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心肌不同步收缩运动与左心收缩功能(LVEF)的关系.方法 58例心衰患者分为QRS<120ms组(41例)和QRS≥120ms组(17例),正常对照组20例,进行多普勒组织速度超声心动图检测,以心电图Q波为起点,测量其到心肌6个壁12节段收缩期最大速度时间间期(Ts),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同一水平6个壁间Ts最大差值(Inter-ΔTs)、同一壁内2个节段间Ts最大差值(Intra-ΔTs)及左心室12个位点间Ts的最大差值(Max-ΔTs).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两组心衰患者中Inter-ΔTs、 Intra-ΔTs、 Max-ΔTs均明显延长;而两组心衰患者中Inter-ΔTs、 Intra-ΔTs、 Max-ΔTs无明显不同.两组心衰患者中,Max-ΔTs与LVEF均呈负相关,而与QRS间期无关.结论 心衰患者左心室同一水平不同节段、同一壁内均存在非同步运动,并且其与左室收缩功能呈负相关;左室心肌非同步收缩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与超声心动图在评估慢性心衰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相关指标的一致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别用多层螺旋CT与超声心动图同时测量50例慢性心衰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结果 多层螺旋CT与超声心动图在评估慢性心衰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心肌缺血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分析心肌缺血患者收缩期左心室心肌纵向各节段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特点,评价心肌缺血的室壁局部收缩功能。方法35例心肌缺血、25例冠状动脉狭窄<50%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左心室心肌分为缺血组、非缺血组和正常组,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于超声心动图中取心尖左心室长轴、四腔心及两腔心切面的动态图像,脱机分析,获得每个受检者各节段长轴方向收缩期应变峰值(Smax)和应变率峰值(SRmax)。结果正常对照组内收缩期Smax和SRmax在左心室壁分布均衡;与正常组及对照组比较,缺血组收缩期Smax和SRmax明显减低(P<0.05)。结论VVI技术可无创性定量分析节段性室壁运动,早期识别缺血心肌,对评价心肌缺血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武彤  刘望彭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1-2,18,F0003
目的 应用径向应变显像评价心力衰竭病人同步化治疗效果.方法 心衰双室起搏患者6例,心衰右室起搏患者6例,正常对照组13例.平静状态下获取左室短轴乳头肌水平TDI图像,测定前壁、间隔、下壁、侧壁4个节段收缩期径向应变达峰时间及失同步化时间.结果 ①HF-RV组、HF-BV组与正常组QRS间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RV组QRS间期高于HF-BV组(P<0.05)②正常组与HF-BV组内4个节段T-pea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RV间隔的T-peak明显低于其它节段(P<0.05),而且HF-RV失同步化时间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径向应变达峰时间能够评价左心室各节段收缩同步性,使用双室起搏更优良地改善了心肌机械同步性.  相似文献   

5.
何安霞  朱蕾  陈晓虎 《河南医学研究》2009,18(4):320-322,326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受累节段的收缩功能及收缩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梗组)和20例健康者(正常组)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3D QLAB软件对三维数据库行定量分析,检测左室各节段射血分数(REF)及同步性参数即左室16节段、12节段(6个基底段和6个中间段)、6个基底段达收缩末最小容积的时间标准差以及时间最大差值,经心动周期标化后为Tmsv16-SD%、Tmsv12-SD%、Tmsv6-SD%、Tmsv16-Dif%、Tmsv12-Dif%和Tmsv6-Dif%。结果:与正常组相应节段对照,心梗组受累节段REF显著降低,TmsvSD-16%、Tmsv-16Dif%显著增加。结论:RT-3DE可客观定量的评价心肌梗死节段的收缩功能及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6.
