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体外冲击波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中外文数据库中关于体外冲击波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纳入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370例MPS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冲击波组与激痛点注射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D=-0.35,95%CI(-1.02,0.32),P=0.30]。体外冲击波组较其他治疗组(电针、推拿按摩、牵伸训练)可以更有效地缓解疼痛[MD=-0.78,95%CI(-0.99,-0.58),P0.00001]。体外冲击波组与安慰剂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D=-1.15,95%CI(-3.18,0.88),P=0.27],但结合森林图中黑色菱形的重心偏移程度可知治疗效果更倾向于体外冲击波组。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优于激痛点注射、针灸推拿等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放散式体外冲击波(rESWT)对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的疗效.方法:22例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rESWT组和对照组,每组11例.rESWT组给予有效刺激1次,参数设置为压力强度100kPa,频率8Hz,冲击次数3000次.对照组仅给予安慰刺激1次.比较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即刻、治疗后1周、4周两组患者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改良Ashworth分级(MAS)及胫神经H反射的H波最大波幅和M波最大波幅比值(Hmax/Mmax值).结果:rESWT组治疗结束后即刻及治疗后1周、4周评估PROM及MAS,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周、4周,rESWT组PROM及MA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Hmax/Mmax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有效改善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八段锦对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记忆力的康复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中与八段锦对MCI患者记忆力影响有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的文献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中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价,记忆力相关指标运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研究,共计58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八段锦干预后,MCI患者的AVLT延时回忆评分[MD=2.49,95%CI(2.11,2.86),P<0.001],延时再认评分[MD=1.65,95%CI(1.35,1.96),P<0.001],即刻回忆中第一遍回忆评分[MD=1.94,95%CI(1.14,2.73),P<0.001],即刻回忆中第二遍回忆评分[MD=2.00,95%CI(1.15,2.84),P<0.001],即刻回忆中第三遍回忆评分[MD=2.30,95%CI(1.44,3.15),P<0.001];WMS-RC理解记忆[MD=1.83,95%CI(1.35,2.30),P<0.001],图片回忆[MD=2.00,95%CI(1.28,2.72),P<0.001],联想记忆[MD=1.73,95%CI(1.13,2.33),P<0.001],背数[MD=1.60,95%CI(0.90,2.31),P<0.001],心智1-100[MD=1.95,95%CI(0.62,3.29),P=0.004],心智100-1[MD=1.71,95%CI(0.28,3.14),P=0.02],图片再认[MD=1.74,95%CI(0.46,3.01),P=0.00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段锦可有效改善MCI患者的记忆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后肱二头肌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12 例脑卒中后肱二头肌痉挛患者分成对照组(n=6)和治疗组(n=6)。治疗组予单次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予安慰性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即刻采用改良Ashworth 量表(MAS)、上肢肩肘部分Fugl-Meyer 评分(FMA)进行评定,表面肌电图测定肘伸展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积分肌电值及协同收缩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AS、FMA评分,肱二头肌积分肌电值及协同收缩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可以即刻缓解脑卒中后肱二头肌痉挛,降低肘伸展时肱二头肌的协同激活水平及协同收缩率,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 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搜集悬吊运动疗法治疗CNLB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和风险评估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RCT,789例患者。悬吊运动疗法在改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MD=-1.15,95%CI(-1.41,-0.90),Z=8.82,P0.00001]和Oswestry腰痛功能障碍指数评定量表(ODI)评分[MD=-1.29,95%CI(-1.80,-0.78),Z=4.94,P0.00001]方面优于物理治疗;悬吊运动疗法在改善VAS评分[MD=-0.94,95%CI(-1.52,-0.37),Z=3.21,P=0.001]和ODI评分[MD=-5.96,95%CI(-9.41,-2.51),Z=3.38,P=0.0007]优于其他运动疗法,但悬吊运动疗法在改善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PRS)评分方面与其他运动疗法无显著性差异[MD=0.35,95%CI(-0.23,0.93),Z=1.19,P=0.23];悬吊运动疗法在改善VAS评分方面与中医疗法无显著性差异[MD=-5.29,95%CI(-20.27,9.70),Z=0.69,P=0.49]。结论悬吊运动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疼痛和功能受限。因纳入文献数量有限及质量不高,上述确切结论仍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治疗网球肘患者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有关冲击波治疗网球肘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设定为从建库至2017年8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研究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s,合计患者928例。