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期大鼠吸入七氟烷对其神经及认知功能发育的影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新生SD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只,实验组分别于出生后第7、14、21d吸入2.6%七氟烷+运载气体2h,对照组吸入正常空气;对比两组大鼠喂实验第30d时(出生后37d),对比Morris水迷宫实验中游泳路程、逃避潜伏期、原平台象限滞留时间、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两组大鼠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Tau蛋白的表达差异;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脑脊液中载脂蛋白E(ApoE)水平。结果在出生后37d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的Morris水迷宫实验中游泳路程、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的Morris水迷宫实验中逃避潜伏期、原平台象限滞留时间均较对照组长(P<0.05);实验组大鼠的海马组织中BDNF、PSD-95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Tau蛋白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大鼠脑脊液中Apo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期大鼠吸入七氟烷对其神经及认知功能发育在早期有一定的影响,可能与影响海马组织中BDNF、PSD-95、Tau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胆碱能系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TMS组,每组18只。采用两血管阻断法制作VaD模型,对照组仅分离暴露双侧颈总动脉而不结扎。rTMS组于制模成功后给予rTMS治疗,模型组模拟rTMS固定大鼠头部放置线圈但不给予脉冲磁刺激。各组在造模第30天应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测定海马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活性,行海马CA1区胆碱酯酶阳性纤维染色及密度测定,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rTMS组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相同时间内在原平台象限跨越相应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rTMS组AChE及ChAT的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rTMS组AChE及ChAT的活性均明显增加(P<0.05);rTMS组海马CA1区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纤维的密度及BDNF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增强(P<0.05)。结论:rTMS能改善V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机制可能与rTMS治疗能促进海马CA1区BDNF的表达、恢复海马胆碱能系统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8周跑台运动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记忆能力和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内在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AD模型对照组(AC组)、AD模型训练组(AE组)。通过向大鼠两侧海马区注射Aβ25-35制造AD模型,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记忆能力,Golgi法检测海马神经元树突密度;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BDNF、SYP、PSD-95、P-Akt、P-CREB的表达。结果:与AC组比较,AE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减少,穿越平台区域次数明显增加(P0.01);Golgi染色结果表明,AE组海马神经元侧树突密度明显增加(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与AC组相比,AE组BDNF、SYP、PSD-95、P-Akt表达都明显增强(P0.01),但P-CREB表达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8周跑台训练可增加A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BDNF、SYP、PSD-95、P-Akt的蛋白表达,可能与海马神经元树突密度增加有关,或许是AD模型大鼠的记忆能力改善和突触可塑性变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控制性脑皮质撞击法(CCI)制备大鼠颅脑创伤(TBI)后长期认知功能障碍动物模型并探讨其可能病理机制。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10)、对照组(n=10)及CCI组(n=40)。CCI组大鼠应用控制性皮质撞击法制作双侧额叶打击TBI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大鼠进行开颅去骨瓣手术,未给予皮质打击;对照组大鼠未给予任何特殊处理。于CCI制模8周后进行水迷宫测试;于水迷宫测试结束后取各组大鼠脑组织进行尼氏染色及前额叶、海马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基因测定。 结果CCI组大鼠死亡率为12.5%,死亡率较低。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可见CCI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5),CCI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占总时间百分比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0.05)。尼氏染色结果可见对照组及假手术组脑皮质基本正常,而CCI组额叶皮质缺损明显,额叶皮质及海马CA1区尼氏体数量均显著减少。基因检测结果显示CCI组前额叶及海马区BDNF、TrkB 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减弱(P<0.05)。 结论应用CCI造模法可制作大鼠TBI后长期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具有稳定性好、死亡率低、可重复性佳等优点。CCI造模可损害TBI大鼠长期认知功能,且诱发TBI大鼠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前额叶及海马区BDNF、TrkB基因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观察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改变,评估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CO中毒迟发性脑病(DNS)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40只SD大鼠,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中毒组、0.9%氯化钠注射溶液组、依达拉奉组。