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腔给药系统(NDDS)是指将药物以一定剂型置于鼻腔内,经鼻黏膜吸收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中药鼻腔给药是以鼻腔为用药部位,一般以滴鼻剂、洗剂、乳剂、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吸嗅剂、凝胶剂、膜剂等方式将中草药及其制剂纳入鼻中,通过官窍吸收,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相似文献   

2.
中医内病外治中常用经鼻给药来治疗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用白芷、细辛吹鼻散治半边头痛(《种福堂公选良方》);将半夏末冷水和丸纳鼻治产后晕厥(《肘后方》);以远志散嗅鼻治脑风头痛不可忍(《圣济总录》)等。锭剂是鼻腔给药的一种简单方便的剂型。一般的锭剂系以药物粉末和粘性浆液制成。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根据鼻腔用药的特点,改制成塑筒管“鼻嗅吸纸锭剂”剂型,经临床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正>鼻疗法(鼻腔给药)属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包括药物搐鼻、吸鼻、嗅鼻、滴鼻、熏鼻等诸多方式。鼻疗法的治病机理有两个方面:一是鼻腔内黏膜、血管较为丰富,通过鼻腔给药,药末容易快速吸收;二是鼻腔内神经对气味敏感,而鼻疗药物以芳香、开窍之品居多,这类药物刺激性、穿透力均较强,药味易被嗅觉神经感知,对人体生理、心理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达到治病之效果。中药鼻疗应用范围广泛,而且由于鼻居于头面,鼻腔给药容易使药物快速地到达病所,所以此法对头面疾病(如头痛、  相似文献   

4.
鼻吸嗅剂治疗冠心病80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杜廷海 《河南中医》1996,16(6):370-370
鼻吸嗅剂治疗冠心病80例杜廷海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50000)主题词冠状动脉疾病/治疗中药疗法投药,吸入近年来,我们应用鼻吸嗅剂治疗冠心病80例,并与复方丹参片随机对照,疗效显著,总结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治疗组80例,男62例,女18例;年龄...  相似文献   

5.
鼻腔给药在中医急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腔给药又称鼻药疗法(简称鼻疗).是将药物施于鼻腔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属中医外治法范畴。该疗法历史悠久,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著作《五十二病方冲就已有鼻疗法的记载。笔者认为,鼻疗法实为一种安全、简便、速效、高效的给药方法,在中医急症临床中具有实用性和推广价值。1$疗法治疗中医急症的历史沿革及应用现状早在《五十二病方冲就记载了用鲜产鱼和盐外敷治疗螟病鼻断的记载,与《五十二病方们期的《养生方》中,载有“茹,湿磨盛之,饱食饮酒……者,嗅之”,表明当时已有采用鼻腔嗅药法治疗内科疾病的方法。鼻疗法用于中…  相似文献   

6.
临床采用适当的药物剂型 ,选用合适的给药途径 ,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 ,现将中药剂型与中医给药途径的作用原理及使用范围简述如下。1 药物剂型中药剂型甚多 ,如汤剂、丸剂、散剂、膏剂、栓剂、酒剂、浴剂、熏洗剂、灌肠剂、滴耳剂、滴鼻剂、鼻嗅剂等等。剂型不同 ,其作用也不完全一样。就一般而言 ,多数疾病可以用汤剂治疗 ,因为汤剂制作简单 ,作用迅速 ,适应面广。对于一些慢性病 ,则多选用丸剂或内服膏剂 ,因为这两种剂型服用方便 ,作用持久。酒剂则借用酒的辛散走窜之性 ,以治疗停滞郁结之证。散剂既可以散风寒湿邪 ,又可以荡肠胃结滞…  相似文献   

