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颈椎矢状面形态特征与康复治疗后Cobb角的变化,分析不同颈椎分型对康复治疗疗效的影响,研究颈椎形态在脊柱侧凸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于上海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随访的67例女性AIS的基本信息及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测量其颈椎前凸角、颈椎矢状面形态、康复治疗前后的冠状面Cobb角,计算Cobb角改变量。根据颈椎矢状面形态,将患者分为颈椎前凸组和颈椎后凸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Cobb角的变化量。以康复治疗后Cobb角变化量为因变量,女性AIS患者治疗前年龄、身高、体重、颈椎后凸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颈椎后凸与康复治疗后Cobb角变化量的关系。结果:67例女性AIS中47例(70.1%)存在颈椎后凸。康复治疗后,颈椎前凸组与颈椎后凸组的Cobb角改变量分别为﹣16.4°(﹣28.5°,﹣9.2°)、4.3°(﹣2.1°,9.0°),颈椎前凸组的Cobb角改变量较颈椎后凸组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线性回归结果表明颈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未经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的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 方法对62例未经治疗的女性AIS患者采用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学会患者问卷表(SRS-22)进行问卷评估。根据Cobb角大小分为轻度脊柱侧凸组14例(Cobb角<30°)、中度脊柱侧凸组42例(Cobb角30°~50°)、重度脊柱侧凸组6例(Cobb角>50°)。 结果重度脊柱侧凸组自我形象维度得分均低于轻度脊柱侧凸组和中度脊柱侧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功能活动、疼痛、心理健康三个维度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中文版SRS-22问卷可提供AIS患者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信息。Cobb角>50°的AIS患者自我形象维度得分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青少年脊柱侧凸(AIS)患儿运用Bending位腰椎仰卧侧屈加压位片评估其脊柱柔韧性的价值。方法:以我院2016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行矫形治疗的28例AIS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手术前后均行全脊柱站立正位片评价手术矫正率,同时行仰卧侧屈位片检查、Bending位腰椎仰卧侧屈加压位片,对比两种体位检测的Cobb角、柔韧性及矫正指数。结果:本组患儿行全脊柱站立正位片检查,结果显示患儿术前Cobb角(51.17±11.26)°,术后Cobb角(13.64±2.69)°,手术矫正率为(73.34±4.29);Bending位腰椎仰卧侧屈加压位片检测的Cobb角明显小于腰椎仰卧侧屈位片,而柔韧性、矫正指数更高,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AIS患儿运用Bending位腰椎仰卧侧屈加压位片可以有效评估脊柱柔韧性,在临床上具有泛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治疗Ⅰ°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疗效。方法 70例Ⅰ°AIS患者,32例未经康复治疗,自行姿势矫正0.5年以上为对照组,38例经本院运动疗法治疗0.5年为治疗组。比较治疗前后全脊柱站立位正侧位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Cobb角、脊柱旋转程度、代偿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与0.5年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动疗法治疗Ⅰ°AIS安全有效,自行姿势矫正无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支具矫正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3-01/2005-12在解放军第211医院骨科收治的106例未做过治疗的生长发育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给予热塑矫形支具治疗。男21例,女85例;年龄8~19岁,平均(13.1±3.6)岁。单胸凸49例,双胸凸8例,胸和腰双凸37例,胸腰段或腰凸12例。原发Cobb角20°~42°,平均(±6.4)°。Risser征0度51例,Ⅰ度33例,Ⅱ度19例,Ⅲ度3例。支点29.5弯曲位时的矫正率≥50%的柔软性侧凸57例,<50%的僵硬性侧凸49例。每3~6个月复查1次,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结果:①全部病例随访24~72个月,平均36个月,79例(74.5%)治疗有效(原发性侧凸Cobb角增加≤5°,或是胸腰双主弯中继发侧凸超过原发侧凸≤5°),27例(25.5%)出现脊柱侧凸进展,治疗无效。②柔软性侧凸57例,支具矫正有效是48例;僵硬性侧凸49例,有效是37例,柔软性侧凸的矫正效果优于僵硬性侧凸。③脊柱侧凸Cobb角在20°°者63例,有效是54例,~2930~40°者43例,有效是25例,Cobb角20°°组的矫正效果优于Cobb角30°°组。③未出现特殊的材料和宿主的明显~29~40不良反应和负性事件,但腰、髋部骨密度明显下降。结论:①热塑矫形支具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能够取得良好疗效。②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者,侧凸柔软性好者,Cobb角较小者,矫正效果好。③支点弯曲位时的矫正率可以预测支具矫正效果。