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取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针2ml静点,1次/日;内服生脉饮加减;中药外洗热敷,以温阳益气,通络消肿,活血化瘀。结果:治疗组硬肿消退时间(3.2±0.8天),治愈时间(7.3±0.6天);对照组硬肿消退时间(4.8±0.5天),治愈时间(9.2±0.4天)。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硬肿症,可明显缩短硬肿时间,减少住院天数,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5例发热4天以内的急性上感患儿分为中药组(65例)和对照组(40例)进行治疗观察。结果:中药组退热时间为27.40±1.49小时,24小时内退热有60%;对照组退热时间为50.43±1.86小时,24小时内退热的仅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t=9.646P<0.01)。结论:中药治疗上感退热快、疗程短,无副作用,经济适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作者报道中药石楠藤提取物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①假手术组(SO组);②AHNP组(AP组),该组动物在AHNP诱发后,不做特殊治疗;③石楠藤提取物治疗组(SN组)。该组动物在AHNP诱发后10分钟经腹腔内注射石楠藤提取物(1%石楠藤提取物5ml/kg体重)。结果表明:SN组血清淀粉酶值明显下降(SN组16130±5030U/L6h、19290±5380U/L12hvsAP组23780±3960U/L、28470±4150U/L,P<0.01)。血中PAF含量明显降低(SN组1.3±0.30ng/ml1h、2.0±0.34ng/ml6h、2.1±0.32ng/ml12hvsAP组2.2±0.25ng/ml、6.1±0.42ng/ml、10.1±0.53ng/ml,p<0.01)。血浆内毒素含量明显下降(SN组69.9±7.2EU/L、6h、91.1±8.4EU/L、12hvsAP组98.4±6.9EU/L、151.7±9.1EU/L,P<0.01)。石楠藤提取物治疗组术后平均存活时间明显长于AP组(SN组:43.5h,AP组11.5h,p<0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青蒿琥酯和巴利捷克治疗塞内加尔脑型疟病儿的疗效。方法:青蒿琥酯组120例(男76例,女44例;年龄6.9±3.1岁),剂量每次1.5mg/kg,iv或im,于入院后即刻,h4、h24、h48和h72给药;巴利捷克组120例(男73例,女47例;年龄6.8±3.0岁),剂量25mg奎宁基质/(kg·d),iv或im,bid,3d为一个疗程。结果:青蒿琥酯组较巴利捷克组治愈率高(P<0.01),治愈病儿昏迷清醒时间、退热时间、血疟原虫转阴时间和住院时间皆短(P均<0.01)。结论:青蒿琥酯治疗脑型疟病儿疗效优于巴利捷克。  相似文献   

5.
血浆纤维结合蛋白的简易制备及其在肝病上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泳法对不同类型肝病患者体内FN含量进行测定;输注FN对肝病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血浆FN含量(mg/ml)1.4226±0.4372,平均回收率61.23±14.21%;正常人、慢肝、急肝、重肝、肝硬化患者体内FN含量(μg/ml)290.4±401、418.6±76.0(P<0.05)、276.1±29.6(P>0.05)、118.9±72.8(P<0.05)、196.7±89.0(P>0.05);重肝患者输注FN4h、24h、48h后体内FN浓度经对数转换后作相关检验,相关系数为-0.9912(P<0.05)呈明显负相关。认为:用该方法制得的血浆FN可用来维持急肝、重肝患者体内的FN含量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6.
