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GF、EGFR及PCNA在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52例原发性肺癌作EGF、EGFR和PCNA检测。结果显示,46例NSCLC中EGF、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和63%,6例小细胞癌和正常肺组织无表达。有转移的肺癌组EGFR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转移组(P〈0.05)。52例肺癌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为78.8%。NSCLC中EGF、EGFR的表达与肺癌分期、病理分级以及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以上结果提示EGF、E  相似文献   

2.
泰素治疗晚期肺癌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象和方法1.1对象8例患者均为男性,29~72岁,平均57.5岁。小细胞肺癌(SCLC)1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7例,临床分期均达到Ⅲ期(T3N2M1),远处转移部位有脑(1例)、肝(2例)、胸膜(1例)、颈腰椎(1例)、锁骨上淋巴结(4例...  相似文献   

3.
肺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58例肺癌和15例正常肺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R)的表达情况。正常片组织EGF阳性率20%(3/15),EGF-R1阳性率13%(2/15),主要着色于支气管上皮刷状缘,均为弱阳性。肺癌中EGF主要着色于胞浆区,EGF-R主要分布于胞膜和胞浆区,EGF阳性率55.2%(32/58),EGF-R阳性率51.7%(30/5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或直径大于5cm的肺癌中EGF和EGF-R阳性率明显高于淋转阴性或直径小于5cm者;高分化癌中EGF和EGF-R阳性率也较高。EGF和EGF-R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史无明显相关。本文结果提示部分肺癌可过度表达EGF或EGF-R EGF/EGF-R自分泌可能在肺癌生长中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1)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意义。(2)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121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TGFβ1的表达。(3)结果 TGFβ1在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7.7%,其阳性表达分为间质型和胞浆型,表达类型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TGFβ1的间质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阴性组,而其胞浆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阴性组(x^2=10.01,21.98,P  相似文献   

5.
采用PCR-SSCP对35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切除组织的P53基因5 ̄8号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对8号外显子同时采用PCR-DGGE进行突变检测。发现NSCLC中P53突变率为65.7%。P53率在肿瘤细胞不同分化程度间有显著差异,低分化NSCLC的P53突变率(89.5%)明显大于高、中分化的NSCLC(37.4),虽然有纵膈淋巴结转移的P53突变率(71.4%)高于无给膈转移者(57  相似文献   

6.
用125I标记的表皮生长因子(EGF)为配体测定12例人肺癌细胞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肺癌组织及对照组织细胞膜高亲和力位点的解离常数分别为1.48和1.1nmol,肺癌组织EGFR为2.25~19.36pmol·g-1膜蛋白,高于对照组织的0.72~7.43pmol·g-1膜蛋白,说明EGFR在肺癌演变中起重要的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乳腺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以探讨EGFR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以抗EGFRPcAb对42例乳腺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进行标记。结果:42例乳腺癌标本中,19例病理Ⅲ级的EGFR表达阳性率为73.7%,明显高于23例病理Ⅰ~Ⅱ级的39.1%;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26例EGFR阳性率为69.2%,高于无转移的16例(31.3%);雌激素受体阳性(ER+)的24例EGFR阳性率明显低于ER-的18例(37.5%与77.8%);在转移淋巴结中EGFR阳性率高于原发灶(92.3%与69.2%)。通过χ2检验,P值均小于0.05。结论:乳腺癌EGFR过度表达可做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及估计预后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张春智  周向东 《四川医学》2000,21(9):784-786
目的 观察抑癌基因P2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对31例肺癌组织中的P21和EGFR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肺癌组织中P21和EGFR表达较正常肺组织高,其中P21和EGFR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9%和70.97%,P21、EGFR表达与肺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P21与EGFR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可作为肺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和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2例病人的胃癌标本进行EGF及EGFR的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生物素酶标法(LSAB)检测。结果:EGF表达阳性者的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77.3%,其5年生存率为18.2%,EGFR表达阳性者的淋巴结转移可能性为82.1%,5年生存率为14.3%。结论:胃癌EGF或EGFR表达阳性者均易出现淋巴结转移,且5年  相似文献   

10.
秋了对肺癌应用两种特异性单抗(KS1901和BM19021)所识别的肺癌新的相关标志CYFRA21-1、β2-MG、CEA和NSE进行前瞻性规范的诊断试验对照研究、评价CYFRA21-1及其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价值,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62例肺癌(LC)、63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63例正常健康人血清CYFRA21-1、CEA和NSE水平,采用ROC曲线选择CYFRA21-1界值为3.3U/ml。结果  相似文献   