7.
中药经鼻腔给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主要对中药经鼻腔给药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研究表明,中药经鼻腔给药可以在鼻腔起局部治疗作用,或经鼻吸收后向脑内递药发挥中枢治疗作用,还可以起到治疗全身性疾病的作用。综述了近年来中药经鼻腔给药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运用,主要包括鼻用制剂国内现状、中药经鼻腔给药基础实验研究(给药途径的选择、剂型的选择、辅料的选择、体外释药评价、药代动力学研究、药效学研究、脑靶向性、安全评价)、中药鼻用制剂的临床观察实例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药经鼻腔给药临床疾病治疗应用和中药鼻用制剂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医鼻疗法是中药鼻腔给药 (包括塞鼻、搐鼻、吹鼻、滴鼻、灌鼻、熏鼻、嗅鼻、涂鼻、探鼻等 )以治疗全身疾病的外治疗法.中医塞鼻法则是文献资料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中医鼻疗法之一.本文拟对该疗法的现代应用报道结合中医相关文献进行阐述和分析,加深对该疗法的认识,扩大其应用.  相似文献   

9.
经鼻脑靶向给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经鼻脑靶向理论及其制剂的研发现状,为开发中药鼻腔脑靶向药物提供依据。以经鼻给药、鼻腔给药、脑靶向等关键词检索中英文文献51篇。通过解释鼻腔生理结构的特点,分析药物经鼻脑靶向转运的作用机制,介绍了经鼻脑靶向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实例;通过了解经鼻给药新型制剂(原位凝胶、脂质体、微球、纳米粒制剂),并结合中药鼻疗法,阐述了我国中药现有经鼻制剂的应用及开发中药脑靶向制剂的可能途径,认为中药经鼻给药脑靶向制剂具有广阔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鼻用制剂具有独特的给药优势,在局部和全身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我国中医药鼻腔给药治疗历史悠久,近年来,中药鼻用制剂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数据库、药智网及中国知网近30年收载的中药鼻用制剂相关信息,笔者对现代中药鼻用制剂的剂型、上市产品、常用中药、辅料、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研究方面进行了梳理,围绕中药鼻用制剂发展中面临的部分产品剂量不准确、辅料质量标准体系不齐全、安全性评价建设不完善、鼻腔给药装置研发较为缺乏等诸多问题,从中药提取分离工艺的优化、辅料的质量控制与使用、新剂型的开发、中药鼻腔给药的安全性评价、鼻腔给药装置的设计研发等方面提出了可能的解决对策和展望,以期为中药鼻用制剂的开发提供思路,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近15年来有关中药防治哮喘制剂的剂型进行了综述:1.口服剂型(软胶囊剂、微型胶囊剂、β—环糊精包接物、中药喷粉剂、口服膜剂);2、吸入剂型(气雾剂、雾化剂、烟剂、鼻剂);3.直肠给药剂型(栓剂、保留灌肠剂);4.透皮吸收剂型;5.注射剂。提出了各剂型的特点、研究现状、疗效及存在问题等。  相似文献   

12.
谢辉  张余生 《江苏中医》1995,16(3):44-46
对近15年来有关中药防治哮喘制剂的剂型进行了综述:1.口服剂型(软胶囊剂、微型胶囊、β-环糊精包接物、中药喷粉剂、口服膜剂);2、吸入剂型(气雾剂、雾化剂、烟剂、鼻剂);3.直肠给药剂型(栓剂、保留灌肠剂);4.透皮吸收剂型;5.注射剂。提出了各剂型的特点、研究现状、疗效及存在问题等。  相似文献   

13.
中医鼻药疗法是运用中医药理论,从鼻部给药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我国古代已经使用鼻药疗法治疗各种疾病。近年来,国内应用鼻药疗法治疗各种疾病的报道日趋增多。有的专家认为,鼻腔给药可能成为中医急症剂型改革的重要内容,成为急救医学中一种普遍使用的、良好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4.
鼻腔给药法,简称鼻疗法,是指以鼻腔作为用药或刺激部位,通过不同方式将中草药或其制剂纳入鼻中,从而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1、2];具有简、便、廉、验、捷等优点。常用鼻疗法可分为滴鼻法、塞鼻法、鼻法、吹鼻法、嗅鼻法、涂鼻法、熏鼻法、灌鼻法、探鼻法等[2]。在临床应用中,鼻疗法长于扶危救急,对于突发病症或危急重症可顿挫病势,缓解病情,为下一步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1、3]。鼻腔给药治疗急症的历史沿革中医鼻疗法治疗急症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治“卒死”,用“薤…  相似文献   

