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摘要: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健康人群百日咳抗体水平,为百日咳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石家庄市1634名人群开展问卷调查和采集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百日咳IgG抗体。结果 人群百日咳抗体阳性率 50.18%、平均浓度52.88 IU/ml。各年龄组之间百日咳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56,P<0.01)。<1岁组为45.04%,随年龄增长抗体阳性率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15岁之后有所反弹,至40~组达到最高68.57%;百日咳抗体阳性率平原县高于山区县,地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3 P<0.01);不同性别间抗体阳性率和平均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20,P=0.290;t=0.053,P=0.819);百日咳抗体阳性率、平均浓度在末次接种后1~5年内达到最低;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组间抗体阳性率和平均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38,P=0.098;t=0.302,P=0.583)。结论 百白破混合制剂中,百日咳菌苗免疫效果欠佳。应加强监测,控制传染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湖北省人群脊灰免疫水平,为脊灰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5 - 2018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8个县(市、区)健康人群640人开展脊灰抗体水平监测,使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脊灰中和抗体(NA)(Ⅰ型和Ⅲ型抗体),运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脊灰抗体阳性率。结果 脊灰Ⅰ型抗体:全人群阳性率为93.44%,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00,P>0.05),年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371,P<0.01),地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813,P<0.01),年份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9.264,P<0.01),7岁以上年龄组人群阳性率偏低(≤92.50%),随州市阳性率偏低(75.00%);脊灰Ⅲ型抗体:全人群阳性率为92.81%,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374,P>0.05),年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851,P<0.05),地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753,P>0.05),年份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713,P<0.05),25岁以上年龄组人群阳性率偏低(86.25%),鄂州市和随州市阳性率偏低(81.25%、85.00%)。结论 持续做好脊灰常规免疫和适时的补充免疫,进一步提高地区和重点人群免疫覆盖率,有利于降低脊灰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崇左市边境地区儿童疫苗可预防疾病免疫状况及居民知识水平,为中越边境地区制定免疫规划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分层抽取3个中越边境县(市)2~7岁儿童444人,分析麻疹(MV)IgG抗体、白喉(DP)IgG 抗体、脊髓灰质炎(PV)总抗体、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水平。结果 中越边境地区儿童的乙肝抗原及乙肝、脊灰、麻疹、白喉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1%、53.6%、97.1%、95.7%、95.3%,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MT) 分别为 1∶67.47、1∶1 385.08、1∶0.13、1∶39.74。不同年龄组间脊灰抗体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25.892,P<0.001);不同地区组间乙肝抗体、白喉抗体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HBsAb = 12.084,χ2DPIgG = 7.452,P<0.05);常住儿童脊灰、麻疹、白喉抗体阳性率均大于流动儿童(χ2PVIgG = 7.551,χ2MVIgG = 12.771,χ2DPIgG = 14.564,P<0.05)。本地儿童乙肝、麻疹、白喉、乙脑接种率均大于外地儿童(P<0.05);儿童监护人对免疫规划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正确率均大于80%,信息获取主要渠道是预防接种门诊。结论 崇左市边境地区2~7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抗体水平和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儿童监护人对疫苗可预防疾病知识水平达标。流动儿童和边远地区儿童为免疫规划管理薄弱人群,应结合抗体水平监测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地区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免疫状况,为制定流脑免疫对策,控制流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阜阳市三区1~15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方法检测A群流脑血清抗体水平。结果共调查970名儿童,流脑抗体阳性854人,阳性率为88.04%;不同地区流脑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2,P〈0.01);1~3岁组儿童与其他年龄儿童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乡差异无显著性(χ2=0.36,P〉0.01)。结论儿童流脑抗体阳性率较高。3岁以下儿童免疫水平偏低,是流脑散发或局部流行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呼和浩特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评价呼市免疫规划工作质量。方法 2009 - 2019年每年在全市随机抽取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作为监测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 2009 - 2019年共检测健康人群血清样本3 564份,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3.8%,不同年份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898,P<0.001)。从年龄组看,麻疹抗体阳性率最低为8月龄~,阳性率为89.4%;其次是≥30岁,阳性率为89.8%;麻疹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8 月龄~,阳性率达到100.0%,不同年龄人群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7.460,P<0.001)。不同性别间抗体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820,P = 0.186)。不同免疫史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1.391 P<0.001)。城区和农区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51,P = 0.835)。