采用MORRIS水迷宫测定4组S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微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数量。结果依达拉奉组逃避潜伏期及跨越平台次数优于DNS组及0.9%氯化钠注射溶液组(P<0.05)。依达拉奉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DNS组及0.9%氯化钠注射溶液组(P<0.05)。结论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能改善DNS大鼠受损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减轻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究孤独症模型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通路在不同时间点的动态表达情况,为孤独症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的研究提供思路。 方法:随机选取孕12.5天Wistar雌鼠24只,实验组12只腹腔注射丙戊酸钠,对照组12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分别对两组雌鼠生产的仔鼠进行行为学检测。于仔鼠P7、P21、P28、P35、P42时,从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随机各取8只,采用Western Blot对两组仔鼠海马区BDNF和TrkB蛋白表达进行检测,采用Rt-PCR对两组仔鼠海马区BDNF和TrkB的mRNA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与对照组仔鼠相比,实验组仔鼠存在以下异常:①行为学方面:社会交流能力下降,重复性刻板行为增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Western Blot检测:在P7、P21、P28时,实验组仔鼠海马区BDNF和TrkB蛋白表达都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P35、P42时,实验组仔鼠海马区BDNF和TrkB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③Rt-PCR检测:在P7、P21、P28时,实验组仔鼠海马区BDNF和TrkB的mRNA表达都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P35、P42时,实验组仔鼠海马区BDNF和TrkB的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孤独症模型鼠海马区BDNF-TrkB通路早期过度表达,后期表达下降,且此改变在转录水平就已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丰富环境对抑郁大鼠行为学、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30只,通过基线行为学测试剔除异常行为学指标的大鼠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丰富环境组,每组8只。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建立抑郁模型,空白组及模型组不予干预,丰富环境组在应激21天后给予丰富环境干预。干预21天后采用糖水偏爱实验、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大鼠抑郁样行为;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法、免疫蛋白印迹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及BDNF、TrkB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慢性应激可导致大鼠体重增长缓慢,糖水偏爱率下降,旷场内运动总距离、中心区活动距离及停留时间降低,游泳不动时间增加(P<0.01),海马CA1区BDNF、TrkB表达下降(P<0.05),提示抑郁模型建立。与模型组相比,丰富环境组大鼠糖水偏爱率升高,游泳不动时间下降(P<0.01),旷场内运动总距离、中心区活动距离及停留时间(P<0.05)均增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减少、胞体固缩破碎明显改善,BDNF、TrkB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丰富环境能够改善慢性应激导致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海马区BDNF、Trk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动对老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空间觉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20 月龄SD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 只。试验组接受规律的运动训练,对照组在跑台上自由活动。两组在试验1 周后分别进行Morris 水迷宫测试,检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大鼠在第2 天的潜伏期缩短(P<0.05),平台周围活动轨迹延长(P<0.05);试验组大鼠海马缺血侧BDNF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一定强度的规律性运动可提高老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可能与海马内BDNF mRNA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系统发育和正常生理功能维持及神经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神经营养因子的研究是目前神经科学领域的热点和前沿课题之一。目的:研究脑室内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抗体阻断内源性BDNF对大鼠海马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在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脑研究室。实验对象为健康雄性SD大鼠13只。干预:大鼠脑室内注射BDNF抗体一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检测。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大鼠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状况,并用NADPH-黄递酶组化染色方法观察海马NOS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定位航行试验:实验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为(33.46±2.64)s,对照组为(17.71±1.86)s,两者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8733,P<0.01);空间探索试验:实验组大鼠在平台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为(28.89±6.31)%,对照组为(41.99±7.46)%,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3.3907,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下降。