韩增辉  钱蕴秋  周晓东  张军  李军 《医学争鸣》2006,27(21):1999-2001
目的:探讨新技术全容积三维超声心动图(FV-3DE)定量检测正常人、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收缩功能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方法:使用全容积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于心尖四腔切面采集16例正常人及18例冠心病患者左心室的"金字塔"三维数据库,使用容积及收缩功能分析软件,脱机测算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的容积及收缩功能,并与二维超声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无论在正常人及冠心病患者,FV-3DE均可准确获得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的左心室容积、射血分数,与二维超声双平面Simpson法结果高度一致;另外,FV-3DE数据脱机分析还可全面获得整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各壁各节段的局部容积及射血分数变化曲线. 结论:全容积三维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测量左心室容积,计算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并全面分析左心室各节段的收缩功能,为系统且无创的研究左心室功能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早期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运用QTVI对30例正常人及30例糖尿病患者的左心室各心肌节段的速度曲线进行分析,获得左心室心肌二尖瓣环处的收缩期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的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的运动速度(Va),并计算Ve/Va。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结果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LVEF等均在正常范围(P〉0.05);糖尿病组左心室壁Vs、Ve、Ve/Va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QTVI技术可定量评价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左心室心肌运动异常,表现为收缩及舒张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组织同步化成像(TSI)是否有助于识别局部室壁运动延迟,和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左心室(LV)重塑逆转。背景:超声心动图评估收缩不同步有助于预测CRT治疗的阳性反应。TSI是一种快速评价局部室壁收缩延迟的新方法。方法:56例心衰患者分别在基线和接受CRT后3个月进行TSI。通过TSI图像确定局部室壁运动延迟,通过6-基底-6中间节段模型测定左室局部室壁达到峰值收缩速度的时间(Ts)。在射血期或包括收缩后缩短期测定Ts,同时计算收缩不同步的8种TSI参数。结果:17例患者发生了严重的侧壁运动延迟,从而预测左心室…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心肌局部收缩运动同步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40例(糖尿病组)、健康者30例(对照组),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内径(LV)、室间隔厚度(IVS)、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等容收缩时间(IVCT)、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收缩期运动速度达峰时间(Ts)和12节段的Ts的标准差(Ts-sd)及最大时间差(Ts-dif)。结果糖尿病组LA、IVS、EDV均大于对照组(P〈0.05),而FS小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短轴二尖瓣及乳头肌水平糖尿病组各室壁的Ts和Ts-sd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Ts-dif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早期就可出现左室局部心肌收缩运动不同步。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可准确定量评价其收缩运动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0.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局部收缩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的收缩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QTVI评价30例心肌梗死患者(MI组)和20例无任何心脏疾患者(对照组)的左心室局部心肌,获得不同室壁基底段和中间段的多普勒速度曲线、时间速度积分曲线,测量最大峰值速度(Vs)、最大心尖方向位移(Ds).结果:对照组不同心肌节段的Vs及Ds均为基底段较高,中间段减低.MI组心肌各节段平均Vs与Ds较对照组下降,梗死节段更明显,两组左心室基底段Vs与Ds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高度相关.结论:QTVI技术可准确识别运动异常节段,是无创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定量、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房功能与同步性。方法: 对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及30例健康对照组使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描记左房心尖四腔心面积(LAA4)及左房心尖两腔心面积(LAA2)。RT-3DE获取心尖四腔心全容积图像,用Qlab 9.0软件获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左房最小容积(LAVmin),左房射血分数(LAEF);结合心电图,在左房时间容积曲线上找到左房收缩前容积(LAVpre),计算出左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左房被动排空分数(LAPEF)。Qlab 9.0软件同时得到左室及左房16节段达收缩期最小容积点时间的标准差(Tmsv16-SD)及最大时间差(Tmsv16-Dif)心率校正值,即Tmsv16-SD/R-R(%)、Tmsv16-Dif/R-R(%)。结果: 心肌梗死组LAA4及LAA2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T-3DE测得心肌梗死组左室LVEF值明显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LVEDV、Tmsv16-SD/R-R(%)及Tmsv16-Dif/R-R(%)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组左房LAVmax、LAVpre、LAEF及LAAEF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LAVmin、LAPEF、Tmsv16-SD/R-R(%)及Tmsv16-Dif/R-R(%)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T-3DE能及时反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房功能改变及同步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联合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2DSTI)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评价尿毒症心肌病(uremic myocardiopathy, U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与同步性。