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126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松果菊苷(ECH)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HRCECs)增殖、迁移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HRCECs分为5组:正常对照(Con)组、高糖组(HG,25 mmol·L-1 D-葡萄糖)、HG+1 μmol·L-1 ECH组、HG+5 μmol·L-1 ECH组和HG+25 μmol·L-1 ECH组。利用细胞管腔形成实验检测各组HRCECs血管新生能力,用MTT法检测各组HRCECs的细胞活性;用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HRCECs集落形成能力;用Transwell法检测各组HRCECs的迁移能力;用Ki67抗原(Ki67)免疫荧光染色评估各组HRCECs增殖情况;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HRCECs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阳性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RCECs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Con组比较,HG组HRCECs的血管新生能力、细胞活性、集落形成能力、Ki67阳性细胞比例、迁移能力以及细胞中ICAM-1、HIF-1α蛋白和VEGF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为P<0.001);与HG组比较,HG+1 μmol·L-1 ECH组、HG+5 μmol·L-1 ECH组和HG+25 μmol·L-1 ECH组HRCECs的上述指标随ECH剂量的增加而递减(P<0.05、P<0.01、P<0.001)。结论 ECH具有抑制HG诱导的HRCECs增殖、迁移及血管新生的作用,这些作用可能与其抑制HIF-1α/VEGF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的心房颤动(房颤)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乳腺外科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706例,收集患者年龄、房颤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衰病史、脑卒中病史等,对房颤患者进行CHADS2评分。结果:706例乳腺癌患者中,合并房颤21例,患病率为2.97%,高于整体人群的1.70%(P0.05)。乳腺癌合并房颤患者的平均CHADS2评分为(2.19±1.33)分,合并高血压(76.19%vs 28.76%)、心衰(14.29%vs 0)、脑卒中(42.86%vs 1.61%)的比例高于无房颤患者(P0.05)。结论:乳腺癌合并房颤较为常见,合并房颤患者并发其他心脑血管病比例也升高,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川射干中8个异黄酮成分(射干苷、鸢尾甲苷A、鸢尾甲苷B、野鸢尾苷、鸢尾黄素、鸢尾甲黄素B、鸢尾甲黄素A、野鸢尾黄素)的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方法(QAMS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水(含0.55%甲基-β-环糊精和0.1%磷酸)为流动相B,以0.1%磷酸为流动相C,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6 nm,柱温为35℃。以鸢尾黄素为内参照物,采用多点校正法,分别建立射干苷、鸢尾甲苷A、鸢尾甲苷B、野鸢尾苷、鸢尾甲黄素B、鸢尾甲黄素A、野鸢尾黄素7个待测组分与鸢尾黄素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校正因子计算8批川射干样品中7个待测物的含量,与外标法进行比较,验证QAMS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8个待测组分的线性范围分别是25.00~800.00、2.50~80.00、3.06~100.00、1.53~50.00、6.12~200.00、1.53~50.00、1.53~50.00、1.53~5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相关临床高危因素、病因、了解BPD发病机制,为BPD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收治接受呼吸器辅助呼吸(包括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505例存活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对导致早产儿BPD的相关临床高危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PD多发生于胎龄小于32周,出生体重1 500g的早产儿,BPD与胎龄小、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出生时重度窒息,长时间机械通气、新生儿败血症,动脉导管未闭等因素相关。结论预防早产及重度窒息,规范窒息复苏流程,避免长时间有创机械通气,积极控制感染、关闭动脉导管可减少B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国产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对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来自中国5家医院的208例重症感染性肺炎新生儿,在入院时根据家长意愿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81例)和珂立苏治疗+常规治疗(珂立苏组,127例),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对氧的依赖程度、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肺脏超声表现的变化、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预后等。结果 入院时珂立苏组吸入氧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氧合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1 h后,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和氧合状态均得到改善,且珂立苏组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补充珂立苏后4~6 h,患儿肺部实变程度显著减轻。与对照组比较,珂立苏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而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后均良好。结论 珂立苏治疗能显著改善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患儿的氧合状态,减轻肺实变程度,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435增殖、凋亡等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SAHA作用于MDA-MB-435细胞后,采用MTT、流式细胞分析、Western blot、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周期阻滞情况及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 结果 MTT检测结果表明SAHA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增殖,流式细胞分析发现SAHA可导致G2/M期周期阻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活性氧(ROS)产生并发生早期凋亡。同时,SAHA可下调周期蛋白cyclinB、活化p38-MAPK及JNK,抑制p53的表达且可能不是通过PI3K通路、P38 MAPK通路、ERK1/2通路和NF-κB 、JNK通路起作用。结论 SAHA能抑制MDA-MB-435细胞增殖,诱导其周期阻滞及早期凋亡,活化细胞内相关增殖分子,可作为乳腺癌潜在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渗漏点位于旁中心凹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简称中浆)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TTT治疗经眼底荧光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确诊并自愿选择TTT治疗的患者19例23眼,其中男17例,女2例; 左眼9只,右眼14只。年龄32~52(平均44.00±4.973)岁。我们运用810红外激光进行TTT治疗。随访所有患者TTT治疗后1,2,6mo的视力(Snellen视力表转换成LogMAR以便分析)、眼底检查、眼底荧光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

结果:在接受治疗1mo后眼底荧光造影显示渗漏消失者14眼(6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显示神经上皮无脱离; 在治疗2mo后渗漏消失、神经上皮脱离愈合者21眼(91%); 6mo后23眼全部无渗漏、无神经上皮脱离。74%的患者在6mo后视力提高≥3行。治疗后2mo时FFA显示渗漏点消失,OCT显示视网膜下液吸收且视力无下降者视为治疗成功,治疗后6mo时视网膜下液仍持续存在且视力无改善者则视为治疗失败。

结论:TTT治疗旁中心凹渗漏的CSC在短期内安全有效,可能通过缩短病程改善CSC 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