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目的 :评估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复习 1996年 6月~ 1998年 6月连续治疗的6 2例 (6 2只眼 )外伤性眼内炎患者。术式包括晶体切除、玻璃体切除、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眼内灌注、眼内异物摘除、联合眼内激光光凝或巩膜外环扎及视网膜复位术。结果 :随访 6~ 2 4个月 ,平均 16个月 ;6 2例眼内感染全部控制。 5 8例的视力有提高或保存了原有的视力 ;4例眼球萎缩。术后 8例发生视网膜脱离 ,6例行Ⅱ期视网膜复位术 ,联合硅油注入术 ,术后视网膜复位 ,其中 2例硅油取出后视网膜再脱离。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应用抗生素和类固醇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制多功能桌板在眼科玻璃体手术后俯卧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142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注入硅油或惰性气体填充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1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坐位头低位,观察组患者使用普通的U形枕+病床上改造成的多功能桌板,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体位维持时间、卧位的舒适度、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坐卧头低位的维持时间为2 h以上,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观察组的卧位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4),且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较少,未出现视网膜再次脱离的现象。结论使用自制多功能桌板可提高术后患者坐卧头低位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卧位舒适度,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促进视网膜复位,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16例(116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清除混浊的中间质如混浊的晶体状、玻璃体出血,然后向切除玻璃体后形成的空间注入硅油,使视网膜复位.术前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指导患者手术前后采取正确的体位,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并做好出院指导.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96眼(82.8%),部分复位13眼(11.2%),未复位7眼(6%),总有效率94%.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加强围术期护理是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血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36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血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和眼内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结合环扎加压术或眼内惰性气体C3F8填充。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36例(36眼)患者3眼视力无提高,其中1例患者术后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二次玻切术视网膜复位和硅油填充,2例因白内障加重视力下降,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其余33眼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视网膜完全复位,裂孔封闭,无玻璃体积血复发。结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血时早期行玻璃体切除和眼内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结合环扎加压术或眼内气体填充是有效的、可靠的方法,且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柳玲  范湘鸿  田苗  李凡 《护理学报》2010,17(13):75-77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或气体填充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术方法^[1],目的是借助硅油或气体的上浮力顶压脱离的视网膜使其复位^[2],术后要求患者始终保持头低位及裂孔处在高位,有利于手术的成功^[3],防止并发症发生。目前国内对患者视网膜脱离术后保持体位的时间尚无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6.
俯卧位应用于玻璃体切除眼内填充术后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玻璃体手术的开展为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利用长效气体和硅油作为一种眼内填充物,推压视网膜协助复位。术后常要求患者采取被动体位——俯卧位,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将玻璃体切除眼内填充术后俯卧位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16例(116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清除混浊的中间质如混浊的晶体状、玻璃体出血,然后向切除玻璃体后形成的空间注入硅油,使视网膜复位。术前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指导患者手术前后采取正确的体位,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并做好出院指导。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96眼(82.8%),部分复位13眼(11.2%),未复位7眼(6%),总有效率94%。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加强围术期护理是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工晶体及无晶体眼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方法7例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术中使有过氟萘烷展平视网膜,眼内激光及眼外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惰性气体或硅油于过氟萘烷交换。结果7例手术后出院时视网膜均复位。C3F8气体填充2例中1例气体吸收后局部视网膜脱离,二次16%C3F8填充,视网膜复位。硅油填充5例于术后6个月一10个月取出眼内硅油3例,其中1例视网膜再脱离,二次注入硅油。7例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及术中使用过氟萘烷、眼内激光、眼外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是治疗人工晶体眼及无晶体眼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历史回顾1962年Paul Cibis等[1]首次将硅油作为玻璃体替代品注入眼内治疗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患者获得成功。40多年来,硅油已在治疗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12]。但硅油能引起包括白内障在内的诸多并发症,因此在视网膜脱离复位、裂孔封闭后应适时取出硅油。硅油充填眼内3个月以上接近100%会发生后囊下白内障,即使当取出硅油时晶状体相对较清,约60%的病人两年后也会形成明显的白内障,而且即使取出硅油也无法阻止白内障的进展[13,14]。硅油充填眼并发性白内障过去常视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专用俯卧电子枕在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后体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9月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患者1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96)和对照组(n=96)。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传统U型软枕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自制专用俯卧电子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体位维持时间、入睡情况、头位偏移发生率、不适症状及视网膜脱离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体位平均维持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得分、夜间头位偏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肩颈背酸痛、呼吸不畅、肢体麻木、头晕及眼睑面部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3个月内视网膜再脱离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用俯卧电子枕能延长患者体位维持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视网膜复位,进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王亮  张红兵  王小东 《华西医学》2013,(11):1692-1694