结论 呼和浩特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普遍较高,基本形成了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但8月龄~和≥30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较低,建议提高8月龄婴儿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的及时率, 同时根据疫情态势对集体生活和工作的大中专新生、新兵和外来务工人员开展麻疹成分疫苗的补充免疫和查漏补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玉溪市1~15岁人群麻疹免疫状况,为制定有效的麻疹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法)进行调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间接法)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共调查1686名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1.28%,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551.30。调查县间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6,P〈0.05;F=6.39,P〈0.05);年龄间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4,P〈0.05),大年龄段GMT相对较低;本地儿童与流动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05,P〈0.05;t=8.55,P〈0.05)。结论玉溪市各县间麻疹抗体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大年龄儿童抗体水平较低,应加强对大年龄儿童的麻疹强化免疫,流动人群为麻疹接种薄弱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百日咳发病流行规律.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对百日咳发病三间分布、与疫苗接种的关系及人群免疫水平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百日咳年均发病率为1.06/10万,1995年后控制在0.3/10万以下,呈无周期性的明显下降趋势,死亡率几乎为零.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率提高并维持在95%以上,与百日咳发病率呈高度的负相关(r=-0.91,P<0.01),人群百日咳凝集抗体阳性率92.8%(88.9%~98.3%),保护率为72.8%,其中10岁以下儿童抗体阳性率为93.2%~98.9%,保护率为81.4%~82.2%.结论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是预防控制百日咳发病流行的主要措施,并且效果显著;估计全市可能近期不会发生百日咳流行.  相似文献   

8.
枞阳县2000-2005年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四新 《职业与健康》2007,23(10):829-829
目的检测人用狂犬病疫苗抗体水平,了解疫苗接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0—2005年疫苗接种人群血清IgG抗体水平进行普查。结果人用狂犬病疫苗使用后人群血清IgG抗体阳性率为87.00%,性别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季节疫苗接种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2,P〈0.01),老年组(60岁以上)与少年组(18岁以下)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P〈0.01)。结论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与疫苗质量、免疫程序、疫苗的保管使用以及机体免疫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2009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掌握江苏省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的麻疹免疫现状,对其抗体水平进行监测。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正常人群麻疹IgG抗体并计算阳性率。结果:2009年共监测5 075份标本,阳性率93.69%,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66,P〈0.01)。不同地区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有显著差异(χ2=151.97,P〈0.01)。结论:江苏省健康人群的麻疹抗体阳性率普遍较高,发生大范围暴发流行的可能性不大,但个别地区个别年龄组仍有阳性率偏低现象,应注意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5~2007年天津市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及健康人群抗体水平.[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07年百日咳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应用ELISA法对2007年健康人群抗体水平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天津市2005~2007年百日咳平均发病率为0.34,/10万,高发人群由2005年的1~3岁年龄组转向2007年的<6月龄,流动人口所占比例由2005年的8.62%上升到2007年的14.19%.抗体阳性率为66.42%,7岁以下年龄组低于7岁以上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天津市近3年百日咳发病率进一步降低,流行病学特征发生改变,流动儿童发病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健康人群抗体水平低于规范要求的标准.为防止天津市百日咳的再现,应进一步做好适龄儿童的免疫接种,加强流动人口预防接种管理,适时调整百日咳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庆万州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为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万州区2011年1月—2014年12月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 785例,无死亡病例,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4.02/10万。发病人群年龄段主要为15岁,占总发病人数的84.45%(2 352/2 785)。病例的职业分布主要为学生(1 674例,60.11%)。4—7月和10—12月为发病高峰期,2013年10—12月病例数有明显升高。2011—2014年各年度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2,P0.01)。城区街道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63.99/10万,乡镇为32.13/10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68,P0.01);2011—2014年各年度城区街道与乡镇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除2012年外,其余各年度城区街道发病率均高于乡镇。结论应做好传染病防治的"五早",加强免疫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MMR)或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特别是学生和幼托儿童,普及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知识,提高诊疗水平并加强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12.