方法: 对33例UM患者及35例健康体检者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M型超声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M EF);留取左室短轴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二维灰阶动态图像,采用Qlab软件分析左室短轴16节段(心尖除外)收缩期峰值轴向应变及应变率;采集左心室实时三维全容积图像,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射血分数(EF3d),分析左心室16节段(心尖除外)达收缩期最小容积点时间的标准差(Tmsv 16-SD、Tmsv 12-SD、Tmsv 6-SD)及最大时间差(Tmsv 16-Dif、Tmsv 12-Dif、Tmsv 6-Dif),并对标准差及时间差进行心率校正。结果: UM组LVESV、LVEDd、IVSd及LVPWd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 EF3d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左室短轴3个切面的应变及应变率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UM患者16节段、12节段(中间段和基底段)和6节段(基底段)Tmsv的标准差和最大时间差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2DSTI和RT 3DE能更加准确无创地判断UM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及同步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评价心脏收缩同步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0年3月孤立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36例为观察组,40例心电无异常的健康人为对照组,对所有试验者的心率(HR)及心脏超声指标LVEF、LVEDV、Tmsvl6一SD、Tmsvl6一Dif、Tmsv6一SD及Tmsv6一Dif进行单因素对比分析,然后对与心脏收缩同步性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HR、LVEF、LVEDV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Tmsvl6一SD、Tmsvl6一Dif、Tmsv6一SD及Tmsv6一Dif存在明显差异(P〈0.05)。Log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msvl6一SD、Tmsvl6一Dif、Tmsv6一SD及Tmsv6一Dif是评价心室收缩同步性的独立因素。结论超声心动能较准确地评价心室收缩的同步性,尽管左束支传导阻滞者的射血分数尚正常,但以超声心动为标准的心功能已有下降。  相似文献   

14.
纪东露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101-103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网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山东省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2010年1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59例作为观察组,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导管检查。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0例为对照组,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人员经胸超卢心动图检查结果.观察两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和心导管检查结果,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与心导管检查的相关性。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肺动脉压[(89.4±26.5)mmHg,1mmHg=0.133kPa]明显高于对照组[(29.3±10.4)ramHg],观察组肺动脉内径[(28.1±4.3)mm]明显小于对照组[(32.7±4.2)mm],观察组右房横径[(56.7±5.2)mm]、右房纵径[(63.5±7.4)mm]均明显大于对照组[(42.0±3.8)mm、(53.6±5.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右房增大和肺动脉增厚,同时m现了不同程度的三尖瓣反流。观察组心导管检查结果中肺动脉压[(84.6±25.7)mmHg]低于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89.4±26.5)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与心导管检查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r=0.719,P=0.003)。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中,56例可确诊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3例误诊,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4.9%,误诊患者后经心导管检查确诊。观察组左室收缩功能减弱患者的肺动脉压[(90.8±24.6)mmHg]明显高于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患者[(65.7±19.0)mltl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冈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测手段,准确性高且重复性好。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心肌损害的心肌酶谱、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的变化。方法将52例大便轮状病毒(RV)抗原阳性患儿作为观察组,空腹抽血查心肌酶谱并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选择同期住院RV抗原检测阴性的40例肠炎患儿作对照纽,做相同的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RV抗原阳性患儿心肌酶谱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对照组相比,RV抗原阳性患儿心电图的异常表现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超声心动图各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损害可引起心肌酶谱、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多指标的变化.动态观察奠变化.对明确诊断、指导治疗有重耍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厚度变化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CAD)的发生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筛选健康人群120例(对照组),经临床确诊单纯2型糖尿病25例(单纯2型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并发CAD患者24例(CAD组)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69例;男性86例,女性83例,平均(64.77±14.80)岁.