查结果为胎盘正常3例(8%, 3/39), 粘连型胎盘植入4例(10%, 4/39), 植入型胎盘植入9例(23%, 9/39), 穿透型胎盘植入23例(59%, 23/39)。36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胎盘植入性疾病(PAS)的孕妇中, 产前最后一次超声检查提示为前置胎盘者27例(75%, 27/36), 9例未提示合并前置胎盘。39例剖宫产术分娩孕妇的中位术中出血量1 000 ml(范围:300~3 500 m...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妇早期体成分及相关因素与妊娠期糖尿病(GDM)血糖控制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11月在昆明市妇幼保健院规律产检并分娩的GDM孕妇1533例,其中未使用药物控制者1396例(91.1%),用药物治疗者137例(8.9%)。于孕早期(孕6~12+6周)测定人体成分,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控制混杂偏倚,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研究孕早期体成分及OGTT值与GDM控制结局A1及A2分级的相关性。结果:未使用药物控制组(A1)和需使用药物控制组(A2)的孕早期体质量指数(BMI)、去脂体重指数(FFMI)、去脂体重(FFM)、内脏脂肪水平(VFL)、孕期体重增长、空腹血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VFL大于9(OR=1.398,95%CI为0.501~3.901,P=0.022)、体脂量(OR=7.177,95%CI为2.295~22.449,P=0.001)、糖尿病家族史(OR=3.01,95%CI为1.256~7.218,P=0.014)是GDM分级A2级的危险因素;FFM(OR=0.3...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孕妇引产的临床特点和引产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引产的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 根据是否临产分为成功组(引产临产者, 72例)和失败组(引产未临产者, 30例), 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特征差异,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双胎妊娠孕妇引产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失败组双胎妊娠引产孕妇的产次、子宫颈Bishop评分显著低于成功组, 而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占比、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和子宫颈Bishop评分<6分的比例, 产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成功组(P均<0.05)。成功组孕妇人工破膜±缩宫素静脉滴注引产的比例为72.2%(52/72), 显著高于失败组(46.7%, 14/30;P=0.030)。成功组与失败组孕妇的分娩孕周, 严重产后出血、输血的发生率, 产后出血量、两胎儿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新生儿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比例分别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引产孕妇均无严重会阴裂伤、均未切除子宫。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初产妇(OR=3...  相似文献   

10.
虞晴  应豪  黄一颖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8,34(4):291-294
目的:探讨低置胎盘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分析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阴道分娩的345例低置胎盘活产单胎患者临床资料,按产后出血与否分为两组行单因素分析,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项高危因素。结果:产后出血共47例,总产后出血率13.6%。单因素分析显示辅助生殖受孕、产前出血史、胎盘距宫颈内口距离、胎盘粘连与产后出血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则表明辅助生殖受孕(OR=8.181,95%CI 3.072~21.791)及胎盘粘连(OR=6.543,95%CI 3.107~13.775)为低置胎盘产后出血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低置胎盘患者应进行系统产前检查和分娩前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各种高危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可能能提供更好的低置胎盘患者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对产后出血风险的预测,从而降低其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时体温异常的孕妇中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的相关因素及HCA对产后母婴感染性疾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分娩且产时体温≥37.5℃的孕妇,根据胎盘病理结果将其分为HCA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的差异,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与HCA相关的因素,并比较两组间产后母婴感染风险差异。结果妊娠期糖尿病(GDM)(OR=1.57,95%CI 1.082.28)、胎膜早破(PROM)(OR=1.41,95%CI 1.091.82)、胎膜破裂持续时间≥24 h(OR=1.61,95%CI 1.032.51)、产程中最高体温≥38℃(OR=1.37,95%CI 1.071.76)、解脲支原体感染(OR=1.54,95%CI 1.072.22)及C-反应蛋白(CRP)≥12mg/L(OR=2.05,95%CI 1.622.59)是HCA的相关因素,且上述因素数量越多,该孕妇其存在HCA的可能性越大。同时,HCA会导致产褥感染及新生儿败血症风险增加。