Meta分析显示冲击波组的疼痛评分[MD=-9.05,95%CI(-12.93,-5.18),P0.01]和握力[MD=3.45,95%CI(2.46,4.43),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现有的临床试验表明,体外冲击波疗法能有效缓解网球肘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可以作为治疗网球肘患者的常规备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表面肌电评定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年限从建库到2018年1月。使用Stata12.0及Getdata软件进行数据的提取和分析,使用GRADE软件对分析结果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提取19篇文献,597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后肢体痉挛肌与非痉挛肌相比:RMS值具有显著性差异[MD=0.98,(95%CI:0.7,1.26),P0.05],且与MAS具有相关性[MD=10.7,(95%CI:4.25,17.15),P0.05];IEMG值和CR值同样具有显著性差异[MD=-1.29,(95%CI:-1.64,-0.94),P0.05][MD=1.29,(95%CI:0.77,1.8),P0.05]。结论:表面肌电可以有效评定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状态和严重程度,但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实验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8.
李静  李贤  王永锋  安楠  陈紫叶  石佳佳  徐文哲 《全科护理》2020,18(22):2785-2791
[目的]系统评价艾灸治疗压疮病人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中文/英文文献,查找所有关于艾灸治疗压疮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自建库至2019年8月内文献均纳入检索范围。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索。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RCTs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有关数据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个RCTs,包括1 211例病人。两组病人压疮治愈率[OR=4.31,95%CI(3.24,5.74),P0.000 01]、压疮有效率[OR=8.67,95%CI(5.08,14.79),P0.000 01]、压疮愈合评价量表评分[MD=-1.14,95%CI(-1.42,-0.87),P0.000 01]、压疮愈合时间指数[MD=0.69,95%CI(0.32,1.06),P=0.000 3]、压疮愈合时间亚组分析结果[MD=-4.81,95%CI(-5.94,-3.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压疮创面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5.48,95%CI(-12.58,1.62),P=0.13]。[结论]艾灸在改善压疮治疗效果方面有优越性,但由于纳入研究RCTs文献质量一般,还需更严格设计、更精细化、多中心、大样本的RCTs来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国内外医学数据库文献,收集RCTs临床证据,按照Jadad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 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临床试验,1280例脑卒中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7篇研究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性提高,从62.4%(131/210)增加到83.6%(179/214)(P0.01);Fugl-Meyer总量表评分6篇研究合并效应量WMD=9.86,95%CI(6.34,13.37),Z=5.49(P0.00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6篇研究合并效应量WMD=7.02,95%CI(3.17,10.88),Z=3.57(P=0.000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NIHSS量表评分5篇研究合并效应量WMD=-1.48,95%CI(-2.09,-0.88),Z=4.82(P0.00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现阶段的RCTs临床证据(Jadad≥3分)表明,针灸治疗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可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针灸治疗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提高21.2%。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电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3月关于电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中、英文文献。2名研究员对检出文献进行整理,依据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估,选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共87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有效率评定电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RR=1.27,95%CI[1.16,1.40];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评定电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MD=-0.36,95%CI[-0.57,-0.16];简式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定电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MD=10.55,95%CI[8.76,12.34];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电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MD=6.85,95%CI[5.16,8.5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电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MD=-2.61,95%CI[-3.01,-2.20];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电针组优于对照组MD=-1.11,95%CI[-1.60,-0.6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对于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有一定疗效,鉴于纳入的文献数量较少、质量较低,仍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为临床循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麻红梅  李月美  李晓芳  潘世琴 《临床荟萃》2021,36(12):1067-1072