利用超声心动图于左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及剑下四腔心切面分别测量右室前壁、左室后壁、心尖部及右室游离壁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对相同部位心外膜脂肪组织的厚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组间比较.结果 对照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及CAD组右室前壁各组EAT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观测部位EAT厚度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AD组各观测部位EAT厚度均较对照组及单纯2型糖尿病组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各观测部位EAT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AT的增厚与2型糖尿病CAD的发生存在正相关;超声心动图可以便捷、有效地评价EAT的增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前后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端脑钠肽(NT- pro- B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评价CRT疗效的可行性。方法2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CRT(CRT组),另2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因经济等原因未接受CRT(对照组),两组基础用药相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3、6个月的NYHA心功能分级、心电图QRS宽度、LVEDD、LVEF、血清NT- pro- BNP及MMP-9的水平(采用ELISA法)。结果 CRT组治疗前血清NT- pro- BNP和MMP-9水平分别为(912.5±194.2)pmol/L、(682.9±282.1)ng/L,CRT 1、3、6个月血清 NT- pro- BNP 水平分别为(379.8±200.5)、(284.7±151.6)、(185.4±82.0)pmol/L,MMP-9水平分别为(543.5±208.3)、(401.1±144.8)、(383.0±198.4)ng/L;而对照组治疗1、3、6个月血清NT- pro- BNP水平分别为(614.1±234.6)、(572.1±165.6)、(553.6±130.1)pmol/L,MMP-9水平分别为(665.6±227.8)、(641.2±268.6)、(573.7±135.9)ng/L。CRT组术后血清NT- pro- BNP和MMP-9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及对照组(均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后血清中NT- pro- BNP和MMP-9水平显著下降,心功能得到改善,血清MMP-9和NT- pro- BNP可以作为评价CRT疗效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张湘萍  邓文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8):86-87,92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婴儿的心功能影响。方法将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对照组给予生物合成胰岛素;对两组患者所产婴儿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心室Tei指数、心室功能;检测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及心肌肥厚等情况;同时选取25例健康孕妇所产婴儿为正常组,并观察上述指标作为对比。结果对照组婴儿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高于观察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婴儿的二尖瓣E峰与A峰比值、三尖瓣E峰与A峰比较明显低于观察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婴儿左心室Tei指数明显低于观察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婴儿心脏异常状况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使用门冬胰岛素,可使其所产婴儿心脏解剖结构及功能性指标更接近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左室重构与收缩同步性,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2015年3月-2016年1月确诊的EH患者107例患者记作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正常体检者35例记作对照组,采用RT-3DE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采用Qlab定量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定量评价,记录左室重构指数(LVRI)、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容积(LVEDV)及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16节段达到最小收缩容积时的标准差(SDI)和最大差值(Tmsv16-Dif),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心电图QRS波4组间比较和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3个亚组和对照组比较,SDI、Tmsv16-Dif与LVMI、LVRI、LVEDV均增大(P < 0.05);而C组SDI、Tmsv16-Dif与LVMI、LVRI与B组相比、B组与A组相比均增大(P <0.05);SDI分别与LVEDV、LVESV及LVMI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Tmsv16-Dif与LVMI、LVEDV、LVESV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  RT-3DE能够准确测量出EH患者心脏各腔室的功能和容积准确测量,同时LVRI与LVMI均能对不同情况下心室重构的程度进行评估,SDI和Tmsv16-Dif可反应心室收缩不同步的情况。因此左室重构与收缩同步性定量评价对于EH患者病情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咪达普利对非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后血浆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水平及心室重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血压正常并溶栓成功的AMI患者65例,随机分为ACEI治疗组(观察组)33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咪达普利5mg/d。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100 d测量患者血浆CRP、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与溶栓前比较,溶栓24h、100 d后观察组、对照组的CRP、BNP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100 d时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栓24 h比,溶栓100 d观察组明显改善且较对照组同时期改善明显(P<0.05)。2组EDVI、ESVI及LVEF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咪达普利能够明显降低血浆CRP及BNP水平,延缓心肌重构、改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