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浆样品中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含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并用于制草乌给药后,3种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以小檗碱为内标,采用Shim-pack Velox SP-C18(100 mm×2.1 mm,2.7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水-甲醇-乙腈(0.05%甲酸),流速0.3 mL/min,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选择反应监测(MRM)方式。血浆样品采用有机试剂沉淀蛋白法。结果: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5%。结论:此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适用于测定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的浓度以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简便的大鼠血浆中芍药苷定量分析的HPLC-MS-MS方法;研究大鼠灌胃给予通心络超微粉后的大鼠血浆中芍药苷的药物动力学,为评价其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大鼠以6g/kg剂量单次和多次灌胃给予通心络超微粉(相当于芍药苷24.52 mg/kg)后芍药苷的药物动力学。测定血浆中芍药苷的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单次和多次给予通心络超微粉Cmax分别为77.8,189.6 ng/ml,t1/2分别为(207.9±138.3)min,(224.3±120.4)min,AUC0-∞分别为31662,40493 ng·min/ml。单次给药芍药苷吸收缓慢,而多次给药(3次/d,第10次给药后检测)后吸收迅速,首次达峰为28 min,120 min后再次达峰。结论多次给予通心络超微粉后芍药苷在大鼠体内有累积作用;复方制剂及不同给药剂量可影响中药活性成分的吸收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研究四逆汤复方环境中乌头生物碱的体内吸收动力学特征。运用大鼠肝门静脉和颈静脉双位点插管技术取血,采用HPLC测定血浆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求算表观吸收系数,分析四逆汤喷干粉中3种乌头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四逆汤喷干粉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表观吸收系数分别为0.336,0.090,0.176,新乌头碱的体内吸收程度优于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结果表明,肝门静脉和颈静脉双位点插管技术是一种研究药物肠道吸收的有效方法。大鼠灌胃四逆汤喷干粉后,3种乌头生物碱均可吸收入血,但吸收程度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何首乌中反式二苯乙烯苷和顺式二苯乙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分别单次灌胃给药(60 mg/kg)反式二苯乙烯苷和顺式二苯乙烯苷后,测定大鼠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浆中药物浓度,通过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两者的体内药动学行为差异。[结果]单次给药反式二苯乙烯苷和顺式二苯乙烯苷后,大鼠血浆中顺式二苯乙烯苷的半衰期(T1/2)显著高于反式二苯乙烯苷(P<0.05),而反式二苯乙烯苷在大鼠体内的达峰浓度(Cmax)和清除率(CLz/F)则显著高于顺式二苯乙烯苷(P<0.05)。[结论]单次给予相同浓度的反式二苯乙烯苷和顺式二苯乙烯苷后,两者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大鼠灌胃十五味乳鹏丸后体内3种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血浆药物浓度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方法:Welch UPLC XB-C_(18)色谱柱(2.0 mm×50 mm,1.7μm),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5 m L·min~(-1),柱温40℃,进样量5μL,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化质谱法监测血浆中各成分的浓度。结果: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分别在126.56~10 125,18.75~1 500,16.32~1 305.5 ng·L~(-1)。3种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0.75±0.14),(0.23±0.03),(0.17±0.02)μg·L~(-1),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2.93±1.72),(3.02±1.60),(3.70±2.63)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5.03±1.37),(1.51±0.26),(1.14±0.21)h·μg·L~(-1)。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可用于该类成分的血药浓度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为十五味乳鹏丸的体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次乌头碱的LC-MS/MS检测方法,用于研究附子配伍甘草后次乌头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变化。方法:大鼠分别灌服附子单煎液、附子甘草合煎液,其中次乌头碱含量分别为73.29μg.kg-1、34.85μg.kg-1,LC-MS/MS测定次乌头碱血药浓度,采用3P97药动学软件分别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血浆中次乌头碱在1.98~198 n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附子配伍甘草后次乌头碱在大鼠体内Tmax显著延长,CL显著减小,AUC/dosage显著增大(P<0.05)。结论:附子配伍甘草后次乌头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发生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液质联用技术研究肺痹汤有效成分及肺痹汤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改变。方法采用UPLC/Q-Tof仪对肺痹汤水煎剂药效物质基础进行检测;19只SD大鼠分为单次给药组、给药7天组及空白对照组,给药组大鼠按照单次及连续7天方法分别灌胃肺痹汤,空白对照组予7天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后由股动脉插管进行不同时间段采血,质控样品复溶后采用Waters XEVOTQ-S质谱仪在负离子模式下测定大鼠含药血浆中三种成分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肺痹汤在浓度为1~16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1 ng/mL。