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山茱萸,别名枣皮、萸肉等,原植物为山茱萸科未来木属落叶小乔木Cornus officinalis Sibe et Zucc,过去也有将其归为灯台树属植物Microcarpium officinalis(Sieb et Zucc)Nakai。除齐墩果酸、熊果酸等三萜化合物外。山茱萸中还含有多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迄今为止,从山茱萸中提取、分离和鉴定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已有10个,分属3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种类繁多,包括普通、裂环、二聚体等类型,广泛存在于茜草科各种属植物中,具有抗肿瘤、抗抑郁、抗炎及保护细胞等作用。系统综述了茜草科植物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分布、种类、结构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缬草属植物宽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var.latio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薄层制备色谱等色谱法对宽叶缬草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质谱、核磁等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宽叶缬草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valeriridoid P(1),马榄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dihydroxymaaliane(2)、madolin F(3),双环吉玛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madolin A(4)、volvalerenal B(5)、kissoone A(6)。结论化合物1为罕见的含有2个氧桥的环烯醚萜类新化合物,化合物2~4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得,化合物6为该植物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4.
獐牙菜属植物中环烯醚萜类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獐牙菜属是龙胆科的大属,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北美洲;我国有79种,主要集中在西南山岳地区.该属植物主要含有环烯醚萜类、劬酮类、三萜类、黄酮类等成分,其中环烯醚萜类为具有环戊二烯并吡喃环基本骨架的单萜类化合物,其结构多样,是獐牙菜属的特征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及较大的药用价值.通过阐述环烯醚萜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对獐牙菜属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进行综述及分类,并分析其化学分类学意义,最后对该属该类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玄参属植物中的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对1992~2011年CNKI数据库以题名或关键词为"玄参"和/或"环烯醚萜",以及Science Direct数据库系统以题名或关键词为"scrophularia"或"iridoid"进行检索,整理了近20 年来对玄参属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目前为止,国内外已报道的玄参属植物中的环烯醚萜类成分从1999年的27个增加到目前的83个。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为玄参属植物中主要活性成分类群之一,但目前尚缺乏对该属众多化合物的分类整理和系统总结。作者对近20年国内外报道的该属的环烯醚萜类成分的化学结构,主要生物活性及其在植物中的分布进行了归纳,以期为该属植物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山茱萸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赵世萍  付桂香 《中草药》1997,28(3):187-188
从木属山茱萸中分到一些新的化合物,主要为环烯醚萜类、鞣质等。综述了山茱萸在免疫系统、降血糖、抗休克、强心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木樨科素馨属植物在中国民间有广泛的药用基础,其化学成分多样,已分离到挥发油、萜类、黄酮和环烯醚萜类成分.主要介绍了其中的环烯醚萜类成分以及该属植物的抗心律失常、抗炎、解痉等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8.
天然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结构繁多,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多存在于木犀科、唇形科、茜草科、玄参科等双子叶植物中。近年来对于此类化合物的广泛研究发现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炎、抗肿瘤、治疗糖尿病、保肝、神经系统保护作用及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等。此外,环烯醚萜类可作为DNA合成酶抑制剂也有报道。从结构类型、构效关系、生物活性等方面,对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近年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为基于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新药发现和药物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双子叶植物中的一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神经保护、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等作用。文章对药用植物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及三个可能的关键酶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解析环烯醚萜生物合成途径以及挖掘功能基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结合国内外文献综述了缬草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并对该属药用植物的药理活性进行了总结。缬草属植物除含有一定的挥发油外,化学成分主要集中于单萜类、倍半萜类、木脂素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等。其中单萜类成分主要以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为主,根据其结构是否裂环分为环戊烷环环烯醚萜和裂环环烯醚萜。药理研究表明该属植物具镇静、解痉、抗抑郁、抗肿瘤、抗A1阿糖腺苷受体性和细胞毒性,并对心血管有一定作用。鉴于目前缺少对缬草属研究的系统回顾和综述,该文对近年来发表的缬草属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山茱萸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山茱萸系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干燥成熟的果肉,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之功。1998年,国家医药管理局将河南西峡县确定为全国最大的山茱萸肉生产基地,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山茱萸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前景。笔者现将有关山茱萸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方面的文献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 迄今为止,从山茱萸中分离得到的主要成分有:①有机酸及其酯类:没食子酸、酒石酸、苹果酸。②五环三萜酸及其酯类:2α-羟基熊果酸、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熊果酸(ursolic acid)等。③环烯醚萜类:马鞭草苷(verbenalin)、…  相似文献   

12.
龙胆苦苷是重要的环烯醚萜类成分之一,是龙胆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促进胃排空和肠蠕动,还有保肝、镇痛、抗炎等作用。龙胆碱具有抗炎、解热、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作用。龙胆苦苷等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植物内生真菌、人体肠内菌等生物转化作用下可以转化成龙胆碱和新的活性成分。笔者将龙胆苦苷和龙胆碱近年在药理活性、生物转化和体内代谢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环烯醚萜类成分及其代谢产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木樨科素馨属植物在中国民间有广泛的药用基础,其化学成分多样,已分离到挥发油、萜类、黄酮和环烯醚萜类成分。主要介绍了其中的环烯醚萜类成分以及该属植物的抗心律失常、抗炎、解痉等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4.
龙胆属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董丽萍  倪梁红  赵志礼  吴靳荣 《中草药》2017,48(10):2116-2128
龙胆属Gentiana L.是龙胆科(Gentianaceae)中最大的属。该属植物中含有大量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尤其富含环烯醚萜类成分,这类成分具有较好的保肝、抗炎解热、抗病毒等药理作用。对龙胆属植物中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类综述,以期为龙胆属化学成分研究及药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龙胆属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国内外文献综述了龙胆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并对该属药用植物的药理活性进行了总结.龙胆属植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环烯醚萜及裂环环烯醚萜、(口山)酮、黄酮等;其中环烯醚萜及裂环烯醚萜类成分90多种,(口山)酮类成分100多种,黄酮类成分34种,黄酮类成分主要从该属植物的地上部分得到.该属植物具有显著的保肝、利胆、抗炎、抗病毒等活性.  相似文献   

16.
植物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作者对此类化合物的分布、生物活性进行综述。总结了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糖尿病治疗、保肝、抗炎、抗菌、抗肿瘤等方面的应用,为相关药用植物的开发及该类化合物在医药领域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戴瑶瑶  闫滨滨  颜雨豪  王升  郭兰萍 《中草药》2023,54(9):2993-3003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是玄参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根据化学结构将其分为环烯醚萜苷和非苷环烯醚萜两大类。并以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过程为基础,推测脱羧环烯醚萜苷途径为玄参中环烯醚萜苷类主要生物合成途径。相关研究表明,哈巴苷、哈巴俄苷和桃叶珊瑚苷等成分在抗脑缺血、降血糖、保护心肌细胞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仍有大部分环烯醚萜类成分的药理作用并不明晰。通过对玄参中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的种类、生物合成技术以及药理作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玄参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筋骨草属植物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筋骨草属植物中二萜类、环烯醚萜类、植物蜕皮甾酮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的结构及其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对忍冬属植物中的黄酮类、三萜类和环烯醚萜类等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曾从梓树(Catalpa ovata)果实中分离得到16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本次又从其落叶中分离得到2个新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1、2)和6个人工合成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3~8),同时,对其主要成分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