11.
王宇  张轶斌 《铁道医学》1997,25(2):74-75
目的 通过检测胃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胃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了70例胃切除标本组织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其中包括正常胃粘膜标本18例,胃癌52例,结果 正常胃粘膜组织无EGFR表达,肿瘤组织有23例(44.23%)呈阳性;肿瘤组织,EGFR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为65.39%,显著高于无转移者(23.08%);弥漫性胃癌组织EGFR阳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检测CD_(44)在65例肺癌组织中各组织学类型的表达,并探讨组织学类型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非小细胞肺癌阳性率为71.7%(38/53例),12例小细胞肺癌中仅2例阳性。CD_(44)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16例鳞癌有7例阳性,17例腺癌有15例阳性,15例腺鳞癌有1例阳性,5例大细胞癌均阳性。经卡方检验Fishei精确概率法分析,小细胞癌与腺癌、腺鳞癌、大细胞癌之间和鳞癌与腺癌、大细胞癌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非小细胞肺癌伴肺门淋巴结转移者,CD_(44)的阳性表达分别为6例鳞癌均阳性,4例大细胞癌中3例阳性,14例腺鳞癌场中6例阳性,10例腺癌中3例阳性。其中鳞癌和大细胞癌与肺门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的相关性。结果提示:CD_(44)可作为区分肺癌组织学类型及肺门淋巴结转移潜能的新的辅助标志。  相似文献   

13.
血清CYFRA21-1、CEA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怡  赵百亲  应可净 《浙江医学》2003,25(3):189-190
目前临床上多以细胞角蛋白21 -1片段(CYFRA21 -1)和癌胚抗原(CEA)等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的辅助检查手段 ,灵敏度一般在40%~60 % ,单独检测均有一定的局限性 [1 ,2]。为了探讨两个指标联合检测在NSCLC诊断、预后判断及疗效观察中的作用 ,我们检测了53例NSCLC和30例肺良性疾病(BLD)患者血清中CYFRA21 -1、CEA的浓度 ,并对部分患者治疗前后这两个指标浓度的变化进行了比较。1.1一般资料浙医二院1999年4月~2000年11月病理学检查确诊NSCLC53例 ,…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胃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了70例胃切除标本组织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其中包括正常胃粘膜标本18例,胃癌52例。结果正常胃粘膜组织无EGFR表达,肿瘤组织有23例(44.23%)呈阳性;在肿瘤组织,EGFR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为65.39%,显著高于无转移者(23.08%);弥漫性胃癌组织EGFR阳性率为66.67%,高于肠型(25%)。胃癌组织EGFR表达阳性者其生存率也显著低于阴性组。结论胃癌组织EGFR的监测可以作为了解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5.
探讨PCNA和EGFR在肺鳞癌、腺癌中的表达及与癌组织分型,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对44分分化相近肺癌组织、16例正常肺组织PCNA和EGFR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肺癌组织PCNA和EGFR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鳞癌与腺癌比较,PCNA和EGFR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癌组织PCNA和EGFR表达与淋巴 结转移阴性癌的组织比较,无学差异(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乳腺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中的表达,以探讨EGFR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缄化S-P法以抗EGFRPcAb对42例乳腺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进行标记。结果:42例乳腺癌标本中,19例病理Ⅲ级的EGFR表达阳性率为73.7%,明显高于23例病理Ⅰ-Ⅱ级的39.1%,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26例EGFR阳性率为69.2%,高于无转移的16例(31.3%);雌激素受体阳性(ER^+(  相似文献   

17.
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经用IFO+DDP或IFO+VP-16治疗,2例CR(5%),17例PR(42.5%),CR+PR为47.5%(19/40)。毒性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和消化道症状。结果揭示含异环磷酰胺的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有一定程度骨髓抑制,配合G-CSF治疗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8.
(1)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βⅡR)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2)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6例大肠癌术后标本及癌旁组织中TGF-βⅡR表达情况。(3)结果 癌旁组织中TGF-βⅡR表达阳性率为96.64%,原发癌组织表达阳性率为44.64%,差异有显著性(x^2=30.78,P〈0.01);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72.00%,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22.58%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血管形成,探讨VEGF与肺癌组织中血管密度与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为抑制肿瘤血管形成,预防肺癌复发和转移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采用S-P检测法,对87例肺癌进行表达及血管密度计数。结合随访资料分析。结果:VEGF表达与肺癌组织学分化,肿瘤转移及死亡有关,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较(P〈0.050。结果还证明,鳞癌组织中的“血管岛”周围细胞中  相似文献   

20.
P53基因突变与肺癌预后复发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53基因突变与肺癌病理特征、预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检测155例原发肺癌手术标本中P53基因5~8外显子突变。结果 小细胞肺癌(SCLC)P53突变率80%,非小细胞肺癌(NSCLC)53.8%(78/145)。94例随访病人中,P53阳性组一年存活率为68.60%,而P53阴性组为97.7%(P〈0.05)。P53突变组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