目的评价腰大池引流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lsevier Science Direct和Springer以及中文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有关腰大池引流治疗aSAH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RCTs。采用Cochrane手册质量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运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有11篇文献,共计患者121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aSAH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腰大池持续引流组(试验组)优于无引流组(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MD=0.33,95%CI(0.21~0.51),P<0.01],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MD=0.20,95%CI(0.12~0.34),P<0.01],脑积水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MD=0.25,95%CI(0.14~0.43),P<0.01],死亡率低于对照组[MD=0.40,95%CI(0.23~0.70),P<0.01],但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MD=3.24,95%CI(1.63~6.47),P=0.008]。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aSAH患者安全性方面优于无引流患者,但需考虑到不安全因素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由于所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偏低,尚需进一步验证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aSA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健康教育对腰痛患者疼痛、功能性活动及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VIP、CNKI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索时限从2009年1月~2019年9月。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以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7个研究,共2701例患者。Met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①健康教育联合运动疗法在改善腰痛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NPRS评分[MD=-1.78,95%CI(-2.67,-0.89),P<0.01]、RMDQ评分[MD=-4.72,95%CI(-7.70,-0.84),P=0.01];②健康教育联合常规治疗在改善疼痛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VAS评分[MD=-0.49,95%CI(-1.04,0.07),P=0.09],但在改善功能障碍方面具有优势,RMDQ评分[MD=-0.97,95%CI(-1.91,-0.02),P=0.04];③加强健康教育在疼痛改善方面具有优势,VAS评分[MD=-0.52,95%CI(-0.93,-0.11),P=0.01]、NPRS评分[MD=-0.41,95%CI(-0.75,-0.08),P=0.01],在改善功能障碍方面均无优势。所有研究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均无优势。结论:运动疗法或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更有利于腰痛患者疼痛缓解,并能更好的改善因腰痛导致的功能障碍。且加强健康教育可能更加有效。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以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群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治疗组(n=60),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组采用拮抗肌针刺法。在治疗前、治疗28 d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改良Barthel指数(BI)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MAS、FMA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拮抗肌群可有效改善患者上肢痉挛程度,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定量评价太极拳锻炼对肌力的改善效果。方法:检索Pub Med、WOS、EBSCO Host、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太极拳锻炼与肌力相关文献,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太极拳锻炼显著改善膝关节180°/s时伸肌耐力[SMD=0.87,95%CI(0.46—1.28),P0.0001]、女性膝关节60°/s伸肌最大肌力[MD=22.14,95%CI(1.11—43.17),P=0.04]、膝关节屈肌1RM [MD=3.28,95%CI(2.13—4.43),P0.00001]、伸肌1RM[SMD=0.9,95%CI(0.34—1.45),P=0.002]及握力[SMD=0.30,95%CI(0.03—0.57),P=0.03]上有显著性优势;但太极拳锻炼在改善30°/s时踝关节最大肌力、180°/s膝关节屈肌耐力及60°/s膝关节最大屈肌力上未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太极拳锻炼显著改善膝关节肌力,但可能受测量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放散式体外冲击波(r ESWT)结合针刺对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及步态功能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8例患者分成4组,即联合组、冲击波组、电针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4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电针组另予电针治疗,冲击波组另予rESWT治疗,联合组予针刺结合rESWT治疗,4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通过对患者进行综合痉挛评分(CSS)、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和站立行走测试(TUGT)评估患侧下肢功能及步行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4组的FMA评分、FAC评分、CSS评分及TUGT时间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联合组的FMA、FAC、CSS评分及TUGT时间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较电针组改善(P0.05),但与冲击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SWT结合电针治疗可明显缓解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下肢痉挛,改善下肢功能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6.