用黄连、黄柏、黄芩和金银花复方水煎剂治疗烧伤大鼠创面感染,测定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和混和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诱生量。大鼠随机分成假烫组、烧伤创面感染对照组(烧感组)和烧伤创面感染十中药治疗组(中药组)。烧感组和中药组在伤后8、24和48h抽血查上述指标。结果示烧伤创面感染的大鼠自烧伤后24h起血浆IL-6均高于正常,烫伤后48h烧感组血浆IL-6显著高于中药组(P<0.01)。TNF的诱生量从伤后24h起,中药组显著高于烧感组,中药组伤后24和48hTNF的诱生量分别为4.2±0.9ng/ml和2.61±1ng/ml;烧感组分别为1.1±0.3ng/ml和0.9±0.3ng/ml(P<0.01)。由此说明抑制内源性致热因子IL-6和TNF的产生是中药清热解毒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加味五味消毒饮治疗对粒细胞移行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加味五味消毒饮治疗皮肤细菌感染患者的粒细胞移行变化作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治疗前粒细胞移行速度(3.136±2.174)mm/24h,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36±1.275)mm/24h;②治疗1周增至(6.209±1.314)mm/24h、2周(6.327±1.246)mm/24h、3周(6.345±1.17)mm/24h。1周增幅最大,2、3周仍呈递增趋势,峰值处正常低限;③按疗前不同移行水平分组研究,≤3.1mm/24h组增幅1周(4.633±0.632)mm/24h,2、3周0.1mm/24h左右。≥3.2mm/24h组增幅1周(1.20±0.54)mm/24h,2周0.18mm/24h,3周有所下降。提示该药对减低的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减低程度越重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青霉素与三氮唑核苷的体外配伍问题.结果表明,青霉素与三氮唑核苷混合液在配伍后0min的pH值为6.54,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05u/ml,青霉素试液则分别为6.56、0.032u/ml,配伍后180min青霉素与三氮唑核苷混合液pH值为6.26,MIC为0.125u/ml,而青霉素试液分别为6.37、0.125u/ml.因此,青霉素与三氮唑核苷混合液配伍后抗菌作用有所减弱,随时间延长其pH值下降幅度略大于青霉素试液,稳定性稍有降低,故建议两药不宜合用.  相似文献   

9.
20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参组,每组10只。采用Langendorff灌注兔心模型。对照组单纯用圣托马斯液作为心停跳液和保存液,丹参组则在圣托马斯液中加入丹参(2g/L)。离体心脏(以下称供心)于4℃下缺血停跳6h再灌注30min。丹参组缺血后心输出量、心肌肌酸磷酸激酶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过氧化脂质含量分别为(32.4±2.3)ml·min(-1)、(177.1±11.96)u/g、(198.2±6.6)u/L、(106.2±15.2)nmol/g,对照组则分别为(21.6±1.9)ml·min(-1)、(97.1±8.8)u/g、(160.1±7.3)u/L、(187.6±33.0)nmol/g,两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果提示丹参可明显改善供心心功能恢复,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为供心的长期保存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WGT与人体生理反应之间的关系,为热环境强度作训人员提供其军事活动允许时间值。结果:(1)短期强度作训时,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生理反应即达最大应激水平;(2)生理反应随着运动速度的加快(或增加运动强度)而增强;(3)实验结束时的HR、Tre、出汗量,I组为178±14b/min、39.3±0.6℃、1.321±0.196/h,Ⅱ组为182±12b/min、40.0±0.4℃、1.639±0.291/h,Ⅲ组为163±12b/min、38.3±0.6℃、1.671±0.3071/h.依据上述结果,作者推荐军事活动允许时间,Ⅰ、Ⅱ、Ⅲ组应分别控制在88、74和28min。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普济消毒饮联合青黛散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作用。方法将55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普济消毒饮联合青黛散;对照组给予病毒唑抗病毒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济消毒饮联合青黛散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薰洗预防腮腺炎并发睾丸炎的护理再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在运用中西药治疗和护理干预基础上再采用中药薰洗患儿睾丸进行护理再干预,对照组常规进行中西药治疗和护理干预,至患儿腮腺炎治愈后再随访两周。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两组腮腺炎患儿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薰洗腮腺炎患儿睾丸这一护理再干预措施,不仅避免了患儿近期并发睾丸炎之痛苦,还避免造成睾丸萎缩和远期不孕之绝症,避免因腮腺炎并发睾丸炎造成远期睾丸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接种腮腺炎疫苗后再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接种腮腺以苗后再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的原因。方法:对115例接种腮腺炎疫苗后再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的患儿血清,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法分离得到流行株与疫苗株的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分子生物学特点。结果:流行株与疫苗株的核苷酸序列相差8个核苷酸,流行株之彰有1-2个核苷酸差异。结论:接种腮腺炎疫苗后再发生感染的原因可能是流行株与疫苗株核苷酸序列相差太大,从而导致疫苗保护力不足,引起再次发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散结消肿贴对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流行性腮腺炎患儿4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散结消肿贴外敷腮部,每天1次;对照组15例予无敌膏外敷腮部,每天1次,均5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86.67%,对照组痊愈率60.00%;治疗组退热时间、腮肿消退时间、腮部压痛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散结消肿贴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7):132-135
