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华法林临床应用及出血不良反应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法林(Warfarin)是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血药,因狭窄的抗凝治疗指数范围和抗凝不当所致的出血并发症一直妨碍其临床抗凝治疗。本文汇总近年来国内外华法林临床治疗使用情况及其安全性评价,探讨华法林治疗中致出血的机制,优化其治疗方案,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华法林作为临床抗凝治疗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药,广泛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肺栓塞、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等的抗凝治疗中[1]。但在抗凝治疗过程中,华法林的抗凝作用易受其他药物、食物、遗传、年龄、体重、疾病、环境等因素影响[2],使其抗凝作用发生变化。本文拟通过对临床药  相似文献   

3.
郑必龙  刘俊 《安徽医药》2013,17(11):1975-1977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因素,促进华法林合理使用。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阐述华法林抗凝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分析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因素。结果华法林抗凝作用显著,使用方便,但安全范围狭窄,易受遗传、疾病、药物及食物的影响。结论充分认识华法林抗凝作用影响因素,实施个体化给药,提高华法林抗凝疗效,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华法林作为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是维生素K的拮抗剂,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房颤动、静脉血栓、肺栓塞及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等抗凝治疗.但由于患者个体化差异大,易导致抗凝不足或抗凝过度.造成个体差异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与非遗传因素(药物、食物等),其中药物或饮食均可改变华法林的药代动力学[1].随着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开展,中西药合用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华法林抗凝治疗时联用胺碘酮引起国际标准化值(INR)异常升高的处理方法及药学监护。 方法 通过对照华法林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确定引起INR值异常波动的药物,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加强凝血功能的监测,并从华法林与胺碘酮的作用机制、相互作用、两药联用后抗凝作用与两药的剂量、浓度相关性等方面阐述胺碘酮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 结果 INR异常波动为华法林与胺碘酮联用所致,两药联用可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增加出血风险,通过停用华法林3 d,INR恢复到目标值范围,继续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情况控制平稳,顺利出院。 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对患者有效的药学监护,可协助临床及时发现药物治疗相关问题。在使用与华法林有相互作用的药物时要考虑其对抗凝治疗的影响,一方面要充分了解药物合用时的药理学及药动学变化,另一方面要加强监测,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缺失华法林相关基因型检测结果的情况下,基于贝叶斯法的Warfarin Dose Calculator(WDC)和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法(MLR)的Warfarin Dosing、IWPC华法林剂量计算器等三种华法林剂量预测辅助工具的预测性能,为无条件进行华法林相关基因型检测地区的患者使用华法林提供准确、适于临床推广的预测工具。方法:计算三种预测工具的平均预测误差(MPE)、均方根误差(RMSE)和预测误差在实际维持剂量±20%范围内的患者百分比,比较它们的华法林剂量预测性能。所有统计学分析均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进行。结果:WDC的Posteriori模块的MPE和RMSE最低且预测误差在实际维持剂量±20%范围内的患者百分比最高,此外WDC的Priori和Posteriori模块的预测精确度显著高于Warfarin Dosing和IWPC华法林剂量计算器(P<0.05)。结论:临床常用的三种华法林剂量预测辅助工具中,基于贝叶斯法的Warfarin Dose Calculator可能更适合于无条件进行华法林相关基因型检测地区患者的华法林剂量预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中国汉族人群临床特征及基因型对华法林剂量的影响,并构建华法林给药模型,为临床华法林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设定标准选取某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行心脏瓣膜手术后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并达到华法林稳定剂量的中国汉族人群203例,对纳入人群进行CYP2C9*3、VKORC1-1639G/A基因多态性检测,结合基因型及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对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并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结果:性别、吸烟、饮酒及高血压病史对华法林剂量无明显影响(P>0.05)。华法林剂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155,P=0.027);与身高、体质量呈正相关(r=0.166、0.190,P=0.009、0.003)。CYP2C9*3、VKORC1-1639G/A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剂量的影响在统计学上有统计学差异(P<0.01)。拟合得到华法林给药模型D=2.855-1.173×CYP2C9(AC)+0.020×W-0.024×A+4.064×VKORC1(GG)+1.486×VKORC1(GA)。结论:华法林的剂量受到年龄、身高、体质量及CYP2C9*3、VKORC1-1639G/A基因多态性的影响,依据华法林给药模型可优化华法林个体化给药方案,但仍有待于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对房颤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建立适合汉族人群老年房颤患者的华法林给药模型,指导华法林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法:对200例口服华法林抗凝的老年患者进行CYP2C9和VKORC1基因分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房颤患者华法林日均稳定剂量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依据CYP2C9和VKORC1基因型、年龄、身高、体质量、合并用药建立华法林稳定剂量计算公式。结果:INR稳定在2.0~3.0之间时,CYP2C9*1/*1基因型患者日均使用华法林剂量(3.87±0.71)mg显著高于CYP2C9*3基因型患者(1.05±0.59)mg;VKORC1-1639AA基因型患者日均使用华法林剂量(2.94±1.03)mg显著低于VKORC1-1639GA/GG基因型患者(5.76±1.12)mg。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华法林稳定剂量公式,建立的回归模型中包含年龄、体质量、合并用药、CYP2C9*3和VKORC1-1639基因型,该模型能解释约56.5%个体间华法林剂量差异。结论:基于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建立的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公式,能帮助指导华法林在老年房颤患者中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9.
