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CA)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RFCA 法治疗17例SVT儿童(年龄≤14岁),男10例,女7例;年龄8-14岁,均为药物预防无效或药物不能耐受而又反复发作者。结果17例患者中,房室结双经路(AVNRT)4例、右侧房室旁路(RAP)7例、左侧房室旁路(LAP)5例,房性心动过速(AT)1例。消融成功15例,1例RAP患儿消融失败,1例AT患儿未作消融术,1例His旁旁路患儿术后2个月复发,再次消融成功。术后随访6-48个月,所有患儿均无SVT发作,未发生消融相关并发症。结论RFCA是治疗儿童顽固性SVT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射频消融对心率、QT间期及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对心率、QT间期、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时比分析5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者RFCA术前、术后的PP(RR)间期、QT间期、QTd变化。结果 RFCA术后PP(RR)间期明显缩短,心率加快;QT间期随心率加快而缩短;经心率校正后的QT间期、QTd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RFCA可导致窦性心率加快,对校正的QT间期、QTd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经食道心房调搏和心内电生理检查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食道心房调搏 (TEAP)对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6 1例行射频消融术 (RFCA)患者术前TEAP诱发或终止SVT的心电图情况。起搏方式为S1 S1 分级递增刺激和S1 S2 程序早搏刺激。个别患者加发S3或S4 刺激。记录诱发窗口、诱发频率、房室结不应期、诊断 ,并与RFCA时心内电生理检查 (EPS)相应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TEAP诱发SVT窗口、诱发频率、房室结不应期与心内EPS结果的相应指标均呈正相关 (P <0 0 1) ,其对SVT的诊断符合率达 95 1%。患者发生的SVT均能经TEAP终止。结论 :TEAP对SVT的确认 ,旁道的定位 ,旁道与双径路的鉴别都有一定的价值 ,是RFCA必要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总结410例心律失常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情况及护理措施.结果:加强护理使可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成功率大大提高.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后严密观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2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治疗和护理资料。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结果:122例患者均顺利康复,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高质量的护理对保证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成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西宁地区射频消融术 (RFCA)对各种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治疗的技术及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病例来源于 1 997年 9月至 2 0 0 0年 1月间在心内科住院的SVT病人 ,共计 5 5例 ,男 36例 ,女 1 9例 ,年龄 1 4岁~ 68岁。患者经术前发作心电图及术中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房室结双径路 (AVNDP) 2 6例 ,房室旁路 (AVRT) 34条 ,行消融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经射频消融后均获成功 ,随访中有 3例复发 ,再次消融成功。 2例AVNDP在RFCA中出现Ⅲ°房室传导阻滞 (Ⅲ°-AVB) ,其中一例术后 5周恢复为窦性心律 ,1例成为永久性Ⅲ°-AVB ,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结论 :5 5例均获成功 ,旁道消融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定位准确 ,我们采用粗标冠状窦、细标大头电极 ,A与V比例合适的“十字交叉法”获得了很高的成功率。AVNDP以术中出现缓慢交界性心律 ,并逐渐减少是成功的征象。因此我们认为RFCA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根治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术 (RFCA)治疗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 16例 14岁以下的SVT病儿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测 ,确定SVT电生理机制类型 ,依据各种类型采用消融导管定出有效消融靶点并行RFCA。【结果】 16例SVT中 ,房室旁路折返 12例 ( 6 8 7% ) ,其中左旁路 5例 ,右旁路 6例 ,左右均有旁路 1例。房室结双径路折返 2例 ( 15 6 % ) ,房内折返 2例 ( 15 6 % )。全部进行RFCA ,成功 15例 ( 93 7% ) ,不成功 1例。全部无严重并发症 ,成功 15例随访 6个月~ 3年 ,除 1例外均无复发。【结论】RFCA对小儿SV的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20例PSVT患者经RFCA的治疗和护理资料。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结果:120例患者均顺利康复,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高质量的护理是保证射频消融治疗PSVT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通过对52例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观察,总结了心理、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52例患者中,50例1次手术成功。2例房室结双径路患者第1次手术后PSVT复发。其中1例因PsvT频繁发作行第2次RFCA,术后未再复发。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方法,做好心理、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索他洛尔对射频消融患者QTd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索他洛尔对房室旁道射频消融 (RFCA )患者 QT离散度 (QTd)及电生理作用的影响 ,对药物在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作评估。 方法 :36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接受 RFCA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 (18例 ,单纯行 RFCA)和药物组 (18例 ,RFCA+顿服索他洛尔 16 0 m g)。药物组服药后每 30 min测量 1次电生理参数 ,观察 2 .5 h。两组在术前、术后分别测量 QTd。 结果 :两组术前 QTd无差异 ,对照组术前、术后 QTd无明显变化。药物组服药后 ,电生理参数与服药前比较相差显著 ,RFCA术前、术后 QTd分别为 (30 .9± 14.3)和 (2 4.7± 9.6 ) m s;QTcd分别为 (33.7± 17.1)和 (2 5 .2± 10 .1) m s;QTL cd分别为 (30 .8± 14.1)和 (2 5 .6± 19.4) m s,3项参数均 P<0 .0 5。两组术后比较 QTd,QTcd,QTL cd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索他洛尔可轻度降低 QTd,致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较低 ,无器质性病变的 RFCA患者术中应用可帮助终止心动过速频繁发作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总结73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的护理经过。