徐换  徐小静  宋莎莎  童佩  陆敏 《中国康复》2019,34(9):489-493
目的:系统评价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搜集关于BTX A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8年11月1日。由至少2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查、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利用Review Manager 5.3及State 1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22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1218例患者,肉毒素治疗组620例,对照组598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肉毒素治疗组在MAS评分[MD =-0.82,95%CI(-0.86,-0.79),Z=50.34,P<0.05],GMFM评分[MD =9.22,95%CI(7.80,10.65),Z=12.70,P<0.05],ADL评分[MD =11.38,95%CI(7.51,15.24),Z=5.77,P<0.05],CSS评分[MD =-1.9,95%CI(-3.45,-0.35),Z=2.4,P<0.05],关节屈曲度[MD =0.7,95%CI(0.39,1.02),Z=4.4,P<0.05]及有效率[RR =1.3,95%CI(1.13,1.5),Z=3.63,P<0.05]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TX A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肌肉紧张状态及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的方法;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严格把握治疗剂量,根据患儿病情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痉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Medlin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EMBASE、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 disc)、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 Database for Chinese Technical Periodical)、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文献检索起止时限均为从建库到2016年10月。对不同文献分别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推荐方法,及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 Ottawa Scale,NOS)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估,提取有效数据,对符合质量要求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最终纳入的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206例患者,定量分析5项研究,其余作描述性研究。meta分析2个结局指标改良Ashworth指数(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Fugl-Meyer Motor Scale,FMA),治疗的前后结果对照显示,rTMS对脑卒中患者指屈肌痉挛MAS评分的影响,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SMD=0.77,95%CI(0.15,1.38)],对患者腕屈肌痉挛MAS评分的影响,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SMD=0.83,95%CI(0.33,1.33)],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评价的FMA运动评分,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SMD=-0.53,95%CI(-0.79,0.26)]。结论:现有研究显示,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肌痉挛和提高肢体运动功能。鉴于纳入文献质量不高,仍需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高质量临床双盲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低能量体外冲击波对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0例伴有上肢痉挛的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每周1次,共4周。ESWT前和每次ESWT后以及4周后随访时,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简化Fugl-Meyer评定法(FMA)上肢部分进行评定。结果组内比较:治疗组在每次ESWT后及随访时,MAS、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对照组MAS、FM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在第4次ESWT后及随访时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每次ESWT后及随访时,治疗组MAS均较对照组改善(P<0.01),第4次ESWT后及随访时,治疗组FMA较对照组改善(P<0.01)。治疗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ESWT对偏瘫患者上肢痉挛具有一定的疗效;4周随访时,疗效持续存在,且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八段锦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Ovid、EBSCO、Elsevier、Embase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八段锦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8月。由2名评价员单独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如遇分歧,则通过讨论由研究小组集体仲裁解决。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纳入文献12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八段锦运动明显提高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MD=0.25,95%CI(0.12,0.38),P0.00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百分比水平[MD=6.71,95%CI(4.25,9.18),P0.001]、用力肺活量[MD=0.16,95%CI(0.01,0.31),P=0.04]、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水平[MD=4.90,95%CI(2.43,7.38),P0.001]、6min步行距离水平[MD=41.59,95%CI(5.82,77.37),P=0.02],提高患者生存质量[MD=-1.84,95%CI(-3.50,-0.19),P0.05]。结论:八段锦运动提高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改善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EBSCO中关于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筛查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包括67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证实,护理干预能够:降低ADL评分,合并效应有统计学意义[MD=-2.32,95%CI为(-3.21,-1.43),Z=5.11,P0.001];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MMSE评分,合并效应有统计学意义[MD=2.55,95%CI为(1.34,3.76),Z=4.14,P0.001];降低HAMD评分,合并效应有统计学意义[MD=-4.59,95%CI为(-8.16,-1.03),Z=2.52,P=0.01];提高老年痴呆患者QOL-AD评分,合并效应有统计学意义[MD=2.49,95%CI为(1.00,3.97),Z=3.28,P=0.001]。结论护理干预在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精神心理状况以及生活质量方面显示出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