目的研究巩膜外垫压手术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对硅油眼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一2012年1月,用巩膜外垫压联合视网膜光凝手术治疗36例硅油眼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复位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巩膜外垫压手术及随后的视网膜激光光凝,行巩膜外放液5只眼,手术中未发生视网膜嵌顿、眼内出血和眼压显著升高等并发症;手术后1周视网膜复位21只眼(58.33%),剩下15只眼1个月后复位7只眼(19.44%),视网膜脱离总复位率为28只眼(77.77%);未复位8只眼(22.23%),改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方式,视网膜成功复位;6个月后取出硅油,随访6个月视网膜无脱离或者脱离范围增加;手术后眼压≥30mmHg(11mmHg=0.133kPa)3只眼,≥20mmHg7只眼,对症治疗1周后眼压均恢复到正常范围。结论巩膜外垫压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硅油眼视网膜脱离,手术简单,复位率高,可为硅油眼视网膜脱离首选手术方式,对于巩膜外垫压手术失败和复杂的硅油眼视网膜脱离,应当选择玻璃体切割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100例(100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术前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指导患者手术前后采取正确的体位,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并做好出院指导.随访6个月.结果 100例患者,术后6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90例(90%),部分复位6例(6%),未复位4例(4%),总有效率为96%.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加强围术期护理是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视网膜巨大裂孔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10月~2007年12月,收治视网膜巨大裂孔病人11例(11只眼),其中2例因钝挫伤后视网膜巨大裂孔、周围视网膜在位的病人,给予环扎、巩膜外垫压、冷凝、激光光凝治疗;9例并发视网膜脱离病人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复位术,7例玻璃体腔填充硅油,2例注入C3F8气体,5例术中切除晶状体。结果随访3~30个月,2例注入C3F8者分别于术后20d、1.5月又发生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复位视网膜并注入硅油,其余9例视网膜均在位。1例因晶状体混浊,行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论视网膜巨大裂孔无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增殖者,可行单纯视网膜复位术;如视网膜裂孔边缘卷曲、出现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增殖,需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复位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严重眼外伤行玻璃体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6例严重眼外伤行玻璃体切除术患者,术前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充分准备、有效的固视训练,术后做好体位护理、眼痛观察、预防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术后视力提高23例(63.9%),视力不变10例(27.8%),视力下降3例(8.3%)。12例眼内异物均经手术顺利取出,19例视网膜复位,1例因视网膜全脱离未能复位。结论:对严重眼外伤行玻璃体切除术患者,给予正确、全面、有重点的护理,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5.
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23G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内界膜剥离联合长效气体眼内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我院治疗的高度近视继发黄斑劈裂15例(15只眼),采用23G玻璃体切割联合长效气体填充的玻璃体切割术,观察术前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光相干断层扫描观察黄斑劈裂最显著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MNT)、切口愈合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本组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术前为0.91±0.32,术后为0.59±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5,P〈0.05);MNT术前为(540.9±79.6)μm,术后为(386.9±86.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64,P〈0.05)。术后切口闭合良好,3只眼(20%)出现一过性眼压增高,治疗后1周眼压控制平稳,1只眼(6.7%)术后2个月出现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经再次手术和玻璃体腔硅油填充后视网膜复位。结论23G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内长效气体填充治疗高度近视继发黄斑劈裂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杨敏  钟凌  余海江  于莎 《华西医学》2009,(5):1074-1076
目的:观察显微镜直视下经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8例(38眼),术前在三面镜下检查裂孔位置、大小及脱离范围;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行裂孔及变性区定位,放出视网膜下液,在裂孔及周围行视网膜冷凝,作硅胶垫压及环扎带。最后顶起硅胶垫压块,证实裂孔位于巩膜脊前坡上,视裂孔位置及眼压情况,玻璃体腔内注入C3F8。术后观察视力、眼压、葡萄膜反应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视网膜裂孔封闭36眼(94.74%),视网膜完全复位34眼(89.47%),视网膜下积液2眼(5.26%),于7~10d吸收。有2眼术后发现垫压嵴偏离视网膜裂孔,经再次手术调整后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提高28眼(73.68%)。结论:显微镜直视下经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视野清晰,操作简便,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制网脱复位垫应用于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被动体位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20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应用网脱复位垫行俯卧位护理,对照组行常规俯卧位护理.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俯卧位维持时间、首次入睡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1),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俯卧位出现颈、腰部不适及胸闷憋气、皮肤压力伤、肢体麻木等不适均明显减轻(P<0.01).结论:应用网脱复位垫行被动体位,可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17例18只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结果】13只眼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术后视网膜复位11只眼(85%),手术治疗后视力提高者7只眼(54%)。早期大剂量无环鸟苷治疗后,单眼发病者未发现对侧眼发病。【结论】尽早应用大剂量的抗病毒药物,结合预防性玻璃体切割术可提高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了对侧眼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背景多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复杂的高致盲性眼病,传统的的环扎加压手术和新近开展的玻璃体切除术在视网膜脱离治疗中的作用是不同的,而在患者术后视功能的恢复上尤其值得关注.目的比较分析多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与环扎加压术的术后视功能恢复效果.设计前后对照研究.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对象1999-10/2003-09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多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共173例173眼.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同一时期多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除术组(79眼)与环扎加压术组(94眼)的一次手术成功率、最终手术总成功率、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视功能恢复情况.②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玻璃体切除术组一次手术成功率92%,显著高于环扎加压术组81%(P<0.05),术后视力提高者玻璃体切除术组54眼占68%,环扎加压术组50眼占5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最终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多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在选择好适应证的前提下,玻璃体切除术在一次手术成功率和术后视功能的恢复方面都优于环扎加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