结论在产时体温异常的孕妇中,GDM、PROM、胎膜破裂持续时间≥24 h、产程中最高体温≥38℃、解脲支原体感染、CRP≥12mg/L等因素与HCA密切相关,且HCA的存在会增加产后母婴感染风险。对于此类高度怀疑存在HCA的孕妇,建议采取更积极的产科干预措施,并在产后加强预防性抗感染治疗,以改善孕妇和新生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产妇和新生儿因素对凶险性前置胎盘(PPP)从孕28周到分娩前转归的影响因素,以及MRI检查对PPP术中出血量的可预测性。方法:对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孕28周超声检查提示PPP的孕妇进行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检测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与术中出血量的相关性。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孕产妇及胎儿因素对PPP转归的影响。结果:在孕28周超声检查提示PPP的孕妇中,合并妊娠期高血压(GHD)产妇在分娩前仍为PPP的风险增加了5.7倍(HR 5.723,95%CI 1.498~21.861,P=0.011);既往剖宫产次数每增加1次,增加8.2倍(HR 8.218,95%CI 2.751~24.554,P<0.001)的PPP风险。结论:孕28周超声检查提示为PPP的孕妇,43.9%在分娩时仍为PPP。且合并GHD、既往多次剖宫产的孕妇这一风险可能会更高。降低或严格把关第1次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手术是控制PPP发生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倒转术(external cephalic version, ECV)成功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建立术前评分表, 以期对拟行ECV的孕妇进行分层管理。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非麻醉下行ECV的单胎妊娠孕妇。采用单因素(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CV成功的临床特征,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计算计量变量的截断值, 转换成二分类变量, 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回归系数对自变量进行评分, 建立术前评分表;采用ROC曲线计算评分表的截断值, 根据截断值将研究对象分为低、高分组, 采用曲线下面积评估评分表及分组预测ECV成功的效能, 比较高分组和低分组ECV成功率、难易程度和分娩方式等。结果研究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孕妇共1 338例, 排除885例后, 165例拒绝ECV选择直接剖宫产, 27例ECV前自发转为头位故取消ECV, 最后261例孕妇接受ECV, 纳入分析。ECV成...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成年女性粪失禁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北京市成年女性粪失禁(FI)的患病率,分析FI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系统抽样的方法,应用自填式问卷,对北京市6个区(县)20岁及以上成年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研究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共3058例,年龄在20~79岁之间,平均(48±16)岁.北京市成年女性FI患病率为1.28%(39/3058),FI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分别为:年龄≥40岁(OR值为3.3,95%CI:1.7~6.8)、患尿失禁(OR值为3.0,95%CI:1.5~6.1)、自然分娩(OR值为2.4,95%CI:1.2~4.9)、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元(OR值为3.3,95%CI:1.6~6.5)、经常感到疲劳(OR值为3.0,95%CI:1.5~5.8).结论 北京市成年女性FI患病率不高,但影响因素复杂,应该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外倒转术(ECV)成功的影响因素及术后成功经阴道分娩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8年5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足月行ECV的孕妇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ECV成功及ECV成功后经阴道分娩的相关因素。结果:(1)共纳入219例足月孕妇行ECV,128例成功,成功率为58.4%。胎头可触及((印)OR(正) 12.607,95%CI 4.376~36.320)、有前羊水囊((印)OR(正) 5.829,95%CI 2.508~13.546)是ECV成功的保护性因素((印)P(正)<0.05)。联合使用“前滚翻”手法和“后空翻”手法是影响ECV成功的独立危险因素((印)OR(正) 0.068,95%CI 0.027~0.170,(印)P(正)<0.05)。(2)ECV成功后头位阴道分娩104例,成功率为87.4%。从ECV成功到分娩的间隔天数是影响ECV成功后经阴道分娩方式的保护性因素((印)OR(正) 1.177,95%CI 1.057~1.310,(印)P(正)<0.05)。(3)ECV操作中并发症15例,分别为短暂性胎心率改变6例,短时宫缩8例,紧急剖宫产1例。结论:足月妊娠ECV可以显著减少因臀位为指征的剖宫产;胎头可触及、有前羊水囊有助于ECV成功;从ECV成功到分娩的相隔天数越长越有利于成功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寻找预测产后出血的方法,为预防产后出血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67例患者为研究组,按照1:2的比例以随机数的方式随机抽取院内同期分娩非产后出血患者139例为对照组。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建立多因素logistic模型,并使用ROC曲线评估logistic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约为1.39%(67/4808)。