结果有2例复发,1例出现低血压,1例出现迷走反射,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做好心理护理及相关术前准备,术中、术后严密观察与护理,对并发症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者在射频消融术(RFCA)前行食道心房调搏(TEAP)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心内电生理检查(IEPS)拟行RFCA的140例SVT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是否行TEAP诱发分为对照组(n=78)和试验组(n=62),对两组IEPS时间、射频消融时间、手术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完成率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IEPS时间、手术总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射频消融时间较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完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VT患者在RFCA前行TEAP可缩短IEPS时间及手术总时间.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2002年6月开展了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工作,现累计治疗18例病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射频消蚀术(RFCA)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一种介入方法技术,具有安全、可靠并能根治等特点。加强RFCA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促进术后早日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本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郭航远  鲁端 《医学综述》1997,3(6):294-295
<正> 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部分患者术后出现不明原因的窦性心动过速(窦速).本文对RFCA术前、后患者超氧比物歧化酶(SOD)和心率变异性(HRV)进行研究,旨在了解RFCA术对心脏和心脏神经的急性期损伤.探讨窦速的可能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颞旁皮下注射樟柳碱治疗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护理体会。方法:34例青光眼视神经病变患者,采用柳碱颞旁皮下注射治疗。术前给予心理护理,术中给予操作配合,术后给予健康指导。结果:34例患者经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均顺利完成注射治疗,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意外;治疗后,视野(MD),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眼动脉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和阻力指数(RI)均有显著性改善(均P<0.01)。结论:颞旁皮下注射治疗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患者经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的配合,可提高疗效,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17.
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78例射频消融术(RR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临床资料。方珐:应用RFCA技术治疗难治性SVT。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2例,共54条旁路消融成功49条,成功率为90.7%。其中左侧旁路成功率(97.6%)明显高于右侧(66.6%)。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6例,仅1例失败,成功率为96.1%。78例总成功率为92.5%。本组无1例严重并发症。随访2~42个月,5例复发,经再次消融成功。结论:RFCA为治疗SVT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靶点标测、消融功率和时间的控制县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Carto系统引导下心房颤动(AF)射频消融术(RFCA)前后患者心肌生化标记物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及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变化趋势.方法:选择在Carto系统引导下行AF RFCA治疗患者20例,于射频消融术前、术后4~6h、术后24h及72h采集肘静脉血,分别测定cTNI、CK、CK-MB及hs-CRP的值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20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cTNI术后较术前明显升高,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24小时升高达峰值,72h后较前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术前基础水平(P<0.01).射频消融术后CK-MB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72h同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hs-CPR逐渐升高,至72h仍未达峰值,与基础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TNI、CK、CK-MB在AF射频消融术后出现显著升高,可引起心肌损伤.AF射频消融术后hs-CRP明显升高可引起机体明显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射频导管消融对血小板膜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射频导管消融 (RFCA)术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标记及流式细胞仪技术 ,观察31例心动过速患者RFCA手术前、后血小板粘附分子α -颗粒膜蛋白 (CD62P)、溶酶体膜蛋白(CD63)表达的变化 ,并与RFCA手术时间、放电能量、放电时间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RFCA术前血小板膜CD62P、CD6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75±2.32) %和 (9.62±4.08) % ,RFCA术后即刻明显增高达 (7.64±5.25) %(t=3.05 ,P<0.01)和 (12.23土5.70) % (t=2.10,P<0.05) ,但术后47~115h(平均65h)均降至基线水平。多元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CD62P表达变化与RFCA术中累积放电能量相关 (r=0.30,P<0.05)。结论 RFCA术可导致血小板膜CD62P、CD63表达增加 ,促进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术( RFCA )对心肌病阵发性心房颤动( PAF)患者心脏结构逆重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2例PAF患者[左室舒张末径( LVEDD)男≥55 mm,女≥50 mm]均行环肺静脉隔离术为RFCA组。同期住院的相匹配的33例患者进行药物频率控制治疗(静息时心室率控制在60~80次/min,活动时<100次/min)为药物治疗组。入院72 h及心率达标时,术后6个月或频率控制6个月后分别行SF-36量表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窦性心律下行经胸心脏彩超检查,测量患者的左房内径( LAD )、LVEDD、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RFCA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LVEDD、LAD均较术前减小, LVEF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患者LVEDD、LAD均较术前增加(P<0.05),LVEF变化不大。心理健康、躯体疼痛和总健康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FCA组和药物治疗组于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感角色、躯体角色和精力有明显改善( P<0.05), RFCA组改善更明显( P<0.05)。结论心肌病PAF患者行RFCA术后维持窦性心律可以逆转患者的心脏重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