④随访中发现应用支具后患者腰、髋部骨密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后路选择性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自2011年3月~2014年10月共行后路三维矫形术治疗52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男20例,女32例;年龄13~18岁,平均16.5岁;52例患者均获得3~60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30个月,统计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术前冠状面主胸弯Cobb角分别为86.67°±10.31°(74.32°~96.5l°),手术时间为200.59±38.12 min,术中出血量838.10±197.90 mL,术后l周冠状面主胸弯畸形矫正率为(72.07±10.80)%,冠状面Cobb角平均残留21.37°±10.31°(11.32°~31.38°);终末随访平均丢失21.37°±10.31°(11.32°~31.38°);顶椎偏距平均残留2.37±1.25 cm,矫正率为(50.07±9.80)%,终末随访时平均丢失0.51±1.05 cm,丢失率为(8.07±3.11)%。4例中1例因侧凸进展而采用延长融合范围治疗;l例因近端交界后凸加剧而需向近端延长融合范围;1例感染患者接受了抗生素治疗;l例假关节形成患者采用更换断裂内固定及局部植骨治疗。 结论选择性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能有效改善AIS畸形,但存在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评估S型脊柱侧凸患者应用运动疗法半年后Cobb角的变化隋况,探讨运动疗法对S型脊柱侧凸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00-01/2004-06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原发性S型脊柱侧凸患者80例,均自愿参加本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运动疗法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先应用脊柱侧弯矫正治疗仪行侧方体表电刺激治疗,刺激时间逐步延长,直至达到8h/d。其次进行牵引治疗,T9以上侧弯显著者行枕颌牵引,T9以下侧弯显著者行骨盆牵引治疗,牵引持续时间30min/次,2次/d。在以上治疗的同时两组患者均行针对性的姿势训练,要求患者保持姿势的挺拔和对称。运动疗法组患者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再增加针对原发性S型脊柱侧凸的矫正体操,通常在卧位或匍匐位进行,1次/d。Cobb角为反映侧凸角度最为常用的指标,测量方法为沿侧凸弧位置最高或最低的点,向凸侧或凹侧斜度最显著的端椎上缘或下缘作切线,此两切线各自垂线的交角即为Cobb角。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评定两组患者胸段及腰段Cobb角的变化情况。结果:8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的变化:治疗半年后两组患者脊柱胸、腰段Cobb角的角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18&;#177;9,16&;#177;8;10&;#177;7,9&;#177;5)&;#176;;(25&;#177;13,23&;#177;11,26&;#177;12,24&;#177;10)。(t=4.11~6.02,P〈0.01)],但运动疗法组患者脊柱胸、腰段的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t=3.01,3.24,P〈0.01)。结论:运动疗法对原发性S型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其优点是简便、无痛苦且依从性较高,但该疗法的动作必须正确、充分、长期、持续地进行。  相似文献   

8.
背景:重度脊柱侧凸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目前研究表明分期矫形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目的:分析分期矫形在治疗重度脊柱侧弯中的疗效。方法:对10例重度僵硬的脊柱侧凸分期矫形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年龄12岁。冠状面Cobb角110°-180°,平均140°,矢状位后凸Cobb角50°-100°,平均75°,均采用1期前路松解,2期行Halo-plevic环牵引,3期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物治疗。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期前路松解及2期牵引治疗术后冠状位Cobb角平均90°,矫正率为35.7%,矢状位Cobb角50°,矫正率为33.3%;3期截骨矫形后冠状位Cobb角平均40°,矫正率为71.4%,矢状位Cobb角35°,矫正率为53.3%。结果说明对于重度僵硬脊柱侧凸畸形,分期矫形治疗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行后路矫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亚儿 《护理与康复》2009,8(7):614-615
正常情况下,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当脊柱某些节段偏离了身体正常正面轴线称为脊柱侧凸。对处于生长期患儿,正位X线片脊柱侧凸角度(Cobb角)〉40°、非手术治疗无效、疼痛、胸椎前凸及伴有明显外观畸形应考虑手术治疗。目前手术矫形发展到三维畸形矫正一冠状、矢状、轴状。后路矫形也是三维畸形矫正。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本院脊柱外科为14例脊柱侧凸患儿实施后路矫形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评估S型脊柱侧凸患者应用运动疗法半年后Cobb角的变化情况,探讨运动疗法对S型脊柱侧凸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00-01/2004-06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原发性S型脊柱侧凸患者80例,均自愿参加本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运动疗法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先应用脊柱侧弯矫正治疗仪行侧方体表电刺激治疗,刺激时间逐步延长,直至达到8h/d。其次进行牵引治疗,T9以上侧弯显著者行枕颌牵引,T9以下侧弯显著者行骨盆牵引治疗,牵引持续时间30min/次,2次/d。在以上治疗的同时两组患者均行针对性的姿势训练,要求患者保持姿势的挺拔和对称。