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儿童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儿童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2月至2004年3月我院眼科收治14岁以下儿童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11例(12只眼)患者的术后疗效及影响因素。随访时间3个月~18个月,平均9.2个月。结果:视网膜复住10眼(83.3%),视网膜再次脱离2眼。术后视力光感至眼前指数8眼(66.7%),0.05~0.2者4眼(33.3%)。其中7眼术中应用过氟化碳展平后瓣,5眼结合环扎加压。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硅油填充是治疗儿童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影响儿童视力预后因素与术前视力、视网膜再次脱离、并发性白内障及剥夺性弱视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严重致盲眼病,常规手术治愈率很低,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的开展,大大改善了该病的预后。2002年9月-2005年11月,我院共收治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28例(28眼),均采用了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方法选择并分析其疗效。  方法  视网膜脱离68例患者70只眼, 根据视网膜脱离类型和程度行不同的视网膜复位手术, 分析手术前后视力变化、视网膜复位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  一次手术复位者62只眼(其中19只眼硅油填充下视网膜在位), 视网膜复位率88.6%;6只眼再次手术, 最终视网膜复位率为97.1%。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数指以下者46只眼, 占65.7%;术后平均随诊(5.3±2.2)个月,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大于0.05者58只眼, 占82.9%。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6, P=0.000)。术后并发症分别表现为疼痛1只眼, 视网膜前局限性增生3只眼, 并发白内障5只眼, 术后一过性高眼压8只眼。  结论  及时行合理的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是确保视网膜解剖复位、恢复视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预防性光凝视网膜裂孔的目的是封闭裂孔周围的视网膜。形成脉络膜视网膜瘢痕。预防液化的玻璃过视网膜体通裂孔进入视网膜下间隙形成视网膜脱离。我院对88例视网膜裂孔进行了氩激光预防性光凝。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氩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裂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氩激光光凝治疗无或合并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的视网膜裂孔对预防和阻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作用.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间在我院门诊和准分子激光术前检查中发现并采用Novus L型眼科氩离子激光机光凝治疗的视网膜干性裂孔、视网膜周边变性合并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裂孔合并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共22例23眼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3~24个月随访,裂孔封闭22眼,1眼裂孔未封闭视网膜脱离范围扩大而行视网膜冷凝联合巩膜外加压术.全部病例术后视力不变或改善.结论 氩激光光凝视网膜裂孔能有效地预防和阻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触摸护理在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将47例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触摸组26例和对照组21例。触摸组入院初即给予有关触摸技术的沟通与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随访6~12个月,触摸组视网膜复位25眼,对照组复位18眼。结论:触摸护理可提高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整体护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53例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重点是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并督促执行。结果 视网膜复位51眼,总复位率达96.2%;视力提高43眼(81.1%)。没有因护理不当而出现的并发症,结论 规范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患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 with a giant tear,RDWGT)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10月至2002年10月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患RDWGT9例(10眼)。2例2眼行环扎、放液、外加压、冷冻术;7例(8眼)行标准三通道式玻璃体切除联合剥膜、全氟萘烷注入、眼内光凝及硅油注入,其中2例2眼联合巩膜环扎。术后均全身应用激素。结果 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2.6个月),7例(8眼)视网膜完全复位(80.0%),未复位2例(2眼)均为外路手术;术后最终矫正视力光感—指数l眼,视力为0.01—0.052眼,0.06—0.12眼,0.2—0.53眼,0.6—1.02眼;与术前相比,视力提高6眼,视力不变4眼。结论 高度近视RDWGT应首选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效果显,术中可以不进行巩膜环扎术。玻璃体视网膜术后使用皮质激素有助于预防术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2例33眼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选择正确的卧位等护理干预,了解手术及护理效果。结果视网膜复位者为78.8%,术后视力提高者为83.3%,术后视力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说明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尤其是卧位的选择、术后病情的仔细观察对巩固手术疗效及促进病人的康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视网膜脱离术中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定位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7年12月本科住院视网膜脱离患者中采用双目间接眼底镜直视下冷凝定位治疗的患者共78例79眼,男49例50眼,女28例28眼。年龄17-70岁,平均44.5岁。高度近视者42例,病程1周-18个月。视网膜脱离范围2个象限以内45例46眼,  相似文献   

11.