目的 探讨中药贴敷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疗法在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以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药贴敷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 d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高全血黏度、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消肿时间。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高全血黏度、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高全血黏度、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为(2.06±0.13)分,低于对照组的(3.72±1.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消肿时间为(5.24±1.18)d,短于对照组的(7.95±1.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中药贴敷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疗法对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减轻其肢体肿胀感觉,缓解肢体疼痛,改善肢体血流动力学,有效促进肢体消肿,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9):78-81
目的 观察小儿推拿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10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小儿推拿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临床症状(咳嗽、流涕、咽痛、发热)消失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1.08±0.54)分、(1.31±0.23)分、(1.13±0.48)分、(1.04±0.31)分,均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流涕、咽痛以及退热时间分别为(2.01±0.24)d、(2.38±0.21)d、(2.31±0.24)d、(1.24±0.24)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在改善中医证候、缩短症状消失时间作用突出,疗效确切,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环丙沙星对伤寒的疗效.方法伤寒住院者102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52例用环丙沙星口服,对照组50例使用氧氟沙星口服.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开始退热及完全退热时间、总疗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环丙沙星组明显优于氧氟沙星组.结论环丙沙星治疗伤寒疗效高、退热快、疗程短、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红外额式体温计在筛查发热患者中的价值,并找出其用来判断发热的最佳界值,为临床使用红外额式体温计提供依据。 方法 固定专人测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发热门诊2018年6月1日—8月30日就诊的1 176例患者体温,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使用红外额式体温计与水银式体温计分别测量。 结果 1 176例患者中,男性529例(45%),女性647例(55%),平均年龄(36.91±16.46)岁。Bland-Altman结果显示额温腋温测量一致性较好。水银式体温计测量腋温为(38.31±0.67)℃,红外额式体温计测量额温为(37.30±0.77)℃,二者平均差值(1.01±0.64)℃(t=53.774,P<0.001)。体温正常组、低热组、中热组、高热组的腋温和额温差值分别为(0.25±0.55)、(0.83±0.50)、(1.08±0.66)、(1.33±0.70)℃,t值分别为2.180、35.721、36.760及25.710,均P<0.05。红外额式体温计测量体温的灵敏度为0.482,特异度为0.913。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P<0.001,95%CI为0.650~0.811。最大约登指数为0.477,所对应的界值为37.05℃。 结论 红外额式体温计测量体温与水银体温计所测得的腋温存在一定差异,前者比后者低。而且随着体温的升高,差异增大。红外额式体温计可在发热门诊中使用,由于临床使用红外额式体温计进行体温测定时读数只能到小数点后1位,但应以37.0℃作为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发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陈婧  魏超  扈晓宇  钟森  陈果  曲俊彦  张传涛 《西部医学》2011,23(12):2328-2329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小剂量干扰素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慢性丙型肝炎诊断标准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基础上加用利湿活血中药治疗,疗程12个月,随访6个月;对照组30例,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及随访时间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完全显效63.3%,对照组33.3%,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症状积分在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结论中药联合小剂量干扰素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较传统治疗更为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金黄膏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20例门诊流行性腮腺炎患儿随机分为金黄膏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45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5%,对照组治愈48例,好转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1.5%,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金黄膏制作简单,操作方便,药源广,价格低廉,疗效显著,便于同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