运动疗法组患者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再增加针对原发性S型脊柱侧凸的矫正体操,通常在卧位或匍匐位进行,1次/d。Cobb角为反映侧凸角度最为常用的指标,测量方法为沿侧凸弧位置最高或最低的点,向凸侧或凹侧斜度最显著的端椎上缘或下缘作切线,此两切线各自垂线的交角即为Cobb角。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评定两组患者胸段及腰段Cobb角的变化情况。结果:8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的变化:治疗半年后两组患者脊柱胸、腰段Cobb角的角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18±9,16±8;10±7,9±5)°;(25±13,23±11,26±12,24±10)°(t=4.11~6.02,P<0.01)],但运动疗法组患者脊柱胸、腰段的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t=3.01,3.24,P<0.01)。结论:运动疗法对原发性S型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其优点是简便、无痛苦且依从性较高,但该疗法的动作必须正确、充分、长期、持续地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Rodin 4D技术制作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矫形器与传统石膏技术制作AIS矫形器的疗效差异。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上海市残联康复中心与苏州市残联康复服务训练中心收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0例,主弯角度(25°Cobb40°),年龄10—16岁,进行佩戴AIS矫形器干预。上海市残联康复中心收治AIS患者20例,其中,通过Rodin 4D技术制作矫形器10例(本地Rodin 4D组),传统石膏技术制作矫形器10例(石膏组);苏州市残联康复服务训练中心收治AIS患者10例,通过Rodin 4D脊柱扫描远程网络传输技术,将10例AIS患者评估数据网络传输至上海市残联康复中心,由上海市残联康复中心负责矫形器制作(远程Rodin 4D组)。所有AIS患者每日佩戴矫形器时间为20—22h,总计佩戴时间为1年,并对其干预前后进行Cobb角测量,观察疗效差异。结果:3组AIS患者矫形器干预前后Cobb角度均有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本地Rodin 4D组与远程Rodin 4D组治疗后Cobb角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本地及远程Rodin 4D组与石膏组治疗前后Cobb角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Rodin 4D技术制作AIS矫形器疗效优于传统石膏技术,可推广应用Rodin 4D远程制作AIS矫形器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方法及临床效果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对35 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应用中华长城脊柱矫形固定系统行后路矫形手术。【结果】35 例患者中侧凸平均矫正Cobb 角38. 5°,矫正率79%。经平均18. 5 个月随访,融合良好。【结论】中华长城脊柱矫形固定系统具有三维空间矫形力,矫形明显、持久、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陈东  武继祥  黄丹 《中国康复》2014,29(2):149-151
目的:探讨分析夜用式脊柱侧凸矫形器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单侧弯的疗效。方法:脊柱单侧凸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在睡觉时佩戴夜用式脊柱侧凸矫形器8-10h ,对照组佩戴传统色努式脊柱侧凸矫形器≥20h。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角,顶椎偏离中线距离(AVT)、躯干位移(TS)和肺活量(VC)的改善。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的Cobb角度、AVT及TS距离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VC含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夜用式脊柱侧凸矫形器适合青少年C型侧凸治疗,其矫正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脊柱侧凸矫形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2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穿戴不同压力面积舍努式矫形器后的疗效,以期为临床设计、制作舍努式矫形器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选取T6以下椎体为顶椎的特发性脊柱侧凸青少年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穿戴跨度为3个椎体面积和5~6个椎体面积作为压力区域的舍努式矫形器,并测量装配前、后科布氏(Cobb)角和顶椎旋转角度以及穿戴矫形器后的疼痛指数。 结果A组患者Cobb角的矫正率为17%,B组患者Cobb角的矫正率为2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顶椎旋转角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A组患者疼痛指数为5.00,B组为2.0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适当增大舍努式矫形器压力面积有利于提高脊柱侧弯患者矫正角度,并且能使患者穿戴更舒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Boston矫形器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Boston矫形器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997年3月至2002年12月使用Boston矫形器治疗并得到随访的AIS患者108例,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角、顶椎偏离中线距离(AVT)、顶椎旋转度(AVR)、躯干位移(TS)以及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残气量(RV)等指标,分析并评价Boston矫形器的疗效。