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2椎旁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颖  秦树国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1):1302-1304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2椎旁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C2横突阻滞组(A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外周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28例。治疗3周后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评估疼痛程度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评估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疼痛强度指数(present pain index,PP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降低(P〈0.05)。治疗后,A组PRI、PPI、VAS评分均较B组为低,治愈率较B组为高(P〈0.05)。结论: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2横突及后支阻滞及联合外周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均有疗效,但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2.
马彩云  孙西霞 《中外医疗》2010,29(13):90-91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1、颈2脊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58例患者采用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颈1、颈2脊神经节阻滞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3、6个月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前后1周、1、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达97.5%。结论颈源性头痛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1、颈2脊神经节阻滞较单用脊神经节阻滞效果佳、安全、疗效持久稳定。  相似文献   

3.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是指颈椎或颈部软组织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致使患者形成慢性、难治性单侧或双侧反复头痛为主的一类疼痛综合征,口服中药、西药物、针灸、理疗、按摩等综合治疗,一般疗效不佳。颈椎旁神经节阻滞和优神经阻滞可使患者症状缓解㈦,但仍有患者疗效不佳或容易复发。笔者自2006年开始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颈脊神经节阻滞,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1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2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有创伤性药物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结果(1)两组患者头痛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观察指标间无显著性差异。(2)研究组无明显副反应,对照组有一定危险性。结论超激光疼痛治疗可有效治疗偏头痛,同时具有无侵袭性、安全性及可控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肩手综合征患者亦有较好的治疗效果。SGB主要阻滞交感神经兴奋性,使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P物质含量降低。本文对肩手综合征的发病机理、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机理及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能使机体的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及循环系统等保持稳定的功能,星状神经节阻滞已广泛用于临床进行疼痛及非疼痛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星状神经节联合颈丛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联合颈丛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疼痛门诊颈源性头痛患者63例,阻滞药物均为1%利多卡因。于患侧阻滞颈2、3、4脊神经,无不良反应后阻滞同侧星状神经节。均隔日阻滞1次,3次为1疗程。观察记录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同时记录患者治疗后1、6、12个月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第1次至第3次治疗后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第1次治疗后比较,第3次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第1次和第2次治疗后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治愈率84.1%(53例),总有效率96.8%(61例);均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星状神经节联合颈丛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效果。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用有效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简化的Fugl-Meyer(FMA)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有效率、VAS评分、FMA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神经阻滞疗法在治疗颈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颈源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所有颞部疼痛或闷胀不适患者给予耳颞神经阻滞治疗,所有顶枕部疼痛伴有颈部僵硬不适患者给予颈椎旁神经阻滞,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结果经过4次治疗,观察组患者颈性疼痛总有效率为86.67豫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3.33豫,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头痛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有一定的短期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寻常性痤疮的治疗效果。方法寻常性痤疮42例,按疗程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注射1%利多卡因10 ml,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观察痤疮的变化及阻滞时的并发症。结果全组总有效率为97.6%(41/42例),显效率为71.4%(30/42例),有效率为26.2%(11/42例),无效率为2.4%(1/42例)。星状神经节注射时有35例(83.3%)肩胛区疼痛,3例阻滞后咽喉有梗阻感,2例臂丛神经被阻滞,2例一过性声音嘶哑。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寻常性痤疮有肯定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副作用小、且安全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枕大神经阻滞并针刀松解加C2横突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颈源性头痛患者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B组患者采用枕大神经阻滞并针刀松解加C2横突注射.A组患者另加星状神经节阻滞.记录疗程后各时点VAS评分,并于12个月时评定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A组患者优良率86.7%(26/30例)高于B组63.3%(19/30例)(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与枕大神经阻滞并针刀松解加C2横突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颈2椎旁和颈椎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按照国际诊断颈源性头痛的标准,选择62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3例,行颈2椎旁神经阻滞;B组29例,行颈椎硬膜外神经阻滞,两组均每周一次,4次为1个疗程。用数字评分法评估和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及疗效。结果A、B两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0.91%和68.9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颈2椎旁神经阻滞和颈椎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均有疗效,但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3.
廖义清  杨政雄 《吉林医学》2013,34(21):4212-4213
目的:对颈源性头痛的病患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合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进行治疗,以探求有效的治疗方式,减少患者的疼痛。方法:选择颈源性头痛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研究组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和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进行治疗;对照组仅使用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进行治疗。以治疗前、后头痛程度、颈椎活动度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头痛程度都有减轻,但研究组更轻;同时两组治疗后的颈椎活动度也有好转,但研究组情况更佳。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合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对颈源性头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大力使用。  相似文献   

14.
2420例20000次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治疗疼痛性与一些非疼痛性慢性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患者2 420例,全部采用气管旁入路,注入1%利多卡因7 ml,10次为1疗程,隔日1次,疗程全部结束半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作为最终结果。结果2 420例患者,20 000次星状神经节阻滞,出现霍纳(Horner)综合征19 878次,出现率99.4%。喉返神经阻滞11 49例,占5.7%;背痛(脊神经损伤)1 137次,占5.6%;臂丛神经阻滞344次,占1.7%;膈神经阻滞81例,占0.40%。结论SGB是治疗临床某些疼痛性与非疼痛性慢性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交感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组,各组30例。结果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3%(19/30例),常规治疗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有效率为93.3%(28/30例)。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用于治疗交感型颈椎病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王彦  胡志远 《西部医学》2014,(2):232-233,236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电针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A组)、星状神经节阻滞组(B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电针治疗组(C组),分别给予电针、星状神经节阻滞和星状神经节阻滞+电针进行治疗1疗程后,根据VAS尺与疼痛障碍指数(PDI)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结果 在止痛方面,3组患者经1个疗程的对症治疗后,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B、C两组患者疼痛减轻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治疗后比较,C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A、B两组(P<0.05),A组与B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功能障碍方面,3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各组间比较,C组患者功能恢复明显好于A组(P<0.05),而B与C组、A与B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电针治疗颈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明显优于单纯的电针或者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针刺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117例,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针刺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结果显效、有效和无效率依次为55.6%(65/117例)、44.4%(52/117例)和0%(0/117例),总有效率100%。治疗前、后改良Kupperman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针刺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在上肢手术中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合并行星状神经节阻滞(SGB )后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40例ASAⅠ~Ⅱ级的行上肢臂丛神经阻滞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A组(试验组)为星状神经节阻滞(SGB)组,B组(对照组)为非星状神经节阻滞组。 A组患者手术开始前行臂丛神经合并星状神经节阻滞,待出现霍纳氏征并且手术区域感觉及运动阻滞效果均完善后开始手术。 B组患者行单纯臂丛神经阻滞,待手术区域感觉及运动阻滞效果均完善,但没有霍纳氏综合征出现后开始手术。所有患者均用局麻药:0.33%罗哌卡因+1.33%利多卡因30 mL混合液行臂丛阻滞,术中均异丙酚镇静。术后患者行3个月随访,观察比较A、B两组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发病情况。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诊断标准以2007年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修订的诊断标准为依据。结果3个月观察结果对比,A组仅2例出现CRPS,总发病率为2.85%;而B组12例,总发病率为17.14%。 A组CRPS发病率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上肢手术患者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大大降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发病率,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后肢体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节约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