实验组大鼠海马CA1区NOS阳性神经元数目(38.37±5.23)明显少于对照组(49.53±5.74)(t=8.200,P<0.01);实验组DG区NOS阳性神经元数目(48.77±5.51)明显少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甘麦大枣汤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活动、学习记忆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抑郁模型组、氟西汀组(5.4 mg/kg)、甘麦大枣汤组(3.84 g/kg),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加孤养的方式建立抑郁模型,造模同时灌胃(ig)给药,连续21 d,观察甘麦大枣汤对模型大鼠水迷宫测试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ting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突触素I(SYNⅠ)、突触素(SYN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并比较.[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水平及垂直活动的得分明显下降(P<0.01),逃避潜伏期(EL)、目标象限潜伏时间显著增长(P<0.05),SYNⅠ、SYNA、BDNF的表达显著下降;与模型组的结果比较,甘麦大枣汤能缩短模型大鼠的EL(P<0.05),并能缩短目标象限潜伏时间(P<0.05),增加模型大鼠海马SYNⅠ和SYNA的表达(P<0.01或P<0.05),促进BDNF的含量增加.[结论]甘麦大枣汤能显著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升其海马突触可塑性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脑创伤一定程度上可刺激神经干细胞增殖,而黄体酮可改善脑创伤后学习记忆功能,黄体酮可能通过刺激神经干细胞增殖,促进脑创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目的:观察黄体酮对弥漫性脑创伤后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新乡医学院。材料: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四五个月龄,体质量280~330g。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2在新乡医学院完成。采用Marmarou弥漫性脑创伤模型。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①假手术组,仅切开头皮后缝合。②脑创伤组,建立脑创伤动物模型。③二甲基亚砜组,脑创伤后1h及以后每天腹腔注射与黄体酮组等容量的二甲基亚砜。④黄体酮组,脑创伤后1h及以后每天腹腔注射黄体酮4mg/kg。于假手术或脑创伤手术后3,6d处死动物,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脑皮质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海马和齿状回巢蛋白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神经元组织形态学观察;海马和齿状回巢蛋白表达检测。结果:①假手术组大鼠皮质无神经元损伤,脑创伤3d组和6d组大鼠皮质显示明显的神经元损伤,有神经元缺失,黄体酮3d组和6d组所显示的神经元损伤均明显轻于脑创伤组。②假手术组齿状回巢蛋白呈低水平或少量表达,海马CA4区偶见巢蛋白表达。脑创伤组海马CA4区和齿状回巢蛋白表达则明显增多(P<0.05),黄体酮组大鼠海马CA4区和齿状回巢蛋白的表达与脑创伤组比较明显增多(P<0.05)。③脑创伤组和二甲基亚砜组在神经元损伤和巢蛋白表达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黄体酮减轻脑创伤作用可能与其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2.
针刺对慢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递质和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慢性脊髓损伤的机理。方法 建立后路渐进性脊髓压迫大鼠模型,然后手术减压,进行电针治疗,观察联合行为评分(CBS)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结果 初次术后90 d,电针组大鼠CBS评分优于减压组( P <0.05),ChAT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多于减压组 ( P <0.05),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增强的BDNF和TrkB表达得到恢复。结论 电针治疗可能通过影响 BDNF及其受体的表达,促进 ChAT表达和增强其活性而对大鼠慢性脊髓损伤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以及三者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10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治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on法检测IGFBP-rP1、BDNF和TrkB的阳性表达,分析三者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三者阳性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GFBP-rP1、BDNF及TrkB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6.86%(58/102)、46.08%(47/102),49.02%(50/102)均高于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0.00%(8/40)、22.50%(9/40)、17.50%(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5.74、6.69、11.93,P均<0.05);IGFBP-rP1、BDNF和TrkB的阳性表达均与内膜癌临床分期、细胞分级有关(χ2分别=4.03、4.51、5.31、5.06、6.30、7.81,P均<0.05);IGFBP-rP1在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率为100%(9/9),在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52.69%(49/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P<0.05);BDNF和TrkB阳性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85、2.59,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BDNF阳性表达与TrkB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42,P<0.05),IGFBP-rP1阳性表达与BDNF、TrkB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0.52、0.58,P均<0.05)。结论IGFBP-rP1可能通过BDNF/TrkB信号通路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海马神经元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建立局灶性脑IRI大鼠模型)和七氟醚组(脑IRI模型+七氟醚吸入治疗),每组各10只。