华法林作为常用的抗凝药,因疗效确切日益受到临床重视,但也伴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华法林疗效的影响因素众多,如遗传、药物的相互影响、饮食、疾病等等,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0.
华法林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血管栓塞类疾病。华法林主要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循环利用,从而产生药理作用,并主要由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后,经肾排出体外。但华法林治疗窗较窄,个体及种族差异较大,药物不良反应严重,易受人体的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遗传多态性居于主要地位。本文将着重从遗传多态性方面入手,阐述遗传因素对华法林临床用量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制定华法林的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细胞色素P450酶4F2基因(cytochrome P-450 4F2.CYP4F2)多态性分布,并探讨其与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的关系。方法采集11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已达稳定剂量、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目的范围(1.5-2.5)病人的外周血,采用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CYP4F2 rs2108622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探讨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与该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在所有的样本中,CYP4F2 rs2108622基因共检出C(73.1%)和T(26.9%)2种等位基因,检出基因有CC、TT和CT 3种基因型,其基因频率分别为54.1%、41.2和4.7%,人群中CYP4F2 rs2108622基因多态性分布在性别和年龄上无差异;TT基因型患者所需华法林维持剂量最高(4.7±0.99)mg/d,其次为CT基因型患者(3.70±0.85)mg/d,最少的是CC基因型患者(2.46±0.75)mg/d。结论中国汉族人群CYP4F2 rs2108622基因位点具有遗传多态性,其基因型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与华法林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收集NOACs(试验组)对比华法林(对照组)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7,(12):1609-1612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抗凝作用,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指导华法林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140例急性LEDVT患者,入院后第2天开始给予华法林钠片,首剂量为5.0 mg,每日1次,后2 d剂量为2.5 mg,口服,每日1次。给药72 h后根据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华法林剂量,以INR达到抗凝目标时的华法林剂量作为维持剂量长期服用。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并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及凝血四项,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分析抗凝作用的影响因素;同时,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24、48、72 h INR值。结果:给药后,患者的INR值均高于给药前,且给药后24、48、72 h的INR值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24 h内的INR差值显著小于给药后24~48 h的INR差值,而24~48 h的INR差值显著小于48~72 h的INR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因素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年龄、体质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白蛋白、病程。其中,年龄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抗凝作用呈正相关,体质量、血浆白蛋白和病程与抗凝作用呈负相关。结论:年龄、体质量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主要因素,临床应实施个体化给药,以提高华法林抗凝效果。  相似文献   

14.
华法林抗凝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法林是临床使用最多的口服抗凝药,其治疗窗窄,剂量个体差异大,容易发生出血或栓塞的风险,如何准确地调整华法林剂量一直是其抗凝治疗的关键及研究热点。多种因素均会影响华法林剂量,尤其是遗传因素(主要是CYP2C9、VKORC1及CYP4F2基因)。近十年来,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剂量预测模型和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的快速发展,为华法林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契机。该文结合国内外各种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研究,总结影响华法林剂量相关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华法林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南药学》2015,(10):1058-1061
华法林(warfarin)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血药,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血栓栓塞性疾病。华法林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因而剂量要求各有不同,并且用药不足会达不到抗凝效果,而用药过量又会增加出血风险。华法林相关不良事件中最常见的即为出血反应。本文汇总了近年来关于华法林出血性研究,分析了影响出血的相关因素以及其作用机制,期望能为临床安全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华法林是防治房颤卒中最有效抗凝药物。出血、频繁监测INR值等缺点限制了华法林临床使用率。新近一些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研究不断涌现,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预防卒中的作用中不劣于华法林,且出血风险可能较华法林低,故有望取代华法林这一传统抗凝药。本文系统回顾近年有关口服抗凝药的相关研究,并将这些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谢诚  高杰  钱玉兰  陈世祺 《中国药房》2012,(30):2876-2878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用药监护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药师从遗传因素、合并疾病、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协助临床医师为1例癫痫患者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制订个体化的抗凝治疗方案,并对其进行全程药学监护。结果:通过对该患者进行华法林个体化给药监护,明显缩短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至稳态的时间,同时保证了患者在服用华法林期间的用药安全。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的华法林个体化给药监护对提高患者术后初始和长期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华法林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抗凝药,但其疗效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其中基因多态性是导致华法林剂量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与华法林剂量相关的基因,为临床华法林个体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中CYP4F2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我院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对患者CYP4F2基因多态性位点用连接酶检测反应进行检测,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作为监测指标,统计学分析基因位点的多态性与华法林用药剂量个体间差异的相关性。结果:207例样品中,CYP4F2基因突变率为22.2%,其中杂合子分型为35.7%,且达到遗传平衡。不同基因分型组间的华法林剂量未见显著性差异,但是携带T的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有逐步升高的趋势。结论:CYP4F2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稳定期剂量有影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华法林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法林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血药,其狭窄的抗凝治疗指数范围和抗凝不当所致的并发症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如何合理使用已经成为一个难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研究发现药动学和药效学多个相关基因的多态性造成了个体差异,影响了华法林的使用剂量。本文综述了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在华法林使用中的国内外最新进展,为华法林个体化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