低中高浓度分别为20、200和1200 ng/L的血浆质控样品,其方法学给药7天组考察中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肺痹汤给药后药代动力学参数曲线符合房室模型,通过比较单次给药组与给药7天组各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7天给药组中MRT、t1/2明显增加,CLz/F降低,AUC0-t、Cmax增高,在20~1200 n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本实验方法可测定肺痹汤水煎剂及大鼠含药血浆相关有效物质的含量,并发现肺痹汤7天给药较单次给药可提高药物成分在大鼠体内的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黄蒽醌类成分与附子总生物碱组分配伍灌胃后,附子总生物碱在阳虚便秘模型大鼠体内的整合药动学特征。方法:将大鼠分正常组和便秘组,后者依次灌胃附子总生物碱(19.2 mg·kg~(-1))和大黄蒽醌类成分(38.4 mg·kg~(-1)),采用UHPLC-Q/TOF-MS测定7种成分(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原碱)在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25 m L·min~(-1),检测波长200~400 nm,电喷雾离子化源,正离子模式检测,绘制药-时曲线,计算整合药动学参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便秘组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乌头原碱的整合药动学参数药峰浓度(Cmax)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升高,代谢加快;新乌头碱的AUC0-∞与正常大鼠相近,半衰期(t1/2)延长,其在正常大鼠体内代谢更快。结论:附子总生物碱整合药动学数据仍具有明显的药动学过程特征,且与7种生物碱类成分各自的药动学特征基本一致,可表达上述生物碱类成分整体的药代动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口服附子总生物碱后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口服给予大鼠附子总生物碱后,断尾取血,采用甲醇沉淀冷冻干燥法处理血浆样品.采用HPLC-MS/MS分析方法检测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血药浓度.药时数据用中国药理学会3p97药代动力学程序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本实验建立的用于检测大鼠血浆的HPLC-MS/MS分析方法,其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稳定性好,能很好的符合生物样品分析的要求.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药动学曲线经拟合均符合口服给药的二室模型.乌头碱主要药动参数:T1/2α=3.32±1.56 min,T1/2β=886.61±242.14 min,AUC=86.558±9.462 mg·L-1·min-1,Tpeak=6.989±1.546 min,Cmax=83.549±10.459 ng·mL-1.新乌头碱主要药动参数:T1/2α=15.498 9±4.871 2 min,T1/2β=1 255.808±684.891 min,AUC=297.212±74.642 ng·mL-1·min,Tpeak=15.782±7.541 min,Cmax=202.983±30.781 ng·mL-1.次乌头碱主要药动参数:T1/2α=125.482±51.654 min,T1/2β=1007.757±349.485 min,AUC=241.206±9.147 ng·mL-1·min,Tpeak=16.765±5.478 min,Cmax=164.302±20.891 ng·mL-1.结论:灌胃给予附子总生物碱后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在大鼠体内的过程符合口服二室模型.  相似文献   

10.
乌头碱经皮给药的急性毒性及相关的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虎  王平 《中成药》2012,34(11):2064-2067
目的观察乌头碱经皮给药的急性毒性及累积给药对小鼠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对耳涂抹乌头碱乙醇溶液以观察乌头碱单次和累积外用对皮肤的急性毒性;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试验观察乌头碱累积外用后的镇痛效应。结果乌头碱单次给药半数致死量LD50为21.3 mg/kg,LD50的95%可信限为19.6~23.2 mg/kg,但是随着用药次数的增加,毒性反应出现"反转现象",作用强度随着用药量的增加而加强,并出现"平台期"。结论乌头碱外用有毒性,但累积外用可出现良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Shen H  Zhu LY  Yao N  Wu J 《中药材》2011,34(6):937-942
目的:建立HPLC-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的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的方法,并用于研究大鼠口服3种含附子煎液后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药动学变化。方法:3组大鼠分别灌胃附子煎液(A液)、甘草附子单煎合并液(B液)、甘草附子合煎液(C液),附子剂量均为1.5 g/kg,HPLC-MS法测定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血药浓度,用DAS 2.0数理统计软件分别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甘草与附子配伍后,三种乌头碱的Cmax、AUC均降低,MRT、t1/2均延长,Tmax无明显变化。甘草附子合煎液相比于甘草附子单煎合并液,Cmax、AUC更低,MRT、t1/2更长。结论:甘草能够显著影响附子中三种乌头碱的药动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完善参附强心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人参、大黄、桑白皮进行鉴别,并对乌头碱进行限量检查。结果: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鸟头碱含量在规定范围之内。结论:本方法可行、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参附强心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附强心胶囊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大鼠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探讨参附强心胶囊抑制心肌纤维化,治疗CHF的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阿霉素(ADR)法复制CHF大鼠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的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的含量。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大鼠血浆ET、NO的含量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治疗,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血浆ET、NO水平均显著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参附强心胶囊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卡托普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附强心胶囊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浆ET、NO水平,具有阻止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是改善CHF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完善参附强心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人参、大黄、桑白皮进行鉴别,并对乌头碱进行限量检查。