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吸气肌训练联合膈肌抗阻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呼吸、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呼吸肌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呼吸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吸气肌训练和膈肌抗阻训练,吸气肌训练和膈肌抗阻训练均每日1次,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吸气肌肌力指数、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Berg平衡量表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呼吸肌肌力、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呼吸肌肌力、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 治疗后,呼吸训练组患者的吸气肌肌力指数、Fugl-Meyer评分和Berg平衡评分分别为61.80%、75.00分和38.00分,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Spe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吸气肌肌力指数与FMA评分(r=0.649, P<0.001),Berg平衡评分与FMA评分(r=0.607, P<0.001),吸气肌肌力指数与Berg平衡评分(r=0.475,P<0.005),3者间均呈显著相关性。 结论 吸气肌训练联合膈肌抗阻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吸气肌肌力水平,同时还可促进其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将入组的96例亚健康状态病例分为4组,分别给予处理因素干预。治疗组施加脊背部的整脊、四维牵引调曲及运动疗法整体治疗方法,规定疗程结束后,继续每天一次的运动疗法,另外三组对照组分别施加背部整脊、四维牵引、运动疗法。在规定疗程(12次)结束后及治疗后三个月,按照统一疗效标准评定各组治疗效果。三个月后评价结果表明:自拟的一套运动疗法在预防亚健康复发、维持治疗效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六字诀联合吸气肌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3组均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PT、OT),训练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吸气肌肌力训练,联合吸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六字呼吸训练。练习3个月后,对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吸气肌功能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干预3个月后,联合组和训练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干预后的FVC、FEV1、MV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训练组干预后的FEV1、MV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干预后的FEV1、MVV均明显高于训练组(均P0.05);训练组与对照组间、联合组与训练组间的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联合组和训练组患者的MIP、PIF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联合组患者干预后的MIP、PIF均明显高于训练组及对照组(均P0.05);训练组干预后的MIP、PI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单独的吸气肌训练相比,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六字诀联合吸气肌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吸气肌功能,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1]。平衡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障碍中居于首位[2],平衡功能是站立与步行的必要条件。虽然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康复后恢复了步行功能,但是平衡和步态障碍在慢性期仍然存在,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躯干肌群的收缩调整对维持身体正常姿势、坐位平衡和站位平衡具有重要意义[3],脑卒中后患者躯干位置感觉和躯干肌力降低显著影响其平衡功能。有研究报道,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中的抗阻骨盆前方上提和后方下掣能够增强躯干下部肌力,促进早期脑卒中患者的行走[4]。因此,本研究探究PNF躯干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呼吸肌功能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康复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4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9例,根据吸气肌肌力百分比(实际肌力指数/预计肌力指数)将患者分为呼吸肌功能障碍组(<50%)和对照组(≥50%)。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脑卒中类型、脑卒中部位、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史)、身体质量指数(BMI),以及是否有吞咽障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和简化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患者的运动和平衡能力。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脑卒中患者呼吸肌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结果 139例患者中,呼吸肌功能障碍者81例(占58.27%)。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卒中部位(是否涉及脑干)、是否伴有吞咽障碍、FMA评分和BBS评分是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伴有吞咽障碍、FMA评分和BBS评分是脑卒中患者呼吸肌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伴有吞咽障碍为危险因素,FMA评分和BBS评分高为保护性因素。 结论 脑卒中后部分患者会存在呼吸肌功能障碍,伴有吞咽障碍为呼吸肌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而FMA评分和BBS评分高是其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肺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2组均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心肺康复训练。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无氧阈(AT)、峰值氧脉搏及峰值氧摄取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斜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系统心肺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气道廓清技术结合腹式呼吸以及吸气肌训练对脑干出血后肺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1例脑干出血后伴有肺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气道廓清技术、腹式呼吸以及吸气肌训练,观察训练后肺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经6个周的训练后,该患者的吸气肌肌力指数、肺的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时间内所呼出的气量(FEV1)、FEV1/FVC、呼气流量峰值(PEF)均明显优于治疗前。结论:气道廓清技术结合腹式呼吸以及吸气肌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干出血患者的肺功能,特别针对有肺功能障碍的脑干出血患者,临床操作相对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抗阻-耐力运动在冠心病康复中的作用,以及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招募的105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抗阻—耐力组、常规耐力运动组和健康教育组,每组35例。三组均给予生活方式的指导,常规耐力运动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耐力运动训练,而抗阻—耐力组则在常规耐力运动组基础上进行抗阻训练。训练12周后,对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康复训练后,患者心肺运动试验结果显示,三组在无氧阈(AT)、峰值氧脉搏、峰值氧摄取量和VE/VCO_2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抗阻—耐力组的AT、峰值氧脉搏、峰值氧摄取量和VE/VCO_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常规耐力运动组的VE/VCO_2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抗阻—耐力组的AT、峰值氧脉搏和峰值氧摄取量均显著优于常规耐力运动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抗阻—耐力组和常规耐力运动组的FVC和FEV1两指标均显著改善,康复干预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方差分析显示,三组间FVC、FEV1,以及FEF25%、FEF50%、FEF75%等小气道指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抗阻—耐力组和常规耐力运动组的FVC、FEV1、FEF25%、FEF50%、FEF7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上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三组患者在屈肘、伸膝和屈膝等三方面的肌肉力量间差异也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抗阻—耐力组的屈肘、伸膝和屈膝力量均高于对照组,单纯耐力运动组的屈肘和屈膝力量优于对照组,并且抗阻—耐力组的伸膝和屈膝力量也优于单纯耐力运动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耐力运动相比,对冠心病术后患者给予抗阻—耐力运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心肺储备功能,但对静息肺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针刺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HKD、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及万方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7月期间关于针刺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报道;并采用RevMan5.3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共有患者507例), 均为中文文献。通过Meta分析发现, 针刺运动疗法在改善脑卒中患者Fugl-Meyer量表(FMA)总分[MD=9.13, 95%CI(6.73, 11.54), P<0.001]、上肢FMA评分[MD=5.22, 95%CI(2.82, 7.61), P<0.001]及下肢FMA评分方面[MD=3.70, 95%CI(1.97, 4.83), P<0.001]均显著优于传统针刺联合运动训练。关于针刺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影响各研究间存在显著异质性(P=0.002, I2=87%);经敏感性分析并剔除异质性文献后, 发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青少年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特发性脊柱侧凸青少年患者44例,采用肺功能测试系统进行肺通气功能测试,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最大通气量百分比(MVV%)。同时收集患者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程、是否学习舞蹈、是否经常运动、体重指数(BMI)、Cobb角度、旋转角度、膈肌厚度、膈肌移动度。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肺功能的因素,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膈肌功能与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患者FVC%、FEV1%、MVV%分别为70.80±12.52、56.32±14.52、77.50±17.71。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学习舞蹈和膈肌移动度是FVC%、FEV1%、MVV%的影响因素。进一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膈肌活动度是影响轻中度特发性脊柱侧凸青少年患者肺功能的独立因素(P<0.05)。膈肌活动度与FVC%、FEV1%、MVV%之间均呈正相关(P均<0.01)。 结论 对于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以增强膈肌活动度为目的的呼吸训练非常必要,可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降低脊柱侧凸对呼吸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