研究组和对照组产程异常、双胎、宫缩乏力、产道裂伤、胎盘因素(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前置胎盘)、血小板减少、职业和会阴切开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所有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最优模型的因素有6个:宫缩乏力、血小板减少、会阴切开、分娩方式、前置胎盘和职业;并且宫缩乏力、血小板减少和前置胎盘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60.415(95%CI:15.86~230.17)、36.216(95%CI:4.68~280.35)和19.175(95%CI:2.78~132.33);而分娩方式、职业和会阴切开是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219(95%CI:0.082~0.586)、0.292(95%CI:0.100~0.851)和0.092(95%CI:0.014~0.59)。ROC曲线下面积AUC=0.9049,灵敏度为75.9%,特异度为89.9%。结论产后出血为多因素影响的结果,本研究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可有效地预测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头位自然分娩相关因素,建立头位自然分娩简易预测模型。方法:收集自然分娩的孕妇347例和剖宫产分娩的孕妇278例。用身高、年龄、宫颈评分、胎儿双顶径和腹围建立自然分娩预测评分模型,并分析该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年龄、身高、宫颈评分、双顶径、腹围与自然分娩有相关性(P0.01)。研究组的预测模型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97±1.43)分vs(2.42±1.32)分,P0.01],模型得分越高,自然分娩发生率越高。模型得分预测头位自然分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7(95%CI 0.955~0.979),最佳临界值≥5分,该界值预测头位自然分娩的灵敏度为87.6%,特异度为69.2%,约登指数为0.75。结论:头位自然分娩评分模型临产前预测自然分娩简易、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待产并选择阴道试产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2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最终分娩方式分为再次剖宫产组(121例)及阴道分娩组(107例),收集并比较2组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228例孕妇中,107例顺利完成阴道分娩,成功率为46.93%,且所有孕妇均无子宫破裂发生;单因素分析发现,2组孕妇在年龄、文化程度、产前体质量指数(BMI)、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阴道分娩史、定期产前检查、使用催产素、瘢痕厚度、现孕周、新生儿体质量等因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产前BMI、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阴道分娩史、定期产前检查、瘢痕厚度、新生儿体质量是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较为安全,对于35岁以下、BMI30 kg/m~2、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超过2年、瘢痕厚度≥3 mm、预计新生儿体质量2 500 g且行定期产前检查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可选择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定期产前检查住院分娩,并于产后6~14周复查的1 027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SUI组303例,无SUI者724例,统计分析妊娠及产后SUI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①1 027例产妇SUI的发生率为29.50%(303/1 027);②SUI高危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SUI的发生产生不同影响(χ2=31.757,P 0.001),阴道分娩者相对于选择性剖宫产者发生产后SUI的风险增加(OR=3.001,95%CI:1.964~4.585),阴道分娩转剖宫产者产后SUI的发生率与选择性剖宫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产妇的母亲有SUI者相对于无家族史者发生SUI的风险增加(OR=15.563,95%CI:5.769~41.982)。第二产程时间、会阴裂伤、产钳助产、会阴侧切、手取胎盘、无痛分娩对产后SUI无明显影响(P0.05);③经阴道分娩组中,SUI者的平均年龄、产前体质指数较无SUI者升高(P 0.05),母亲有SUI的产妇相对于无家族史者发生SUI的风险增加(OR=15.251,95%CI:4.511~51.560)。经产妇相对于初产妇发生SUI的风险增加(OR=1.498,95%CI:1.051~2.136)。结论经阴道分娩、母亲患SUI、肥胖及高龄是产后SUI的高危因素;第二产程时间、会阴裂伤、产钳助产、会阴侧切、手取胎盘、无痛分娩等产科因素对SUI的发生未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病史指征的宫颈环扎术人群中超声监测宫颈长度(cervical length, CL)的变化及环扎术后<24周短宫颈(CL≤2.5 cm)对<34周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病史指征McDonald宫颈环扎术且资料完整的单胎孕妇共145例的临床资料, 记录在围手术期及环扎术后孕≥20~24、≥24~28、≥28~32周经阴道超声测量的闭合段CL, 按分娩孕周分为≥34周分娩组(n=118)和<34周分娩组(n=27), 分析2组环扎术后CL与<34周早产的关系及环扎术后孕≥20~24周短宫颈孕妇早产的风险。采用χ2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组的CL与<34周早产的关系, 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环扎术后CL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1)在145例病例中, 足月分娩106例(73.1%), <34周早产27例(18.6%), 其中7例(4.8%)<28周分娩(晚期流产)(其中2例为有生机儿并存活), 总体活产率96.6%(14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