结果: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乌头碱含量在规定范围之内。结论:本方法可行、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参附强心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大黄对附子解毒作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研究不同剂量大黄对附子的解毒作用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将不同剂量的大黄与固定与固定取量的附子分别组方,采用单煎与合煎提取工艺,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乌头碱的含量。结果:大黄配附子合煎组方乌头碱含量低于大黄配附子单剪组方。单煎与混剪组方中乌头碱的含量均随着大剂量的增加而减少,两者均呈线性相关。实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大黄对附子的解毒作用随着大黄剂量的递增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肛滴平喘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模型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泼尼松组、肛滴平喘汤高剂量组、肛滴平喘汤中剂量组、肛滴平喘汤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熏香烟加气管注射脂多糖法复制COPD急性发作大鼠模型,HE染色观察大鼠肺脏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肺部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肺泡壁断裂融合形成肺泡气肿,代偿性肺气肿形成。肛滴平喘汤治疗组炎细胞浸润减轻,较模型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肛滴平喘汤可以减轻肺脏病理损害,有效缓解COPD大鼠模型肺部炎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对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复苏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2例符合入选要求的患者分为3组:参附注射液组15例(A组),参麦注射液组15例(B组),空白对照组22例(C组)。A组以参附注射液1mL/kg的剂量加适量5%葡萄糖稀释成100mL静滴;B组以参麦注射液1mL/kg的剂量同法静滴。C组仅以5%葡萄糖100mL静滴;3组均在手术结束,停止静脉麻药和吸入麻药时(T0时刻)开始静脉给药,5min内滴完。分别记录用药后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时间、出复苏室时间、用药30min后格拉斯哥(GCS)评分情况,以及在用药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睁眼时间、用药后30minGCS评分均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之间各项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较参麦注射液更可以促进全身麻醉术后复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并且参附注射液中的乌头碱可能是其促进麻醉后复苏的关键成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肛滴平喘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发作模型大鼠脏器指数的影响,为肛滴平喘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泼尼松组、肛滴平喘汤高剂量组、肛滴平喘汤中剂量组、肛滴平喘汤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熏香烟加气管注射脂多糖法复制COPD急性发作大鼠模型,取每组大鼠肺脏、脾脏、胸腺,分析天平称重,计算脏器指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肛滴平喘汤高剂量组肺脏指数降低(P<0.05,P<0.05),阳性组、肛滴平喘汤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大鼠胸腺指数升高(P<0.05,P<0.01,P<0.05),阳性组、肛滴平喘汤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大鼠脾脏指数升高(P<0.05,P<0.05,P<0.05)。结论:肛滴平喘汤可以有效缓解COPD大鼠模型肺部炎症,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急性加重,提高大鼠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在乌头汤中制川乌配伍后对乌头碱型生物碱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ESI-MS正离子检测模式分析制川乌单煎液及乌头汤中乌头碱型生物碱类成分,对各成分的MS2和MS3谱图进行解析,比较制川乌单煎液与乌头汤中乌头碱型生物碱类成分的区别。结果:制川乌单煎液及乌头汤中检出36个共有成分,制川乌单煎液中有13个成分在乌头汤中未检出,分别为10-羟基焦乌头碱,10-羟基焦乌头原碱,10-羟基焦中乌头原碱,中乌头碱,10-羟基次乌头次碱,10-羟基焦次乌头碱,去氧乌头碱,焦去氧乌头原碱,去氧中乌头次碱,去氧中乌头原碱,3,13-去氧乌头原碱,3,13-去氧焦乌头碱,3,13-去氧焦乌头原碱。乌头汤中10-羟基中乌头原碱在制川乌单煎液中未检出。结论:制川乌配伍后,大量乌头碱型生物碱类成分丢失,成分区别明显。建立的HPLC-ESI-MS可有效分离各种乌头碱型生物碱类成分,提供了各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附子-甘草配伍前后附子中6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注模型,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酚红质量浓度,利用LC-MS测定灌注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质量浓度,分别研究附子单煎液、附子-甘草合煎液、附子-甘草合并液3种配伍方式对上述6种生物碱类成分肠吸收的影响。结果:与附子单煎液相比,苯甲酰乌头原碱在附子-甘草合煎液、附子-甘草合并液中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单位时间吸收率(A)呈下降趋势;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在附子-甘草合煎液、附子单煎液中的Ka和A相比附子-甘草合并液有所减少;附子-甘草合煎液中次乌头碱的Ka和A相比附子单煎液呈下降趋势,附子-甘草合并液中次乌头碱的Ka和A相比附子单煎液均呈升高趋势,附子-甘草合煎液中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吸收相比附子单煎液中均有所降低。结论:附子配伍甘草后6种乌头碱类成分在大鼠十二指肠中的吸收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为阐释"附子得甘草而后缓"的配伍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