李东春  李静  李淑梅  姚丽杰 《职业与健康》2012,28(16):1998-1999,2002
目的分析绥中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绥中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599例,重症2例,无死亡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3.37/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3,P0.01),2011年发病率最高。病例主要集中在东戴河新区周边乡镇。6—9月发病占72.79%,7月为发病的高峰季节,占25.21%。男女性别比为1.60∶1。以6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5.66%;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结论绥中县手足口病疫情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区性,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应以6岁以下儿童为重点人群,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加强疫情监测和处置。  相似文献   

13.
陈少伟 《职业与健康》2012,28(9):1113-1114
目的分析天津市西青区2010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流行规律,为有效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现住址为西青区的2010年手足口病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共报告现住址为西青区的手足口病病例1 904例,报告发病率为360.22/10万;有明显的季节性,5—7月份为高发期;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χ2=19 605.3,P0.01)和辖区全人群发病率(χ2=9 931.08,P0.0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χ2=44.75,P0.01);城乡接合部发病数高于其他街镇。共报告实验室检测病例45例,其中CoxA16阳性22例,占48.9%。结论西青区2010年手足口病呈高发趋势,今后应重点加大城乡接合部、流动人口聚集区和托幼机构(尤其是无证幼儿园)的管理、宣传和预防控制力度,重点对象为5岁以下儿童。继续做好病原学监测,警惕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08-2010年兰州市城关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2010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城关区手足口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0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383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30.9/10万,不同年份手足口病的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614,P<0.01);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7月份,其季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0.429,P<0.01);男女比例平均为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足口病高发于3~4岁的儿童,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8.728,P<0.01);以幼托儿童及散居儿童为主,其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566,P<0.01).结论 手足口病以3~4岁的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为重点发病人群,发病时间集中在5-7月份;提示托幼机构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昆明地区2003-2007年儿童嗜肺军团菌1型(LP1)感染所致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的状况进行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选择2003-2007年在昆明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2083例ALRI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间接荧光测定法(IFA)进行血清LP1-IgM检测,对2003-2007年ALRI患儿的 LP1感染阳性率的性别、年龄及季节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LP1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流行概况(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昆明市儿童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本研究结果为:①2003-2007年 ALRI患儿的 LP1感染总阳性率为11.3%(1365/12083);5年间的LP1感染呈阳性患儿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P<0.05)。②LP1感染呈阳性患儿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P>0.05);0~1岁、>1~3岁、>3~6岁及>6岁各年龄段 LP1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5,P<0.01),LP1感染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呈增高的趋势。③LP1感染的临床特点包括:感染早期均以发热、咳嗽多见,临床无特异表现,可伴混合感染及肺外器官和系统损伤,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对其有效。④2003-2007年 LP1在一年的4个季节的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5),且春季 LP1感染率均低于夏、秋、冬季,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1.1,34.2,18.6;P<0.05);除2006年外,每年不同季节 LP1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10.5,14.5,10.7;P<0.05)。结论 LP1感染是昆明地区年长儿 ALRI 的重要病原体,LP1感染儿童性别比较无差异;临床以发热、咳嗽多见,可伴混合感染及肺外器官和系统损伤;昆明地区2003-2007年春季LP1感染率较其他季节 LP低。  相似文献   

16.