作者采用冷凝、巩膜扣带和环扎术为基本术式,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42例(42眼),术后随访6~24月,结果机网膜复位37眼,失败5眼。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未封闭全部裂孔及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形成。本文对不同手术方法和技术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褥疮的临床分型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目的:探讨褥疮临床分型和形成原因,以及相应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分析总结 2000年1月―2007年11月间收治的29例54处褥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依据褥疮形成的部位、组织坏死程度、形成时间的长短及创面的特点,将褥疮分型为:溃疡型、全层组织坏死型、窦道型和囊袋肉芽肿型,经手术治疗全部愈合。结论:不同的分型,有利于合理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溃疡型应用游离植皮,全层组织坏死型和窦道型选择皮瓣、肌皮瓣移植修复。囊袋肉芽肿型选择彻底清除囊壁和增生肉芽组织后直接缝合。  相似文献   

13.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附447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两年多的 4 4 7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例。手术包括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切开吸胚术、输卵管造口术、卵巢肿块的剔除及切除术、卵巢修补术、卵巢多点打孔术、附件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腹腔镜辅助的子宫切除术 (LAVH)、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CISH)、盆腔粘连松解术、子宫悬吊术、骶韧带切断术、绝育术、取环术、腹膜阴道成形术等。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镜下手术成功 4 34例 (97.0 9% ) ,中转开腹 13例 (2 .91% ) ,并发症 8例 (1.79% ) ,手术时间 72 .30± 2 .6 9min ,术中出血 88.30± 5 .6 9ml,住院时间 4 .97± 2 .0 2d。结论 :腹腔镜手术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各种妇科疾病 ,其手术适应性将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4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病灶清除,同时行瓣膜置换和成形33例。其中主动脉瓣置换11例,二尖瓣置换6例,双瓣膜置换8例,人工瓣再置换3例,三尖瓣修复5例,法乐氏四联症3例;同期处理动脉导管未闭1例,室间隔缺损5例,主动脉窦瘤破裂2例。结果 无手术后早期死亡,1例6个月后死于心衰,1例10个月后复发,余39例恢复良好。结论 外科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疗效良好,手术时机的把握和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治疗终末期癌痛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大剂量阿片类止痛药物治疗终末期癌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南京市中医院肿瘤内科2006年3月~2009年5月住院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有26例因重度疼痛需要大剂量阿片类(口服吗啡等效剂量为≥300 mg/d)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断、阿片类滴定时间、剂量、使用持续时间以及毒副反应.结果:26例患者中,17例为消化道肿瘤;15例合并骨转移,9例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躯体痛16例,神经病理性疼痛15例,内脏痛12例,混合性疼痛18例.治疗过程中13例患者经历阿片类药物转换.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时间为58~541 d,中位时间为185.5 d.滴定至最大剂量的时间为3~312 d,中位时间为89 d.最大剂量范围为330~1200 mg/d,中位最大剂量630 mg/d.大剂量阿片类持续时间为21~383 d,中位时间为89 d.出现疼痛后生存期为2~43个月,中位数为18个月.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阿片类止痛药对终末期癌痛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治疗颈肩腰背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NSAIDs)在临床治疗颈肩腰背痛的合理使用方法,为临床非手术治疗颈肩腰背痛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门诊连续观察同期各种颈肩腰腿痛患者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的临床疗效,分析不同种类非甾体抗炎药在适应症选择、使用时间、疗效及副作用的不同点。结果:非甾体抗炎药在治疗颈肩腰背痛方面疗效可靠,但均存在有胃肠方面的副作用,其程度不同;不同种类的非甾体抗炎药对于不同患者疗效不同,一种类型的非甾体抗炎药疗效不佳时,更换为其它类型的非甾体抗体药可能有效。辅助胃粘膜保护性药物可提高患者对非甾体抗炎药的耐受性。结论:合理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是临床治疗颈肩腰背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良性占位病变1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良性病变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应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对142例子宫良性占位病变进行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其中子宫粘膜下肌瘤24例,内凸型子宫壁闻肌瘤22例,子宫内膜息肉8例,子宫腺肌瘤2例,宫颈肌瘤25例,宫颈息肉39例,宫颈宫腔复合占位病变22例。随诊1~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元明显手术并发症,切除瘤体直径0.5~8.0cm。宫腔电切术的手术时间15~70min,平均48min,术中估计出血量约10~130ml。宫颈电切术的手术时问3~60min,平均24min,术中估计出血量约5~50ml。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一次治疗总有效率达100%。结论:治疗子宫内良性占住病变首选宫腔镜电切术,它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18.
对32例老年胆囊穿孔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1)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伴发病较多;2)穿孔发生率和误诊率高(28.1%);3)有腹膜刺激征者,及时作诊断性腹穿,有胆汁性腹水者系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4)B超对胆囊穿孔者有较高的检出率(71.9%),有重要诊断价值;5)早期、合理的手术治疗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并发视网膜下膜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并发视网膜下膜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32例(34只眼),术前视力0.02~0.50,其中≤0.10者27例(29只眼,占93%)。裂孔为下方锯齿缘截离者7例(9只眼);其余均为萎缩孔。裂孔位于颞下方15例(15只眼),颞上方6例(6只眼),鼻上方3例(3只眼),鼻下方1例(1只眼)。行单纯视网膜复位术,给予巩膜外环扎、冷凝,19例(20只眼)行视网膜下放液,其中包括7例锯齿缘截离病人。结果随访3~24个月,34只眼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视力提高0.02~0.20。结论单纯视网膜复位术治疗并发视网膜下膜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可获得较高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但视网膜功能恢复受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女性慢性盆腔痛的病因,探索诊断流程及治疗方法。方法:225例患者填写《慢性盆腔痛评估表》,结合查体及辅助检查,分析疼痛的病因、诊断流程及治疗方法。结果: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盆腔炎性疾病、阴部神经痛、间质性膀胱炎的患者各占36.4%、27.6%、5.3%、4.9%。14.2%的患者诊断不明原因的慢性盆腔痛。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包括口服短效避孕药、手术、经皮穴位电刺激、膀胱灌洗、阴部神经阻滞术等,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缓解率在80%以上。结论:慢性盆腔痛病因多样,常见疾病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性疾病、间质性膀胱炎、阴部神经痛等。诊治时全面的查体及辅助检查很重要,治疗应采用个体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