结果矫形器治疗前,脊柱侧凸的Cobb角为(38.2±10.8)°,矫形器治疗2年后Cobb角平均为(24.4±8.9)°,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矫正率为36.1%。矫形器治疗后, AVT、AVR和TS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1);而肺功能各项指标(包括VC、FEV1/FVC、MVV和RV)的正常率并无明显改变(P>0.05)。Risser。征Ⅰ度(包括0度)患者矫正率分别与Risser征Ⅱ度、Ⅲ度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3例患者因出现侧凸进展改行手术矫形外,其他患者侧凸畸形均得到显著改善,肺功能无明显损害。结论Boston矫形器对AIS的临床治疗有效,Risser征可以作为预测AIS矫形器矫形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5):2881-2882
我院60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采用半椎体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及矫形率变化等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在手术后即刻、手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冠状面局部侧凸Cobb角、冠状面整体侧弯Cobb角、头侧代偿弯Cobb角、尾侧代偿弯Cobb角、顶椎偏移、躯干偏移、SVA、矢状面后凸Cobb角较手术前明显减少,经治疗后患者后、侧凸均明显好转且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应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背景:既往文献报道马凡综合征患者脊柱侧凸的矫正有着较高的并发症和矫正率的丢失;运用脊柱三维矫形内固定系统治疗马凡综合征患者脊柱侧凸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CD、TSRH等第3代脊柱矫形内固定系统对马凡综合征患者脊柱侧凸的矫正效应。设计:回顾性分析。单位: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对象:于1997-09/2003-07选择资料完整的马凡综合征脊柱侧凸患者10例,行后路CD及TSRH器械矫形内固定,同时予以自体骨移植融合手术。双主弯型8例,胸椎侧弯2例,胸椎侧弯方向均为右侧弯。胸椎后凸3例,胸腰段后凸2例。方法:在术前、术后1周及随访时均拍摄站立位的正侧位X射线片。术前拍摄左右侧曲位及悬吊位X射线片,以评估侧凸的柔韧性。侧凸角度大小的测量方法采用Cobb法,同时记录侧凸的稳定椎及中立椎。10例患者均予以后路手术。2例使用CD系统矫形内固定,另外8例使用TSRH系统。植骨材料来源于自体髂后上棘。术后予以支具保护3个月。主要观察指标:术后脊柱侧凸的矫正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12~60个月的随访,8例双主弯型患者胸弯的矫正率为48%,随访矫正率丢失为20%;腰弯的矫正率为56%,随访矫正率丢失为16%;2例单胸弯型患者的矫正率为61%,随访矫正率丢失为8%。所有患者躯干平衡得到改善。无神经并发症的发生。2例出现交界性腰椎后凸。1例切口延迟愈合。结论:使用脊柱三维矫形内固定系统治疗马凡综合征患者脊柱侧凸,可以达到满意疗效。术前对马凡综合征患者的心肺情况进行评估,术中适当延长融合节段,避免过度矫正,减少软组织损伤,更加重视植骨融合是疗效满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后路一期360°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一期360°脊椎截骨、椎间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接受手术,手术时间4.6~7.5 h,平均5.6 h;出血量1600~4300 mL,平均2570 mL。术后约1周戴支具下地活动,2例术前神经损害者有不同程度恢复。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75°矫正为32°,矫正率为57.3%;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47°矫正至11°。所有患者随访8个月以上(8~50个月),围手术期并发症:切口红肿并分泌物1例,一过性下肢麻木2例,无严重并发症(神经损伤等)发生。1例术后11个月发现固定棒断裂,随访36个月畸形未加重。结论 后路一期360°脊椎截骨术是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有效手段,具有矫正率高、安全有效和临床疗效显著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柱矫形器配合矫正体操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疗效。方法:40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儿。均每天穿戴矫形支具时间23h并配合脊柱矫正体操练习,要求达到凸侧肌肉收缩,凹侧肌肉牵伸,每次30min,每天1-2次。穿戴期间定期X线片检查脊柱Cobb角。结果:1年后随访,40例患儿中33例能坚持穿戴矫形支具和进行矫正体操练习;胸椎、腰椎Cobb角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单弧侧弯治疗的效果比双弧更明显(P<0.05)。结论:矫形支具配合矫正体操治疗能矫正脊柱侧弯畸形,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3D打印脊柱侧凸矫形器的矫正期内矫正效果和短期矫正效果。方法 2021年7至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6例,穿戴矫形器前及穿戴后即刻摄脊柱全长X线片;每日穿戴矫形器20 h以上,6个月后随访拍摄X线片;计算Cobb角。穿戴矫形器前后采用脊柱侧凸研究会22项问卷简体中文版(SRS-22)进行评估。结果 穿戴矫形器前,患者平均Cobb角(22.10±6.29)°;穿戴后即刻Cobb角(7.85±10.90)°(t=4.775, P <0.01);6个月后,Cobb角(14.33±0.74)°,仍明显低于穿戴前(t=4.189, P <0.01)。穿戴6个月后,SRS-22功能状况维度评分明显增加(Z=-2.676, P <0.01)。穿戴后即刻Cobb角与6个月后Cobb角呈正相关(r=0.826,P <0.05)。结论 穿戴3D打印脊柱侧凸矫形器矫正期内和短期矫正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