电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的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检测海马神经元含量,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环磷酸腺苷(cAMP)和蛋白激酶A(PKA)蛋白表达,试剂盒法检测海马ATP酶活性,荧光定量-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cAMP、PKA、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海马神经元细胞膜结构完整,模型组海马神经元胞体萎缩,染色质浓缩并聚集在细胞核边缘,七氟醚组海马神经元形态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微管相关蛋白-2(MAP-2)阳性细胞占比显著降低(P<0.05),七氟醚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cAMP和PKA阳性表达、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七氟醚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cAMP、PKA、CREB、BDNF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七氟醚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七氟醚可通过激活cAMP-PKA-CREB-BDNF信号通路来促进脑IRI大鼠海马神经元的ATP酶活性,进一步改善脑IRI。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形神共养"的丰富生存环境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抗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形养"组(IE1)、缺血"神养"组(IE2)、缺血"形神共养"组(IE3)、缺血标准环境组(IS)、假手术标准环境组(SS),每组10只。缺血组进行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及再灌注手术。术后进行为期4周的"形神共养"干预,干预后进行水迷宫实验,实验结束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脑梗死周边皮质及海马齿状回区BDNF的表达。结果:在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中,大鼠的逃避潜伏期逐渐缩短,训练第5天时,IE1、IE3组逃避潜伏期均比IS组短(均P0.05),且IE1、IE3组与SS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IE1、IE2、IE3组大鼠对原平台的记忆均比IS好。IE1、IE3组梗死灶周围皮质BDNF蛋白的表达比IS组高;在缺血侧海马DG部位,IE1、IE2、IE3组BDNF蛋白的表达均比IS、SS组高(均P0.05)。结论:"形神共养"的丰富生存环境有利于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有利于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梗死周边皮质和海马齿状回区BDNF的表达,从而促进脑缺血大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中枢神经系统高级机能活动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治疗学习记忆障碍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小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学习记忆行为训练和生化测定的方法,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东莨菪碱致学习记忆障碍、海马脑区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能显著地改善东莨菪碱所致的学习记忆障碍,使东莨菪碱实验小鼠海马脑区的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结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东莨菪碱所致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与康复均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阿片类药物多次用药可引起脑内有关神经部位出现形态及功能的适应性变化,这些适应性变化是导致药物渴求和戒断后复吸的重要神经生物学基础,但其确切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的研究吗啡依赖形成及戒断对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以期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参与阿片类药物依赖及戒断反应提供实验学依据.设计以实验动物为观察对象的随机设计,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医科大学医院的心理卫生中心.材料实验于2004-03/2004-07在重庆医科大学药学系药理实验室完成.选择近交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均为雄性,体质量200~250 g,购自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吗啡依赖组、盐酸纳洛酮处理戒断组,每组10只.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然后对戒断组大鼠皮下注射2 mg/kg的盐酸纳络酮激发戒断症状.空白对照组大鼠按同等剂量给予生理盐水.分别对建立模型的各组大鼠进行生物学和行为学的观察.应用免疫组化和地高辛标记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组大鼠不同脑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水平.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平均光密度的比较;②各组大鼠戒断症状评定比较.结果吗啡依赖组大鼠前额叶皮层、蓝斑、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的相对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吗啡依赖组大鼠前额叶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相对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吗啡戒断组大鼠前额叶皮层、蓝斑、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含量均高于依赖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给予吗啡可影响大鼠相关脑区BDNF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提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改变参与吗啡依赖及戒断反应.  相似文献   

18.
液压冲击脑损伤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脑损伤后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及其时序性变化,进一步研究脑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观察液压冲击脑损伤大鼠海马BDNF mRNA受伤后不同时间(5、15、30分钟和1、3、6、12小时及1、3、7日)的表达情况,以正常大鼠及手术大鼠作为对照。结果:正常及手术对照组大鼠脑组织海马表达少量的BDNF;脑损伤后1小时海马齿状回CA2及CA3细胞表达增强,3-6小时达高峰,12小时开始下降,24小时后降至对照水平。1、3、6和12小时与正常及手术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液压冲击脑损伤可诱导BDNF基因的表达,BDNF mRNA表达存在时间差异,提示机体对脑损伤存在自身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