刘悦  刘欣  邢梦杰  周昆 《中国校医》2022,36(12):916-919
目的 分析芜湖市镜湖区2017—2020年辖区内结核病流行特征,为完善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20年镜湖区辖区内肺结核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 2017—2020年镜湖区共报告肺结核752例,年均肺结核发病率为32.85/10万,不同年份肺结核发病率和病原学阳性肺结核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67.315,P<0.001;χ2趋势=10.541,P=0.014);镜湖新城社区发病人数最多,荆山社区发病人数最少;4个季度均有病例报告,不同季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67,P<0.001);18~60岁组结核病患者481例(占63.96%),男性患者532例(占70.74%),不同年份肺结核患者年龄、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490,P=0.745;χ2=1.097,P=0.778);登记分类中,新患者613例(占81.52%),初治患者613例(占81.52%),不同年份肺结核患者登记来源构成比和治疗史分类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363,P=0.026;χ2趋势=10.442,P=0.015);Ⅲ型肺结核发病680例(占90.43%),不同诊断分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801,P=0.133);不同年份病原学阳性病例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81,P=0.365)。结论 近4年镜湖区肺结核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个别社区年均发病人数相对较多,各季度发病人数差异无显著性,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8~60岁,以男性患者为主。发病人群主要为初治新患者,继发性肺结核(Ⅲ型)患者人数最多。应针对重点社区、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等加强监测、重点管理并采取必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三门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三门峡市2009 - 2016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构成进行分析。结果 2009 - 2016年三门峡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0 820例,年均发病率为115.95/10万,年度发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 596.11,P<0.01)。发病年龄集中在1~3岁年龄组,占构成的76.88%,男女发病比为1.51∶1。发病季节集中在3 - 6月份占发病总数的71.14%,大多数年度10 - 11月份有一发病小高峰。地区分布差异较大,市区流行强度高于周边。实验室检测1 141例标本,肠道病毒阳性率为83.61%(954例), EV71、CA16分别占阳性构成的33.54%和27.57%,各年度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0.22,P<0.01)。结论 2009 - 2016 年三门峡市手足口病发病率有逐年波动上升的趋势,明显呈年龄、季节、地区性特点,但在各年度病原构成变化较大,应加强监测,采取积极措施应对。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闸北区2005—2010年肺结核流行现状和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红  邓艳  李智红  徐敏钢 《职业与健康》2011,27(17):1976-1978
目的评估上海市闸北城区结核病流行特征和防控效果。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2005—2010年城区肺结核流行病学监测数据,主要分析不同户籍居民性别、年龄、职业、地区、季节发病分布特点。结果流动人口发病率显著高于沪籍人口(χ2=85.69,P<0.01),分别为58.32/10万和33.89/10万;沪籍人口新涂阳率显著高于流动人口(χ2=9.76,P<0.01),分别为34.08%和26.21%;肺结核病人以男性居多,流动人口中男性显著多于沪籍男性(χ2=12.70,P<0.01);沪籍高发年龄组为45~54岁,占29.68%;流动人口高发年龄略年轻,为25~34岁组,占32.37%;沪籍人口发病最多职业为退休,流动人口发病最多为无业;沪籍人口新涂阳病人治愈率显著好于流动人口(χ2=6.00,P<0.05),分别为87.68%和78.22%。结论上海市闸北区肺结核发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上海市水平,仍需针对不同户籍人口的肺结核流行特征,加强病人早发现,重点做好流动人口肺结核的管理工作,是降低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了解重庆市九龙坡区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特点,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97-2012年九龙坡区法定报告的甲乙类肠道传染病三间分布特点,并比较
分析各种疾病的变化情况;率的比较采用双侧χ
2 检验,犘<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甲乙类肠道
传染病年均发病率155.79/10 万,占甲乙类传染病总数的37.13%,死亡率0.02/10 万。主要病种痢疾占
80.97%;甲型肝炎占11.56%。发病时间集中在7~9月,占34.58%;城区高于农村,城乡发病率比例为
2.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791.98,犘<0.01);人群分布:0~4岁散居儿童占25.37%,20~49
岁青壮年占38.32%,男女性发病率之比为1.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6.93,犘<0.01)。结论 
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痢疾是肠道传染病疫情的主要病种,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
育、饮水和食品监管等综合防制工作。
关键词:传染病;肠道;流行病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R18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2 0091 05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老年梅毒病人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进岚  柯伟  包夏  王颖 《职业与健康》2009,25(15):1626-1628
目的通过分析贵州省老年梅毒流行特点,为改进梅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5—2007年我省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梅毒报告疫情资料,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7年,贵州省共报告≥60岁的老年梅毒626例,老年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05年的2.58/10万上升到2007年的8.58/10万(x^2=123.7029,P〈0.01);其中男性病人448例,女性病人178例,男、女性别比为2.52:1;71.24%的病人是离退休人员;各期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老年隐性梅毒报告病例增长最快、所占比例最高(49.36%);隐性梅毒报告病例显著高于20~59岁年龄段的成人病例(x^2=50.2405,P〈0.01);男、女老年各期梅毒所占比例不同,男性Ⅰ期梅毒报告病例显著多于女性报告病例(Fisher Test P=0.000 1354)。结论贵州省老年梅毒流行呈上升趋势,需采用适合老年人群的干预措施,以城镇离退休人员中男性人群作为干预的高危人群,减少梅毒在老年人群中的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