15.
搐鼻疗法是一种常见的中医外治法,以药物作用于鼻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对不同疾病可通过滴鼻、塞鼻、吹鼻、嗅鼻、涂鼻、熏鼻、灌鼻、探鼻等方式给药。这种鼻腔局部给药的方法,可以通过经络的传导和相关器官的传递而起到治疗全身疾病的作用。该疗法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可广泛的应用到临床各科。本文主要对搐鼻疗法的历史源流进行梳理,并对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总结该疗法在中医眼科古籍中的相关记载,以期将其推广应用于眼病中。  相似文献   

16.
常怡勇 《科学养生》2011,(11):23-24
鼻疗是祖国医学特色的古老外治疗法。是指将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如散、丸、锭、糊、膏、吸入剂等)作用于鼻腔,或在鼻腔给以某些物理刺激(如针刺、点按等)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换言之,鼻疗是指以鼻腔作为用药或刺激部位,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相似文献   

17.
灯盏乙素麻醉大鼠鼻腔给药脑内靶向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灯盏乙素利用鼻腔嗅觉区的鼻-脑通道进行鼻脑靶向给药的可行性。方法:以注射给药为对照,于灯盏乙素鼻腔给药后一定时间用小脑延髓池穿刺术采集大鼠脑脊液,股动脉插管取血,125I标记法测定其在大鼠脑脊液、脑组织和血中药物含量,梯形法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以AUCbrain/AUCplasma为指标评价脑靶向性。结果:大鼠鼻腔给药后灯盏乙素的脑内分布具有组织差异,经鼻腔吸收后5~15 min,嗅球即达峰值,在30~60 min时其在各脑组织中的药浓均达到峰值,其中,嗅球(574.8±205.9)ng.g-1、嗅区(323.4±128.3)ng.g-1、脑脊液(123.2±29.3)ng.g-1。灯盏乙素鼻腔给药后的脑部药浓分布如下:嗅球嗅区脑脊液小脑延髓大脑;相等剂量给药时,灯盏乙素鼻腔给药后嗅球、嗅区、CSF的AUC0~240分别为静注的5.54,5.07,5.51倍,其他脑组织的AUC0~240均大于静注。灯盏乙素鼻腔给药后各脑组织的AUCbrain/AUCplasma均显著高于静注给药,5 min时嗅球、CSF、大脑的AUCCR/AUCplasma值分别是静注的56.93,30.45,6.14倍。结论:灯盏乙素鼻腔给药后可能经以下吸收通路直接转运入脑:经鼻腔嗅黏膜吸收进入蛛膜下腔的嗅球,然后相继进入嗅区、CSF、大脑、小脑等部位,嗅球是药物分子经鼻腔入脑的必经之路。与静注给药相比,灯盏乙素鼻腔给药具有明显的脑靶向性。  相似文献   

18.
鼻腔给药与中医急症的中药剂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国振 《中药材》1990,13(6):43-44
中药鼻腔给药治疗急症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医急症剂改应当继承和发扬该给药途径,并注意对处方进行简化、开展实验、剂型及鼻腔吸收促进剂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成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以中药材为原料 ,按照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 ,形成有一定功效和主治范围 ,经制药工艺加工而成的一定剂型的商品药。由于疗效可靠 ,使用方便 ,副作用小 ,深受广大患者的青睐。1.中成药制剂剂型概况随着中药制剂工程的日益发展 ,中成药的种类越来越多。有供皮肤给药的硬膏剂、软膏剂、糊剂、粉剂、丹剂、锭剂、洗擦剂、熨剂、炙剂等 ;有供插入体表病灶、疮口、瘘管给药的钉制、条剂 ;还有用于痔漏的线剂 ;有供眼睑、鼻、咽、口腔、阴道等粘膜给药之滴眼剂、滴鼻剂、嗅剂、含漱剂、吹喉剂、栓剂 (坐药 )、软膏…  相似文献   

20.
中药剂型中鼻腔给药因其独特的优势,临床研究与应用广泛。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中药鼻腔给药的剂型与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中药鼻腔给药制剂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